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教材讲义,共六章)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1.1信息与信息技术1.1.1数据和信息1.1.2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1.1.3信息产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1.2数字技术部分比特1.2.1数制,1.2.28进制转换1.2.31.2.4任意进制的计算问题...101.2.5二进制的优点和缺点111.2.6二进制的运算111.2.7二进制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121.2.8定点数131.2.9无符号数131.2.10带符号数.131.2.11浮点数151.2.12BCD码..161.2.13ASCII码16微电子技术简介1.3171.3.1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171.3.2集成电路的制造171.3.3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171.3.4集成电路卡181.3.5扩展知识点18第2章计算机组成原理...202.1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202.1.1计算机的发展与作用。.202.1.2计算机的逻辑组成,212.1.3计算机分类.232.2CPU的结构与原理.242.2.1CPU的作用与组成..242.2.2指令和指令系统.262.2.3CPU的性能指标...272.3主机、内存和1/0..272.3.1主板、芯片组与BIOS.272.3.2内存储器31
第 1 章 信息技术概述 . 5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 5 1.1.1 数据和信息 . 5 1.1.2 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 . 5 1.1.3 信息产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 6 1.2 数字技术部分 . 6 1.2.1 比特 . 7 1.2.2 数制 . 8 1.2.3 进制转换 . 9 1.2.4 任意进制的计算问题 . 10 1.2.5 二进制的优点和缺点 . 11 1.2.6 二进制的运算 . 11 1.2.7 二进制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2 1.2.8 定点数 . 13 1.2.9 无符号数 . 13 1.2.10 带符号数 . 13 1.2.11 浮点数 . 15 1.2.12 BCD 码. 16 1.2.13 ASCII 码. 16 1.3 微电子技术简介 . 17 1.3.1 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 17 1.3.2 集成电路的制造 . 17 1.3.3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 17 1.3.4 集成电路卡 . 18 1.3.5 扩展知识点 . 18 第 2 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 . 20 2.1 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 . 20 2.1.1 计算机的发展与作用 . 20 2.1.2 计算机的逻辑组成 . 21 2.1.3 计算机分类 . 23 2.2 CPU 的结构与原理. 24 2.2.1 CPU 的作用与组成. 24 2.2.2 指令和指令系统 . 26 2.2.3 CPU 的性能指标. 27 2.3 主机、内存和 I/O. 27 2.3.1 主板、芯片组与 BIOS. 27 2.3.2 内存储器 . 31

2.3.31/O总线与1/o接口34常用输入设备2.4362.4.1键盘.36鼠标器2.4.236扫描仪2.4.3.372.4.4数码相机372.5常用输出设备.372.5.1显示系统.372.5.2打印机382.6辅助存储器..402.6.1硬盘和软盘402.6.2光盘存储器412.6.3移动存储器.42第3章计算机软件443.1概述.443.2 操作系统.473.3算法和程序设计语言....51第4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574.1数字通信入门574.1.1通讯的基本概念574.1.2调制解调技术,..604.1.3多路复用技术,614.1.4交换技术,.614.2计算机网络基础,634.2.1计算机网络.634.3局域网的基本原理...654.4互联网的组成694.5因特网提供的服务..754.5.1电子邮件E-mail.754.5.2信息服务wwW.....764.5.3文件传输FTP.....764.5.4远程登录Telnet774.6网络信息安全774.6.1网络安全的威胁..774.6.2确保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784.6.3数据加密.78数字签名4.6.479
2.3.3 I/O 总线与 I/O 接口. 34 2.4 常用输入设备 . 36 2.4.1 键盘 . 36 2.4.2 鼠标器 . 36 2.4.3 扫描仪 . 37 2.4.4 数码相机 . 37 2.5 常用输出设备 . 37 2.5.1 显示系统 . 37 2.5.2 打印机 . 38 2.6 辅助存储器 . 40 2.6.1 硬盘和软盘 . 40 2.6.2 光盘存储器 . 41 2.6.3 移动存储器 . 42 第 3 章 计算机软件 . 44 3.1 概述 . 44 3.2 操作系统 . 47 3.3 算法和程序设计语言 . 51 第 4 章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 . 57 4.1 数字通信入门 . 57 4.1.1 通讯的基本概念 . 57 4.1.2 调制解调技术 . 60 4.1.3 多路复用技术 . 61 4.1.4 交换技术 . 61 4.2 计算机网络基础 . 63 4.2.1 计算机网络 . 63 4.3 局域网的基本原理 . 65 4.4 互联网的组成 . 69 4.5 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 75 4.5.1 电子邮件 E-mail . 75 4.5.2 信息服务 WWW. 76 4.5.3 文件传输 FTP. 76 4.5.4 远程登录 Telnet. 77 4.6 网络信息安全 . 77 4.6.1 网络安全的威胁 . 77 4.6.2 确保信息安全的技术措施. 78 4.6.3 数据加密 . 78 4.6.4 数字签名 . 79

