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8

导入新课 由谜语“装在套子里的人 学生解谜题:“囚”。 人被囚禁的滋味是痛苦的,失去自由的 生活是暗淡无光的,可是偏偏有这样 个人,他不但喜欢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还妄想把别人,甚至把全城的人都装进 套子里,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认识这个人,认识著名短篇小说巨匠契 诃夫笔下的经典人物别里科夫,认识这 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自主学习找问题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末 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贫困,对生 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活在底层的人民的疾苦、思想和要求有深刻 的理解,这也是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的生活基 础。代表作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 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 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他和法国的 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 篇小说之王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898年,当时正是俄国历史 上最反动的时期。这时,农奴制已废除,但 其残余仍严重地存在,加上资本主义的发展 带来新形式的剥削,使广大人民群众陷于极 度贫困的境地。随着反动势力的加剧,人民 革命运动正在酝酿成熟,工人运动逐步发 展,工人政党正在组成,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在这大革命的前夜,反动的沙皇政府变本加 厉地实行暴虐统治。当时的俄罗斯,警探密 布,禁止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用监狱和流放 的手段对付进步作家,封闭进步刊物。沙皇 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一贵族、官僚、地主
1 一、导入新课 由谜语“装在套子里的人。——打一字 ”导入。 人被囚禁的滋味是痛苦的,失去自由的 生活是暗淡无光的,可是偏偏有这样一 个人,他不但喜欢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还妄想把别人,甚至把全城的人都装进 套子里,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认识这个人,认识著名短篇小说巨匠契 诃夫笔下的经典人物别里科夫,认识这 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自主学习找问题 (一)知识链接 1、 作者介绍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末 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贫困,对生 活在底层的人民的疾苦、思想和要求有深刻 的理解,这也是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的生活基 础。代表作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 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 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他和法国的 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 篇小说之王。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 1898 年,当时正是俄国历史 上最反动的时期。这时,农奴制已废除,但 其残余仍严重地存在,加上资本主义的发展 带来新形式的剥削,使广大人民群众陷于极 度贫困的境地。随着反动势力的加剧,人民 革命运动正在酝酿成熟,工人运动逐步发 展,工人政党正在组成,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在这大革命的前夜,反动的沙皇政府变本加 厉地实行暴虐统治。当时的俄罗斯,警探密 布,禁止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用监狱和流放 的手段对付进步作家,封闭进步刊物。沙皇 政府的忠实拥护者——贵族、官僚、地主、 学生解谜题:“囚”。 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资本家和反动的知识分子极力维护旧秩序, 他们连结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全俄罗斯,连 微小的改革都不允许,告密、陷害之风盛行 在沙皇的高压政策下,俄国的小市民和一部 分知识分子退缩、消沉、随波逐流,有的甚 至堕落成为沙皇的警察和密探。他们害怕和 压制一切新生事物,形成了一股保守势力 适应了沙皇反动统治的需要,成为暴虐政治 的大锁链中的一环,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 员。契诃夫对此深恶痛绝,《装在套子里的 人》就有力地批判了这一现实。 (二)熟读课文,认识套中人 1、根据课文内容筛选信息,为别里科夫编 认真阅读课文,筛选主人公的主要 写一份档案或者简历(如姓名、性别、职业、信息,编写人物档案。 爱好、口头禅、最害怕的事、最得意的事 最后悔的事等等)。 2、阅读1-5自然段,说说别里科夫为什么 学生回答: 被人们称为“套中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 表现其“套子”特征的? (明确)其一: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1)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 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 在竖起的衣领里 2)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3)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4)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5)习惯:一上床就拉过被子蒙上脑袋, 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通宵做噩梦 其二: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1)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2)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3)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4)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5)只求不出乱子
2 资本家和反动的知识分子极力维护旧秩序, 他们连结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全俄罗斯,连 微小的改革都不允许,告密、陷害之风盛行。 在沙皇的高压政策下,俄国的小市民和一部 分知识分子退缩、消沉、随波逐流,有的甚 至堕落成为沙皇的警察和密探。他们害怕和 压制一切新生事物,形成了一股保守势力, 适应了沙皇反动统治的需要,成为暴虐政治 的大锁链中的一环,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一 员。契诃夫对此深恶痛绝,《装在套子里的 人》就有力地批判了这一现实。 (二)熟读课文,认识套中人 1、根据课文内容筛选信息,为别里科夫编 写一份档案或者简历(如姓名、性别、职业、 爱好、口头禅、最害怕的事、最得意的事、 最后悔的事等等)。 2、阅读 1-5 自然段,说说别里科夫为什么 被人们称为“套中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 表现其“套子”特征的? 认真阅读课文,筛选主人公的主要 信息,编写人物档案。 学生回答: (明确)其一:生活习惯(有形的套子): 1)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 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 在竖起的衣领里 2)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3)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4) 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5) 习惯:一上床就拉过被子蒙上脑袋, 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通宵做噩梦 其二: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1)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2)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3)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4)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5) 只求不出乱子

