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流体力学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Fluid Mechanics and Equipment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465.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流体力学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Fluid Mechanics and Equipment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流体力学与设备》教学大纲 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1A3220I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与设备 英文名称: Fluid Mechanics and Equipment 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口学科基础课 口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口专业选修课口实践环节 总学时:44讲课学时:36实验学时:8 学分:2.5 适用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负责人:沈远胜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流体力学与设备》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分上、下篇。上篇的任务是阐明流体 基本性质,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基本特征、分析方法,描述之的数学模型,阻力的分类以及计算方法。下 篇的任务是阐明输送流体的流体杋械特性,主要说明泵,或者风机的性能特性,管道的性能特性,流体机 械是如何工作,以及一些注意事项。通过学习,学生对流体的基本性能,运动特性,如何计算,泵与风机 的工作特性有全面系统的理解,为今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运用该设备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基本知识,学会针对具体流体问题建立描述之的数 学模型,并求解。针对工程需要,学会如何选泵,或者风机,以及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学会基本的维 护技能。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1、掌握描述流体|2、掌握流体动力学|3、了解泵、风机 课程目标特性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并运用窑炉的基本组成 流体静力学的基基本知识解释和解|作原理以及选泵的 本变量,计算一般决工作中遇到的流工程技巧 流体静力学问题体动力学和传热中 的问题 毕业要求指标点

《流体力学与设备》教学大纲 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1A32201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与设备 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 and Equipment 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 □通识核心课 □通识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实践环节 总学时:44 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8 学分:2.5 适用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负责人:沈远胜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流体力学与设备》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分上、下篇。上篇的任务是阐明流体 基本性质,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基本特征、分析方法,描述之的数学模型,阻力的分类以及计算方法。下 篇的任务是阐明输送流体的流体机械特性,主要说明泵,或者风机的性能特性,管道的性能特性,流体机 械是如何工作,以及一些注意事项。通过学习,学生对流体的基本性能,运动特性,如何计算,泵与风机 的工作特性有全面系统的理解,为今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运用该设备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基本知识,学会针对具体流体问题建立描述之的数 学模型,并求解。针对工程需要,学会如何选泵,或者风机,以及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学会基本的维 护技能。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1、掌握描述流体 特性的基本概念, 流体静力学的基 本变量,计算一般 流体静力学问题 2、掌握流体动力学 基本知识,并运用 基本知识解释和解 决工作中遇到的流 体动力学和传热中 的问题 3、了解泵、风机、 窑炉的基本组成、工 作原理以及选泵的 工程技巧

1-2能针对一个系 统或过程,建立合适|能针对二个系统成过 的数学模型或原理方型成原理方程,并利用 程,并利用恰当的边恰当的边界条件求解 界条件求解 1-3能够运用原理 方程和工程知识,针能够运用工程知识表达 对材料生产过程中的酱炉系统复杂工况,分 析材料生产过程中相关 单元装备进行复杂工|问题 程问题分析 2-1.能够分析材料 合成与制备过程中的运用该课程知识,分析 工程问题,识别和判窑炉内部流体流动情 况,判别它对产品质量 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的影响 键因素 2-2.能够运用工程 知识表达窑炉系统复|运用该课知识,分析 杂工况,分析材料生动特点,对生产的影响。 产过程中相关问题 32能够针对任务在设计与此有关的工艺 需要,进行单元装备 和设备时,正确选取核 设计和工艺计算 心点,得出适合要求的 流体运动数据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上篇流体力学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1)流体的定义及特征 (2)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在工程上的应用 (3)作用在流体的力 ①表面力;②质量力 (4)流体的主要物理特性 ①密度;②压缩性与膨胀性;③粘性。 (5)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要求: (1)使学生了解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流体的基本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流体基本特性和研究方法。 (2)难点:影响流体粘度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 主要内容

