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付玉明)》配套PPT课件:第4章 耦合电感元件合理想变压器

第4章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 41耦合电感元件 42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43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44理想变压器
1 第4章 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 4.1 耦 合 电 感 元 件 4.4 理 想 变 压 器 4.3 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4.2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本章重点】 ●互感线圈、互感系数、耦合系数的含义。 ●互感电压和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互感线圈串联、并联去耦等效及型去耦等效 ●空芯变压器电路在正弦稳态下的分析方法 回路分析法 ●理想变压器的含义。理想变压器变换电压 电流及阻抗的关系式 【本章难点】 ●互感电压和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空芯变压器电路在正弦稳态下的分析方 法——回路分析法
2 【本章重点】 ● 互感线圈、互感系数、耦合系数的含义。 ● 互感电压和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 互感线圈串联、并联去耦等效及型去耦等效。 ● 空芯变压器电路在正弦稳态下的分析方法— 回路分析法。 ● 理想变压器的含义。理想变压器变换电压、 电流及阻抗的关系式。 【本章难点】 ● 互感电压和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 空芯变压器电路在正弦稳态下的分析方 法——回路分析法

41耦合电感元件 4.1.1耦合电感的概念 图4-1是两个相距很近的线圈(电感),当线 圈中通入电流时,在线圈1中就会产生自感磁 通Φ1,而其中一部分磁通Φ,1它不仅穿过线圈1, 同时也穿过线圈2,且Φ211。同样,若在线圈 2中通入电流i,它产生的自感磁通Φ2,其中也 有一部分磁通①2不仅穿过线圈2,同时也穿过线 圈1,且Φ12Φ2。像这种一个线圈的磁通与另 个线圈相交链的现象,称为磁耦合,即互感。 21和Φ12称为耦合磁通或互感磁通
3 4.1 耦合电感元件 4.1.1 耦合电感的概念 图4-1是两个相距很近的线圈(电感),当线 圈1中通入电流 i 1时,在线圈1中就会产生自感磁 通Φ11,而其中一部分磁通Φ21 它不仅穿过线圈1, 同时也穿过线圈2,且Φ21≤Φ11。同样,若在线圈 2中通入电流 i 2,它产生的自感磁通Φ22,其中也 有一部分磁通Φ12不仅穿过线圈2,同时也穿过线 圈1,且Φ12 ≤Φ22 。像这种一个线圈的磁通与另 一个线圈相交链的现象,称为磁耦合,即互感。 Φ21 和Φ12 称为耦合磁通或互感磁通

假定穿过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都相等,则交链线 圈的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分别为v1=NΦ1 N1Φ12;交链线圈2的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分 别为V2N2①2,V21=N2①D21 21 M ● 2 图4-1磁通互助的耦合电感 4
4 假定穿过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都相等,则交链线 圈1的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分别为ψ11 =N1Φ11, ψ12=N1Φ12;交链线圈2的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分 别为ψ22=N2Φ22,ψ21=N2Φ21 。 图 4-1 磁通互助的耦合电感

类似于自感系数的定义,互感系数的定义为: 21 12÷ 12 上两式表明线圈1对线圈2的互感系数M21 等于穿越线圈2的互感磁链与激发该磁链的线圈1中的电 流之比;线圈2对线圈1的互感系数M12,等于穿越线圈1 的互感磁链与激发该磁链的线圈2中的电流之比。可以证 明 M,=M=M 我们以后不再加下标,一律用M表示两线圈的互感 系数,简称互感。互感的单位与自感相同,也是亨利 (H)。因为①21≤①1,①12≤2,所以可以得出 5
5 上两式表明线圈1对线圈2的互感系数M21, 等于穿越线圈2的互感磁链与激发该磁链的线圈1中的电 流之比;线圈2对线圈1的互感系数M12,等于穿越线圈1 的互感磁链与激发该磁链的线圈2中的电流之比。可以证 明。 M21=M12=M 1 21 21 i M = 2 12 12 i M = 类似于自感系数的定义,互感系数的定义为: 我们以后不再加下标,一律用M表示两线圈的互感 系数,简称互感。互感的单位与自感相同,也是亨利 (H)。 因为Φ21≤Φ11 ,Φ12≤Φ22 ,所以可以得出

两线圈的互感系数小于等于两线圈自感系数的几何 平均值,即 M≤√L12 上式仅说明互感M比√L1L2小(或相等),但并不能说 明M比√L2小到什么程度。为此,工程上常用耦合系数 K来表示两线圈的耦合松紧程度,其定义为 M K 则M=K√L1L2 可知,0≤K<1,K值越大,说明两个线圈之间耦 合越紧,当K=1时,称全耦合,当K=0时,说明两线 圈没有耦合。 6
6 两线圈的互感系数小于等于两线圈自感系数的几何 平均值,即 M L1 L2 上式仅说明互感M比 小(或相等),但并不能说 明M比 小到什么程度。为此,工程上常用耦合系数 K来表示两线圈的耦合松紧程度,其定义为 L1 L2 L1 L2 M = K L1 L2 L1 L2 M K = 可知,0≤K≤1,K值越大,说明两个线圈之间耦 合越紧,当K=1时,称全耦合,当K=0时,说明两线 圈没有耦合。 则