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4.6.579访间控制4.6.6794.6.7防火墙.794.6.8计算机病毒79第5章数字媒体及应用..815.1文本和文本处理815.1.1字符的编码.815.1.2文字符号的输入.835.1.3文本展现845.2 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85计算机图像5.2.1855.2.2计算机图形.875.3数字音频及应用.875.4数字视频及应用.89第 6章信息系统与数据库.926.1计算机信息系统.926.1.1信息系统的定义...92信息系统的特点6.1.2.92信息系统的层次.6.1.3926.1.4信息系统的类型926.1.5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936.1.6扩展知识点936.2数据库系统.936.2.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936.2.2数据库系统.946.2.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946.2.4数据库系统的特点956.2.5数据库系统的三级体系结构..956.2.6数据访问的模式966.3数据库的设计和数据的抽象..96数据库设计6.3.1.966.3.2数据的抽象976.3.3数据模型.976.3.4概念数据模型.986.3.5E-R模型.986.3.6E-R图.986.3.7逻辑数据模型98
4.6.5 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 . 79 4.6.6 访问控制 . 79 4.6.7 防火墙 . 79 4.6.8 计算机病毒 . 79 第 5 章 数字媒体及应用 . 81 5.1 文本和文本处理 . 81 5.1.1 字符的编码 . 81 5.1.2 文字符号的输入 . 83 5.1.3 文本展现 . 84 5.2 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 . 85 5.2.1 计算机图像 . 85 5.2.2 计算机图形 . 87 5.3 数字音频及应用 . 87 5.4 数字视频及应用 . 89 第 6 章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 92 6.1 计算机信息系统 . 92 6.1.1 信息系统的定义 . 92 6.1.2 信息系统的特点 . 92 6.1.3 信息系统的层次 . 92 6.1.4 信息系统的类型 . 92 6.1.5 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 93 6.1.6 扩展知识点 . 93 6.2 数据库系统 . 93 6.2.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 93 6.2.2 数据库系统 . 94 6.2.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 94 6.2.4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 95 6.2.5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体系结构. 95 6.2.6 数据访问的模式 . 96 6.3 数据库的设计和数据的抽象 . 96 6.3.1 数据库设计 . 96 6.3.2 数据的抽象 . 97 6.3.3 数据模型 . 97 6.3.4 概念数据模型 . 98 6.3.5 E-R 模型. 98 6.3.6 E-R 图. 98 6.3.7 逻辑数据模型 . 98

关系数据模型6.3.8996.3.9关系数据模型的性质99案例分析6.3.10.99关键字6.3.11101索引6.3.12.1016.3.13辨析基本术语对照1016.3.14数据完整性.1026.3.15扩展知识.1026.3.16关系操作和关系运算1036.3.17并交差运算对于集合中元组数量的关系..1056.3.18关系数据库语言1056.3.19定义新的基本表.1066.3.20数据查询.1066.3.21视图.107数据更新6.3.22.1076.4软件工程.107
6.3.8 关系数据模型 . 99 6.3.9 关系数据模型的性质 . 99 6.3.10 案例分析 . 99 6.3.11 关键字 . 101 6.3.12 索引 . 101 6.3.13 辨析基本术语对照 . 101 6.3.14 数据完整性 . 102 6.3.15 扩展知识 . 102 6.3.16 关系操作和关系运算 . 103 6.3.17 并交差运算对于集合中元组数量的关系. 105 6.3.18 关系数据库语言 . 105 6.3.19 定义新的基本表 . 106 6.3.20 数据查询 . 106 6.3.21 视图 . 107 6.3.22 数据更新 . 107 6.4 软件工程 . 107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注意:计算机理论概念繁复,不要大段背诵,注意概念中的核心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本章权重12分,偏差1分;1.2节独占10分,其余加时事题共2-3分,偏差1分。1.2节以理解为主,辅以题解:其余知识点多读几遍即可,不要强背。1.1信息与信息技术1.1.1数据和信息1.