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6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李中发)

电工技术 生编李中发 制作李中发 2005年1月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电工技术 主编 李中发 制作 李中发 2005年1月

第6章一阶动态电路分析 习要 握用三要豪法分析一阶动恋电路的方法 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以及时间常数的物 理觉义 了解用经典法分析一阶动恋电路的方法 了解一阶电路的零贛入响应、零状忞响应 和全响应的概念 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构成及其必须 具备的亲件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学习要点 掌握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方法 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以及时间常数的物 理意义 了解用经典法分析一阶动态电路的方法 了解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和全响应的概念 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构成及其必须 具备的条件 第6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

第6章一阶动态电路分析 6,1换路定理 06.2一阶动态电路分析方法 06.3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064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第6章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 6.1 换路定理 6.2 一阶动态电路分析方法 6.3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6.4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6换路定理 611电路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 含有动态元件电容C和电感L的电路称为动态电路。动态电路的 伏安关系是用微分或积分方程表示的。通常用微分形式 一阶电路:用一阶微分方程来描述的电路。一阶电路中只含有 个动态元件。本章着重于无源和直流一阶电路。 过渡过程:电路从一个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稳定状态,电 压、电流等物理量经历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产生过渡过程的条件:电路结构或参数的突然改变。 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能量不能跃变,电感及电容能量的存 储和释放需要时间,从而引起过渡过程。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6.1 换路定理 过渡过程:电路从一个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稳定状态,电 压、电流等物理量经历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含有动态元件电容C和电感L的电路称为动态电路。动态电路的 伏安关系是用微分或积分方程表示的。通常用微分形式。 一阶电路:用一阶微分方程来描述的电路。一阶电路中只含有 一个 动态元件。本章着重于无源和直流一阶电路。 产生过渡过程的条件:电路结构或参数的突然改变。 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能量不能跃变,电感及电容能量的存 储和释放需要时间,从而引起过渡过程。 6.1.1 电路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

61.2换路定理 换路:电路工作条件发生变化,如电源的接通 或切断,电路连接方法或参数值的突然变化等 称为换路。 换路定理:电容上的电压c及电感中的电流i 在换路前后瞬间的值是相等的,即: l(c(04)=lc(0) i(04)=i1(0) 必须注意:只有uc、i受换路定理的约束而保持 不变,电路中其他电压、电流都可能发生跃变。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换路:电路工作条件发生变化,如电源的接通 或切断,电路连接方法或参数值的突然变化等 称为换路。 换路定理:电容上的电压uC及电感中的电流iL 在换路前后瞬间的值是相等的,即: 必须注意:只有uC 、 iL受换路定理的约束而保持 不变,电路中其他电压、电流都可能发生跃变。 (0 ) (0 ) (0 ) (0 ) L L C C + − + − = = i i u u 6.1.2 换路定理

例: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开关S闭合,Us=10V, R1=109,R2=5g2,求初始值uC(04)、i1(04)、2(04)、i(0+)。 解:由于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容C相当于开路,因此仁0-时 电容两端电压分别为: l(c(0.)=Us=10V t=0 在开关S闭合后瞬间,根据换路定理有:dkck c(0+)=lc(0)=10V 由此可画出开关S闭合后瞬间即时的等 效电路,如图所示。由图得: i1(0+) Us-l(04)_10-10 =0A R 10 0+) i2(O+) l(c(0+)10 =2A Us①u(04)R ic(0)=1(0+)-12(0+)=0-2=-2A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例: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开关S闭合,US=10V, R1=10Ω, R2=5Ω,求初始值uC(0+ ) 、i1 (0+ ) 、i2 (0+ )、iC(0+ )。 解:由于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容C相当于开路,因此t=0-时 电容两端电压分别为: + US - C + uC - S t=0 i 1 R1 R2 i C i 2 + US - i 1 (0+ ) R1 R2 i C(0+ ) i 2 (0+ ) + uC (0+ ) - uC (0− ) = US = 10V 在开关S闭合后瞬间,根据换路定理有: uC (0+ ) = uC (0− ) = 10V 由此可画出开关S闭合后瞬间即时的等 效电路,如图所示。由图得: 0A 10 (0 ) 10 10 (0 ) 1 S C 1 = − = − = + + R U u i 2A 5 (0 ) 10 (0 ) 2 C 2 = = = + + R u i i C (0+ ) = i 1 (0+ ) − i 2 (0+ ) = 0 − 2 = −2A

