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范跑跑”事件所引发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思考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研究题目:“范跑跑”事件所引发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思考 关键词:思想道德法律问题社会个人 主要内 容: 简单讲述“范跑跑”事件后,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引出道德、法律的思考。进行深入分 析,提出对国民的受教育水平的设想。同时对主流文化的影响的优势与缺陷做出分析。 四、讨论流程:1.简述“范跑跑”事件 2.详细论述分析范某人在该事件中表现出的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探究它与 社会问题的联系 3对国民文化修养问题的设想与期待 五.参与者:李颂0830024006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龙若希08300110054汉语言文学专业 范跑跑”事件所引发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思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地震中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有些令 人感动,有些令受传统教育的我们深思 在上语文课时,范美忠老师和他的学生一起感觉到了地震的到来。反应过来后的第一 瞬间,范美忠冲出了教室,奔向了操场,成为第一个逃出来的人。而他的学生躲在了桌椅底 下,一直等到强烈的地震过去后,才来到操场。在经历了后来一个星期的地震中生活后,渐 渐平定下来的范美忠把自己的真实的感受与想法写在了网上,即《那一刻地动山摇》。以下 截取了其中的片段: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1 一. 研究题目:“范跑跑”事件所引发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思考 二. 关键词:思想道德 法律问题 社会 个人 三. 主要内容: 简单讲述“范跑跑”事件后,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引出道德、法律的思考。进行深入分 析,提出对国民的受教育水平的设想。同时对主流文化的影响的优势与缺陷做出分析。 四、讨论流程:1.简述“范跑跑”事件 2.详细论述分析范某人在该事件中表现出的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探究它与 社会问题的联系。 3.对国民文化修养问题的设想与期待 五.参与者:李 颂 0830024006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龙若希 08300110054 汉语言文学专业 “范跑跑”事件所引发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思考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汶川大地震。地震中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有些令 人感动,有些令受传统教育的我们深思。 在上语文课时,范美忠老师和他的学生一起感觉到了地震的到来。反应过来后的第一 瞬间,范美忠冲出了教室,奔向了操场,成为第一个逃出来的人。而他的学生躲在了桌椅底 下,一直等到强烈的地震过去后,才来到操场。在经历了后来一个星期的地震中生活后,渐 渐平定下来的范美忠把自己的真实的感受与想法写在了网上,即《那一刻地动山摇》。以下 截取了其中的片段: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孩子们遗失的奖状 我是,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 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 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 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这篇文章一时在整个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 系列关于道德和法律的讨论。在媒体与大众强烈热论 后,教育部决定取消范美忠的教师资格。之后,教育部 又修订师德规范,首次加入保护学生条款。而在公众舆 论连声叫好的同时,范美忠则提出对他教师资格的取消 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决定上告教育部。 事件进行到此,一系列矛盾便浮现出来。范美忠应 不应该逃跑?公众应不应该对范美忠过度指责?教育部应不应该取消范美忠的教师资格? 教师遇到此类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做? 