耦合系数K的大小与两线圈的结构、相互位置以及 周围磁介质有关。如图4-21(所示的两线圈绕在一起,其 K值可能接近1。相反,如图42(b)所示,两线圈相互垂 直,其K值可能近似于零。由此可见,改变或调整两线 圈的相互位置,可以改变耦合系数K的大小 b QQ臾 b (a) (b) 图4-2 7
7 耦合系数K的大小与两线圈的结构、相互位置以及 周围磁介质有关。如图4-2(a)所示的两线圈绕在一起,其 K值可能接近1。相反,如图4-2(b)所示,两线圈相互垂 直,其K值可能近似于零。由此可见,改变或调整两线 圈的相互位置,可以改变耦合系数K的大小。 图 4-2

4.1.2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当有互感的两线圈上都有电流时,交链每一线圈 的磁链不仅与该线圈本身的电流有关,也与另一个线 圈的电流有关。如果每个线圈的电压、电流为关联参 考方向,且每个线圈的电流与该电流产生的磁通符合 右手螺旋法则,而自感磁通又与互感磁通方向一致, 即磁通相助,如图4-1所示。这种情况,交链线圈1、2 的磁链分别为: v1=y1+12=L1+M V2=2+V21=L2+M1
8 4.1.2 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当有互感的两线圈上都有电流时,交链每一线圈 的磁链不仅与该线圈本身的电流有关,也与另一个线 圈的电流有关。如果每个线圈的电压、电流为关联参 考方向,且每个线圈的电流与该电流产生的磁通符合 右手螺旋法则,而自感磁通又与互感磁通方向一致, 即磁通相助,如图4-1所示。这种情况,交链线圈1、2 的磁链分别为: 1 11 12 1 1 Mi2 = + = L i + 2 22 21 2 2 Mi1 = + = L i +

由电磁感应定律,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变化时,线圈 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压 du ci =L-2+M dt dt dt di L1=+M dt dt 式中L、L22分别为线圈1、2的自感电压, M M分别为线圈1、2的互感电压。 如果自感磁通与互感磁通的方向相反,即磁通相消, 如图4-3所示,则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方程式为:
9 由电磁感应定律,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变化时,线圈 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压 dt di M dt di L dt d u 2 1 2 2 2 = = + dt di M dt di L dt d u 1 2 1 1 1 = = + 式中 、 分别为线圈1、2的自感电压, 、 分别为线圈1、2的互感电压。 如果自感磁通与互感磁通的方向相反,即磁通相消, 如图4-3所示,则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方程式为: dt di L 1 1 dt di L 2 2 dt di M 2 dt di M 1

di dt dt M 2⊥ 1 C t 图4-3磁通相消的耦和电感 10
图 10 4-3 磁通相消的耦和电感 dt di M dt di L dt d u 1 2 1 1 1 = = − dt di M dt di L dt d u 2 1 2 2 2 =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付玉明)》配套PPT课件: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付玉明)》配套PPT课件:第2章 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付玉明)》配套PPT课件: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ppt
- 《费曼物理学讲义》PDF电子书【美】R.P:费曼R.B.莱登M.桑兹(第三卷,共二十一章).pdf
- 《费曼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册PDF电子书(共四十一章).pdf
- 《费曼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册PDF电子书(共五十二章).pdf
- 《费曼物理学讲义》教学资源(习题集)PDF电子书(共三卷).pdf
- 《大学物理练习册》B分册解答(2008).pdf
- 《大学物理练习册》A分册解答(2008).pdf
- 哈尔滨工业大学:《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偏理).pdf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复习资料)大学物理复习资料 review(英文第三版,2/2).ppt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复习资料)大学物理复习资料 review(英文第三版,1/2).ppt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英文第三版)Chapter 30 The Wave Nature of Light, Interference.ppt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英文第三版)Chapter 32 Doppler Shift.ppt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英文第三版)Chapter 14 sound.ppt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英文第三版)Chapter 13 &14 Wave Motion and Sound.ppt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英文第三版)Chapter 34 Quantum mechanics.ppt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英文第三版)Chapter 12 Oscillation.ppt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英文第三版)Chapter 33 Early Quantum theory and models of Atom.ppt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英文第三版)Chapter 32 relativemassenergy.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付玉明)》配套PPT课件:第5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ppt
- 21世纪高职高专新概念教材《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付玉明)》配套PPT课件:第6章 二端口网络.ppt
- 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导论》教学资源(讲义,英文版)Introduction to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pdf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总目录.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教学基本要求.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1)质点运动的描述.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2)圆周运动.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1.3)相对运动.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二章 牛顿定律 教学基本要求.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二章 牛顿定律(2.1)牛顿定律.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二章 牛顿定律(2.2)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二章 牛顿定律(2.3)几种常见的力.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二章 牛顿定律(2.4)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基本教学要求.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2)动量守恒定律.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4)动能定理.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5)保守力与非保守力.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6)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7)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