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公平正义与法律

第八章公平正义与法律
第八章 公平正义与法律

1.公平正义的基本含义 冬公平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祖哪一方; 正义是指公正,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冬公平正义朴素的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 明、办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 相均等内容 公平与正义的基本含义是相通的,公平是正 义的基础和核心
1.公平正义的基本含义 v 公平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 v 正义是指公正,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v 公平正义朴素的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 明、办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 相均等内容。 v 公平与正义的基本含义是相通的,公平是正 义的基础和核心

柏拉图的正义观 1. 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当其份的报答 而所谓 “正义所给的恰如其分的报答”,就是“把善给 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在此,柏拉图揭示出 了正义的最初内涵,就是“恰如其分的给予”。 2. 从制度上将正义看做是“法律的正义”,尽管法 律有好坏,但只要遵守法律,就是正义的,因为: 法律是人们自己订立的,人们通过订法律立契约 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这就是正义的起 源与本质。因此,正义的起源和本质就是制定法 律并遵守法律
柏拉图的正义观 1. 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当其份的报答。 ” 而所谓 “正义所给的恰如其分的报答” ,就是“把善给 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 ” 在此,柏拉图揭示出 了正义的最初内涵,就是“恰如其分的给予” 。 2. 从制度上将正义看做是“法律的正义” ,尽管法 律有好坏,但只要遵守法律,就是正义的,因为: 法律是人们自己订立的,人们通过订法律立契约, 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这就是正义的起 源与本质。因此,正义的起源和本质就是制定法 律并遵守法律

亚里士多德的公正观 冬公正就是中道,就是东西的中间,在各种美 德中,如智慧、勇敢、节制、温和等等,公 正是惟一处理与他人相关的德性。 公正是一种完满的美德,是最主要的美德, 是集一切德性之大成,它比星辰更加光辉
亚里士多德的公正观 v 公正就是中道,就是东西的中间,在各种美 德中,如智慧、勇敢、节制、温和等等,公 正是惟一处理与他人相关的德性。 v 公正是一种完满的美德,是最主要的美德, 是集一切德性之大成,它比星辰更加光辉

亚里士多德:公正的分类 公正区分为整体的公正与部分的公正,对公共事物的属于整 体公正,对部分的属于部分公正。 由于法律是城邦公共利益的体现,法律公正是整体公正,是 德性整体。 冬部分公正分为两类: 第一类分配正义,关于财富、荣誉以及合法公民人人有份 的东西分配的; 第二类是矫正正义,是权利受到或暗的或明的侵害,对这 种侵害的救济 第一类公正遵循几何比例的中道原则,第二类遵循算术比例 的等值原则
亚里士多德:公正的分类 v 公正区分为整体的公正与部分的公正,对公共事物的属于整 体公正,对部分的属于部分公正。 v 由于法律是城邦公共利益的体现,法律公正是整体公正,是 德性整体。 v 部分公正分为两类: 第一类分配正义,关于财富、荣誉以及合法公民人人有份 的东西分配的; 第二类是矫正正义,是权利受到或暗的或明的侵害,对这 种侵害的救济。 v 第一类公正遵循几何比例的中道原则,第二类遵循算术比例 的等值原则

分配正义原则 的 分配正义遵循相等的人相等的分配,不相等的人不相等的分 配,即几何比值分配 几何比值分配的公正关系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 譬如按照财 富多少、一城乡居民等因素进行分配时,就会爱生几何比值笑 系。、按劳分配、,经济适用房的分配、社会保障程度的分配 高校招生资源的分配等都是比值分配;只要社会按照几何比 值关系进行分配,就是分配正义。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如 果相等的人分得不相等的物,或不相等的人分得相等的物, 就会产生怨恨和争吵。各取所值是人所公认的原则。公正就 是比例关系,而比例就是中间。 分配正义是让不同的人获得其应得的部分,譬如收入多的 就不得申请经济适用房
分配正义原则 v 分配正义遵循相等的人相等的分配,不相等的人不相等的分 配,即几何比值分配 。 v 几何比值分配的公正关系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譬如按照财 富多少、城乡居民等因素进行分配时,就会发生几何比值关 系。按劳分配、经济适用房的分配、社会保障程度的分配、 高校招生资源的分配等都是比值分配;只要社会按照几何比 值关系进行分配,就是分配正义。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如 果相等的人分得不相等的物,或不相等的人分得相等的物, 就会产生怨恨和争吵。各取所值是人所公认的原则。公正就 是比例关系,而比例就是中间。 v 分配正义是让不同的人获得其应得的部分,譬如收入多的, 就不得申请经济适用房