虎一席谈”与道德、责任方面的思考 当他的帖子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时,当铺天盖地的指责源源不断地涌向他时,我想他 或许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道歉了。但是我想,当时愤怒的人们是没有接受他的道歉的, 人们没有办法原谅一个如此没有师德,没有责任心,只为自己而弃他人安危于不顾的人。保 护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依旧是指责,人们觉得,他的道歉不能够弥补他的过失,他的话弃 孝顺于不顾,弃一个中国公民的义务而不顾。人们拼命反驳范美忠,批斗他的人似乎成了人 们心中的道德先生。直到“一虎一席谈”的上演 在凤凰卫视,面对郭松民的指责与批斗,他承认了自己的不高尚,但是他认为这种不 高尚确实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潜意识的逃生欲望。我想,感受到了灾难的来临,确实逃生 是人的第一反应,求生的本能,使我们可以丢下财产、丢下和我们没有关系的人。我们应该 理智地看到,范美忠的此番话不是诡辩。如果,当时他是在百货大楼里,那么他的如此逃跑 就没有了过错。他错在,他把所有的环境都当成了“百货大楼”的环境,他怯弱地丢弃自己 教师的义务。虽然,我们都承认舍己救人是一种美德,但是,当真正看到有人落水、或者失 窃者在大声呼喊着“抓小偷”、或者看到小偷在偷某人的东西时……真正有勇气去帮助的人 又有多少?如果你是旁人,那么没有人会指责你,但如果你穿着警察的制服,那么你将得到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2 “……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 ...................... 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 ...............的瞬间,只有为了我 ......... 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 ........................ 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 这篇文章一时在整个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 一系列关于道德和法律的讨论。在媒体与大众强烈热论 后,教育部决定取消范美忠的教师资格。之后,教育部 又修订师德规范,首次加入保护学生条款。而在公众舆 论连声叫好的同时,范美忠则提出对他教师资格的取消 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决定上告教育部。 事件进行到此,一系列矛盾便浮现出来。范美忠应 不应该逃跑..?公众应不应该对范美忠过度指责 ....?教育部应不应该取消..范美忠的教师资格? 教师遇到此类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做 ...? ⚫ “一虎一席谈”与道德、责任方面的思考 当他的帖子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时,当铺天盖地的指责源源不断地涌向他时,我想他 或许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道歉了。但是我想,当时愤怒的人们是没有接受他的道歉的, 人们没有办法原谅一个如此没有师德,没有责任心,只为自己而弃他人安危于不顾的人。保 护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依旧是指责,人们觉得,他的道歉不能够弥补他的过失,他的话弃 孝顺于不顾,弃一个中国公民的义务..而不顾。人们拼命反驳范美忠,批斗他的人似乎成了人 们心中的道德先生。直到“一虎一席谈”的上演。 在凤凰卫视,面对郭松民的指责与批斗,他承认了自己的不高尚,但是他认为这种不 高尚确实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潜意识的逃生欲望。我想,感受到了灾难的来临,确实逃生 是人的第一反应,求生的本能,使我们可以丢下财产、丢下和我们没有关系的人。我们应该 理智地看到,范美忠的此番话不是诡辩。如果,当时他是在百货大楼里,那么他的如此逃跑 就没有了过错。他错在,他把所有的环境都当成了“百货大楼”的环境,他怯弱地丢弃自己 教师的义务..。虽然,我们都承认舍己救人是一种美德,但是,当真正看到有人落水、或者失 窃者在大声呼喊着“抓小偷”、或者看到小偷在偷某人的东西时……真正有勇气去帮助的人 又有多少?如果你是旁人,那么没有人会指责你,但如果你穿着警察的制服,那么你将得到 孩子们遗失的奖状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的也是铺天盖地的职责。这与范美忠是相似的。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性是自私的,我们 都想自己平安,爱自己的生命胜过别人。在这一点看来,我们对范美忠的“杂种”、“畜生” 的谩骂有些过分。 