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数字电子技术》习题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 第一章第一章 数字电子技术概述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各有什么特点?描写脉冲波形有哪些主要参数 2.和模拟电路相比,数字电路有哪些优点? 3.在数字系统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它有何优点? 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工作各有何特点? 5.把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001011011010100 0l01001 l10l10.11l 01101.101 6将下列数转换为十进制数:1101B4FBH l10.11B 7.将下列数转换为二进制数:785D3DF.2BH256D 9.将下列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256D 1101.11B 110.11B 10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八进刺数 1012 100.625 ll.分别用842BCD码、余3码表示下列各数 (9.04)10(263.27)10 ll01101)2(3FF)16(4578 12列出用BCD码代替二进制的优点 13列出用BcD码代替二进制的主要缺点j 14在数字系统的运算电路中使用BCD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15格雷码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 16.二极管电路及输入电压u的波形如图1-1所示,试对应画出各输出电压的波形。 D R D 5V to2 403 5V 5V lo 17.半导体三极管的开、关条件是什么?饱和导通和截止时各有什么特点?和半导体二极管比 较,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18.18.判断图1-2所示各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并计算输出电压u的值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 第一章 第一章 数字电子技术概述 1.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各有什么特点?描写脉冲波形有哪些主要参数 2.和模拟电路相比,数字电路有哪些优点? 3.在数字系统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它有何优点? 4.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工作各有何特点? ⒌ 把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0010110 11010100 0101001 110110.111 101101.101 ⒍将下列数转换为十进制数:1101B 4FBH 110.11B ⒎ 将下列数转换为二进制数:7.85D 3DF.2BH256D ⒐ 将下列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256D 1101.11B 110.11B ⒑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八进刺数: 21 130 27 250 48 1012 95 100.625 ⒒ 分别用 842lBCD 码、余 3 码表示下列各数: (9.04)10 (263.27)10 (1101101)2 (3FF)16 (45.7)8 ⒓列出用 BCD 码代替二进制的优点 ⒔列出用 BcD 码代替二进制的主要缺点 j ⒕在数字系统的运算电路中使用 BCD 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⒖格雷码的另一个名字是什么 ⒗ 二极管电路及输入电压 ui 的波形如图 1-1 所示,试对应画出各输出电压的波形。 图 1-1 ⒘ 半导体三极管的开、关条件是什么?饱和导通和截止时各有什么特点?和半导体二极管比 较,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⒙ ⒙ 判断图 1-2 所示各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并计算输出电压 uo 的值

+12V 10k Q 530kg 30k g B=100 图1-2 19.N沟造增强型MOS管的开、关条件是什么?导通和截止时各有什么特点?和P沟道增强 型MOS管比较,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 第二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1请举出生活中有关“与”、“或”、“非”的逻辑概念.并各举两个例子说明。 2如图2-1所示,是二极管门电路,请分析各电路的逻辑功能.并写出其表达式。 +5v 3.9kQ
图 1-2 ⒚ N 沟造增强型 MOS 管的开、关条件是什么?导通和截止时各有什么特点?和 P 沟道增强 型 MOS 管比较,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 第二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⒈请举出生活中有关“与”、“或”、“非”的逻辑概念.并各举两个例子说明。 ⒉如图 2-1 所示,是二极管门电路,请分析各电路的逻辑功能.并写出其表达式

R 39k9 C (b) 图2-1 3电路如图2-2所示,写出输出L的表达式。设电路中各元件参数满足使三极管处于饱和及 截止的条件 Rc Rc R A O— R B Ta (d) 图2-2 4TL与非门典型电路中输出电路一般采用 电路。 5为什么说T∏L与非门的输入端在以下4种接法下,都属于逻辑1:(1)输入端悬空:(2)输 入端接高于2ⅤV的电源:(3)输入端接同类与非门的输出高电压3.6V;(4)输入端接10K9的 电阻到地 6TTL与非门空载时输出高电平为伏输出低电平为伏,闻值电平Uth约为伏。 7.某TIL反相器的主要参数为Im=20uA:In=14mA;loH=400uA:水lo=14mA,求
图 2-1 ⒊电路如图 2-2 所示,写出输出 L 的表达式。设电路中各元件参数满足使三极管处于饱和及 截止的条件。 图 2-2 ⒋TTL 与非门典型电路中输出电路一般采用 电路。 ⒌为什么说 TTL 与非门的输入端在以下 4 种接法下,都属于逻辑 1:(1)输入端悬空;(2)输 入端接高于 2V 的电源;(3)输入端接同类与非门的输出高电压 3.6V;(4)输入端接 10KΩ的 电阻到地。 ⒍TTL 与非门空载时输出高电平为 伏.输出低电平为 伏,闻值电平 Uth 约为 伏。 ⒎某 TTL 反相器的主要参数为 IIH=20μA;IIL=1.4mA;IOH=400μA;水 IOL=14mA,求

