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1 水生生物学绪论

水生生物学 绪论
水 生 生 物 学 绪 论

第一节水生生物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 #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灤阐明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 制利用的学科。 水生生物: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生长的生物 —海 洋生物、淡水生物(半咸水、内陆盐湖生物) 生态各异—浮游、底栖、游泳 ·本课程主要内容: ·1.海洋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 ◆2.各门类的形态特点,分类依据, 3.各门类的分布及其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第一节 水生生物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 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阐明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 制利用的学科。 水生生物: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生长的生物——海 洋生物、淡水生物(半咸水、内陆盐湖生物)。 生态各异——浮游、底栖、游泳 本课程主要内容: 1.海洋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 2.各门类的形态特点,分类依据, 3.各门类的分布及其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第二节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古希腊Aristotle(384-322B.C)最早建立分类系 统,动物界和植物界。 1665年Leeuwenhoek(1632-1723)研制出显微镜, 发现轮虫和单细胞生物。 ba. C.Linnaeus的《自然系统》(1735-1768) 一双 命名法,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国外早期的水生生物学研究研究三 国内外近代水生生物学的研究 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第二节 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古希腊Aristotle(384-322B.C)最早建立分类系 统,动物界和植物界。 1665年Leeuwenhoek(1632-1723)研制出显微镜, 发现轮虫和单细胞生物。 C. Linnaeus的《自然系统》(1735-1768)——双 命名法,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国外早期的水生生物学研究研究→ 国内外近代水生生物学的研究→ 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关于我们的课程 0考查课,56学时,其中42讲课,14实验。必修课,3学分 实验课从第八周到十三周。水产系综合实验室。 学这门课像是在进行一场杂志式,漫游式的考察旅行: 主线:生物分类系统; 景点:各类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依据; 0 思考贯通:它们的进化(亲缘)关系; 0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游后的收获:引起对海洋和生物世界的兴趣,认识了很多种 类了解他们的相互关系
关于我们的课程 考查课,56学时,其中42讲课,14实验。必修课,3学分 实验课从第八周到十三周。水产系综合实验室。 学这门课像是在进行一场杂志式,漫游式的考察旅行: 主线:生物分类系统; 景点:各类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依据; 思考贯通:它们的进化(亲缘)关系; 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游后的收获:引起对海洋和生物世界的兴趣,认识了很多种 类了解他们的相互关系

教与学的方式 课堂介绍这趟旅程的主干路线,各景点特点 一课下需要大信息量浏览:互联网,图书馆,水族 馆. 利用公共邮箱pearloyster(@l63.com, (密码shi123456) 进行学、教互动 ■辅以专题双语科教片 ■重视实验操作 期中考试以写总结或综述的方式 期末考查开卷或闭卷,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 题,运用检索表等几种题型。【结束]
教与学的方式 课堂介绍这趟旅程的主干路线,各景点特点 课下需要大信息量浏览:互联网,图书馆,水族 馆. 利用公共邮箱pearloyster@163.com,(密码shui123456) 进行学、教互动 辅以专题双语科教片 重视实验操作 期中考试以写总结或综述的方式 期末考查开卷或闭卷,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 题,运用检索表等几种题型。[结束]

国外早期的水生生学研究 >1815年,Forbes就用底拖网采集并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 的分带现象 > 1845年穆勒(J.Muller)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 集浮游生物并进行浮游生物研究。1868年穆勒首次用 拖网在瑞士湖泊采到浮游生物并作了很多分类工作 1867年德国人汉生Hensen)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 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869年瑞士学者佛列尔F.A.Forel,1841-1912)研究了日 内瓦湖的底栖动物。 >始于1872年英国的“挑战者”号海洋探险考察 早期在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研究中作过较多贡献的还有 Sars(1900-)、Mayer(1910)、Schmidt(1935-1937)、 Kofoid(1903)Birge Juday(1911-1922)Ward Whipple(1918)等等。 返回
国外早期的水生生物学研究 ➢ 1815年,Forbes就用底拖网采集并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 的分带现象 ➢ 1845年穆勒(J. Muller) 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 集浮游生物并进行浮游生物研究。1868年穆勒首次用 拖网在瑞士湖泊采到浮游生物并作了很多分类工作 ➢ 1867年德国人汉生(Hensen)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 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 1869年瑞士学者佛列尔(F.A. Forel,1841-1912)研究了日 内瓦湖的底栖动物。 ➢ 始于1872年英国的“挑战者”号海洋探险考察 ➢ 早期在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研究中作过较多贡献的还有 Sars(1900-)、Mayer(1910)、Schmidt(1935-1937 )、 Kofoid(1903)、Birge & Juday(1911-1922)、Ward & Whipple(1918)等等。返回