当郭松民还有其他人在谩骂范美忠“杂种”、“畜生”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反思到自己 身上的这种自私性的存在?他们的愤怒渐渐的变得不那么高贵,他们走入了道德专制。当在 批判一个时,把自己当成了作善的标尺而没有反省,于是一种恶在消弭的同时另一种恶却在 增长。在批判范美忠时,他们将自己当成了完美无缺的善,把范美忠当成了十恶不赦的恶。 他们或许是在这件事发生后才勇敢地想“我会保护我的学生”,我们不能保证在批判范美忠 的人中,没有在同样情况下会逃跑的人,甚至他们跑了,还没有勇气说出来。他们这种“我 批判,所以我正确”的思想,让批斗的人渐渐处于劣势,而范美忠后来较诚挚的自我思考, 他表现出来的对女儿的爱,父亲的责任,却被很多人慢慢接受。 我们承认,范美忠的道德和责任论是有很大的缺陷的,他的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是 偏离道德的。我们要说的,就是他如此背离道德 限度的错误:作为老师,你的师德就要求你必须 義滴芳更快! 保护自己的学生,这是老师的道德底线。教师要 交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有做人的道理,教 师不可以教给学生丢失自己的义务、不顾他人的 安危。虽然我们可以接受老师在勇敢带领大多学 生出逃的时候不去返回救助吓呆了的个别学生 我们真的可以凭他的“逃跑”就 完全断定他丢掉了道德和良心? 的做法,因为老师的折回或许会多一个不必要的牺牲 虽然我们可以接受老师在房子倒塌的时候不用自己的身躯护住学生,而是和学生一起躲在讲 台底下的做法,因为他的身躯挡不住落下的砖瓦……但是,我们绝不能允许一个教师为了自 己活命而不顾一切地抛弃学生。保护学生,不仅是师德,更是义务 我们承认,范美忠带有沾沾自喜、那种高调的辩护更值得我们批判,这更是他道德上 的缺陷。想想看,如果你的学生都因为你的逃跑而不知所措而不幸死去时,你难道就不会有 点的自责与内疚?甚至,你只要用2秒钟,也就是从讲台奔到门口的时间,大吼一声“地 震!跑!”而全班就可以随你逃到操场而幸免遇难……难道这些,你都做不到?如此高调而 萎缩的自述与毫无分量的道歉,我们怎么能够接受? 然而,我觉得,在灾难面前,我们对于生命的自私,更应该存在宽容。我们固然不能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3 的也是铺天盖地的职责。这与范美忠是相似的。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性是自私的,我们 都想自己平安,爱自己的生命胜过别人。在这一点看来,我们对范美忠的“杂种”、“畜生” 的谩骂有些过分。 当郭松民还有其他人在谩骂范美忠“杂种”、“畜生”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反思到自己 身上的这种自私性 ...的存在?他们的愤怒渐渐的变得不那么高贵,他们走入了道德专制。当在 批判一个时,把自己当成了作善的标尺 .....而没有反省,于是一种恶在消弭的同时另一种恶却在 增长。在批判范美忠时,他们将自己当成了完美无缺的善,把范美忠当成了十恶不赦的恶。 他们或许是在这件事发生后才勇敢地想“我会保护我的学生”,我们不能保证在批判范美忠 的人中,没有在同样情况下会逃跑的人,甚至他们跑了,还没有勇气说出来。他们这种“我 批判,所以我正确”的思想,让批斗的人渐渐处于劣势,而范美忠后来较诚挚的自我思考, 他表现出来的对女儿的爱,父亲的责任,却被很多人慢慢接受。 我们承认,范美忠的道德和责任论是有很大的缺陷的,他的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是 偏离道德的。我们要说的,就是他如此背离道德 限度的错误:作为老师,你的师德就要求你必须 保护自己的学生,这是老师的道德底线。教师要 交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有做人的道理,教 师不可以教给学生丢失自己的义务..、不顾他人的 安危。虽然我们可以接受老师在勇敢带领大多学 生出逃的时候不去返回救助吓呆了的个别学生 的做法,因为老师的折回或许会多一个不必要的牺牲; 虽然我们可以接受老师在房子倒塌的时候不用自己的身躯护住学生,而是和学生一起躲在讲 台底下的做法,因为他的身躯挡不住落下的砖瓦……但是,我们绝不能允许一个教师为了自 己活命而不顾一切地抛弃学生。保护学生,不仅是师德..,更是义务..。 我们承认,范美忠带有沾沾自喜、那种高调的辩护更值得我们批判,这更是他道德..上 的缺陷。想想看,如果你的学生都因为你的逃跑而不知所措而不幸死去时,你难道就不会有 一点的自责与内疚?甚至,你只要用 2 秒钟,也就是从讲台奔到门口的时间,大吼一声“地 震!跑!”而全班就可以随你逃到操场而幸免遇难……难道这些,你都做不到?如此高调而 萎缩的自述与毫无分量的道歉,我们怎么能够接受? 然而,我觉得,在灾难面前,我们对于生命的自私,更应该存在宽容..。我们固然不能 我们真的可以凭他的“逃跑”就 完全断定他丢掉了道德和良心?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忘记生命的无私,用弱小的一个生命挽救更多生命的思想,我们应该宣扬。生命对于每个人 都是无价的,然而舍生取义的思想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古人将生命看的如此贵重,可以在受 尽磨难中苦苦挣扎求存,但也将生命看的如此单薄,为了朋友、为了曾经的恩惠、为了嘱托 为了正义……都可以舍弃。在现在,我们更应该去寻找这样无私的影子。