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地下水的开发、管理与保护(9.4)水文地质概况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94水文地质概况 941含水层与地下水类型划分 吉林省西部地区为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系统,根据含水层特点又可分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系统、第三系孔隙裂隙含水层系统和白垩系裂隙孔隙含水层系统。 洮儿河扇形地是吉林省白城市附近的大型山前扇形地,面积2800km2。该扇形地从镇 西向南东方向呈扇状撒开,地形由扇顶向扇前倾斜,坡度由大逐渐变小;地层岩性由中更新 统、上更新统砾卵石组成(构成强透水层),厚度10~40m,中部厚度大,向两侧边缘厚 度变小,大部地段砾卵石几乎裸露于地表:;地表为不连续分布的黏性土,厚度多数小于2m, 到扇形地前缘黏性土连续分布,厚度增大至2~10m:下伏基岩为泥岩,构成区域隔水底板。 大量的勘察、试验、观测、调查资料表明,该扇形地砾卵石层分布广、厚度大,具有强 大的储水能力和透水能力,其中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补给充沛,径流通畅,形成了强大的地 下流场,到扇形地前缘由于地形趋于平缓且有巨厚的中更新统黏性土层阻水(类似于地下坝) 而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天然地下水库(图9-3)。 低山丘陵区 l●l52(0 10●10020 城市 扇形地 ●]090.22 埋扇形地 q●87(283 冲积呼积平原区 图 □单井涌水量500C水文地质分区界线 m单并涌水:0]邮平原区界线N530孔号,通 量(m/d)降深(m)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 §9.4 水文地质概况 9.4.1 含水层与地下水类型划分 吉林省西部地区为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系统,根据含水层特点又可分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系统、第三系孔隙裂隙含水层系统和白垩系裂隙孔隙含水层系统。 洮儿河扇形地是吉林省白城市附近的大型山前扇形地,面积 2 800 km2。该扇形地从镇 西向南东方向呈扇状撒开,地形由扇顶向扇前倾斜,坡度由大逐渐变小;地层岩性由中更新 统、上更新统砾卵石组成(构成强透水层),厚度 10~40 m ,中部厚度大,向两侧边缘厚 度变小,大部地段砾卵石几乎裸露于地表;地表为不连续分布的黏性土,厚度多数小于 2 m, 到扇形地前缘黏性土连续分布,厚度增大至 2~10 m;下伏基岩为泥岩,构成区域隔水底板。 大量的勘察、试验、观测、调查资料表明,该扇形地砾卵石层分布广、厚度大,具有强 大的储水能力和透水能力,其中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补给充沛,径流通畅,形成了强大的地 下流场,到扇形地前缘由于地形趋于平缓且有巨厚的中更新统黏性土层阻水(类似于地下坝) 而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天然地下水库(图 9-3)

图9-3白城市洮儿河扇形地水文地质略图 扇形地含水层岩性为冲洪积的砂砾卵石,颗粒粗大,细颗粒充填物很少,厚度较大,且 常与河流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水位埋深浅(一般小于10m),含水层厚度一般为1040m 从扇顶到扇的前缘,地下水由潜水逐渐转变为微承压水:上部无弱透水层覆盖或盖层很薄, 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和地表水渗漏补给;富水性最强,是最具开采利用价值的含水层系统, 降深为1m时单井涌水量多数为1000~3000m3d,在金祥、保平乡一带地下水富水性最佳 单井涌水量可达3000~5000m3d。从扇顶到前缘,含水层厚度由小变大再变小,颗粒由粗 变细,地下水位埋深由大(3~10m)变小(1~3m),在环形的前缘地带形成地下水溢出带 地下水力坡度由大变小,地下径流由强变弱,水化学类型由单一(为HCO3-CaMg型) 复杂(HCO3-CaNa、HCO3-NaCa型),矿化度由小(小于0.5g/)变大(0.5~0g/L) 扇形地地下水水量十分丰富,且水质优良,目前已成为白城市、洮南市城区及其所属有 关乡镇的主要供水水源,是白城热电厂(在扇形地中部洮儿河左岸)和洮儿河灌区(主要在 扇形地前缘)的重要水源 942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降水的垂直入渗,次为河道、渠道渗漏 灌溉渗漏和山前侧向径流补给。由于含水层颗粒粗大,渗透性强,地下水径流畅通,形成强 大的地下水流场。潜水主要向东南径流并补给中部低平原区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孔隙裂 隙承压水,在扇形地前缘形成地下水溢出带:目前由于河水水量的减少和大量开采地下水, 前缘地下水溢出现象已基本消失。排泄途径有泉、泄流、侧向流出、蒸发及人工开采 943地下水动态特征 地下水动态类型有降水入渗-蒸发型、降水入渗-径流或蒸发型、开采型等。高水位出现 于8~9月,低水位出现于56月,年水位变化幅度0.5~1.0m左右。前缘地带大量开采地下 水用于农田灌溉,已经出现明显的超采现象。 944地下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孔隙潜水)水质一般较好,pH为65-7.5,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HCO3 CaMg、HCO3-CaNa型,硬度小于300mg,矿化度一般小于0.5gL,前缘局部可达 0.5-1.0gL。由于含水层上覆黏性土层薄,防污与净化能力差,中下游地段的地下水已经受 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图 9-3 白城市洮儿河扇形地水文地质略图 扇形地含水层岩性为冲洪积的砂砾卵石,颗粒粗大,细颗粒充填物很少,厚度较大,且 常与河流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水位埋深浅 (一般小于 10 m),含水层厚度一般为 10~40 m; 从扇顶到扇的前缘,地下水由潜水逐渐转变为微承压水;上部无弱透水层覆盖或盖层很薄, 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和地表水渗漏补给;富水性最强,是最具开采利用价值的含水层系统, 降深为 1 m 时单井涌水量多数为 1 000~3 000 m3/d,在金祥、保平乡一带地下水富水性最佳, 单井涌水量可达 3 000~5 000 m3/d。从扇顶到前缘,含水层厚度由小变大再变小,颗粒由粗 变细,地下水位埋深由大(3~10 m)变小 (1~3 m ) ,在环形的前缘地带形成地下水溢出带; 地下水力坡度由大变小,地下径流由强变弱,水化学类型由单一(为 HCO3--CaMg 型)变 复杂(HCO3--CaNa、HCO3--NaCa 型),矿化度由小(小于 0.5 g/L)变大(0.5~1.0 g/L)。 扇形地地下水水量十分丰富,且水质优良,目前已成为白城市、洮南市城区及其所属有 关乡镇的主要供水水源,是白城热电厂(在扇形地中部洮儿河左岸)和洮儿河灌区(主要在 扇形地前缘)的重要水源。 9.4.2 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降水的垂直入渗,次为河道、渠道渗漏、 灌溉渗漏和山前侧向径流补给。