信息信息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抽象概念,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1)信息与物质、能量是客观世界并列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资源(不是物质、不是能量)。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变化的方式(客观):信息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2)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主观)2.数据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信息的定义是:经过加工后对人们有用的数据。ISO对数据的定义是: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信息的表现形式就是数据。数字、字符、声音、图像、视频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就是数据。数字、字符、声音、图像、视频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的符号化表示就是数据。信息只有成为数据,才能被计算机处理。数字、字符、声音、图像、视频等在计算机内部都是编码成二进制形式,这些二进制的形式就是数据。这些二进制的编码方案就是机内码。将这些数字、字符、声音、图像、视频等转化成二进制形式的过程就叫数字化。总结: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1.1.2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门技术(注意:不是取代或代替)。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2.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光/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加工、显示和控制。3.7核心技术(领域)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包含的领域:通信、广播、计算机、互联网、微电子、自动控制、机器人、遥感遥测等。4.信息处理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发布等。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实际上是对人类信息处理过程的模拟。信息处理的典型过程:(对应的信息技术及细节)1)信息的获取/收集(扩展感觉器官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感知的范围、精度、灵敏度和方式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例如:输入、感知、测量、收集等。对应:雷达、遥感、各类输入设备、最新的VR/AR)
第 1 章 信息技术概述 注意:计算机理论概念繁复,不要大段背诵,注意概念中的核心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本章权重 12 分,偏差 1 分;1.2 节独占 10 分,其余加时事题共 2-3 分,偏差 1 分。1.2 节以理解为主,辅以题解; 其余知识点多读几遍即可,不要强背。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1 数据和信息 1. 信息 信息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抽象概念,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 1) 信息与物质、能量是客观世界并列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资 源(不是物质、不是能量)。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 2) 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变化的方式(客观);信息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 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主观) 2. 数据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信息的定义是:经过加工后对人们有用的数据。 ISO 对数据的定义是: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信息的表现形式就是数据。数字、字符、声音、图像、视频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就 是数据。数字、字符、声音、图像、视频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的符号化表示就是数据。信息只有成 为数据,才能被计算机处理。数字、字符、声音、图像、视频等在计算机内部都是编码成二进制形式, 这些二进制的形式就是数据。 这些二进制的编码方案就是机内码。将这些数字、字符、声音、图像、视 频等转化成二进制形式的过程就叫数字化。 总结: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1.1.2 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 1.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 门技术 (注意:不是取代或代替)。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2. 