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范美忠确又是一个好的典范:他勇于说出真话,摒弃虚伪的腔 调。从他的博客可以看出,他的想法是真正从最心底发出来的原初想法。他能勇敢地将自己 这种所谓崇尚自由的想法说出来,在这个时间,在这个社会,实属不易。也许历史给我们留 下得太多,我们缺少了些说出真话的勇气。在社会上,到处都是口手不一的虚伪,责任在事 件之后变成了泡影。几年前,新疆克拉玛依市一个礼堂在演出时突然发生大火,当时全场坐 满的是不满十六周岁的初中和小学生和几个领导。大火发生时,当惊慌失措的学生们准备起 身逃离时,礼堂里却响起这样一段声音:“全体同学不要动,让领导们先走!”于是领导在孩 子们的等待中撤离。最后,除了领导们和几个小朋友成功逃离外,上百个学生葬身火海。出 事后,又有谁发表过言论?又有谁敢于承担责任?上百个学生的生命由谁来负责?上百个学 生家长的心由谁来抚慰?领导除了冠冕堂皇的粉饰自己的错误,什么都没有做。 对于范美忠,我无法接受他大张旗鼓甚至沾沾自喜的撰写博客时的态度,但是我们应 该接受他毫无粉饰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勇气与直白。我们无法接受他不顾自己的学生和虚拟 中的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出逃,但是我们也应该宽容他本性的自私的生的欲望 ●法律中的思考 范美忠的做法从道德上讲是彻底的错误的,然而从法律上,我们也许不能给他任何制裁 法律规定,教师有监护学生的职责。但是法律不能规定在危难时刻,教师应该以生命的代价 履行保护学生的职责,法律更不可能规定,不这样做的老师就是在犯罪。但是,法律既然规 定了教师的“监护”责任,这就已经很明白地说明教师不能在危机的情况下一点不所作为的 逃跑,应该尽量顾及学生的安危,并呼喊或帮助学生脱离危险。所以,他的做法也是不符合 法律规定的 范美忠高调的宣称自己很后悔没有出生在美国,那个非常民主的国家,而出生在了中国 这个专制的社会。先排除这是一个荒谬的理论,就算在美国,你遇到了地震,美国人也会容 忍一个老师贪生怕死而不顾自己的学生?还记得去年美国某大学的校园枪击案发生时,当凶 手来到教室时,上课的教授是用自己的身躯抵住教室的门阻止凶手进入:在另一场枪击案中, 当凶手来到女生寝室,那个19岁的女孩为了保护18岁的女孩而死死的拖住凶手,她只为让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4 忘记生命的无私..,用弱小的一个生命挽救更多生命的思想,我们应该宣扬。生命对于每个人 都是无价的,然而舍生取义的思想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古人将生命看的如此贵重,可以在受 尽磨难中苦苦挣扎求存,但也将生命看的如此单薄,为了朋友、为了曾经的恩惠、为了嘱托、 为了正义……都可以舍弃。在现在,我们更应该去寻找这样无私..的影子。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范美忠确又是一个好的典范:他勇于说出真.话,摒弃虚伪的腔 调。从他的博客可以看出,他的想法是真正从最心底发出来的原初想法。他能勇敢地将自己 这种所谓崇尚自由的想法说出来,在这个时间,在这个社会,实属不易。也许历史给我们留 下得太多,我们缺少了些说出真.话的勇气。在社会上,到处都是口手不一的虚伪,责任在事 件之后变成了泡影。几年前,新疆克拉玛依市一个礼堂在演出时突然发生大火,当时全场坐 满的是不满十六周岁的初中和小学生和几个领导。大火发生时,当惊慌失措的学生们准备起 身逃离时,礼堂里却响起这样一段声音:“全体同学不要动,让领导们先走!”于是领导在孩 子们的等待中撤离。最后,除了领导们和几个小朋友成功逃离外,上百个学生葬身火海。出 事后,又有谁发表过言论?又有谁敢于承担责任?上百个学生的生命由谁来负责?上百个学 生家长的心由谁来抚慰?领导除了冠冕堂皇的粉饰自己的错误,什么都没有做。 对于范美忠,我无法接受他大张旗鼓甚至沾沾自喜的撰写博客时的态度,但是我们应 该接受他毫无粉饰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勇气与直白。我们无法接受他不顾自己的学生和虚拟 中的不顾母亲和妻子的出逃,但是我们也应该宽容他本性的自私的生的欲望。 ⚫ 法律中的思考 范美忠的做法从道德..上讲是彻底的错误..的,然而从法律..上,我们也许不能给他任何制裁: 法律规定,教师有监护学生的职责。但是法律不能规定在危难时刻,教师应该以生命的代价 履行保护学生的职责,法律更不可能规定,不这样做的老师就是在犯罪。但是,法律既然规 定了教师的“监护”责任,这就已经很明白地说明教师不能在危机的情况下一点不所作为的 逃跑,应该尽量顾及学生的安危,并呼喊或帮助学生脱离危险。所以,他的做法也是不符合 ... 法律规定的。 范美忠高调的宣称自己很后悔没有出生在美国,那个非常民主的国家,而出生在了中国 这个专制的社会。先排除这是一个荒谬的理论,就算在美国,你遇到了地震,美国人也会容 忍一个老师贪生怕死而不顾自己的学生?还记得去年美国某大学的校园枪击案发生时,当凶 手来到教室时,上课的教授是用自己的身躯抵住教室的门阻止凶手进入;在另一场枪击案中, 当凶手来到女生寝室,那个 19 岁的女孩为了保护 18 岁的女孩而死死的拖住凶手,她只为让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更小的人逃走…我想,美国的法律应该没有规定教授以死来保护学生,更没有规定年纪稍 大的学生做出这样的牺牲。