6)禁闭开除学生 3、概括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 (明确)作者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肖 像、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为我们刻画 了一个封闭、守旧、胆小、多疑的套中人 形象,他极力维护现行秩序,害怕反对新 生事物,是沙皇专制政府的忠实走狗,是 那个时代滋生出的怪胎。 、除了别里科夫,在文章中,作者还精心 刻画了一对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 学生思考 的年轻人,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作 从人物看,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 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他 们的形象与别里科夫的形象形成鲜明 的对比,反衬出别里科夫的顽固、守旧、 虚伪和腐朽,突出了别里科夫的“套子” 特征 从情节看,华连卡姐弟与别里科夫 的斗争是小说的高潮,使小说情节跌宕 起伏,矛盾突出。 从主题看,华连卡姐弟代表了一种 新生的进步的力量,他们之间的斗争象 征了他们所代表的新旧思想的斗争,而 华连卡姐弟斗争的胜利象征着追求自 由生活的进步力量对室息生命的反动 势力的斗争的胜利 从效果看,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 果、戏剧性和吸引力。 5、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尾部分,归纳概括小 学生思考 说的主旨 批判沙皇统治所造成的僵死、腐朽的可 悲的现实; 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 表达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 (三)自学反思:用红笔将自己自学中存在 活的强烈愿望 的问题标注出来或写在下面 学生进行自学后的反思,用红笔将自 己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标注出来或写下来。 、合作学习答疑惑 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交换预习题的 答案,对有异议的问题进行讨论。 1、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就练习题的答案 交换意见,针对组员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组内交流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
3 3、概括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 4、除了别里科夫,在文章中,作者还精心 刻画了一对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 的年轻人,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作 用? 5、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尾部分,归纳概括小 说的主旨。 (三)自学反思:用红笔将自己自学中存在 的问题标注出来或写在下面。 三、合作学习答疑惑 1、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就练习题的答案 交换意见,针对组员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6) 禁闭开除学生 (明确)作者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肖 像、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为我们刻画 了一个封闭、守旧、胆小、多疑的套中人 形象,他极力维护现行秩序,害怕反对新 生事物,是沙皇专制政府的忠实走狗,是 那个时代滋生出的怪胎。 学生思考: 从 人物看 ,华连卡 姐弟是 有新思 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他 们的 形象与别里科 夫的形象形成 鲜明 的对比,反衬出别里科夫的顽固、守旧、 虚伪和腐朽,突出了别里科夫的“套子” 特征。 从情节看,华连卡姐弟与别里科夫 的斗争是小说的高潮,使小说情节跌宕 起伏,矛盾突出。 从主题看,华连卡姐弟代表了一种 新生的进步的力量,他们之间的斗争象 征了他们所代表的新旧思想的斗争,而 华连 卡姐弟斗争的 胜利象征着追 求自 由生 活的进步力量 对窒息生命的 反动 势力的斗争的胜利。 从 效果看 ,增强了 小说的 讽刺效 果、戏剧性和吸引力。 学生思考: 批判沙皇统治所造成的僵死、腐朽的可 悲的现实; 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 表达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 活的强烈愿望。 学生进行自学后的反思,用红笔将自 己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标注出来或写下来。 小组内交流自学结果,交换预习题的 答案,对有异议的问题进行讨论。 组内交流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

