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国家开放大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试题(7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183.72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国家开放大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试题(7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试卷代号:1170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专题试题 2014年7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游戏过程中,两名儿童会有意识并排坐,且表现出交往的意向。但是坐下后却是各玩 各的,并不试图去影响旁人,这是儿童在( )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A.平行游戏 B.单独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2.“临时抱佛脚”或“临阵磨枪”描述的( )。 A.可变比率强化 B.固定比率强化 C.可变时距强化 D.固定时距强化 3.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CR表示( )。 A.无条件刺激 B.无条件反应 C.条件刺激 D.条件反应 4.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 )。 A.尝试一错误 B.准备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5.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的( )阶段。 A.注意 B.保持 C.复制 D.动机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和一项行动 B.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 C.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却可以有多个行动 D.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却只能有一个行动 743

试卷代号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专题试题 2014 年7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分数 I I I I I I |得分|评卷人 11 选题 ilt 1.游戏过程中,两名儿童会有意识并排坐,且表现出交往的意向。但是坐下后却是各玩 各的,并不试图去影响旁人,这是儿童在( )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A. 平行游戏E 游戏 联合 戏D. 2. "临时抱佛脚"或"临阵磨枪"描述的( )。 A. 可变 化B. 化D. 3. 典条件作 ,CR )。 A. 件刺 无条件反应 激D. 反应 4. 桑代克格外 律是 )。 A. 误B. 备律 C. 效果 5. 闹 的 这是班 拉说 模仿学 )阶段。 A.注意 .保持 6. C. 制D. )。 A.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和一项行动 B. 产生 多项 多项行 C. 产生 能有一项 D. 产生 有 多 有一 743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B.“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D.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8.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提供的一个乱真非样例应是()。 A,在大多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 B.在极少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 C.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D.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极少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9。某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变得忧心仲仲,这反映他(她)把学习 成绩的差异看作了()。 A.质的差异 B.量的差异 C.程度的差异 D.特质的差异 10.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 A.名义分数 B.顺序分数 C.区间分数 D.比率分数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皮亚杰认为 和 ,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 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12.布鲁纳鉴定的三种认知表征方式是 表征、 表征和 表征。 13.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 14.泛化表明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的识别 15.所谓“动脑筋”,就是说 记忆在运作。 16.命题及其网络表征 知识。 17.在心理测量中,。是 的标记。 744

B. 分数 D. 分数 7. 下面 法不正确 )。 A. B. "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 C. D. 题其实有不 8. 概念 教师提 一个 非样 应是 )。 A. 关键 上要 样例 而在非 键特 B. 在极少数关键特征上要 而在非关键 c.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与是样例不同 D. 论关键 特征 是样例不 9. 女3 而变 忡忡 这反映 把学 成绩的差异看作了( )。 A. 差异 B. c.程度的差异 D. 10. 数实质 属 于 )。 A. 分数 C. |得分|评卷人| I I I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0分} ,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 表征和 表征。 记忆在运作。 知识。 的标记。 1 1. 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12. 鉴定 方式 13. 与 亲子交 14. 15. 所谓 16. 命题 络表征 17. 744

得 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8.儿童的社会化 19.正强化 20.行为一结局期望 21.正态分布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22.请写出安全型依恋婴幼儿的行为表现。 23.略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 24.与命题相比,意象作为知识表征有哪些特点? 25.简述C一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什么是基因的显性效应?请按基因的显性效应举例说明遗传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 差异性。 27.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745

|得分|评卷人| I I I 18. 19. 20. 结局 1. |得分|评卷人| I I I 三、名词解释{每个 4分,共 6分} 四、简答题{每题 8分,共 4分。从以下 4个题中任选 3个完成} 22. 恋婴幼 表现 23. 略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 育含 24. 命题 征有哪些 25. 述C |得分|评卷人| I I I 五、论述题{每题 5分,共 0分} 26. 是基 性效应 效应 遗传也 截然 差异性. 27. 通过 述德青评价 745

试卷代号:1170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专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4年7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D 3.D 4.C 5.c 6.B 7.C 8.B 9.A 10.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同化 顺应 12.动作 映像 符号 13.平等的自由 14.不精确 15.短时或工作 16.陈述性 17.标准差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8.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杜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 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9.正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出现某个满意子,从而加大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20.行为一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 21.“正态分布”又称“正态曲线”。也叫“钟型曲线”;它左右对称;中间隆起成单峰;两边从 数学上说,可以无限延伸并下降,却绝不与基线(横轴)相交。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22.请写出安全型依恋婴幼儿的行为表现。 答:当与母亲在一起时,这样的婴幼儿能安逸地玩玩具(2分):但是一旦发现母亲离开了, 746