所以,我想范美忠应该收起这套荒唐的言论了。这条论述仅仅是 他在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开脱。 从民主出发,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他们都不可能用法律规定自己的公民在什么特 定的情况下做出特定的牺牲,“跑”与“留”、“逃避”与“面对”,这都是公民自己的选择, 谁都没有权利去苛刻。 我们再从西方模式出发,无论英国的《权利法案》,还是美国的《独立宣言》,还是法国 的《人权宣言》,都包含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人生来平等,具有不可剥夺的与生俱来的 权利,然而人也同样具有不可逃避的义务。更有启蒙运动中的“社会 契约论”,更是明白地说明了,社会是有天然的约定俗成的契约的, 在这个契约中,公民权利与义务是平衡的,而道德正是属于义务范畴。 当人们遇到了困难,特别是需要互助的灾难时,每个人都有义务帮助 别人。如果一个人用“我是自由的,帮不帮、管不管是我自己选择的 权利”作为借口,那么,这种“权利与义务分离”的做法已经违背了 社会的契约,已经脱离了社会机器,那么这个人还有什么资格在这个 社会上享受言论自由、生存自由的权利?把范美忠放到西方模式,他 有可能被接受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从引申出的法律意义上讲, 学校与教育局对范美忠的开除和处分我认为是必须的 法国们权宣言》,明确提出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我们的思考 沸沸扬扬的“范跑跑”事件已经过去多时了,可是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依旧很多。 1中国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需要更多的素质实践,而不是应试理论。 或许是中国人口太多的原因,中国的应试教育始终无法向素质教育迈进步伐。中国的小 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几乎都在为了大学这个目标而奋斗。他们被无数的书本淹没着,几 乎没有自己的课余时间。他们被太多的考试覆盖着,没有对于其它问题的思考。老师也孜孜 不倦的教授着课本的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实践。 我想,随便问一个孩子,他都会知道地震、火灾来了应该怎么办,因为书上讲过。可是, 当灾难真正袭来,又有几个孩子可以瞬间反应做出应急措施?如果没有人的指导,他们很可 能就会原地不动,用等待来“换取”逃生的机会。这是可悲的,值得我们注意的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5 更小的人逃走……我想,美国的法律应该没有规定教授以死来保护学生,更没有规定年纪稍 大的学生做出这样的牺牲。所以,我想范美忠应该收起这套荒唐的言论了。这条论述仅仅是 他在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开脱。 从民主出发,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他们都不可能用法律规定自己的公民在什么特 定的情况下做出特定的牺牲,“跑”与“留”、“逃避”与“面对”,这都是公民自己的选择, 谁都没有权利去苛刻。 我们再从西方模式出发,无论英国的《权利法案》,还是美国的《独立宣言》,还是法国 的《人权宣言》,都包含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人生来平等,具有不可剥夺的与生俱来的 权利..,然而人也同样具有不可逃避的义务..。更有启蒙运动中的“社会 契约论”,更是明白地说明了,社会是有天然的约定俗成的契约的, 在这个契约中,公民权.利.与义务..是平衡的,而道德正是属于义务..范畴。 当人们遇到了困难,特别是需要互助的灾难时,每个人都有义务..帮助 别人。如果一个人用“我是自由的,帮不帮、管不管是我自己选择的 权利”作为借口,那么,这种“权利与义务分离”的做法已经违背了 社会的契约,已经脱离了社会机器,那么这个人还有什么资格在这个 社会上享受言论自由、生存自由的权利?把范美忠放到西方模式,他 有可能被接受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从引申出的法律..意义上讲, 学校与教育局对范美忠的开除和处分我认为是必须..的。 ⚫ 我们的思考 沸沸扬扬的“范跑跑”事件已经过去多时了,可是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依旧很多。 1.中国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需要更多的素质实践 ....,而不是应试理论。 或许是中国人口太多的原因,中国的应试教育始终无法向素质教育迈进步伐。中国的小 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几乎都在为了大学这个目标而奋斗。他们被无数的书本淹没着,几 乎没有自己的课余时间。他们被太多的考试覆盖着,没有对于其它问题的思考。