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自刎》教案1_乌江自刎学案

《乌江自刎》学案 (三)、自学课文,疏通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一、三维目标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知识与能力:1.1.掌握“壁、逝、莫、骑、绐、东、卒、独、面”等词语的意义和2.重点实词 用法。熟悉“何……之”、“奈……何”、“无以”等句式。熟记有关《史项王军壁垓下 记》的文学、文化常识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2.分析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形象 情感价值观: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过程与方法:合作与讨论 犄能属者百余人耳 自学问题 田父绐曰:“左。 (一)、写作背景: 项王自度不得脱 汉四年(前203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这时张良 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 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刘邦听从。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期山东为三处 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今安徽汉军皆披靡 灵壁东南)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司团,闻夏龙门(今陕西韩县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与其骑会为三处 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司马迁10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亡其两骑耳 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他饱览名山大川,收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士人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的写作。五年后,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三年后被赦,担任中书令,3.古今异义: 他发愤著书,经十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有12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30世家(是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还有少数列传为国史和少数民族史),10表(是多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8书(是4词类活火 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计52万多字,不论在文学还 是史学方面,司马迁都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末人郑评曰:“使自代而下,史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大战役,巨鹿之5 无韵之《离骚》。” 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了悲剧的种子:垓 下之围,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怆。课本节选了第三战役的部分文字。 1.天之亡我
1 《乌江自刎》学案 一、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 1.掌握“壁、逝、莫、骑、绐、东、卒、独、面”等词语的意义和 用法。熟悉“何……之”、“奈……何”、“无以”等句式。熟记有关《史 记》的文学、文化常识。 2.分析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形象。 情感价值观:感受古代仁人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 过程与方法:合作与讨论 二、 自学问题 (一)、写作背景: 汉四年(前 203 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这时张良、 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 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刘邦听从。 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 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今安徽 灵壁东南)。 (二)、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宇子长,阳夏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 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作太史令。司马迁 10 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 诵读古文,曾向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青年时代曾两次漫游祖国,走遍大 江南北、黄河上下,足迹几遍全国。他饱览名山大川,收集传说史迹,考察风土人 情,接触下层人民,积累了珍贵的史料。父死后,承袭父职任太史令,开始《史记》 的写作。五年后,因替李陵辩护,被捕入狱,遭受腐刑。三年后被赦,担任中书令, 他发愤著书,经十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史记》记述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全书 130 篇,有 12 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30 世家(是 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70 列传(为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另外 还有少数列传为国史和少数民族史), 10 表(是多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8 书(是 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计 52 万多字,不论在文学还 是史学方面,司马迁都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宋人郑樵评曰:“使百代而下,史 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唯有此作。”鲁迅评曰:“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大战役,巨鹿之 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了悲剧的种子;垓 下之围,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怆。课本节选了第三战役的部分文字。 (三)、自学课文,疏通文言知识。 1.通假字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2.重点实词 项王军壁.垓下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田父绐.曰:“左。” 项王自度.不得脱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期.山东为三处 汉军皆披靡..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亡.其两骑耳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自矜功伐,奋 .....其私智而不师.古 3.古今异义: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4.词类活用: 项王军壁垓下 渡江而西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东渡乌江 5.虚词 之 1. 天之亡我

