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0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一第三章 熟学二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三章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3.1自发变化的基同特征 32热力学第二定律 3.3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34熵的概念 35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36熵变的计算 37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 38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3.1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 3.3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3.4 熵的概念 3.5 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3.6 熵变的计算 3 7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 3.8 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39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 3.10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3.9 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 3.10 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3.0问题的提出 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解决能量转化及在转化过程 中各种能量具有的当量关系,但热力学第一定律无法 确定过程的方向和平衡点,这是被历史经验所证实的 结论。 十九世纪,汤姆荪( Thomson)和贝塞罗特 ( Berth|ot)就曾经企图用△H的符号作为化学反应 方向的判据。他们认为自发化学反应的方向总是与放 热的方向一致,而吸热反应是不能自动进行的。虽然 这能符合一部分反应,但后来人们发现有不少吸热反
3.0问题的提出 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解决能量转化及在转化过程 中各种能量具有的当量关系,但热力学第一定律无法 确定过程的方向和平衡点,这是被历史经验所证实的 结论。 十九世纪,汤姆荪(Thomsom)和贝塞罗特 (Berthlot)就曾经企图用△H的符号作为化学反应 方向的判据。他们认为自发化学反应的方向总是与放 热的方向一致,而吸热反应是不能自动进行的。虽然 这能符合一部分反应,但后来人们发现有不少吸热反

3.0问题的提出 应也能自动进行,如众所周知的水煤气反应 C(s+H,O(g)->CO(8+H,(g) 就是一例。这就宣告了此结论的失败。可见,要 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必须另外寻找新的判据。 自发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变化有自动发生 的趋势,一旦发生就无需借助外力,可以自动进 行,这种变化称为自发变化。 其特征在于过程中无须外力千预即能自动进行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一不可逆性(即一去不复 还)任何自发变化的逆过程是不能自动进行的
3.0问题的提出 应也能自动进行,如众所周知的水煤气反应 就是一例。这就宣告了此结论的失败。可见,要 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必须另外寻找新的判据。 自发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变化有自动发生 的趋势,一旦发生就无需借助外力,可以自动进 行,这种变化称为自发变化。 其特征在于过程中无须外力干预即能自动进行。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即一去不复 还) 任何自发变化的逆过程是不能自动进行的。 C(s)+H O(g) CO(g)+H (g) 2 2 →

3.1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 例如: 1)水往低处流;(有势差存在) 2)气体向真空膨胀;(有压力差存在) (3)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入低温物体;(有温差存在) (4)浓度不等的溶液混合均匀;(存在着浓差) (5)锌片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等,(存在着化学势差) 它们的逆过程都不能自动进行。当借助外力,体系恢复 原状后,会给环境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后果不可消 除)
3.1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 例如: (1) 水往低处流;(有势差存在) (2) 气体向真空膨胀;(有压力差存在) (3)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入低温物体;(有温差存在) (4) 浓度不等的溶液混合均匀;(存在着浓差) (5) 锌片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等,(存在着化学势差) 它们的逆过程都不能自动进行。当借助外力,体系恢复 原状后,会给环境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后果不可消 除)

3.2热力学第二定律( The second LawofThermodynamics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说法是在总结众多自发过 程的特点之后提出来的。 后果不可消除原理 它是自发过程不可逆性的一种较为形象的描述, 其内容是: 任意挑选一自发过程,指明它所产生的后果不论用什 么方法都不能令其消除,即不能使得发生变化的体 系和环境在不留下任何痕迹的情况下恢复原状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The Second LawofThermodynamics)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说法是在总结众多自发过 程的特点之后提出来的。 后果不可消除原理 它是自发过程不可逆性的一种较为形象的描述, 其内容是: 任意挑选一自发过程,指明它所产生的后果不论用什 么方法都不能令其消除,即不能使得发生变化的体 系和环境在不留下任何痕迹的情况下恢复原状

3.2热力学第二定律(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克劳修斯( Clausius)的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 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开尔文( Kelvin)的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 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发生其它的变化。”后来 被奥斯特瓦德( Ostward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 不可能造成的”。 第二类永动机:是一种热机,它只是从单一热源吸热 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留下任何影响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克劳修斯(Clausius)的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 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开尔文(Kelvin)的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 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发生其它的变化。” 后来 被奥斯特瓦德(Ostward)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 不可能造成的” 。 第二类永动机:是一种热机,它只是从单一热源吸热 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留下任何影响

3.2热力学第二定律( The Second law THermodynamics) 说明:1.各种说法一定是等效的。若克氏说法不成 立,则开氏说法也一定不成立; 2.要理解整个说法的完整性切不可断章取义。如 不能误解为热不能转变为功,因为热机就是一种把 热转变为功的装置;也不能认为热不能完全转变为 功,因为在状态发生变化时,热是可以完全转变为 功的(如理想气体恒温膨胀即是一例) 3.虽然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原则,但它 的本质却与第一类永动机没什么区别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The Second Law oThermodynamics) 说明:1.各种说法一定是等效的。若克氏说法不成 立,则开氏说法也一定不成立; 2.要理解整个说法的完整性切不可断章取义。如 不能误解为热不能转变为功,因为热机就是一种把 热转变为功的装置;也不能认为热不能完全转变为 功,因为在状态发生变化时,热是可以完全转变为 功的(如理想气体恒温膨胀即是一例) 3.虽然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原则,但它 的本质却与第一类永动机没什么区别

3.3卡诺循环( Carnot cycle)s 1824年,法国工程师 T 高温存储器 NL. S Carnot(1796~1832)设计 了一个循环,以理想气体为 工作物质,从高温热源吸 热机 收的热量Q,一部分通过理 想热机用来对外做功W,另 部分Q的热量放给低温(7)热 源。这种循环称为卡诺循环。 低温存储器 卡诺循环
3.3卡诺循环(Carnot cycle) 1824 年,法国工程师 N.L.S.Carnot (1796~1832)设计 了一个循环,以理想气体为 工作物质,从高温热源 吸 收的热量 ,一部分通过理 想热机用来对外做功W,另一 部分 的热量放给低温 热 源。这种循环称为卡诺循环。 ( ) Th Qh Qc ( ) Tc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02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01 绪论.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程教学资源:考试大纲.doc
- 《无机化学》本科生必修课程教学大纲(生物类).doc
- 《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电化学.ppt
- 《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大气污染及防治.ppt
- 《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次复习课 第三章 物质结构(上).ppt
- 《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物质结构.ppt
- 《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食品污染.ppt
- 《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的环境保护.ppt
- 《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ppt
- 《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水污染与防治.ppt
- 《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次复习课 第三章 物质结构(下).ppt
- 《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次复习课 第九章 大气污染与防治.ppt
- 《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化学平衡原理.ppt
- 《化学与环境》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ppt
-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维生素与微量元素.ppt
-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酶与生物催化剂.ppt
-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核酸化学 Nucleic Acids.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04 溶液(solution).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05 化学平衡.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06 相平衡.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07 统计热力学初步.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08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界面与胶体化学基础——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界面与胶体化学基础——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界面与胶体化学基础(表面活性剂溶液、液——液界面的性质).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界面与胶体化学基础(不溶性表面膜、固——液界面(润湿作用)).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界面与胶体化学基础(固液界面——吸附作用、固体表面的吸附).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01 THERMODYNAMICS.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02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03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04-1 Material Equilibrium.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04-2 Material Equilibrium.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05 Standard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of Reaction.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06 Reaction Equilibrium in Ideal Gas Mixtures.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07 One-component Phase Equilibrium.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08-1 Real Gases.ppt
-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08-2 Real Gases.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