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程大纲

中国经济专题-2003年春季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大纲 林毅夫 本课将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一个经济发展 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来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 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在课程中我将着重讨论:1。我国的科技水平为何在前现代社 会非常发达,而到了20世纪初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2。在1970年代末的改革之前我国的经济 发展绩效为何很差,而在改革之后却取得了奇迹式的增长?3。在19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之后, 为何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绩效很好,然而却出现了经济周期波动、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国有企 业改造困难等一系列严重问题?4。在已迈进2世纪的今天,我国经济应进行那几个方面的改革 才可取得持续、快速的增长?5。东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我国当前通货紧缩的原因和治理, 如何面对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挑战等。 这门课的主要教材为: 林毅夫著,《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新1版 林毅夫、蔡昉、李周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 海三联出版社,1999 以上两本为必备书 对发展战略的理论分析感兴趣的同学可参考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2期,2002年1月。 对企业改革和对制度和技术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可参考 林毅夫、蔡昉、李周著,《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林毅夫著,《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本课程有两次考试,期中考的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期末考占70%。期末考的范围包 含整个课程的全部内容。 本课程的助教为焦云(yuniiov@sina.com.cn)和李凌峰(lfku@l63com)。对课程内容有 疑问的同学,可将问题放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网页,经济学论坛-经济中心-双学位 (http://forum.ccer.edu.cn/forum/)上,助教或我将给与回答。 讲授大纲 1·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林毅夫,《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C1998019 2.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基本问题 林毅夫,《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发性制度变迁》,刘守英编《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 海三联书局,1995 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 C2002010 3·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三个谜题 《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第10章 4·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林毅夫,《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C2002009 《中国的奇迹》第1、2章。 5·合作化运动和中国的农业发展 《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第1章。 6·改革前的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专题-2003年春季 1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大纲 林毅夫 本课将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一个经济发展 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来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 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在课程中我将着重讨论:1。我国的科技水平为何在前现代社 会非常发达,而到了20世纪初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2。在1970年代末的改革之前我国的经济 发展绩效为何很差,而在改革之后却取得了奇迹式的增长?3。在19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之后, 为何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绩效很好,然而却出现了经济周期波动、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国有企 业改造困难等一系列严重问题?4。在已迈进21世纪的今天,我国经济应进行那几个方面的改革 才可取得持续、快速的增长?5。东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我国当前通货紧缩的原因和治理, 如何面对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挑战等。 这门课的主要教材为: 林毅夫著,《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新1版。 林毅夫、蔡昉、李周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 海三联出版社,1999。 以上两本为必备书, 对发展战略的理论分析感兴趣的同学可参考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2期,2002年1月。 对企业改革和对制度和技术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可参考 林毅夫、蔡昉、李周著,《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林毅夫著,《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本课程有两次考试,期中考的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期末考占70%。期末考的范围包 含整个课程的全部内容。 本课程的助教为焦云(yunjjoy@sina.com.cn)和李凌峰(llfpku@163.com)。对课程内容有 疑问的同学,可将问题放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网页,经济学论坛-经济中心- 双学位 (http://forum.ccer.edu.cn/forum/)上,助教或我将给与回答。 讲授大纲 1·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林毅夫,《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C1998019 2.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基本问题 林毅夫,《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发性制度变迁》,刘守英编《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 海三联书局,1995。 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 C2002010 3·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三个谜题。 《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第10章。 4·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林毅夫,《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C2002009 《中国的奇迹》第1、2章。 5· 合作化运动和中国的农业发展 《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第1章。 6· 改革前的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专题-2003年春季 《中国的奇迹》第3章 7·比较优势战略和经济发展。 《中国的奇迹》第4章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2期,2002年1月。 8·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 《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第2、3章 9·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的农业发展。 《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第4、5章 10·城市改革的过程和成就 《中国的奇迹》第5、6章 11·经济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中国的奇迹》第7、8章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刘芍佳,李骥,"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C1998015。 林毅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1998年第20 期(总100期) 12·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 《中国的奇迹》第9章 13.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经验教训和防治 《中国的奇迹》第4章 林毅夫、李永军《按照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金融风险》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 讨论稿,No.C2000017 14.当前通货紧缩的原因和治理。 林毅夫《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NoC199929。 5.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林毅夫,胡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挑战与机遇》,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c2000004。《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5-6期 16.总结 林毅夫,《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C2002009 林毅夫,“学问之道”《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3年第12期(总354期)
中国经济专题-2003年春季 2 《中国的奇迹》第3章。 7· 比较优势战略和经济发展。 《中国的奇迹》第4章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2期,2002年1月。 8· 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 《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第2、3章。 9· 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的农业发展。 《制度、技术与中国的农业发展》第4、5章。 10· 城市改革的过程和成就。 《中国的奇迹》第5、6章 11· 经济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出路。 《中国的奇迹》第7、8章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刘芍佳,李 骥, "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C1998015。 林毅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1998年第20 期(总100期) 12· 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 《中国的奇迹》第9章 13. 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经验教训和防治. 《中国的奇迹》第4章 林毅夫、李永军 《按照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金融风险》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 讨论稿, No.C2000017 14.当前通货紧缩的原因和治理。 林毅夫《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No.C1999029。 15.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林毅夫,胡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挑战与机遇》,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 No. c2000004。《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5-6期 16.总结 林毅夫,《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C2002009 林毅夫,“学问之道”《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3年第12期(总354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挑战与机遇.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何以加速增长 唯解自生难题.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程大纲(林毅夫).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程大纲(林毅夫).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专题笔记整理.pdf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与林老师对话-发展战略之二(林毅夫).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与林老师对话-发展战略之三(林毅夫).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与林老师对话-发展战略之一(林毅夫).doc
-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PPT讲稿,共五章,林毅夫、李志赟).pdf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课程教材PPT电子教学课件(共十八章).ppt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讲稿,共九章).ppt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资源:综合测试习题库.ppt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单元能力训练题.ppt
- 《比较财政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共五章,含导论).doc
- 《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十一讲 公共选择理论.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十讲 公共物品.pdf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十九讲 外部影响.pdf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学问之道.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对策.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讲 如何来评价传统的赶超战略..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英文版)What are the morals of the discussion in last class?.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九讲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九讲 农村改革的进程.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讲 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经济由盛而衰的原因.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讲 传统计划体制的形成.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讲 农村改革的进程.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讲 如何来评价传统的赶超战略?.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讲 合作化运动的原因和结果.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讲 国有企业改革与中国和苏东改革的比较.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讲 城市改革的进展和问题.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讲 金融改革.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讲 城市改革的进展和问题.doc
- 《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讲 “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