交流探讨,合作解决。 题,由组长收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留待全 班交流使用。 2、填写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四、师生交流解最难 小组记录员填写合作学习记录表。 (一)小组间交换问题,全班探讨,集中解 决。 小组间互相解决各个小组提出的问 题,若有疑难由教师点拨。 (二)师生进行深入探究 1、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作者是(明确)讽刺手法是用讥讽的笔法描写敌 极尽讽刺之能事,将别里科夫封闭、守对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 旧、胆小、多疑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暴露,以达到贬斥或否定的效果。 思考: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讽刺效果 ①夸张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漫画式的勾 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 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 物的迁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 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 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从楼上摔下 来安然无恙,却在一阵“哈哈哈”声中送 了命,极富讽刺效果。 2、在别里科夫的一生中,一定有很多的事学生分析,回答: 情可以展现出其性格特征,作者为什么偏偏 选择了他的婚事风波这一件事,别里科夫与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 华连卡的“恋爱”故事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 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说明别 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 套子,摆脱困境。而他们恋爱的失败则说 明别里科夫思想中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 深蒂固,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3、课堂探究:如何认识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明确)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又是这 种制度的牺牲品;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 士,又是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五、教师结语
4 交流探讨,合作解决。 2、填写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四、师生交流解最难 (一)小组间交换问题,全班探讨,集中解 决。 (二)师生进行深入探究 1、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作者是 极尽讽刺之能事,将别里科夫封闭、守 旧、胆小、多疑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思考: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讽刺效果 呢? 2、在别里科夫的一生中,一定有很多的事 情可以展现出其性格特征,作者为什么偏偏 选择了他的婚事风波这一件事,别里科夫与 华连卡的“恋爱”故事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3、课堂探究:如何认识别里科夫这一人物? 五、教师结语 题,由组长收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留待全 班交流使用。 小组记录员填写合作学习记录表。 小组间互相解决各个小组提出的问 题,若有疑难由教师点拨。 (明确)讽刺手法是用讥讽的笔法描写敌 对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 暴露,以达到贬斥或否定的效果。 ①夸张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漫画式的勾 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 大衣,从楼上摔下来却安然无恙。反映人 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 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 起来。反映他的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 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从楼上摔下 来安然无恙,却在一阵“哈哈哈”声中送 了命,极富讽刺效果。 学生分析,回答: 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 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 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说明别 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 套子,摆脱困境。而他们恋爱的失败则说 明别里科夫思想中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根 深蒂固,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明确)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鹰犬,又是这 种制度的牺牲品;既是凶恶可怕的卫道 士 ,又是不堪一击的可怜虫

5

6
6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7.doc
-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参考_装在套子里的人.doc
-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内含专项练习)_2 装在套子里的人.doc
-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6.doc
-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5_装在套子里的人.doc
-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含答案)_其二.doc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14.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12.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11.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39页).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27页)_装在套子里的人-余胜国.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26页).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26页).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23页).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18页).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17页)_套中人.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15页).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13页).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课件(13页).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ppt说课课件1_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11.ppt
- 《装在套子里的人》检测题_装在套子里的人练习含答案.doc
- 《装在套子里的人》测试练习题_装在套子里的人练习.doc
- 《装在套子里的人》练习题.doc
- 《装满昆虫的口袋》ppt课件1_5装满昆虫的衣袋课件.ppt
- 《装满昆虫的口袋》ppt课件2_装满昆虫的口袋课件.ppt
- 《装满昆虫的衣袋》ppt课件1_5装满昆虫的衣袋课件.ppt
- 《装满昆虫的衣袋》ppt课件(18页)_《装满昆虫的衣袋》01.ppt
- 《西地平线上》ppt课件(15页).ppt
- 《西地平线上》ppt课件(31页).ppt
- 《西地平线上》ppt课件10.ppt
- 《西地平线上》ppt课件12_西地平线上.ppt
- 《西地平线上》ppt课件13.ppt
- 《西地平线上》ppt课件7.ppt
- 《西地平线上》ppt课件8_西地平线上.ppt
- 《西地平线上》ppt课件9.ppt
- 《西地平线上》复习ppt课件(12页)_12西地平线上.ppt
- 《西地平线上》学案_编写人.doc
- 《西地平线上》教案6.doc
- 《西地平线上》教案7_西地平线上.doc
- 《西塞山怀古》ppt课件3.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