2.非战之罪 3.美人和之 1.项王瞋目而叱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3.司马迁把项羽刻画成了一个失败的英雄。你对项羽如何评价?并说明理由。 乃 1.平明,汉军乃觉之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6.句式 饮帐中 不忍杀之,以赐公。 麾下壮士犄从者八百余人 4.鉴赏历史上的人物对项羽的评价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题乌江亭》杜牧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此项王也! 分析:杜诗针对项羽兵败的事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致使英雄大业 失败。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杜写这首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诗是借题发挥,自我激励,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 汉军至,无以渡 何辞为?(《鸿门宴》) 我何渡为 羽岂其苗裔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岂不谬哉 分析:李清照后期适逢金兵入侵中原,大宋采取苟且偷安的政策,李流寓南方,丈 夫病死,境遇孤苦。因而在诗中赞扬项羽誓不渡江的英雄气概,以不肯过江东讽刺 (四)、鉴赏人物形象 1.文章中主要通过那三个场面刻画人物形象? (五)、自学未解决的问题; (六)、自学新发现的问题 2.各个场面中项羽是怎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刻画的
2 2.非战之罪 3.美人和之 而 1.项王瞋目而叱之 2.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乃 1. 平明,汉军乃觉之 2.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6.句式 饮帐中 不忍杀之,以赐公。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此项王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汉军至,无以渡。 何辞为?(《鸿门宴》) 我何渡为! 羽岂其苗裔邪? 岂不谬哉! (四)、鉴赏人物形象: 1.文章中主要通过那三个场面刻画人物形象? 2. 各个场面中项羽是怎样的形象?作者是怎样刻画的? 3.司马迁把项羽刻画成了一个失败的英雄。你对项羽如何评价?并说明理由。 4.鉴赏历史上的人物对项羽的评价: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分析:杜诗针对项羽兵败的事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致使英雄大业 失败。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杜写这首 诗是借题发挥,自我激励,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 《绝 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李清照后期适逢金兵入侵中原,大宋采取苟且偷安的政策,李流寓南方,丈 夫病死,境遇孤苦。因而在诗中赞扬项羽誓不渡江的英雄气概,以不肯过江东讽刺 南逃苟安的大宋统治者。 (五)、自学未解决的问题; (六)、自学新发现的问题:

(七)、收获与反思
3 (七)、收获与反思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乌江自刎》ppt课件1.ppt
- 《为政以德》ppt课件5.ppt
- 《为政以德》ppt课件4_为政以德.ppt
- 《为政以德》ppt课件2.ppt
- 《为我唱首歌吧》ppt课件1_为我唱首歌吧.ppt
- 《为学》课件_c1为学.ppt
- 《为你打开一扇门》ppt课件6_为你打开一扇门.ppt
- 《为你打开一扇门》ppt课件5_为你打开一扇门.ppt
- 《为你打开一扇门》ppt课件4_ 为你打开一扇门5(苏教版).ppt
- 《为你打开一扇门》ppt课件3_为你打开一扇门课件 沈岚.ppt
- 《为你打开一扇门》ppt课件2_演示文稿1.ppt
- 《为你打开一扇门》ppt课件1_(苏教版)七年级上《为你打开一扇门》课件[转发].ppt
-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教案2_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doc
-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3_为人民服务.doc
- 《为人民服务》ppt课件3.ppt
- 《为人民服务》PPT课件1_为人民服务.ppt
- 《为了父母的微笑》孝敬教育主题班会ppt课件.ppt
-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4.doc
- 《为了忘却的记念》ppt课件2_为了忘却的记念.ppt
- 《为了忘却的记念》ppt课件1.ppt
- 《乌篷摇梦到春江》ppt课件1.ppt
- 《乌贼趣谈》教学设计2.doc
- 《九日齐山登高》ppt课件1.ppt
- 《乞不用赃吏》ppt课件2.ppt
- 《乡土情结》ppt课件1.ppt
- 《乡土情结》ppt课件3_乡土情结课件1.ppt
- 《乡土情结》ppt课件4_乡土情结课件2.ppt
- 《乡土情结》ppt课件5_乡土情结课件4.ppt
- 《乡愁》课件5.ppt
- 《乡愁四韵》ppt课件1.ppt
- 《乡愁四韵》ppt课件2_.ppt
- 《书愤》ppt课件1_书愤2.ppt
- 《书愤》ppt课件3_《书愤》18张课件1.ppt
- 《书愤》ppt课件4.ppt
- 《事事关心》ppt课件1_《事事关心》(课件).ppt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10_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4(新课标).ppt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11.ppt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12_《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ppt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13_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5(新课标).ppt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ppt课件14_《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件08.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