老师也孜孜 不倦的教授着课本的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实践。 我想,随便问一个孩子,他都会知道地震、火灾来了应该怎么办,因为书上讲过。可是, 当灾难真正袭来,又有几个孩子可以瞬间反应做出应急措施?如果没有人的指导,他们很可 能就会原地不动,用等待来“换取”逃生的机会。这是可悲的,值得我们注意的。 法国《人权宣言》,明确提出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还有对道德的教育。我很痛心的说,我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对老师“要课”这种做法敢 怒而不敢言。老师把我们的体育、音乐、美术等可全部要过来,而改成语文、数学、英语。 甚至到了半期以后,连思想品德、自然与社会这些课都很难幸免。如此教育,孩子们怎么可 能德志体美全面发展?道德是人的灵魂素质,可从小我们所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很少,怎么 可能在长大后努力去避免道德缺失? 地震过后凌乱的教室,可以想 象学生当时的惊慌失措。老师 这样不负责任的逃跑,又真的 可以被原谅吗? 2社会的包容 当代中国更需要的是一个开明包容的社会 范跑跑事件发生后,社会上批驳与谩骂不止,人们动辄对他动用不雅的言论。人们用着 极端的手段对付他们所不认同的观点。然而,范跑跑的言语尽管不顺耳,但是它终究是一种 说出来的想法,是一种思想的交流。 在社会中,总会有很多模糊的或是错误的言论,如果一个社会够开明、够包容,那么就 会容忍这些“异论”的存在,而不是对它“拳打脚踢”。只有通过公开而且透明平等的辩论 和探讨,才能辨别出言论的对错,才能找到正确的做法。我们谁都不是道德或者法律上的权 威者,更不是社会的道德准绳,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肯定自己的见解就是正确的,别人的 就是错误的。我们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展开不断的学习和辩论,让持不同观点者亮出观点 再加以平等的讨论,在理智的讨论中,我们才可以发现别人的亮点,自己的漏洞。只有把所 有的意见统一起来,我们才可以找到最好的出路。只有我们开明,包容,整个社会才会变得 更加开放、宽容,我们才能在这样的社会中,不断的辨别出好坏。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 个百花齐放的世界,才是一个真正民主言论自由的世界,而绝不是某个一言堂 3对批判的思考 在批判错误的人或事时,要把它和自己放在同样的位置,不可将自己高高托起 6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6 还有对道德的教育。我很痛心的说,我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对老师“要课”这种做法敢 怒而不敢言。老师把我们的体育、音乐、美术等可全部要过来,而改成语文、数学、英语。 甚至到了半期以后,连思想品德、自然与社会这些课都很难幸免。如此教育,孩子们怎么可 能德志体美全面发展?道德是人的灵魂素质,可从小我们所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很少,怎么 可能在长大后努力去避免道德缺失? 2.社会的包容 当代中国更需要的是一个开明包容 ....的社会。 范跑跑事件发生后,社会上批驳与谩骂不止,人们动辄对他动用不雅的言论。人们用着 极端的手段对付他们所不认同的观点。然而,范跑跑的言语尽管不顺耳,但是它终究是一种 说出来的想法,是一种思想的交流。 在社会中,总会有很多模糊的或是错误的言论,如果一个社会够开明..、够包容..,那么就 会容忍这些“异论”的存在,而不是对它“拳打脚踢”。只有通过公开而且透明平等的辩论 和探讨,才能辨别出言论的对错,才能找到正确的做法。我们谁都不是道德或者法律上的权 威者,更不是社会的道德准绳,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肯定自己的见解就是正确的,别人的 就是错误的。我们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展开不断的学习和辩论,让持不同观点者亮出观点, 再加以平等的讨论,在理智的讨论中,我们才可以发现别人的亮点,自己的漏洞。只有把所 有的意见统一起来,我们才可以找到最好的出路。只有我们开明,包容,整个社会才会变得 更加开放..、宽容..,我们才能在这样的社会中,不断的辨别出好坏。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 个百花齐放的世界,才是一个真正民主言论自由的世界,而绝不是某个一言堂。 3.对批判的思考 在批判错误的人或事时,要把它和自己放在同样的位置 .....,不可将自己高高托起。 地震过后凌乱的教室,可以想 象学生当时的惊慌失措。老师 这样不负责任的逃跑,又真的 可以被原谅吗?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前面其实已经提到,在对别人的批判中,我们往往把自己放到了最高,我们甚至忽略了 自己本生存在的错误而把自己摆在了完美的位置。当我们认定一件事是错的,并且有大多数 人支持自己时,我们就变得更加的盲目,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便居高临下的去俯视我们认定 的错误。