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光/电子技术(包括 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加工、显示和控制。 3. 核心技术(领域)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包含的领域: 通信、广播、计算机、互联网、微电子、自动控制、机器人、遥感遥测等。 4. 信息处理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发布等。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实际上是对人类 信息处理过程的模拟。信息处理的典型过程:(对应的信息技术及细节) 1) 信息的获取/收集(扩展感觉器官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感知的范围、精度、灵敏度和方式的感测 (获取)与识别技术。例如:输入、感知、测量、收集等。对应:雷达、遥感、各类输入设 备、最新的 VR/AR)

2)信息的传递(扩展神经系统功能,消除了信息交流的空间障碍的通信技术。例如:邮寄、电报、电话、广播等。对应:电话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加工(扩展大脑功能,大大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的计算(处理)技术。例如:分类、计算、分析、转换等。对应:计算机、CPU为代表的处理器、超级计算机曙光、银河)4)信息的存储(扩展大脑记忆功能,消除了信息交流的时间障碍的存储技术。例如:书写、摄影、录音、录像等。对应:存储器)信息的施用(扩展效应器官功能,提高控制能力的控制和显示技术。例如:输出、控制、显5)示、指挥、机器人等。对应:机械控制、各种输出设备)5.信息处理系统:辅助人们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处理、控制及显示的综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系统(注意:不是取代或代替)。按自动化程度分:人工、半自动、全自动。信息处理系统的实例和特点:6.1)雷达:以感测与识别为主要目的2)电视/广播:以单向、点到多点的信息传递为主要目的3)电话:以双向、点到点的信息交互为主要目的4)图书馆:以信息收藏、检索和管理为主要目的5)因特网:跨越全球的多功能信息处理系统注意:这些系统当中,单向和双向,点到点和广播的信息交互方式在计算机总线和网络的知识点中有结合。1.1.3信息产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1.信息产业:生产、制造信息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处理、制作和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2.信息产业主要包括三大门类:1)信息设备制造业(如:制造电子产品)2)信息服务业(如: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等)3)信息开发业(如:软件产业、电子出版业、游戏与动漫等)。3.信息产业特点:高投入、高风险、增长快、变动大。具有高度的渗透性、带动性、增值性。信息产业是战略性先导产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进行全面改造,使人类社会生4.产体系结构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道路,既要发挥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基础和推动作用,又要使信息化成为带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1. 2数字技术部分数字技术指的是用有限个状态(主要是0和1两个数字)表示、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技术。采用数字技术实现信息处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本节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数学上的二进制和计算内的二进制,注意最后总结他们的区别
2) 信息的传递(扩展神经系统功能,消除了信息交流的空间障碍的通信技术。例如:邮寄、电 报、电话、广播等。对应:电话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 3) 信息的加工(扩展大脑功能,大大增强了信息处理能力的计算(处理)技术。例如:分类、计 算 、分析、转换等。对应:计算机、CPU 为代表的处理器、超级计算机曙光、银河) 4) 信息的存储(扩展大脑记忆功能,消除了信息交流的时间障碍的存储技术。例如:书写、摄 影、录音、录像等。对应:存储器) 5) 信息的施用(扩展效应器官功能,提高控制能力的控制和显示技术。例如:输出、控制、显 示、指挥、机器人等。对应:机械控制、各种输出设备) 5. 信息处理系统:辅助人们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处理、控制及显示的综合使用各种信息 技术的系统(注意:不是取代或代替)。按自动化程度分:人工、半自动、全自动。 6. 信息处理系统的实例和特点: 1) 雷达:以感测与识别为主要目的 2) 电视/广播:以单向、点到多点的信息传递为主要目的 3) 电话:以双向、点到点的信息交互为主要目的 4) 图书馆:以信息收藏、检索和管理为主要目的 5) 因特网:跨越全球的多功能信息处理系统 注意:这些系统当中,单向和双向,点到点和广播的信息交互方式在计算机总线和网络的知识点中 有结合。 1.1.3 信息产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 1. 信息产业:生产、制造信息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处理、 制作和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2. 