1-2.能针对一个系 统或过程,建立合适 的数学模型或原理方 程,并利用恰当的边 界条件求解 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过 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 型或原理方程,并利用 恰当的边界条件求解 √ 1-3.能够运用原理 方程和工程知识,针 对材料生产过程中的 单元装备进行复杂工 程问题分析 能够运用工程知识表达 窑炉系统复杂工况,分 析材料生产过程中相关 问题 √ 2-1.能够分析材料 合成与制备过程中的 工程问题,识别和判 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 键因素 运用该课程知识,分析 窑炉内部流体流动情 况,判别它对产品质量 的影响 √ 2-2.能够运用工程 知识表达窑炉系统复 杂工况,分析材料生 产过程中相关问题 运用该课知识,分析窑 炉不同温度段流体的流 动特点,对生产的影响。 √ 3-2.能够针对任务 需要,进行单元装备 设计和工艺计算 在设计与此有关的工艺 和设备时,正确选取核 心点,得出适合要求的 流体运动数据。 √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上 篇 流体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主要内容: (1)流体的定义及特征 (2)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在工程上的应用 (3)作用在流体的力: ① 表面力;② 质量力。 (4)流体的主要物理特性 ① 密度;② 压缩性与膨胀性;③ 粘性。 (5)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要求: (1)使学生了解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流体的基本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流体基本特性和研究方法。 (2)难点:影响流体粘度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主要内容:

(1)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2)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式 (3)流体的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4)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一一静压测量 (5)实验课1 要求 (1)使学生了解流体静力学主要性质,要求学生掌握描述流体压力的三中表达形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沿着不同方向,静压力相等的理论解释,等压面概念,绝对压力、相对压力、大气压力之 间的函数关系 (2)难点:欧拉方程 第三章流体动力学 主要内容 (1)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①研究方法;②流动的分类;③流线与迹线;④流管:⑤流速;⑥总流:⑦有效截面、平均 流速 (2)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 (3)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4)柏努利方程 (5)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6)流体的动量方程 要求: (1)使学生了解流体动力学主要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描述流体动力学的三大方程中的两大方程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三大方程。 (2)难点:方程的灵活运用 第四章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 主要内容 (1)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2)层流与紊流、雷诺数 (3)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4)紊流运动的特征和紊流阻力* (5)尼古拉兹实验* (6)非圆管的沿程损失* (7)管道流动的局部损失 (8)实验课2和3

(1)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2)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式 (3)流体的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4)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静压测量 (5)实验课 1 要求: (1)使学生了解流体静力学主要性质,要求学生掌握描述流体压力的三中表达形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沿着不同方向,静压力相等的理论解释,等压面概念,绝对压力、相对压力、大气压力之 间的函数关系。 (2)难点:欧拉方程。 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 主要内容: (1)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① 研究方法;② 流动的分类;③ 流线与迹线;④ 流管;⑤ 流速;⑥ 总流;⑦ 有效截面、平均 流速。 (2)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 (3)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4)柏努利方程 (5)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6) 流体的动量方程 要求: (1)使学生了解流体动力学主要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描述流体动力学的三大方程中的两大方程。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三大方程。 (2)难点:方程的灵活运用。 第四章 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 主要内容: (1)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2)层流与紊流、雷诺数 (3)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4)紊流运动的特征和紊流阻力 * (5)尼古拉兹实验 * (6)非圆管的沿程损失 * (7)管道流动的局部损失 (8)实验课 2 和 3

要求 (1)使学生了解流体阻力分类和产生的原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阻力的不同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概念的理解和计算。 (2)难点:不同情况下阻力系数计算。 第五章孔口管嘴管路流动 主要内容: (1)孔口自由出流 (2)孔口淹没出流 (3)管嘴出流 (4)简单管路 (5)管路的串联和并联* 要求 (1)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流体动力学解决具体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方程解决基本问题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如何运用能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实际问题的简化 第六章相似原理和因次分析 主要内容 (1)力学相似原理 (2)相似准数 要求: (1)使学生了解相似原理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力学相似原理基本内容。 重点和难点: (1)重点:什么叫力学相似 (2)难点:准数方程的物理意义。 下篇泵与风机 第七章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1)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2)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式一一欧拉方程 (3)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4)理论流量-压头曲线和流量-功率曲线 (5)泵与风机的实际性能曲线