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批判的高大,错误的人和事的渺小与不屑一顾 郭松民正是把自己摆在了这样的位置上。他被挂上了道德先生的桂冠,于是盲目的认为 了自己的高尚,便肆意的对范美忠进行批斗,于是什么样的辱骂都出来了,甚至他半路离场 后再回来接着骂。渐渐的,郭松民的愤怒让人们觉得他形象尽失的低俗,人们也慢慢的偏向 一直保持风度的范美忠,甚至网友发出了“宁嫁范跑跑,不嫁郭跳跳”的帖子。郭松民适 得其反。其实,如果他只是心平气和的数落范美忠的不是,平静的剖析和反驳范美忠博客中 荒谬的言论,陈述他和他的支持者对于道德的认可,呼吁全社会对于老师道德底线的反思, 他一定会获得支持 4对生命的思考—一价值观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对它的珍借,它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 对它的不顾一切的保护。所以,人在生命上,不可避免的都是自私的。生命是珍贵的,但是 为了保全生命而苟且偷生,我想我办不到,为了毫无意义的活着而甘心成为行尸走肉,我鄙 视这样的做法。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于是人就分成了两种,一种是选择死的勇 士,而另一种成了贪生怕死的懦夫。我承认,有时的牺牲是不必要的,我不支持那种盲目的 舍己救人。当明白自己没有能力帮忙,不如在那里袖手旁观,而不要去添乱。当明白自己返 回危楼或是废墟救人是徒劳,而只会增加自己处境的危险,我也主张不要回去,因为只会增 加一个不必要的牺牲,增加更多人的痛苦。在危急时刻,在灾难面前,大家都会希望活下来 担当确信了自己的责任最重时,我想我会选择牺牲,一个人的死可以换取很多人的生,也算 没有白活了。 对于“范跑跑”事件,我们能说的还有很多。范美忠需要悔悟,我们也需要,社会也需 要。范美忠需要审视的是自己作为老师的职责和作为中国公民的义务,我们需要审视的是自 己批判与反驳的态度以及对人生道德的追求,社会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在批判与继承中发展
“范跑跑”事件引发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思考 7 前面其实已经提到,在对别人的批判中,我们往往把自己放到了最高,我们甚至忽略了 自己本生存在的错误而把自己摆在了完美的位置。当我们认定一件事是错的,并且有大多数 人支持自己时,我们就变得更加的盲目,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便居高临下的去俯视我们认定 的错误。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批判的高大,错误的人和事的渺小与不屑一顾。 郭松民正是把自己摆在了这样的位置上。他被挂上了道德先生的桂冠,于是盲目的认为 了自己的高尚,便肆意的对范美忠进行批斗,于是什么样的辱骂都出来了,甚至他半路离场 后再回来接着骂。渐渐的,郭松民的愤怒让人们觉得他形象尽失的低俗,人们也慢慢的偏向 了一直保持风度的范美忠,甚至网友发出了“宁嫁范跑跑,不嫁郭跳跳”的帖子。郭松民适 得其反。其实,如果他只是心平气和的数落范美忠的不是,平静的剖析和反驳范美忠博客中 荒谬的言论,陈述他和他的支持者对于道德的认可,呼吁全社会对于老师道德底线的反思, 他一定会获得支持。 4.对生命的思考——价值观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它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对它的珍惜,它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 对它的不顾一切的保护。所以,人在生命上,不可避免的都是自私的。生命是珍贵..的,但是 为了保全生命而苟且偷生,我想我办不到,为了毫无意义的活着而甘心成为行尸走肉,我鄙 视这样的做法。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于是人就分成了两种,一种是选择死的勇 士,而另一种成了贪生怕死的懦夫。我承认,有时的牺牲是不必要的,我不支持那种盲目的 舍己救人。当明白自己没有能力帮忙,不如在那里袖手旁观,而不要去添乱。当明白自己返 回危楼或是废墟救人是徒劳,而只会增加自己处境的危险,我也主张不要回去,因为只会增 加一个不必要的牺牲,增加更多人的痛苦。在危急时刻,在灾难面前,大家都会希望活下来, 担当确信了自己的责任最重时,我想我会选择牺牲,一个人的死可以换取很多人的生.,也算 没有白活了。 对于“范跑跑”事件,我们能说的还有很多。范美忠需要悔悟,我们也需要,社会也需 要。范美忠需要审视的是自己作为老师的职责..和作为中国公民的义务..,我们需要审视的是自 己批判与反驳的态度以及对人生道德的追求,社会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在批判与继承 .....中发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黑金吃人”现象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少女意外怀孕求助热线的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宅男宅女现象”调查小组报告.