信息产业主要包括三大门类: 1) 信息设备制造业(如:制造电子产品) 2) 信息服务业(如: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等) 3) 信息开发业(如:软件产业、电子出版业、游戏与动漫等)。 3. 信息产业特点:高投入、高风险、增长快、变动大。具有高度的渗透性、带动性、增值性。 信息产业是战略性先导产业。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 4. 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进行全面改造,使人类社会生 产体系结构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道路,既 要发挥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基础和推动作用,又要使信息化成为带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 1.2 数字技术部分 数字技术指的是用有限个状态(主要是 0 和 1 两个数字)表示、处理和传输信息的技术。采用数字 技术实现信息处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节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数学上的二进制和计算内的二进制,注意最后总结他们的区别

1.2.1比特1.比特(bit):两种状态的表示。一种状态用0表示,另一种状态用1表示。无好坏、无大小、无高低、无上下之分。比特是组成数字信息的基本(最小)单位,用小写的b表示。(比较:字节(byte):数字信息的计量单位,用大写的B表示,8个bit=1个byte,主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存放一个字节(重点,后述))。任何数据(数值、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命令等)都可以使用比特表示(数字化)。2.计算机表示比特的方式存储设备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元器件备注寄存器称为触发器的双稳态电路在CPU中一个比特可用一个触发器完成。一组触发器(如16个)可存储一组比特,称为:“寄存器”(CPU内部的寄存器)半导体存储器需要刷新电容器充电放电磁盘存储器磁介质表面磁化状态光盘存储器盘片表面微小凹坑CD-ROM盘片上:叫坑的边缘表示1,叫坑内部或凹坑外部平坦的地方表示0。注意:CD-R片和CD-RW盘片不是这样表示的。DVD由于可以蚀刻更小的凹坑所以能够存储更多的信息。蓝光DVD更甚。非存储设备传输电信号中电平的高低,CPU或者前端总线中时钟脉冲的上下边沿、门电路中有无电流等等3.比特的传输(数字信号的传输)基带传输: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近距离直接传输,比如USB的差分信号,以太网传输。频带传输: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后进行传输,远距离传输。辨析:稍远一点的距离就要使用调制解调技术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比特/秒(bps)(网络上的速率单位一般都用bps:特例:计算机内部的总线带宽(前端总线)用的是B/S),以后偶尔遇到很旧的题目出现不符合上述情况的要注意。传输数据时使用额外的比特作为校验(ECC)信息可以发现或纠正错误,提高通信可靠性。这也是使用数字化(二进制表示)通信的优点之一。4.存储和传输比特的计量单位传输速率总线带宽内存储器容量单位(操作系统)辅助存储器容量单位比特用小写b表示.:字节用大写B表示;bps表示比特/秒;B/S表示字节/秒1B=8b1B=8b,bpsB/S1KB=1024B(2的10次方)1KB=1000B(10的3次方)1kbps=1000bps1KB/S=1024B/S1Mbps=1000kbps1MB/S=1024KB/S1MB=1024KB(2的20次方)1MB=1000KB(10的6次方)1GB=1024MB(2的30次方)1Gbps=1000Mbps1GB/S=1024MB/S1GB=1000MB(10的9次方)1TB=1024GB(2的40次方)1Tbps=1000Gbps1TB/S=1024GB/S1TB=1000GB(10的12次方)1PB=1024TB(2的50次方)1PB=1000TB(10的15次方)1Pbps=1000Tbps1PB/S=1024TB/S
1.2.1 比特 1. 比特(bit):两种状态的表示。一种状态用 0 表示,另一种状态用 1 表示。无好坏、无大小、无高 低、无上下之分。比特是组成数字信息的基本(最小)单位,用小写的 b 表示。 (比较:字节(byte):数字信息的计量单位,用大写的 B 表示,8 个 bit=1 个 byte,主存储器每 个存储单元存放一个字节(重点,后述))。 任何数据(数值、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命令等)都可以使用比特表示(数字化)。 2. 计算机表示比特的方式 存储设备 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元器件 备注 寄存器 称为触发器的双稳态电路 在 CPU 中一个比特可用一个触发器完成。一组触发器(如 16 个)可存储一组比特,称为:“寄存器”(CPU 内部 的寄存器) 半导体存储器 电容器充电放电 需要刷新 磁盘存储器 磁介质表面磁化状态 光盘存储器 盘片表面微小凹坑 CD-ROM 盘片上:凹坑的边缘表示 1,凹坑内部或凹坑外 部平坦的地方表示 0。注意:CD-R 片和 CD-RW 盘片不 是这样表示的。DVD 由于可以蚀刻更小的凹坑所以能够 存储更多的信息。蓝光 DVD 更甚。 非存储设备 传输电信号中电平的高低, CPU 或者前端总线中时钟脉 冲的上下边沿、门电路中有 无电流等等 3. 比特的传输(数字信号的传输) 基带传输: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近距离直接传输,比如 USB 的差分信号,以太网传输。 