要求: (1)使学生了解流体阻力分类和产生的原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阻力的不同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概念的理解和计算。 (2)难点:不同情况下阻力系数计算。 第五章 孔口管嘴管路流动 主要内容: (1)孔口自由出流 (2)孔口淹没出流 (3)管嘴出流 (4)简单管路 (5)管路的串联和并联* 要求: (1)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流体动力学解决具体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方程解决基本问题。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如何运用能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实际问题的简化。 第六章 相似原理和因次分析 主要内容: (1)力学相似原理 (2)相似准数 要求: (1)使学生了解相似原理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力学相似原理基本内容。 重点和难点: (1)重点:什么叫力学相似。 (2)难点:准数方程的物理意义。 下 篇 泵与风机 第七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1) 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2)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式——欧拉方程 (3) 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4) 理论流量-压头曲线和流量-功率曲线 (5) 泵与风机的实际性能曲线

要求 (1)使学生了解泵与风机的基本结构,要求学生掌握泵和风机如何工作及其基本结构特点。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设备结构。 (2)难点:性能曲线。 第八章高心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及调节 主要内容 (1)管路特性曲线及工作点 (2)泵与风机的联合工作 (3)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况调节 要求 (1)使学生了解泵与风机的工作点,学会分析工作点稳定与否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工作点分析。 (2)难点:工作点稳定分析 第九章泵或风机的安装方法与选择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授课方法]课堂授课为主,课后网络和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高心式泵的构造特点 第二节离心泵正常工作所需附件及养成计算 第三节泵的气蚀与安装高度 第四节离心式风机的构造特点 要求:使学生了解泵与风机的构造特点,水锤问题,气蚀现象,以及防治技术。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设备构造特点和气蚀现象。 (2)难点:气蚀分析。 五、实践环节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实验演示性实验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熟悉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一些基本特 性。共安排3个实验,总学时8学时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流体动力学实验 3学时 实验三雷诺实验

要求: (1)使学生了解泵与风机的基本结构,要求学生掌握泵和风机如何工作及其基本结构特点。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设备结构。 (2)难点:性能曲线。 第八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及调节 主要内容: (1)管路特性曲线及工作点 (2)泵与风机的联合工作 (3)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况调节 要求: (1)使学生了解泵与风机的工作点,学会分析工作点稳定与否。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工作点分析。 (2)难点:工作点稳定分析。 第九章 泵或风机的安装方法与选择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授 课 方 法] 课堂授课为主,课后网络和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离心式泵的构造特点 第二节 离心泵正常工作所需附件及养成计算 第三节 泵的气蚀与安装高度 第四节 离心式风机的构造特点 要求:使学生了解泵与风机的构造特点,水锤问题,气蚀现象,以及防治技术。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设备构造特点和气蚀现象。 (2)难点:气蚀分析。 五、实践环节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实验演示性实验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熟悉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一些基本特 性。共安排 3 个实验,总学时 8 学时。 实验一 流体静力学实验 2 学时 实验二 流体动力学实验 3 学时 实验三 雷诺实验 3 学时