例: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仁0时开关S闭合,求初始值 lc(04)、ic(04)和a(04)。 解:由于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电感L相当于短路、电容C相当 于开路,因此0-时电感支路电流和电容两端电压分别为: 12 (0_)= 1.2A R1+R34+6 l(c(0)=1(0.)R3=i(0)R3=1.2×6=72V 在开关S闭合后瞬间,根据换路定理有: 1(04)=1(0)=12A R l(c(04)=l(c(0)=7.2V R U①2V C C 6 Q2 2Q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例: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开关S闭合,求初始值 uC(0+ )、iC(0+ )和u(0+ )。 解:由于在直流稳态电路中,电感L相当于短路、电容C相当 于开路,因此t=0-时电感支路电流和电容两端电压分别为: 4Ω R1 R2 2Ω + u - + C uC - + Us 12V - L iL + uL - R3 6Ω i 1 iC (0 ) (0 ) (0 ) 1.2 6 7.2V 1.2A 4 6 12 (0 ) C 1 3 L 3 1 3 L = = = = = + = + = − − − − u i R i R R R U i s 在开关S闭合后瞬间,根据换路定理有: (0 ) (0 ) 7.2V (0 ) (0 ) 1.2A C C L L = = = = + − + − u u i i

由此可画出开关S闭合后瞬间即时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由图得: 7.2 (0+) = C10 =1.2A R ic(0+)=i(04)-61(0+)=1.2-1.2=0A (04)可用节点电压法由≠0时的电路求出,为 (0)=6(0)1212 =2.4V 4Q2 R R2 42 (0+) (0米c(O+) R U (12V 2o\u(04)69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由此可画出开关S闭合后瞬间即时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由图得: 4Ω R1 R2 2Ω + Us 12V - R3 6Ω i L (0+ ) + uL (0+ )- + u(0+ ) - + u C(0+ ) - i 1 (0+ ) iC (0+ ) (0 ) (0 ) (0 ) 1.2 1.2 0A 1.2A 6 (0 ) 7.2 (0 ) C L 1 3 1 = − = − = = = = + + + + + i i i R u i C u(0+ )可用节点电压法由t=0+时的电路求出,为: 2.4V 2 1 4 1 1.2 4 12 1 1 (0 ) (0 ) 1 2 L 1 = + − = + − = + + R R i R U u s

62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任何一个复杂的一阶电路,总可以用戴微南定理或诺顿定理 将其等效为一个简单的RC电路或RL电路。 R Ro R C U U 因此,对一阶电路的分析, 实际上可归结为对简单的RC Ic 个 电路和RL电路的求解。一阶 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有经典 法和三要素法两种。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6.2 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任何一个复杂的一阶电路,总可以用戴微南定理或诺顿定理 将其等效为一个简单的RC电路或RL电路。 R3 + U - i C + uC - C R1 R2 + US - i C + u C - C R0 I S i C + u C - C R0 因此,对一阶电路的分析, 实际上可归结为对简单的RC 电路和RL电路的求解。一阶 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有经典 法和三要素法两种

621经典分析法 1.RC电路分析 图示电路,0时开关S闭合。根据KVL,得回路电压方程为: un +uc=U R da 而:ic=C C dt R R uR= Ric=rcac dt 从而得微分方程: a RC C +u=U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1.RC电路分析 u Us dt du RC + C = C 图示电路,t=0时开关S闭合。根据KVL,得回路电压方程为: 从而得微分方程: 而: 6.2.1 经典分析法 uR + uC = US t u u Ri RC t u i C d d d d C R C C C = = = + R US - i S C + uC - C + uR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5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分析(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4章 三相正弦电路分析(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3章 单相正弦电路分析(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12章 电工测量(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11章 可编程控制器(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10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李中发).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6章 数字逻辑基础.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5章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4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章 半导体器件及其特性(数字逻辑基础).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1章 半导体存储器.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10章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电路.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9章 脉冲波产生与转换电路.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8章 时序逻辑电路.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7章 组合逻辑电路.ppt
-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入门——从HDL到版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Verilog的数据类型及逻辑系统、第七章 结构描述(structural modeling)、第八章 延时模型、第九章 编译控制的使用.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7章 磁路和变压器(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8章 电动机(李中发).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讲稿)第9章 控制电机(李中发).ppt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高频电子线路》部分习题参考题解(谈文心、张相臣).pdf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概述.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学基础.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1)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2)直流他励电动机的机械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3)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启动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4)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调速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3.5)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制动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和机械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特性.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7)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5.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参数.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8.2)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线路.ppt
- 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传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8.3)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分析与设计.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