由于含水层颗粒粗大,渗透性强,地下水径流畅通,形成强 大的地下水流场。潜水主要向东南径流并补给中部低平原区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孔隙裂 隙承压水,在扇形地前缘形成地下水溢出带;目前由于河水水量的减少和大量开采地下水, 前缘地下水溢出现象已基本消失。排泄途径有泉、泄流、侧向流出、蒸发及人工开采。 9.4.3 地下水动态特征 地下水动态类型有降水入渗-蒸发型、降水入渗-径流或蒸发型、开采型等。高水位出现 于 8~9 月,低水位出现于 5~6 月,年水位变化幅度 0.5~1.0 m 左右。前缘地带大量开采地下 水用于农田灌溉,已经出现明显的超采现象。 9.4.4 地下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孔隙潜水)水质一般较好,pH 为 6.5~7.5,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Ca、HCO3 —CaMg、HCO3—CaNa 型,硬度小于 300 mg/L,矿化度一般小于 0.5 g/L,前缘局部可达 0.5~1.0 g/L。由于含水层上覆黏性土层薄,防污与净化能力差,中下游地段的地下水已经受 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地下水的开发、管理与保护(9.3)区域地质概况.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地下水的开发、管理与保护(9.3)地下水的保护.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地下水的开发、管理与保护(9.2.1)区域地形地貌概况.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地下水的开发、管理与保护(9.2)地下水规划与管理.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地下水的开发、管理与保护(9.1)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地下水的开发、管理与保护.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6)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5.1)环境水文地质图的编制.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5)相关分析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4.1)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4)系统理论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3.1)地下水化学图的编制.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3)水量均衡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2.1)目的及任务.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8.2)开采试验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创造性教学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5)环境水文地质测绘.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4)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地下水水质评价(7.4)矿泉水的水质评价.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九章 地下水的开发、管理与保护(9.5)抽水试验场地概况.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及矿坑突水.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及矿坑突水(10.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6.6)大石河河谷地表水、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调查分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及矿坑突水(10.3)矿床水文地质分类及主要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基本特点.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及矿坑突水(10.4)矿坑涌水量预测.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及矿坑突水(10.4)水文地质条件一.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及矿坑突水(10.5)矿床疏干与排供结合.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及矿坑突水(10.5)区域水资源.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及矿坑突水(10.6)矿床水文地质工作的概况与特点.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新技术方法在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12.1)遥感技术在地下水研究领域的应用.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新技术方法在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12.2)GIS技术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环境负效应及预防措施(13.1)海水入侵的灾情评估和预防措施.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环境负效应及预防措施(13.2)岩溶塌陷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环境负效应及预防措施(13.3)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环境负效应及预防措施(13.4)盐碱化的防治与评估.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环境负效应及预防措施(13.5)地下水水质恶化的调查与防治.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环境负效应及预防措施(13.6)地下水资源减少的调查与防治.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及矿坑突水(10.2)矿床充水因素.doc
- 吉林大学:《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章 矿床(矿坑)涌水量预测及矿坑突水(10.2.1)地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