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五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

第五章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 明确几个概念
第五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 明确几个概念:

第一节病原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毒力 (一)侵袭力 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在机体内生 长繁 殖,蔓延扩散的能力。 侵袭力对机体无直接毒害作用。 侵袭力由病原菌的毒性酶和荚膜构成。 1.细菌的酶 2.荚膜
第一节 病原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的毒力 (一)侵袭力 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在机体内生 长繁 殖,蔓延扩散的能力。 侵袭力对机体无直接毒害作用。 侵袭力由病原菌的毒性酶和荚膜构成。 1.细菌的酶 2.荚膜

(二)毒素 1、外毒素 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周围环 境中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 产生外毒素的细菌种类: 某些G+菌如破伤风、白喉、肉毒、魏氏梭 菌等及少数G菌如志贺氏痢疾杆菌、的N 毒,霍乱弧菌的肠毒素等
(二)毒素 1、外毒素 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周围环 境中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 产生外毒素的细菌种类: 某些G+菌如破伤风、白喉、肉毒、魏氏梭 菌等及少数G-菌如志贺氏痢疾杆菌、的N 毒,霍乱弧菌的肠毒素等

外毒素特点 (1)毒性强,小剂量即可致死易感机体。 ②对易感动物组织细胞有高度的特异性,常 常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织上或器官。引 起特殊的病变。 (外毒素是一种蛋白质。一切破坏蛋白质的 因素都有可能使之变性凝固。不耐热。60 70℃20min即被破坏或减弱
外毒素特点: ⑴毒性强,小剂量即可致死易感机体。 ⑵对易感动物组织细胞有高度的特异性,常 常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织上或器官,引 起特殊的病变。 ⑶外毒素是一种蛋白质。一切破坏蛋白质的 因素都有可能使之变性凝固,不耐热,60- 70℃20min即被破坏或减弱

外素牛 (4)溶于水, (5)具有抗原性。 (6)外毒素经02-0.5%甲 醛处理后可丧失毒性, 而仍然保留其抗原性制 成类毒素
⑷溶于水, ⑸具有抗原性。 ⑹外毒素经0.2-0.5%甲 醛处理后可丧失毒性, 而仍然保留其抗原性制 成类毒素

2、内毒素 概念: 存在于某些G菌细胞壁的最外层, 是菌体的结构组成部(脂体A,在生活 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菌细胞自 溶、死亡或用人工的方法(如反复冻 融、加热、长时间碾磨、超声波等) 使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故称内 毒素
2、内毒素 概念: 存在于某些G -菌细胞壁的最外层, 是菌体的结构组成部(脂体A,在生活 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菌细胞自 溶、死亡或用人工的方法(如反复冻 融、加热、长时间碾磨、超声波等), 使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故称内 毒素

内毒素的特点: (1)毒性低。 (2)无特异性致病作用对组织器官无选择性。 (3)内毒素为类脂一多糖一蛋白质复合物,主要成 分是脂多糖(简称LPS),故为易被蛋白酶破坏 (4)性质稳定,耐热性强,不被100℃1h所破坏。 (5)抗原性弱。 (6)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不能制成类毒素
内毒素的特点: ⑴毒性低。 ⑵无特异性致病作用对组织器官无选择性。 ⑶内毒素为类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主要成 分是脂多糖(简称LPS),故为易被蛋白酶破坏 ⑷性质稳定,耐热性强,不被100℃1h所破坏。 ⑸ 抗原性弱。 ⑹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不能制成类毒素

外毒素与内毒素性质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存在部位由活细菌产生而释放为细胞结构成分, 或分泌到菌体外菌体溶解后释放 细菌种类以G菌多见 以G菌多见 化学组成 蛋白质 脂多糖 理化特性不耐热,不稳定,易耐热,稳定,能被 受氧化剂破坏 酸水解 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具有弱。无特异中毒症 高度特异性症状独特 抗原性强。剌激产生大量抗 状 甲醛处理制成类毒素 不能制成类毒素
外毒素与内毒素性质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存在部位 由活细菌产生而释放 或分泌到菌体外 为细胞结构成分, 菌体溶解后释放 细菌种类 以G+菌多见 以G-菌多见 化学组成 蛋白质 脂多糖 理化特性 不耐热,不稳定,易 受氧化剂破坏 耐热,稳定,能被 酸水解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具有 高度特异性症状独特 弱。无特异中毒症 状 抗原性 强。剌激产生大量抗 弱。 甲醛处理 制成类毒素 不能制成类毒素

病原菌毒力的测定 o最小致死量(MD) o能使特定动物于感染后的一定时间内 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o半数死量(DL50: o在特定时间内能使半数实验动物于感 染后发生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二、病原菌毒力的测定 最小致死量(MLD): 能使特定动物于感染后的一定时间内 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半数死量(DL50): 在特定时间内能使半数实验动物于感 染后发生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第二节病原菌引起传染的必要件 1、病原菌的毒力与数量 2、易感动物 3、传染途径(侵入门户) 呼吸道传染 消化道传染 皮肤粘膜创伤传染 接触传染 节肢动物传染
第二节 病原菌引起传染的必要件 1、病原菌的毒力与数量 2、易感动物 3、传染途径(侵入门户) 呼吸道传染 消化道传染 皮肤粘膜创伤传染 接触传染 节肢动物传染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三章 细菌(微生物)的分布.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八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七章 微生物(细菌)的分类.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六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一篇 细菌学总论.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二章 细菌生理.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一章 绪言.ppt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附录1 词汇表.pdf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译者序.pdf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编者序——基因和蛋白质分析的实用指南.pdf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第四章 应用GCG进行序列分析.pdf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第十章 利用核酸序列的预测方法.pdf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第十四章 提交DNA序列到数据库.pdf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第十二章 鼠类和人类公用物理图谱数据库的使用.pdf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第十三章 ACEDB一个基因组信息的数据库.pdf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第十一章 利用蛋白质序列的预测方法.pdf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第六章 NCBI数据模型.pdf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第八章 多序列比对的实际应用.pdf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第五章 生物数据库的信息检索.pdf
-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资源(中译本)第二章 GenBank序列 数据库.pdf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二篇免疫学基础.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四章 外界环境因素对细菌的影响.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十一章 抗原与抗体.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十三章 变态反应.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九章 病毒.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十七章 其它类型的微生物.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十二章 特异性免疫.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十四章 血清学反应.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十五章 免疫学在医学的应用.ppt
-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ppt
-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激素.ppt
-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生物膜.ppt
-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ppt
-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核酸的结构.ppt
-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维生素.ppt
- 华中科大:《生物化学》双语习题 第一章.doc
- 华中科大:《生物化学》双语习题 第十一章.doc
- 华中科大:《生物化学》双语习题 第二十二章.doc
- 华中科大:《生物化学》双语习题 试题.doc
- 《生物化学》课程电子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