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案例)五、货币局制度——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案例五、货币局制度——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联系汇率是与港币的发行机制高度一致的。香港没有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由商业银行发 行钞票的少数地区之一。而港币则是以外汇基金为发行机制的。外汇基金是香港外汇储备的 唯一场所,因此是港币发行的准备金。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必须以百分之百的外汇资产 向外汇基金交纳保证,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以作为发行钞票的依据。换取负债证明 书的资产,先后是白银、银元、英镑、美元和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后,则再次规定必须 以美元换取。在香港历史上,无论以何种资产换取负债证明书,都必须是十足的,这是港币 发行机制的一大特点,实行联系汇率制则依然沿袭 联系汇率制度规定,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发钞银行增发港币时,须按7.8港元等于1 美元的汇价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发钞负债证明书,而回笼港币时,发钞银行可 将港币的负债证明书交回外汇基金换取等值的美元。这一机制又被引入了同业现钞市场,即 当其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现钞时,也要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 而其他持牌银行把港元现钞存入发钞银行时,发钞银行也要以等值的美元付给它们。这两个 联系方式对港币的币值和汇率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这是联系汇率制的另一特点。 但是,在香港的公开外汇市场上,港币的汇率却是自由浮动的,即无论在银行同业之间 的港币存款交易(批发市场),还是在银行与公众间的现钞或存款往来(零售市场),港币 汇率都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实行市场汇率。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 动汇率并存,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最重要的机理。一方面,政府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 维持着整个港币体系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联系;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与公众的市场行为和套利 活动,使市场汇率一定程度地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联系汇率令市场汇率在1:7.8的水 平上做上下窄幅波动,并自动趋近之,不需要人为去直接干预;市场汇率则充分利用市场套 利活动,通过短期利率的波动,反映同业市场情况,为港币供应量的收缩与放大提供真实依 联系汇率真正成为香港金融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在经历了一些金融危机和1987年股灾 之后的事情。主要是香港金融管理当局为完善这一汇率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创造有效 的管理环境,如与汇丰银行的新会计安排,发展香港式的贴现窗,建立流动资金调节机制, 开辟政府债券市场,推岀即时结算措施等;此外,还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使短期利率 受控于美息的变动范围,以保障港元兑美元的稳定。而对于联系汇率制最有力的一种调节机 制,还在于由历史形成的,约束范围广泛的和具有垄断性质的“利率协议”,其中还包括了
案例五、货币局制度——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联系汇率是与港币的发行机制高度一致的。香港没有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由商业银行发 行钞票的少数地区之一。而港币则是以外汇基金为发行机制的。外汇基金是香港外汇储备的 唯一场所,因此是港币发行的准备金。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必须以百分之百的外汇资产 向外汇基金交纳保证,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以作为发行钞票的依据。换取负债证明 书的资产,先后是白银、银元、英镑、美元和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后,则再次规定必须 以美元换取。在香港历史上,无论以何种资产换取负债证明书,都必须是十足的,这是港币 发行机制的一大特点,实行联系汇率制则依然沿袭。 联系汇率制度规定,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发钞银行增发港币时,须按 7.8 港元等于 1 美元的汇价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发钞负债证明书,而回笼港币时,发钞银行可 将港币的负债证明书交回外汇基金换取等值的美元。这一机制又被引入了同业现钞市场,即 当其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现钞时,也要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 而其他持牌银行把港元现钞存入发钞银行时,发钞银行也要以等值的美元付给它们。这两个 联系方式对港币的币值和汇率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这是联系汇率制的另一特点。 但是,在香港的公开外汇市场上,港币的汇率却是自由浮动的,即无论在银行同业之间 的港币存款交易(批发市场),还是在银行与公众间的现钞或存款往来(零售市场),港币 汇率都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实行市场汇率。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 动汇率并存,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最重要的机理。一方面,政府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 维持着整个港币体系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联系;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与公众的市场行为和套利 活动,使市场汇率一定程度地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联系汇率令市场汇率在 1:7.8 的水 平上做上下窄幅波动,并自动趋近之,不需要人为去直接干预;市场汇率则充分利用市场套 利活动,通过短期利率的波动,反映同业市场情况,为港币供应量的收缩与放大提供真实依 据。 联系汇率真正成为香港金融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在经历了一些金融危机和 1987 年股灾 之后的事情。主要是香港金融管理当局为完善这一汇率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创造有效 的管理环境,如与汇丰银行的新会计安排,发展香港式的贴现窗,建立流动资金调节机制, 开辟政府债券市场,推出即时结算措施等;此外,还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使短期利率 受控于美息的变动范围,以保障港元兑美元的稳定。而对于联系汇率制最有力的一种调节机 制,还在于由历史形成的,约束范围广泛的和具有垄断性质的“利率协议”,其中还包括了

举世罕见的“负利率”规则,它通过调整银行的存、贷利率,达到收紧或放松银根,控制货 币供应量的目的,因此至今仍然是维护联系汇率制度的一项政策手段 思考题:联系汇率制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世罕见的“负利率”规则,它通过调整银行的存、贷利率,达到收紧或放松银根,控制货 币供应量的目的,因此至今仍然是维护联系汇率制度的一项政策手段。 思考题:联系汇率制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意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四、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对墨西哥债务危机的思考.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案例)三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践——对欧元的产生与影响的思考.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案例)二、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 年).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案例)一、阿根廷金融危机(1970~1980 年).doc
- 中国人民大学:《消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消费政策.ppt
- 中国人民大学:《消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消费者权益保护.ppt
- 中国人民大学:《消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假日经济与旅游消费.ppt
- 中国人民大学:《消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消费热点.ppt
- 中国人民大学:《消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ppt
- 中国人民大学:《消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导论(主讲:朱信凯).ppt
- 《海关实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共六章).ppt
- 《海关实务练习》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及答案(四).doc
- 《海关实务练习》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及答案(二).doc
- 《海关实务练习》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及答案(三).doc
- 《海关实务练习》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及答案(一).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自生能力、经济转型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讲 传统计划体制的形成.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社会主义革命.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六、离案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案例)七、日本金融自由化与启示.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国际收支.ppt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ppt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汇率变动与汇率预测.ppt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货币自由兑换与外汇管制.ppt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外汇风险及其管理.ppt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国际金融市场及其创新.ppt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ppt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国际储备.ppt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国际金融组织与国际金融体系.ppt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一.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二.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三.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四.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五.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六.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七.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八.doc
- 《国际收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九.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