国内外近代水生生物学的研究 二十世纪以后,水生生物学的研究中心逐渐转向生态、 生理等方面,但形态、分类的工作仍不断地有报道。 发达国家已出版了一系列本国水生动植物分类的专著 或藻类志、动物志等。 國近代,随着西方工业的发展,一些国外科学家来到中 国,研究并发表有关我国水生生物的论文报道,但都 是零星和分散的 直至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才有自己的科学家,对我 国部分水域进行区系调查,并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 在水产饵料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饶钦止, 李良庆在藻类方面,王家楫、倪达书在原生动物方面 所做的工作。返回
国内外近代水生生物学的研究 二十世纪以后,水生生物学的研究中心逐渐转向生态、 生理等方面,但形态、分类的工作仍不断地有报道。 发达国家已出版了一系列本国水生动植物分类的专著 或藻类志、动物志等。 近代,随着西方工业的发展,一些国外科学家来到中 国,研究并发表有关我国水生生物的论文报道,但都 是零星和分散的 直至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才有自己的科学家,对我 国部分水域进行区系调查,并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 在水产饵料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饶钦止, 李良庆在藻类方面,王家楫、倪达书在原生动物方面 所做的工作。返回

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分类方面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外,出版了许多分类专著 ·裴鉴、单人骅(1952)的《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 饶软止等(1955)的《湖泊调查基本知识》 ·杨德渐、孙瑞平(1988)的《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 ·金德详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 ·蒋燮治、堵南山(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 。 郑重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 。 沈嘉瑞等(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 胡鸿钧等(1980)的《中国淡水藻类》 蒋燮治等(1983)的《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 郑重等(1984)的《海洋浮游生物学》 朱浩然等(1997)的《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 王家楫(1961)的《中国淡水轮虫志》 齐雨藻等(1995)的《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 。 饶钦止(1988)的《中国淡水藻志》 施之新等(1999)的《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 沈韫芬等(1999)的《原生动物学》
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一 分类方面除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外,出版了许多分类专著: • 裴鉴、单人骅(1952)的《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 • 饶钦止等(1955)的《湖泊调查基本知识》 • 杨德渐、孙瑞平(1988)的《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 • 金德详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 • 蒋燮治、堵南山(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 • 郑重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 • 沈嘉瑞等(1979)的《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 • 胡鸿钧等(1980)的《中国淡水藻类》 • 蒋燮治等(1983)的《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 • 郑重等(1984)的《海洋浮游生物学》 • 朱浩然等(1997)的《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 • 王家楫(1961)的《中国淡水轮虫志》 • 齐雨藻等(1995)的《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 • 饶钦止(1988)的《中国淡水藻志》 • 施之新等(1999)的《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 • 沈韫芬等(1999)的《原生动物学》 源调查

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二 资源调查方面:在海洋方面,上世纪50年代, 中科院海洋所对黄、渤海进行综合调查。 1958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 1980年进行全国海岸及海洋资源综合调查等; 。 1982-1988中美联合黄河口调查(中国海洋大学) 。 在内陆水域方面,50年代中苏合作对黑龙江进 行综合考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长江中、下游的 湖泊调查,青海湖调查, 80年代初由各省、市水产研究机构和几所水产 高等院校协作,对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四大水系的渔业资源进行综合调查
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二 • 资源调查方面:在海洋方面,上世纪50年代, 中科院海洋所对黄、渤海进行综合调查。 • 1958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 • 1980年进行全国海岸及海洋资源综合调查等; • 1982-1988中美联合黄河口调查(中国海洋大学) • 在内陆水域方面,50年代中苏合作对黑龙江进 行综合考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长江中、下游的 湖泊调查,青海湖调查, • 80年代初由各省、市水产研究机构和几所水产 高等院校协作,对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四大水系的渔业资源进行综合调查

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三 生物饵料培养利用取得成效 。 单胞藻 轮虫 枝角类 卤虫资源调查 返回
现代水生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三 生物饵料培养利用取得成效 • 单胞藻 • 轮虫 • 枝角类 • 卤虫资源调查 • 返回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水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 Hydrobiology(讲义,海南大学:王嫣).doc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Hydrobiology(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doc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繁育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ppt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育种实践中的标记技术.ppt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转基因技术(动物基因工程 Animal Genetic Engineering).ppt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性别控制.ppt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细胞融合与核移植.ppt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多倍体育种.ppt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ppt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杂交育种(Cross breeding).ppt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选择育种.ppt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引种与驯化.ppt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ppt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主讲教师:尹绍武).ppt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五个实验).doc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授课教案(负责人:尹绍武).doc
- 海南大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Genetic-Breeding of Aquatic Aquaculture.doc
- 龟的生物学特性、龟的人工养殖、龟的运输和捕捉方法、龟的疾病防治、龟的药用和食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2018年版课程教学大纲合订本(第三分册)实践实习毕业论文.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2018年版课程教学大纲合订本(第二分册)理论课程下册.pdf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2 藻类概述 Algae.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3 各门藻类.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4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5 腔肠动物门 Cnidaria.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6 轮虫动物门 Rotifera.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7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8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1/3).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9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2/3).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0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3/3).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1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1/2).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2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2/2).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3 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帚虫.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4 棘皮动物门.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5 毛颚动物门.ppt
-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16 碳排放、低碳生活、海洋生物.ppt
- 集美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 Ichthyology.ppt
- 集美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鱼类的形态构造 第十章 感觉器官 The sense organ、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ppt
- 集美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鱼类的形态构造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ppt
- 集美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鱼类的形态构造 第三章 骨骼系统 The skeletal system.ppt
- 集美大学:《鱼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鱼类的形态构造 第六章 呼吸系统 The respiratory system.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