它能带多少个同样的门。 8.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发展方向是提高 降低 9CMOS门电路中不用的输入端不允许 CMOS电路中通过大电阻将输入端接 地.相当于接 而通过电阻接Ud,相当于接 l0CMOS门电路中与非门的负载管是(串联还是并联)的,驱动管是的;或非 门的负载管是 的,驱动管是 l.2-3所示为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由曲线可知:开门电平UoN=V:关门电 V:输出高电平UoH= V;输出低电平U (+10V) o/v ikE VD A VD 图2-3 2-4 12TL与非门是极型集成电路。由 管组成,电路工作在 状 l3CMOS逻辑门是极型集成电路,由管组成,电路工作在 状 念 14二极管门电路如图2-4所示。已知二极管VDl、VD2导通压降为0.7V,试回答下列问题: (1)A接10V,B接03V时,输出V为多少伏? (2)A,B都接10V,Vo为多少伏? (3)A接10V,B悬空.用万用表测B端电压,VB为多少伏? (4)A接0.3V,B悬空,测VB时应为多少伏? 5)A接5k9电阻,B悬空,测VB电压时,应为多少伏 15在图2-5所示电路中,(1)设Rk=3k9,RB=20k9,试问晶体管的值最小应为多少才 能满足饱和条件?(2)设B=30,RB=30k9,试问Rk的阻值最大应该是多少才能满足饱和条 +12V 3kΩ oV 12v 图2-5 16对于图2-6所示的各种电路及图(b)所示的输入波形,试画出F1~F4的波形
它能带多少个同样的门。 ⒏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发展方向是提高 、降低 ⒐CMOS 门电路中不用的输入端不允许 。CMOS 电路中通过大电阻将输入端接 地.相当于接 ;而通过电阻接 Udd,相当于接 。 ⒑CMOS 门电路中与非门的负载管是 (串联还是并联)的,驱动管是 的;或非 门的负载管是 的,驱动管是 的。 ⒒图 2-3 所示为 TTL 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由曲线可知:开门电平 UoN= V;关门电 平 UOFF= V;输出高电平 UOH= V;输出低电平 UOL= V。 图 2-3 图 2-4 ⒓TTL 与非门是 极型集成电路。由 管组成,电路工作在 状 态‘ ⒔CMOS 逻辑门是 极型集成电路,由 管组成,电路工作在 状 念‘ ⒕二极管门电路如图 2-4 所示。已知二极管 VDl、VD2 导通压降为 0.7V,试回答下列问题: (1)A 接 10V,B 接 0.3V 时,输出 Vo 为多少伏? (2)A,B 都接 10V,Vo 为多少伏? (3)A 接 10V,B 悬空.用万用表测 B 端电压,VB为多少伏? (4)A 接 0.3V,B 悬空,测 VB时应为多少伏? (5)A 接 5kΩ电阻,B 悬空,测 VB电压时,应为多少伏? 15.在图 2-5 所示电路中,(1)设 RK=3kΩ,RB=20kΩ,试问晶体管的β值最小应为多少才 能满足饱和条件?(2)设β=30,RB=30kΩ,试问 RK 的阻值最大应该是多少才能满足饱和条 件? 图 2-5 16.对于图 2-6 所示的各种电路及图(b)所示的输入波形,试画出 F1~F4 的波形

B 几∏几∏ (b 图26 17DIL与非门电路如图2-7所示,D1、D2、D3都是硅管,导通电压VD=0.7V,Vn=0.3v, VH=3.3V,电路其他参数如图所示 1.1.当V1分别为0.3ⅴ和3.3V时,电路的工作情况如何?通过计算确定T的状态 2.二极管D3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3.电路的拉电流、灌电流的能力为多大? 4.A端接5V,B端悬空,用万用表测B点电位,则VB为多少状 +Ec(+10V +26V t, 2kn D k 3%k0 M B=3 IR E (-lOV) 图27 18.说明图2-8所示各个CMOS门电路输出端的逻辑状态,写出相应输出信号的逻辑表达式
图 2-6 17.DTL 与非门电路如图 2-7 所示,D1、D2、D3 都是硅管,导通电压 VD=0.7V,VIL=0.3v, VIH=3.3V,电路其他参数如图所示。 1. 1. 当 VI分别为 0.3V 和 3.3V 时,电路的工作情况如何?通过计算确定 T 的状态。 2.二极管 D3 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3.电路的拉电流、灌电流的能力为多大? 4.A 端接 5V,B 端悬空,用万用表测 B 点电位,则 VB为多少状? 图 2-7 18.说明图 2-8 所示各个 CMOS 门电路输出端的逻辑状态,写出相应输出信号的逻辑表达式

