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练习题_第一章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2
文件大小:49.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练习题_第一章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一章(第二节) 单项选择题 1真理是: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2.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 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3.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是自然规律 C.真理是社会规律 D.真理是正确认识 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第一章 (第二节) 单项选择题 1 真理是: A. 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 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2.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 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3.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是自然规律 C.真理是社会规律 D.真理是正确认识 4.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0.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 A.不确定性 B.主观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1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 A.真理具有一元性 B.有用即真理 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 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0.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 A. 不确定性 B.主观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1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 A.真理具有一元性 B.有用即真理 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 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12.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

B.真理的无条件性 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 D.真理不需要检验 13.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 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 C.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 D.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14.真理的内容是: 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5.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 B.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 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 16.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经验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17.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 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 反。这说明: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B.真理的无条件性 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 D.真理不需要检验 13.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 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 C.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 D.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14.真理的内容是: 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5.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 B.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 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 16.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经验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17.1633 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 年 11 月 10 日罗马教 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 340 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 反。这说明: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1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20.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A.逻辑证明 B.客观事物 C.科学理论 D.社会实践 2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22.下列对实践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A.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C,实践是实现改造世界任务的唯一途径 D.实践是人的最本质的存在方式 23.逻辑证明是: 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B.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18.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9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20.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A. 逻辑证明 B.客观事物 C.科学理论 D.社会实践 2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22.下列对实践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A.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C.实践是实现改造世界任务的唯一途径 D.实践是人的最本质的存在方式 23.逻辑证明是: 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B.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2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5.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26.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 27.哲学上价值概念具有: A.最小的效用性 B.最大的效用性 C.最小的普遍性 D.最大的普遍性 28.评价性认识是: A.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内容的 B.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内容的 C.以获得客体的“真”为目的的 D.以获得主体的“善”为目的的 29.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 A.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干的 B.是相互冲突、无法统一的

2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5.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26.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 27. 哲学上价值概念具有: A.最小的效用性 B.最大的效用性 C.最小的普遍性 D.最大的普遍性 28.评价性认识是: A.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内容的 B.以客体本身的状态为内容的 C.以获得客体的“真”为目的的 D.以获得主体的“善”为目的的 29.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 A.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干的 B.是相互冲突、无法统一的

C.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D.是合二为一,无法区分的 30.价值评价是: A.一种纯主观的认识活动 B.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C.没有正确与错误区分的评价 D.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评价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2.B3.A4.D5.A6.A7.D8.A9.C10.C 11.A12.B13.C14.D15.B16.C17.D18.B19.C20.D 21.B22.A23.A24.B25.A26.B27.D28.A29.C30.D 多项选择题 1.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就看: A.它是否有用 B.它是否被公认 C.它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D.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观点是: A.相对主义真理观 B.绝对主义真理观 C.唯心主义真理观 D.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3.真理的最根本特征在于: A.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 B.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C.能满足人的需要因而对人有用 D.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4.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D.是合二为一,无法区分的 30.价值评价是: A.一种纯主观的认识活动 B.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C.没有正确与错误区分的评价 D.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评价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B 3.A 4.D 5.A 6.A 7.D 8.A 9.C 10.C 11.A 12.B 13.C 14.D 15.B 16.C 17.D 18.B 19.C 20.D 21.B 22.A 23.A 24.B 25.A 26.B 27.D 28.A 29.C 30.D 多项选择题 1.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就看: A.它是否有用 B.它是否被公认 C.它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D.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观点是: A.相对主义真理观 B.绝对主义真理观 C.唯心主义真理观 D.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3.真理的最根本特征在于 : A.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 B.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C.能满足人的需要因而对人有用 D.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4.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5.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真理中都包含着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真理是对事物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6.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7.关于真理的标准,下列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D.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 8.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 A.真理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之为“主观真理” B.真理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之为“客观真理” C.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之为“绝对真理” D.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之为“相对真理” 9.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就会导 致: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教条主义 D.不可知论 1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5.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真理中都包含着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真理是对事物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6.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7.关于真理的标准,下列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D.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 8.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 A.真理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之为“主观真理” B.真理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之为“客观真理” C.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之为“绝对真理” D.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之为“相对真理” 9.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就会导 致: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教条主义 D.不可知论 1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 ,表现在: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D.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1.“实事求是”中包含着的哲学思想有: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2.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 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结论。这件事说明: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3.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做“异端邪说”加以打击,但这既不 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14.下列属是“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命题正确含义的表述有: A.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B.真理超出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 C.谬误回归自己的适用范围就转化为真理 D.真理和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相互转化 15.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 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 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 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D.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1.“实事求是”中包含着的哲学思想有: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2. 16 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 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结论。这件事说明: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3. 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做“异端邪说”加以打击,但这既不 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D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14.下列属是“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命题正确含义的表述有: A.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B.真理超出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 C.谬误回归自己的适用范围就转化为真理 D.真理和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相互转化 15.爱因斯坦 1939 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 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 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 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16.以下属于哲学上的价值特性的有: A.客观性 B.主体性 C.历史性 D.多维性 17.价值评价的特点是: A.价值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B.价值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关系 C.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不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D.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18.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真理和价值关系的有: A.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两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基本活动 B.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互为前提 C.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的共同的检验标准 19.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因为: A.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真理 B.超越历史时代的永恒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C.对真理必须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 D.实践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任何真理都具有相对性 20.任何真理都是: A.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B.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 C.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D.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多项选择题(答案) 1.CD 2.AC 3.AB 4.CD 5.BD 6.CD 7.ABCD 8.BCD

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16. 以下属于哲学上的价值特性的有: A.客观性 B.主体性 C.历史性 D.多维性 17. 价值评价的特点是: A.价值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B.价值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关系 C.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不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D.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18.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真理和价值关系的有: A.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两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基本活动 B.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互为前提 C.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的共同的检验标准 19. 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因为: A.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真理 B.超越历史时代的永恒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C.对真理必须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 D.实践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任何真理都具有相对性 20. 任何真理都是: A.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B.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D.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多项选择题(答案) 1.CD 2.AC 3.AB 4.CD 5.BD 6.CD 7.ABCD 8.BCD

9.ACD 10.ABCD 11.ABCD 12.BC 13.ACD 14.BC 15.CD 16.ABCD 17.ABD 18.ABCD 19.ABD 20.AB 辨析题 1.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4.“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辨析题(参考答案) 1.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 确定性不是指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含义不以个人和阶级的不 同而改变。(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的含义是:第一,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 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当时的部分认识。因而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 检验和发展人的认识:第二,即使是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 践的检验。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首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 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 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 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 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3.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正确。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同时,真理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之所以没有,也不可能结束真理,是因为客观世界是发展的,人们的实践是发展的,因而人 们真理性的认识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它不是要终结真理,而是要为人们认识和发展真理提供指导,开辟道路。 4.“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而真理的 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真理没有

9.ACD 10.ABCD 11.ABCD 12.BC 13.ACD 14.BC 15.CD 16.ABCD 17.ABD 18.ABCD 19.ABD 20.AB 辨析题 1.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4.“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辨析题(参考答案) 1.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 确定性不是指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实践标准。实践标准的含义不以个人和阶级的不 同而改变。(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的含义是:第一,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 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当时的部分认识。因而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 检验和发展人的认识;第二,即使是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 践的检验。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首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 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 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 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 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3.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正确。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同时,真理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之所以没有,也不可能结束真理,是因为客观世界是发展的,人们的实践是发展的,因而人 们真理性的认识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它不是要终结真理,而是要为人们认识和发展真理提供指导,开辟道路。 4.“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 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而真理的 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真理没有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