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三章 补体

第三章补体系统Complement:historyDiscovered in1894byBordetIt represents lytic activityoffresh serumIts lytic activity destroyedwhen heated at 56C for30min
第三章 补体系统 Complement: history Discovered in 1894 by Bordet It represents lytic activity of fresh serum Its lytic activity destroyed when heated at 56C for 30 min

JulesBordet(1870-1961)DiscovererofComplement比利时科学家Bordet1919年获诺贝尔生理学一医学奖
Jules Bor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比利时科学家Bordet 1919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一、补体概述补体(Complememt,C)的概念:是存在于正常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反应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故称为补体系统。(一)补体系统的组成:按功能可分为三类1.补体固有成分(1)经典途径:C1(C1q、C1r、C1s)、C4、C2。(2)MBL途径:MBL、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3)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
一、补体概述 补体(Complememt, C)的概念:是存在于正常人和 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 密调控机制的蛋白反应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故称 为补体系统。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按功能可分为三类 1.补体固有成分 (1)经典途径:C1(C1q、C1r、C1s)、C4、C2。 (2)MBL途径:MBL、 MBL相关 丝氨酸蛋白酶。 (3)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

(4)共同末端通路:C3、C5~C9。2.补体调节蛋白:如C1抑制物、I因子、C4结合蛋白、H因子等。3.补体受体:如CR1、CR2、CR3、CR4 、CR35等(二)补体系统的命名1、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分别命名为C1(C1q、Clr、C1s)、C2......C9等;2、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
(4)共同末端通路:C3、C5 ~ C9。 2.补体调节蛋白:如C1抑制物、I 因子、C4结合蛋 白、H 因子等。 3.补体受体:如CR1、 CR2 、CR3、 CR4 、CR35等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1、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分 别命名 为C1(C1q、C1r、C1s)、C2.C9等; 2、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 、D因子、P因子、H因子;

3、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4、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成分的符号后面附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5、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复合物上划一横线表示,如CT,C3bBb。6、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英文字母表示,如iC3b。(三)补体的理化性质
3、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4 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 4、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成分的符号后面附加 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 5、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复合物上划一横 线表示,如C1,C3bBb。 6、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 iC3b。 (三)补体的理化性质

1、均为糖蛋白。2、各补体成分的分子量及血清含量不一。分子量最大者为C1q,血清含量最高者为C3,最低者为D因子3、对热敏感。某些补体固有成分对热不稳定,经56度温育30分钟即失去活性,称灭活。在室温下,补体很快失活,在0℃一10℃中活性仅能保持3一4天,故补体应保存在一20℃以下。4、补体的合成:见下图
1、均为糖蛋白。 2、各补体成分的分子量及血清含量不一。分子量最 大者为C1q,血清含量最高者为C3,最低者为D因子 3、对热敏感。某些补体固有成分对热不稳定,经56 度温育30分钟即失去活性,称灭活。 在室温下,补体很快失活,在0℃-10℃中活性 仅能保持3-4天,故补体应保存在-20℃以下。 4、补体的合成:见下图

肝细胞Mo血液内皮细胞合成代谢肠道上皮细胞肝脏肾小球细胞
合成 肝细胞 M 内皮细胞 肠道上皮细胞 肾小球细胞 血液 肝脏 代谢

二、补体的激活在生理情况下,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以无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通过级联酶促反应被激活补体的激活途径依其起始顺序的不同,可分为三条途径1:经典途径:从C1开始。2.MBL途径:由MIBL结合至细菌启动激活3.旁路途径:从C3开始。(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二、补体的激活 在生理情况下,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以无活性的 酶前体形式存在。通过级联酶促反应被激活。 补体的激活途径依其起始顺序的不同,可分为三条途 径 1.经典途径: 从C1开始。 2.MBL途径:由MBL结合至细菌启动激活。 3.旁路途径:从C3开始。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C11.激活物与激活条件(1)激活物:Ag 十Ab→IC(免疫复合物)(2)激活条件:☆每一个C1q分子必须同时与两个以上IgM的Cu3区或IgG(IgGl、IgG2、IgG3)的Cμ2 区的Fc段结合
1.激活物与激活条件 (1)激活物: Ag +Ab→IC(免疫复合物) (2)激活条件:每一个C1q分子必须同 时与两个以上IgM的 CH3 区或 IgG ( IgG1、IgG2、IgG3)的CH2 区的 Fc段结合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C1由一个C1q、两个ClqClrC1sC1r和两个C1s分子的共同组成。一个C1q分子如果同时与两个以上的Fc段结合将造成其构象的变化,继之使C1r和C1s活化,启动补体活C1qr2s2化的经典途径。抗体抗原<40nm抗原
C1q C1qr2s2 C1r C1s 抗 原 <40nm 抗 体 抗 原 补 体 活 化 的 经 典 途 径 C1由 一个C1q、两个 C1r 和两个C1s分子的共 同组成。一个C1q分子 如果同时与两个以上的 Fc段结合将造成其构象 的变化,继之使C1r和 C1s活化,启动补体活 化的经典途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粘附分子.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九章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PPT讲稿,1/2).ppt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九章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PPT讲稿,2/2).ppt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十六章 超敏反应(PPT讲稿).ppt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十六章 超敏反应(PPT讲稿).ppt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十二章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PPT讲稿).ppt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十一章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PPT讲稿).ppt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抗原.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抗体.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细胞黏附分子.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补体系统.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抗原的加工与递呈.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2/2.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1/2.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表达.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免疫调节 免疫耐受.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三章 抗原(PPT讲稿).ppt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to Immunology(PPT讲稿).ppt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五章 细胞因子(PPT讲稿).ppt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1)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PPT讲稿).ppt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3章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5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4章 免疫调节.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6章 超敏反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2章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0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8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1章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9章 淋巴细胞.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7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6章 细胞因子.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3章 抗原.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4章 免疫球蛋白.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2章 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1章 绪论 Introduction to Immunology.pdf
-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课件(2012)第5章 补体系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