试卷代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专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4 年7 一、单选题{每小题 2分,共 0分) l. A 6. B 2.D 7. C 3.D 8. B 4. C 9.A 5. C 10. B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0分} 1. 12. 动作 映 符号 13. 14. 15. 短时 工作 16. 17. 准差 三、名词解释{每个 4分,共 6分} 18. 人社会 族之 … … 的 方式 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9. 正强化 现某 发生可 20. 局期 认识 行为和 21. "正态分布"又称"正态曲线"。也叫"钟型曲线";它左右对称 z中间隆起成单峰;两边从 数学上说,可以元限延伸井下降,却绝不与基线(横轴)相交。 四、筒答题{每题 8分,共 4分。从以下 4个题中任选 3个完成} 22. 依恋婴幼 答:当与母亲在一起时,这样的婴幼儿能安逸地玩玩具 2分h但是一旦发现母亲离开了, 746

他们会着急、忧伤,也可能哭泣,先前的游戏或探索行为会中断(2分)。当母亲回来时,这类要 幼儿往往奔向母亲,寻求身体接触(2分),接着很容易平静下来,继续玩自己的去(2分)。 23.略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 答: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2分),这对教育教学工 作有一般意义的启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自时,教师要耐心, 这耐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3分);(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 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3分)。 24.与命题相比,意象作为知识表征有哪些特点? 答:(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2分) (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 (2分) (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抽象的 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 空间方面。意象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2分) (4)意象也是知识的一种非常经济的表征形式。要保持蕴涵许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较 轻松的。(2分) 25.简述C一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答:(1)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定的行为单元。(2.5分) (2)即使能够说明行为项目,也无可周全。(2.5分) (3)C一类内容的教学真正要求掌握的是教师言说以外的内容,是在课堂以外新情境里遇 到的知识,因此需要掌握的C一类内容是无穷多样的,所以也就无法事先说明。(3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6.什么是基因的显性效应?请按基因的显性效应举例说明遗传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 差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4分》 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1分)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 747

他们会着急、忧伤,也可能哭泣,先前的游戏或探索行为会中断 2分)。当母亲回来时,这类婴 幼儿往往奔向母亲,寻求身体接触 2分) ,接着很容易平静下来,继续玩自己的去 2分〉。 23. 典条 应联 次数 含义 z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 2分) ,这对教青教学工 作有一般意义的启示:(1)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 这酣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 3分〉川 )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 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相当巩固,桂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 3分)。 24. 命题 作为 些特 答: (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 2分〉 (2) 命题 表征 字词为点 线条衔接 (2 (3) 示不 事物 字都 般大 命题表征 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 空间方面。意象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 2分) (4) 也是 一个意 轻松的。 25. 述C 答:(1)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定的行为单元。 5分〉 (2) 也无 。(2.5 (3)C 学真 是在 外新 境里 到的知识,因此需要掌握的 C一类内容是无穷多样的,所以也就无法事先说明。 3分) 五、论述题{每题 5分,共 0分} 26. 是基 效应 按基 性效应举 也会造 然不 差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4分〉 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1分〉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 747

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 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5分)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 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 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 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5分) 27.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答:德育和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1分),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 (1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的(1分),其间可有微小而连 续的量的差异(1分),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1分)。 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1分),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 的了(1分)。教师不应该认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距的情境(1分),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 德(1分)。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1分),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1分), 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2分),具体表现为一般最多不超 过优、良、中三等(1分),而且中是少数(1分)。 748

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 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 5分〉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 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 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 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 5分〉 27. 通过 等第分数 和智 青有一根 智 育是 (l .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 (l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的(l分) ,其间可有微小而连 续的量的差异口分) ,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l分)。 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l分) ,则要做出更克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 的了(1分〉。教师不应该认为制造拉开德青表现差距的情境。分) .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 德(l分)。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l分) ,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口分) , 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 2分) ,具体表现为一般最多不超 过优、良、中三等(l分) .而且中是少数(l分〉。 748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