矫正正义原则 ·矫正正义是依据算术比例进行分配。不论好人加害于坏人, 还是坏人加害于好人,并无区别;不论好人还是坏人,只要 犯了法,法律都一视同仁。其所得,则必使其所失,得之多 少,必失之多少,这才是公正。 人们争论不休时,就去找裁判者求得公正,裁判者被当作公 正的化身,而诉诸裁判者就是诉诸中间,所以人们有时把裁 判者称为中间人,也就是说,如果得到了中间,就得到了公 正,故公正就是某种中间,裁判者就是中间人。 由此可见,矫正主义是司法者通过司法救济的手段,使得失 之间进行平衡,让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那部分
矫正正义原则 v 矫正正义是依据算术比例进行分配。不论好人加害于坏人, 还是坏人加害于好人,并无区别;不论好人还是坏人,只要 犯了法,法律都一视同仁。其所得,则必使其所失,得之多 少,必失之多少,这才是公正。 v 人们争论不休时,就去找裁判者求得公正,裁判者被当作公 正的化身,而诉诸裁判者就是诉诸中间,所以人们有时把裁 判者称为中间人,也就是说,如果得到了中间,就得到了公 正,故公正就是某种中间,裁判者就是中间人。 v 由此可见,矫正主义是司法者通过司法救济的手段,使得失 之间进行平衡,让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那部分

小结 冬从亚里士多德对公正的理解和分析看,无论 是分配正义还是矫正正义,实际上都归结为 每个人得到应得的部分。 尽管亚里士多德未明确地说,但他的思想中 己经明显地包含着“每个人得到其应得部分” 的正义观
小结 v 从亚里士多德对公正的理解和分析看,无论 是分配正义还是矫正正义,实际上都归结为 每个人得到应得的部分。 v 尽管亚里士多德未明确地说,但他的思想中 已经明显地包含着“每个人得到其应得部分” 的正义观

罗马法中的正义观 ·“正义是给予每一个人他应得部分的持久永恒 的愿望(Justice is constant and perpetual desire of giving to every man that which is his due) ÷“法律的格言是:诚实生活,不伤害任何人, 给予每个人应得部分(the precepts of law are these:to live honestly,not to hurt any man,and to give to everyone that which is his due)a 9
罗马法中的正义观 v “正义是给予每一个人他应得部分的持久永恒 的愿望(Justice is constant and perpetual desire of giving to every man that which is his due)。 ” v “法律的格言是:诚实生活,不伤害任何人, 给予每个人应得部分(the precepts of law are these: to live honestly, not to hurt any man, and to give to everyone that which is his due)。

其他思想家的正义观 西塞罗也认为:正义是“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 西的人类精神趋向” ·中世纪的阿奎纳认为:正义是“一种习惯,依据这 种习惯,一个人以一种永恒不变的意志使每个人获 得其应得的东西 19世纪穆勒(即密尔)说:“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东西为公道,也公认每个人得到他不应得的福利或 遭受他不应得的祸害为不公道。 当代伦理学家麦金太尔认为:“正义是给每个人一 包括给予者本人—一应得的部分
其他思想家的正义观 v 西塞罗也认为:正义是“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 西的人类精神趋向” 。 v 中世纪的阿奎纳认为:正义是“一种习惯,依据这 种习惯,一个人以一种永恒不变的意志使每个人获 得其应得的东西。 ” v 19世纪穆勒(即密尔)说: “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东西为公道,也公认每个人得到他不应得的福利或 遭受他不应得的祸害为不公道。 ” v 当代伦理学家麦金太尔认为: “正义是给每个人— —包括给予者本人——应得的部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同情仁慈勇敢与法律.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诚信与法律.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忠诚与法律.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节制与法律.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序言、中国法治进程面临的法律与道德问题.ppt
- 《法律与道德》教学资源:人文与社会译丛《现代性与大屠杀》PDF电子书(齐格蒙-鲍曼).pdf
- 《法律与道德》教学资源:人文与社会译丛《风险社会》PDF电子书(贝克).pdf
- 《法律与道德》教学资源:广东人民出版社《西方法学初步》PDF电子书(刘星).pdf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福勒,洞穴奇案,哈佛法律评论原文.pdf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洞穴奇案50周年续写,哈佛法律评论原文.pdf
- 《法律与道德》教学资源:《法辩——中国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PDF电子书.pdf
- 《法律与道德》教学资源:武汉大学出版社《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PDF电子书.pdf
- 《法律与道德》教学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法治及其本土资源》PDF电子书.pdf
- 《法律与道德》教学资源:中国盲文出版社《法律的故事》〔美国〕约翰·梅西·赞恩著 THE STORY OF LAW.pdf
- 《法律与道德》教学资源:《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pdf
- 《法律与道德》教学资源:《法律与宗教》PDF电子书(美)伯尔曼(Berman,Harold J.)著.pdf
- 《法律与道德》教学资源: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PDF电子书.pdf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威廉艾斯克里奇,洞穴奇案:法律解释精要.pdf
- 《法律与道德》教学资源:人文与社会译丛《现代性的后果》PDF电子书(吉登斯).pdf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孝道与法律.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道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公序良俗与法律.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中国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论纲.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研究之二.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法律焦点的转向.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利益衡量专题教案.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司法论题转向.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司法限度.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左脑颠覆右脑.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检察权的质疑与论辩.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法学研究方法.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法学经典书单.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法学经典阅读的五重进境.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法律思维论说.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法律悖论PPT.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法律程序.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法律焦点的转向.doc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通识核心课程课件_第二讲 寻找法律思维的兴奋点.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通识核心课程课件_第三讲 叙事框架——法定权利、法定义务.ppt
-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教学资源_通识核心课程课件_第四讲 目标设定——普遍正义、特殊正义.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