频带传输: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后进行传输,远距离传输。 辨析:稍远一点的距离就要使用调制解调技术 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比特/秒(bps)(网络上的速率单位一般都用 bps;特例:计算机内部的总线 带宽(前端总线)用的是 B/S),以后偶尔遇到很旧的题目出现不符合上述情况的要注意。 传输数据时使用额外的比特作为校验(ECC)信息可以发现或纠正错误,提高通信可靠性。这也是使 用数字化(二进制表示)通信的优点之一。 4. 存储和传输比特的计量单位 内存储器容量单位(操作系统) 辅助存储器容量单位 传输速率 总线带宽 比特用小写 b 表示.;字节用大写 B 表示;bps 表示比特/秒;B/S 表示字节/秒 1B=8b 1B=8b, bps B/S 1KB=1024B(2 的 10 次方) 1KB=1000B(10 的 3 次方) 1kbps=1000bps 1KB/S=1024B/S 1MB=1024KB(2 的 20 次方) 1MB=1000KB(10 的 6 次方) 1Mbps=1000kbps 1MB/S=1024KB/S 1GB=1024MB(2 的 30 次方) 1GB=1000MB(10 的 9 次方) 1Gbps=1000Mbps 1GB/S=1024MB/S 1TB=1024GB(2 的 40 次方) 1TB=1000GB(10 的 12 次方) 1Tbps=1000Gbps 1TB/S=1024GB/S 1PB=1024TB(2 的 50 次方) 1PB=1000TB(10 的 15 次方) 1Pbps=1000Tbps 1PB/S=1024TB/S

注意:由于操作系统使用内存储器单位换算(2^10),硬盘、闪存厂家使用辅助存储器单位换算(10^3),所以硬盘、闪存等存储设备在操作系统中的标识的大小比厂家标称的要小。解题注意:有的时候在做计算题的时候,计算量不会太复杂,有时候是约等于,在这种情况下不要纠结于1024,使用1000进行计算更方便一些。总结:1)内存储器(寄存器组、CACHE、内存条RAM等)容量和总线带宽均使用二进制前缀(2的10次方);操作系统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大小显示使用二进制前缀:2) 3)频率、网络上的传输速率等使用十进制前缀(10的3次方);辅助存储器(硬盘、DVD光盘、U盘、存储卡等)容量,厂商标注的容量使用十进制前缀。4)1.2.2数制四种常用数制对照1.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十六进制0000880000100010101199000110011120221012A00101010303B001131110111340441214c01001100513D0101055110115E601100661416111077F011107151111175.数制、数码、基数和位权数制数码举例基数位权(n为数字相对于小结尾字母数点位移的位置)D十进制100,1,2,3,4,5,6,7,8,910的n次方170.5D2B二进制0,12的n次方10101010.1BQ八进制88的n次方252. 4Q0,1,2,3,4,5,6,7H十六进制160,1,2,3,4,5,6,7,8,9,A,B,16的n次方AA.8HC, D, E, FKK进制O到K-1K的n次方先入为主: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是二进制助记符!本质上就是二进制。性质相同。所以真正需要转换的只有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6.位权不要被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束缚思维,不要忘记还有R进制(任意进制)!
注意:由于操作系统使用内存储器单位换算(2^10),硬盘、闪存厂家使用辅助存储器单位换算 (10^3),所以硬盘、闪存等存储设备在操作系统中的标识的大小比厂家标称的要小。 解题注意:有的时候在做计算题的时候,计算量不会太复杂,有时候是约等于,在这种情况下不要 纠结于 1024,使用 1000 进行计算更方便一些。 总结: 1) 内存储器(寄存器组、CACHE、内存条 RAM 等)容量和总线带宽均使用二进制前缀(2 的 10 次 方); 2) 操作系统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大小显示使用二进制前缀; 3) 频率、网络上的传输速率等使用十进制前缀(10 的 3 次方); 4) 辅助存储器(硬盘、DVD 光盘、U 盘、存储卡等)容量,厂商标注的容量使用十进制前缀。 1.2.2 数制 1. 四种常用数制对照 十进制 二进制 八进制 十六进制 十进制 二进制 八进制 十六进制 0 0000 00 0 8 1000 10 8 1 0001 01 1 9 1001 11 9 2 0010 02 2 10 1010 12 A 3 0011 03 3 11 1011 13 B 4 0100 04 4 12 1100 14 C 5 0101 05 5 13 1101 15 D 6 0110 06 6 14 1110 16 E 7 0111 07 7 15 1111 17 F 5. 数制、数码、基数和位权 数制 数码 基数 位权(n 为数字相对于小 数点位移的位置) 结尾字母 举例 十进制 0,1,2,3,4,5,6,7,8,9 10 10 的 n 次方 D 170.5D 二进制 0,1 2 2 的 n 次方 B 10101010.1B 八进制 0,1,2,3,4,5,6, 7 8 8 的 n 次方 Q 252.4Q 十六进制 0,1,2,3,4,5,6,7,8,9,A,B, C,D,E,F 16 16 的 n 次方 H AA.8H K 进制 0 到 K-1 K K 的 n 次方 先入为主: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是二进制助记符!本质上就是二进制。性质相同。所以真正需要转换 的只有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 6. 位权 不要被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束缚思维,不要忘记还有 R 进制(任意进制)!