+5v (a) +5V lOs 19分析图2-9所示CMOS电路,哪些能正常工作,哪些不能。写出能正常工作电路输出信 号的逻辑表达式 A B TGi B 图29 20.试说明下列各种门电路中哪些可以将输出端并联使用(输入端的状态不一定相同)。 (1)具有推拉式输出级的TIL电路 (2)TTL电路的OC门 (3)TL电路的三态输出门
图 2-8 19.分析图 2-9 所示 CMOS 电路,哪些能正常工作,哪些不能。写出能正常工作电路输出信 号的逻辑表达式。 图 2-9 20.试说明下列各种门电路中哪些可以将输出端并联使用(输入端的状态不一定相同)。 (1)具有推拉式输出级的 TTL 电路; (2)TTL 电路的 OC 门; (3)TTL 电路的三态输出门;

(4)普通的CMOS门 (5)漏极开路输出的CMOs门: (6)CMOS电路的三态输出门 第三章逻辑代数基础、逻辑函数化简 1.试总结并说出 (1)从真值表写逻辑函数式的方法 (2)从函数式列真值表的方法: (3)从逻辑图写逻辑函数式的方法 (4)从逻辑函数式画逻辑图的方法 (5)卡诺图的绘制方法 D (6)利用卡诺固化简函数式的方法 2.电路如图3-1所示 1 (1)根据反演规则,写出F的反函数 (2)根据对偶规则,写出F的对偶式; (3)用最少数目的与非门实现函数F; (4)用最少数目的与或非门实现函数F 图3- 已知逻辑函数Y的真值表如表3-1所示,写出Y的逻辑函数式 表3-1 A00001 B00 0 0 0 0 0 0 4写出图3-2所示逻辑电路的表达式,并列出该电路的真值表
(4)普通的 CMOS 门; (5)漏极开路输出的 CMOS 门; (6)CMOS 电路的三态输出门; 第三章 逻辑代数基础、逻辑函数化简 ⒈ 试总结并说出: (1)从真值表写逻辑函数式的方法; (2)从函数式列真值表的方法: (3)从逻辑图写逻辑函数式的方法; (4)从逻辑函数式画逻辑图的方法; (5)卡诺图的绘制方法; (6)利用卡诺固化简函数式的方法。 ⒉电路如图 3-1 所示: (1)根据反演规则,写出 F 的反函数; (2)根据对偶规则,写出 F 的对偶式; (3)用最少数目的与非门实现函数 F; (4) 用 最 少数 目 的 与 或非 门 实 现函 数 F 。 图 3-1 ⒊已知逻辑函数 Y 的真值表如表 3-1 所示,写出 Y 的逻辑函数式。 表 3-1 ⒋写出图 3-2 所示逻辑电路的表达式,并列出该电路的真值表

图3-2 5列出逻辑函数Y=AB+BC+AC的真值表,并画出逻辑图。 6利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化简下列各式。 (1)ABC +BC (2)AB(A+B) (3)AB+AC +BC (4 )ABCD+ BC+AD (5)Cd+CD+CD + CD (6)ABD +ABC+A 7.用真值表法证明下列恒等式 (1)A+Ab=a+B (2)(AB)⊕C=A(B⊕C) 8.下列逻辑式中,变量A、B、C取哪些值时,L的值为1 (1)L=(A+B)C+AB (2)L=AB+AC+BC (3)L=(AB +AB)C 9写出下列函数的各种最简表达式:与一或、或一与、与一或一非、与非一与非、或非一或 非表达式,并画出其对应的逻辑电路图。 (1)F=ABTAC (2)F=AB+A D+BD+CD+BCD (3)F=AC+BC+ AB t BC; (4)F(A,B,C,D)=∑m(1,2,6,7,8,9,10,13,14,15); (5)F(A,B,C,D)=∑m(0,1,3,4,6,7,14,15)+∑d(8,9,10,11,12,13)。 10用与非门实现下列逻辑函数,画出逻辑图
图 3-2 ⒌列出逻辑函数 Y=AB+BC+AC 的真值表,并画出逻辑图。 ⒍利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化简下列各式。 ⒎用真值表法证明下列恒等式; ⒏下列逻辑式中,变量 A、B、C 取哪些值时,L 的值为 1。 ⒐写出下列函数的各种最简表达式:与—或、或—与、与—或—非、与非—与非、或非-或 非表达式,并画出其对应的逻辑电路图。 ⒑用与非门实现下列逻辑函数,画出逻辑图

