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5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分析(李中发)

电工技术
电工技术 •主编 李中发 •制作 李中发 •2005年1月

第5章非正弦周期 电流电路分析 学习要点 了解非正张周期信号的基本概念 了解非正周期信号的平均值和有 效值的概念及其计犷方法 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绲性电路的分 析方法
第5章 非正弦周期 电流电路分析 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基本概念 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平均值和有 效值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分 析方法 学习要点

第5章非正弦周期 电流电路分析 ·5,非弦間輖信号的谐分祈 5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值。平 均值和平均功率 ·53非弦周期流的计篁
第5章 非正弦周期 电流电路分析 • 5.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 • 5.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 均值和平均功率 • 5.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51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诸波分析 511非正弦周期信号的产生 作用于电路的电源是非正弦的。 几个不同频率的电源作用于同一电路 电路中存在非线性元件。 51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 电工和电子技术中非正弦周期信号一般都满足狄里赫利 条件,可分解成收敛的三角级数,称为傅里叶级数。 f(t=Ao+ A, m sin(ot+01)+A2m sin(2ot+02)+ 直流分量 基波 二次谐波
5.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 •作用于电路的电源是非正弦的。 •几个不同频率的电源作用于同一电路。 •电路中存在非线性元件。 5.1.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产生 5.1.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 电工和电子技术中非正弦周期信号一般都满足狄里赫利 条件,可分解成收敛的三角级数,称为傅里叶级数。 f (t) = A0 + A1 m sin(t + 1 ) + A2 m sin(2t + 2 ) + 直流分量 基波 二次谐波

fo f(t (sin at +-sin 3at+-sin 5@t 方波 + sin kot+…) 2T k为奇数 ft 8A f(r=-(sin at --sin 3at+sin 5at 角波 (-1) sin kot+…) k k为奇数 fo 锯|A f(t)= (sin at +-sin 2at +-sin 3at 齿波 +, sin kot+…)
方 波 f(t) t 0 T 2T A sin ) 1 sin 5 5 1 sin 3 3 1 (sin 4 ( ) + + = + + + k t k t t t A f t k 为奇数 三 角 波 0 f(t) t T 2T A sin ) ( 1) sin 5 2 5 1 sin 3 9 1 (sin 8 ( ) 2 2 1 2 + − + = − + − − k t k t t t A f t k k 为奇数 锯 齿 波 0 f(t) T 2T A t sin ) 1 sin 3 3 1 sin 2 2 1 (sin 2 ( ) + + = − + + + k t k t t t A A f t

f(o f(t=aA+--(sin art cos@t +sin 2a cost 脉冲波 sin 3an cos 3ot +.+-sin ka cos kot at2 f() f(o)=-(1+sin @ --cos2ot cos 4ot 15 半波整流 (k-1)(k+1) cos kot-…) k为偶数 f(o 个 全波整流 f(t) cosct coSco 15 cos kot+…) 4k
脉 冲 波 f(t) 0 T A aT/2 t sin cos ) 1 sin 3 cos3 3 1 sin 2 cos 2 1 (sin cos 2 ( ) ++ + = + + + ka k t k a t a t a t A f t a A 半 波 整 流 0 T A t f(t) cos ) ( 1) ( 1) 2 cos4 1 5 2 cos2 3 2 sin 2 ( ) (1 − − + − = + − − − k t k k t t t A f t k 为偶数 全 波 整 流 t 0 T f(t) A cos ) 4 1 1 cos2 1 5 1 cos 3 1 2 1 ( 4 ( ) 2 + − − = − − − k t k t t A f t

513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 嶇频谱:用长度与直流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幅值大小相对应的 线段按频率的高低依次排列起来得到的图形。 相频谱:把非正弦周期函数各次谐波的初相用相应的线段按频 率的高低依次排列起来得到的图形 幅频谱和相频谱统称为频禮。如无特别说明,一般所说的频谱 是专指幅频谱而言的。 A km Im 90 m 4m 5m 203G 405 (a)幅频谱 (b)相频谱
5.1.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 幅频谱:用长度与直流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幅值大小相对应的 线段按频率的高低依次排列起来得到的图形。 相频谱:把非正弦周期函数各次谐波的初相用相应的线段按频 率的高低依次排列起来得到的图形。 幅频谱和相频谱统称为频谱。如无特别说明,一般所说的频谱 是专指幅频谱而言的。 Ak m kω 0 ω 2ω 3ω 4ω 5ω A0 A1 mA2 m A3 m A4 m A5 m 幅频谱 (a)幅频谱 0 θk ω kω 2ω 3ω 4ω 5ω 90° -90° (b) 相频谱

5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 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521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 如果已经知道非正弦周期信号在一个周期内的表达式, 有效值的计算公式为: d VT aunt T 如果已经知道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解结果, 有效值的计算公式为: ∑l2 2 k Uo+0+ U2
5.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 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如果已经知道非正弦周期信号在一个周期内的表达式, 有效值的计算公式为: 5.2.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 = T i t T I 0 2 d 1 如果已经知道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解结果, 有效值的计算公式为: = + = + + + = 2 2 2 1 2 0 1 2 k m 2 0 2 1 I I I I I I k = T u t T U 0 2 d 1 = + = + + + = 2 2 2 1 2 0 1 2 k m 2 0 2 1 U U U U U U k

52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平均值 如果已经知道非正弦周期信号在一个周期内的表达式,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T0 da udt 0 如果已经知道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解结果, 平均值就等于其直流分量
5.2.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平均值 = T i t T I 0 0 d 1 = T u t T U 0 0 d 1 如果已经知道非正弦周期信号在一个周期内的表达式,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已经知道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解结果, 平均值就等于其直流分量

例:已知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波形如图所示,试求其有效值和平 均值 解:本题中给出了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波形。由电流波形可以写 出其在一个周期内的表达式,为: T i=10A,0<t< 4 10 i=0, T <t<T 4 T14 T 所以有效值为: HaIdt 102dt=5A T T 电流平均值为: 4 id 410dt=2.5A T T
例:已知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波形如图所示,试求其有效值和平 均值。 i/A 0 10 T/4 t T i = 10A , 4 0 T t i = 0, t T T 4 所以有效值为: 10 d 5A 1 d 1 4 0 2 4 0 2 = = = T T t T i t T I 解:本题中给出了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波形。由电流波形可以写 出其在一个周期内的表达式,为: 电流平均值为: 10d 2.5A 1 d 1 4 0 4 0 0 = = = T T t T i t T I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4章 三相正弦电路分析(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3章 单相正弦电路分析(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12章 电工测量(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11章 可编程控制器(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10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李中发).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6章 数字逻辑基础.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5章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4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章 半导体器件及其特性(数字逻辑基础).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1章 半导体存储器.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0章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电路.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9章 脉冲波产生与转换电路.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8章 时序逻辑电路.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7章 组合逻辑电路.ppt
-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入门——从HDL到版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Verilog的数据类型及逻辑系统、第七章 结构描述(structural modeling)、第八章 延时模型、第九章 编译控制的使用.ppt
-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入门——从HDL到版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Verilog应用、第三章 Cadence仿真器、第四章 设计举例、第五章 Verilog的词汇约定(Lexical convention)(于敦山).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6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7章 磁路和变压器(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8章 电动机(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9章 控制电机(李中发).ppt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高频电子线路》部分习题参考题解(谈文心、张相臣).pdf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概述.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学基础.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1)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2)直流他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3)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启动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4)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调速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5)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制动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和机械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7)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参数.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8.2)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线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