(N)r = an-1×R n-I+an-2×R n-2 +..+ ajxRI+aoxRO+a.,× R-1+a.2×R-2+...+a.m×R-mn-1EaixRi=i=-m位权展开:R为基数,R*为x位上的权举例:170.5D=1×10^2+7×10^1+0x10^0+5×10^-110101010.1B=1×2^7+1×2^5+1x×2^3+1×2^1+1×2^-1=128+32+8+2+0.5=170.5所以二进制转换十进制只需要位权展开即可,K进制转十进制也是如此。1.2.3进制转换方法举例任意进制数按权展开求和R进制的15.1转换成十进制:转化为十进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可以(15.1) R制数精确表示=1×R^1+5×R^0+5×R^-1=R+5+1/R然后将R的数值带入即为相应的十进制数二进制数转按权展开求和10101010.1B换为十进制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可以=1×2^7+1×2^5+1×2^3+1×2^1+1×2^-1数=128+32+8+2+0.5精确表示=170. 5十进制数转整数部分除以基数逆序取参考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化为任意其余;小数部分乘以基数顺序它进制数取整。整数部分可以精确表示;小数部分不一定十进制数转整数部分,除2取余逆向取0.68752X21+低位29换为二进制(精确表示);3750整14高位小数X2小数部分:乘2取整正向取数7500部(可能不能精确表示)。部X23分分0.4D就不能用有限位的二1高位500011X2进制数精确表示,得到的是余放0低位!10000无限循环小数:0.011029D=11101B0.6875D=0.1011B0110.....注意:仔细看十进制小数部分,最后一位小数的数字一定是5
位权展开:R 为基数,R x为 x 位上的权 举例: 170.5D =1×10^2+7×10^1+0×10^0+5×10^-1 10101010.1B = 1×2^7+1×2^5+1×2^3+1×2^1+1×2^-1 =128+32+8+2+0.5=170.5 所以二进制转换十进制只需要位权展开即可,K 进制转十进制也是如此。 1.2.3 进制转换 方法 举例 任意进制数 转化为十进 制数 按权展开求和 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可以 精确表示 R 进制的 15.1 转换成十进制: (15.1)R =1×R^1+5×R^0+5×R^-1=R+5+1/R 然后将 R 的数值带入即为相应的十进制数 二进制数转 换为十进制 数 按权展开求和 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可以 精确表示 10101010.1B = 1×2^7+1×2^5+1×2^3+1×2^1+1×2^-1 =128+32+8+2+0.5 =170.5 十进制数转 化为任意其 它进制数 整数部分除以基数逆序取 余;小数部分乘以基数顺序 取整。 整数部分可以精确表示; 小数部分不一定 参考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十进制数转 换为二进制 数 整数部分,除 2 取余逆向取 (精确表示); 小数部分:乘 2 取整正向取 (可能不能精确表示)。 0.4D 就不能用有限位的二 进制数精确表示,得到的是 无限循环小数 : 0.0110 0110 .。 29D=11101B 0.6875D=0.1011B 注意:仔细看十进制小数部分,最后一位小数的数字一 定是 5

110111.110111B二进制数与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右向=0011 0111.1101 1100B八进制数、展开,每3位二进制数码用=37.DCH十六进制数1位八进制数表示,每4位010101010..100B之间的转换二进制数码用1位十六进制=252.4Q数码表示。高位低位不足位数可添0。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有天然的对应关系。注意:很多情况下数制转换比大小时全部转二进制速度更快。注意:所谓精确表示就是指有限位数的某个进制的数能够被有限位数的另一个进制的数所表示。注意:任意有限位数的任意进制整数都能相互精确表示。任意:有限位数的任意进制数都能被有限位数十进制数精确表示(按位权展开),反之就不一定了。为了方便同学们对数字有直观的认识,以下列出几种进制的常用数字:二进制位位权值二进制位位权值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1000024024-10. 5000024122^-210110. 2500014202224224-300100.12582^-430332^30.06250011442^41624-50100040.0312555245320501012^66460660110772^712807011181082^825610009119249512 1001122^10102410A1010B2^11111011132048c12142^1240961100D2^13131101158192E2^141411101616384F2^1515173276811111620102^166553610000这张表中的数字希望大家熟悉起来,加快解题的速度。1.2.4任意进制的计算问题还是位权的问题,任意进制(R进制)数值N表示为:(M)r=(an- an-2...a, ao.a., a.2...a-m)R
二进制数与 八进制数、 十六进制数 之间的转换 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右向 展开,每 3 位二进制数码用 1 位八进制数表示,每 4 位 二进制数码用 1 位十六进制 数码表示。高位低位不足位 数可添 0。 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 间有天然的对应关系。 110111.110111 B =0011 0111.1101 1100 B =37.DC H 010 101 010.100 B =2 5 2.4 Q 注意:很多情况下数制转换比大小时全部转二进制速度更快。 注意:所谓精确表示就是指有限位数的某个进制的数能够被有限位数的另一个进制的数所表示。 注意:任意有限位数的任意进制整数都能相互精确表示。 任意:有限位数的任意进制数都能被有限位数十进制数精确表示(按位权展开),反之就不一定 了。 为了方便同学们对数字有直观的认识,以下列出几种进制的常用数字: 二进制位 位权值 二进制位 位权值 十进制 二进制 八进制 十六进制 2^0 1 2^-1 0.5 0 0000 00 0 2^1 2 2^-2 0.25 1 0001 01 1 2^2 4 2^-3 0.125 2 0010 02 2 2^3 8 2^-4 0.0625 3 0011 03 3 2^4 16 2^-5 0.03125 4 0100 04 4 2^5 32 5 0101 05 5 2^6 64 6 0110 06 6 2^7 128 7 0111 07 7 2^8 256 8 1000 10 8 2^9 512 9 1001 11 9 2^10 1024 10 1010 12 A 2^11 2048 11 1011 13 B 2^12 4096 12 1100 14 C 2^13 8192 13 1101 15 D 2^14 16384 14 1110 16 E 2^15 32768 15 1111 17 F 2^16 65536 16 10000 20 10 这张表中的数字希望大家熟悉起来,加快解题的速度。 1.2.4 任意进制的计算问题 还是位权的问题,任意进制(R 进制)数值 N 表示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江苏大学:RISC-V CPU设计实验(讲义).pdf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电商网站建设与优化》课程思政教案(教学设计)PHP动态网站开发.pdf