六、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练习题(自测题)总题量不少于50题。每章结束后应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规范整洁,教师要认真批阅,共性的错误下堂课订正。学生必须按时交作业,作为学生平时成绩 的依据之一,三次不交作业者不允许参加考试。 课程讨论穿插在讲课之中进行。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教学以课堂讲解为主要,讨论为辅,实验课加深理解其中的概念的特性。课堂 教学要灵活,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允许学生课堂提问,提倡课堂讨论。课程内容 应添加相应理论内容的实际应用案例 主讲教师应由讲师以上职务的教师承担,第一次主讲本课程的教师,开课前应通过研究所组织的试讲 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本学时的教学大纲及基本要求,并严格按照教学日历进行课堂教学,不准随意改动。 主讲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并做到认真备课、精心讲授、努力钻研。应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 安排适当学时请企业专家授课 八、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措施 结合生产实际需要,以及本学科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创新方法(或理念、意识等)的培养。结 合近年来本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九、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合计对应的课程目标 绪论 目标1、2 流体静力学 6 目标1、2 元流体动力学 233 目标1、2 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 目标1、2 孔口管嘴管路流动 目标1、2 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 目标1、2 叶片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 248422543 72254 目标1、3 叶片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 的工作分析及调节 目标1、3 泵与风机的安装方法与选 目标1、3 习题、讨论 324 目标1、2、3 合计 34 8 十、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方式进行。平时考核包括学生上课、讨论、作业、实验等,占 总成绩的20%40%。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卷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60%-80%。详见《流体力

六、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练习题(自测题)总题量不少于 50 题。每章结束后应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规范整洁,教师要认真批阅,共性的错误下堂课订正。学生必须按时交作业,作为学生平时成绩 的依据之一,三次不交作业者不允许参加考试。 课程讨论穿插在讲课之中进行。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教学以课堂讲解为主要,讨论为辅,实验课加深理解其中的概念的特性。课堂 教学要灵活,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允许学生课堂提问,提倡课堂讨论。课程内容 应添加相应理论内容的实际应用案例, 主讲教师应由讲师以上职务的教师承担,第一次主讲本课程的教师,开课前应通过研究所组织的试讲。 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本学时的教学大纲及基本要求,并严格按照教学日历进行课堂教学,不准随意改动。 主讲教师上课前必须有教案,并做到认真备课、精心讲授、努力钻研。应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 安排适当学时请企业专家授课。 八、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措施 如:结合生产实际需要,以及本学科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创新方法(或理念、意识等)的培养。结 合近年来本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九、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 节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合计 对应的课程目标 绪论 2     2 目标 1、2 流体静力学 4     2 6 目标 1、2 一元流体动力学 8     3 11 目标 1、2 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 4     3 7 目标 1、2 孔口管嘴管路流动 2     2 目标 1、2 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 2     2 目标 1、2 叶片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 础 5     5 目标 1、3 叶片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 的工作分析及调节 4     4 目标 1、3 泵与风机的安装方法与选 择 3     3 目标 1、3 习题、讨论 1 1 2 目标 1、2、3 合计 34 1 1 8 44 十、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方式进行。平时考核包括学生上课、讨论、作业、实验等,占 总成绩的 20%-40%。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卷面成绩 100 分,占总成绩的 60%-80%。详见《流体力

学与设备》考试大纲 考试试题由课程组组织命题小组统一命题,流水阅卷,统一和分,成绩不合格者统一审核处理。 考试前,按学校的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辅导、答疑,不准划范围,指重点。 十一、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蔡增基,龙天渝.流体力学与设备[M,第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主要参考书 (1)王宁,李宝祥.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龙天渝,蔡增基.流体力学[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徐正坦.流体力学M,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冯劲梅.流体力学[M],第1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学与设备》考试大纲。 考试试题由课程组组织命题小组统一命题,流水阅卷,统一和分,成绩不合格者统一审核处理。 考试前,按学校的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辅导、答疑,不准划范围,指重点。 十一、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 教材 蔡增基, 龙天渝. 流体力学与设备[M], 第 4 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 主要参考书 (1)王 宁, 李宝祥. 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M], 第 1 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2)龙天渝, 蔡增基. 流体力学[M], 第 2 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3)徐正坦. 流体力学[M], 第 1 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4)冯劲梅. 流体力学[M], 第 1 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