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病毒伦理研究.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大学生对“限塑令”看法的调查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大学生关于行乞现象看法的小结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当今大学生接受性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对媒体报道中存在的道德伦理问题的探究.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堕胎中的伦理问题课题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复旦大学贫困生的生活学习状况的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毕婚族”现象的调研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问题的调查研究.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贫困大学生如何利用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的调查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韩国与中国学生对医学美容的态度.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核伦理问题研究——核伦理课题小组终期论文.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灰色童谣的思考.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基层官员腐败现象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家庭暴力的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零下一度:恐怖片与当代大学生生活调查问卷.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学术不端问题的分析.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新闻的真实性与导向性的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享受发展消费与老年人生活质量.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浅论网络舆论对中国民主建设的影响.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网络语言问题的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器官移植问题的调查——器官移植旅游引发伦理争议.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裸替问题的调查——裸替所牵扯的伦理问题修改.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留学生的调查——留学生调查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于基层执法问题的调查:基层执法部门与群众——鱼和水还是火与冰?.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志愿者的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校园中两性关系的探究与思考.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复旦校内用电情况的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校园代理与BBS购物的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手机使用中存在的隐私问题的调查主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电脑游戏暴力问题的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死亡”的几个具体问题.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当代大学生性认知调查.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对大学生“啃老族”现象的研究报告.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对“山寨现象”的调研与分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