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庄子二则:混沌之死·呆若木鸡》学案_《庄子》二则学案

26、《庄子》二则 也因此丢了性命。这个哲理故事蕴含了什么道 【明确】 教学目标 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两则寓言的寓 4.学生谈谈自己读后总结的关于这则寓言的寓意。(回答不拘,有理即可。) 3.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5.纪滔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明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介绍庄子与《庄子》,导入课文 6.学生齐读后,谈谈读了这则寓言后自己总结的寓意 【明确】 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 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 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 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7.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 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8.学生将搜集的庄子寓言整理成故事后,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学生听 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特点分析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 (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 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 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 阅读课文,自行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悟 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 A.请一位学生翻译全文,有不当的地方其他学生矫正 (2)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浑沌之死》中,倏、忽、浑 B.结构分析: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沌三个形象以及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想象大胆,妙不可言,浑然天 第一层(第1句): 第二层(第2、3句): 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义色彩和 第三层(第4句) 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 可以分成三 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 了这一点 第三部分(第6句) 2.结构图 倏忽报德 日凿一窍 开端:浑汽待倏、忽甚善 浑沌之死十发展:倏忽为报恩,为开七窍上好心办坏事 呆若木鸡 L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 r开端→为王养斗鸡 r方虚骄而恃气:犹应响影 若 呆若木鸡1发展→十疾视而盛气 精神内敛 L鸡虽有鸣,已无变 异鸡反走 3.“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 (修炼内功,百战不殆)
26、 《庄子》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两则寓言的寓 意。 3.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庄子与《庄子》,导入课文。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 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 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 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 篇,分内篇、 外篇、杂篇。内篇7 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 篇和杂篇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 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 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阅读课文,自行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悟。 A.请一位学生翻译全文,有不当的地方其他学生矫正。 B.结构分析: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 句): 第二层(第2、3 句): 第三层(第4 句):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 句):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2~5 句):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部分(第6 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2.结构图 ┏ 开端:浑沌待倏、忽甚善 ┓ 浑沌之死 ┫ 发展:倏忽为报恩,为开七窍 ┣ 好心办坏事 ┗ 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 ┛ ┏开端 → 为王养斗鸡 ┃ ┏ 方虚骄而恃气;犹应响影 ┓ 呆若木鸡 ┫发展 → ┫ 疾视而盛气 ┣ 精神内敛 ┃ ┗ 鸡虽有鸣,已无变 ┛ ┗结局 → 呆若木鸡,德全,无敢应者 3.“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 也因此丢了性命。这个哲理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明确】 4.学生谈谈自己读后总结的关于这则寓言的寓意。(回答不拘,有理即可。) 5.纪渻子养的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主要得益于什么? 【明确】 6.学生齐读后,谈谈读了这则寓言后自己总结的寓意。 【明确】 7.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交流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例如: 8.学生将搜集的庄子寓言整理成故事后,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学生听。 9.写作特点分析 (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 办坏事;也可理解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 傲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 (2)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浑沌之死》中,倏、忽、浑 沌三个形象以及倏、忽为浑沌开窍的故事想象大胆,妙不可言,浑然天 成。 (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庄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义色彩和 现实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描写的 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呆若木鸡》在写法上就很好地体现 了这一点。 浑沌之死 原因 行动 结果 寓意 倏忽报德 日凿一窍 浑沌死 顺其自然 呆若木鸡 斗鸡 呆 恃气 若 犹应 木 疾视 鸡 无变 木鸡 异鸡反走 (修炼内功,百战不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269班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25个最常见误用成语ppt课件.ppt
- 21团中学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doc
- 2112-2013学年度人教版上期八年级兴趣班语文卷.doc
- 20年来《读者》最具影响力的十篇文章_盘点.doc
- 2010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大纲及样卷.pdf
- 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复习题.doc
-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上检测考试试卷.docx
- 2019年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练习_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评.docx
- 2019年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练习_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docx
-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评.docx
-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评.docx
- 2019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评价试题_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自我综合评价苏教版.docx
- 2019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评价试题_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我综合评价苏教版.docx
- 2019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评价试题_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自我综合评价苏教版.docx
- 2019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评价试题_2018_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我综合评价苏教版.docx
- 2019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卷】_2019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doc
- 2019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_2019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二检)(图片版 无答案).doc
- 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株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doc
- 29 季羡林《成功》说课稿2_9成功.doc
- 3.8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班会ppt课件.ppt
- 34中学2014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doc
- 3500个常用汉字ppt课件.ppt
- 3·15消费日专题ppt课件_315专题.ppt
- 3月学雷锋主题班会ppt课件.ppt
- 5.12地震:废墟中,我们站起ppt课件.ppt
- 5.12汶川地震ppt课件.ppt
- 500句古人名言经典诗词句.doc
- 50句精美绝伦的语段.doc
- 513龙硐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检测(12367单元).doc
- 54青年节学生演讲稿_五四青年节学生演讲稿.doc
- 60万游客6日观看钱塘江大潮图文(2009年10月6日)_6日.doc
- 60周年国庆阅兵主解说员的解说词.doc
- 61中学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语文调研试卷.doc
- 707班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综合练习试卷(暂无答案).doc
- MBA经典故事ppt课件_MBA经典故事(一).ppt
- MBA经典故事ppt课件_MBA经典故事(二)20.ppt
- XX学校201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题.doc
- XX学校人教版七年级2013年下学年语文期中考试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