(1)L=AB+BC (2)L=D(A+C (3)L=ABC +ABC +ABC l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并化成最简“与一或”形式。 (ILAB+C (2)L=(A+BC)CD (3)L=(A+BA+C)AC +BC (4)L=AD+AC +BCD+C 12将下列各函数式化成最小项表达式。 (1)L=ABC +AC+BC (2)L=ABCD+BCD+AD (3)L=(A+B)A+C)AC+BC 13用公式法将下列各逻辑函数化简成最简与或表达式。 (1)Y=AIC+ALC (2)Y2-A+B+(+A (3)Y、=(B+BC)(A+AD):B) (4)Y4=(A|B+C)(1+H+() (5)Ys=AD+ AC+CD+AD (6)Y6-ACB+A卜BIBC (7)下;-H+B+AB+4 (8)Y,=AB+A IB+C+C (9)Y=AB(C+D)+(AI).CD+COD.D (10)110=AL)+AB+ AC.AD+ 13D+ ABEF t BEF 14画出下列逻辑函数的卡诺图
⒒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并化成最简“与一或”形式。 ⒓将下列各函数式化成最小项表达式。 ⒔用公式法将下列各逻辑函数化简成最简与或表达式。 ⒕画出下列逻辑函数的卡诺图

(1)y= ABC+A+C (2)F ABCD+ ABD AcD (3)F(A,B,C)=∑m(0,2,4,5,7) (4)Y(A,B,C,D)=M(1,3,9,1,13,15) 15化简下列逻辑函数 (1)F= ABC +A CD+AC (2)Y=ABC +ABC abc 给定的约束条件为ABC+ABC=0 (3F= AC+BC +B(AC +AC) 16.用卡诺图法化简下列各式 (1)L=AC +AC+BC+BC (2)L=ABC +aBd+Cd+ABC +ACD+AcD (3)L=AC+ABC+BC+ABC (4)L=ABCD+ D(BCD)+(A+C)BD+ A(B+C) (5)L(A,B,CD)=Em(3,45,6,910,12,13,14,15) (6)L(A,BC,D)=∑m(0,2,5,7,8,10,13,15) (7)L(A,BCD)=m(14,69,13)+∑d(0,3,5,7,1,15) (8)L(A,B,C,D)=∑m(2,4,67,12,15)+∑d(0,1,3,89,11) 第四章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 1组合逻辑电路有什么特点? 2.图4-1所示电路,当M=0时实现何种功能?当M=1时又实现何种功能?请说明其工作 原理
⒖化简下列逻辑函数。 ⒗用卡诺图法化简下列各式: 第四章 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 1.组合逻辑电路有什么特点? 2.图 4-1 所示电路,当 M=0 时实现何种功能?当 M=1 时又实现何种功能?请说明其工作 原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宿州学院:《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doc
- 宿州学院:《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doc
- 宿州学院:《数字电子技术》第一章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ppt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磁场和磁路.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正弦交流电路.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相量法.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瞬态过程.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电磁感应.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四章 信号与系统概述.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电容.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复杂直流电路.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非正弦周期电路.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doc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doc
- 《芯片制造半导体工艺实用教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工艺良品率.ppt
- 《芯片制造半导体工艺实用教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半导体材料.ppt
- 《芯片制造半导体工艺实用教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基本光刻工艺.ppt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0章 基本放大电路.doc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doc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2章 直流电源.doc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1章 运算放大器.doc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5章 继电接触控制系统.doc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3课 变压器.doc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4章 电动机.doc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章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doc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3章 门电路与组合电路.doc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9章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doc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4章 触发器与时序电路.doc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信号习题.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主讲教师:谢跃雷).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冲激信号尺度变换的证明.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冲激偶性质证明.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冲激函数奇偶性证明.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冲激函数抽样性质证明.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系统信号流图及模拟.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3.1 信号分解为正交函数 §3.2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分析 §3.3 周期信号的频谱特点 §3.4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3.5 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ppt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3.4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3.5 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3.6 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