- 沈阳师范大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9章 SPI与I2C串行总线.ppt
- 沈阳师范大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章 USART串行通信.ppt
- 沈阳师范大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章 模数转换器(ADC).ppt
- 沈阳师范大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章 定时器.ppt
- 沈阳师范大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5章 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pptx
- 沈阳师范大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4章 中断系统.ppt
- 沈阳师范大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章 STM32微控制器的开发平台.pptx
- 沈阳师范大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章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pptx
- 沈阳师范大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2章 STM32微控制器.pptx
- 沈阳师范大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1章 绪论.ppt
- 沈阳师范大学:《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DMA控制器.ppt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普中F103-Z400开发板原理图.pdf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从ARM9到A15手机处理器架构进化历程.doc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AN2606 应用笔记(STM32微控制器系统存储器自举模式).pdf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STM32F10xxx Cortex-M3编程手册(PM0056 Programming manual STM32F10xxx/20xxx/21xxx/L1xxxx Cortex®-M3 programming manual).pdf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Cortex-M3权威指南中文.pdf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Cortex-M3技术参考手册(共十七章,含附录).pdf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STM32F103xCDE数据手册(英文,第5版).pdf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共七章).pdf
-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Google开源项目风格指南(中文版).pdf
-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C++语言习题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哲).pdf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一)01 计算机和程序.pptx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一)02 常量和变量.pptx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一)03 运算符和表达式.pptx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一)04 控制流.pptx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一)05 函数.pptx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一)06 数组.pptx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一)07 记录类型.pptx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一)08 文件.pptx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一)09 编译预处理和多文件项目.pptx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二)Chapter 1-C++程序设计基础.ppt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二)Chapter 2-文件操作.ppt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二)Chapter 3-类的基础部分.ppt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二)Chapter 4-类的高级部分.ppt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二)Chapter 5-继承多态和虚函数.ppt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二)Chapter 6-异常处理.ppt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二)Chapter 7-模板.ppt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二)Chapter 8-标准模板库STL.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