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份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 、1-6(12分,每题2分) C DD A B 二、1、(1)欣(2)晰(3)盏(4)缕(4分) 3、略 4、2007年我国自然灾害严重:致死3186人,损失2528亿元。(答“去年我国自然灾害严 重”得2分,“致死3186人”“损失2528亿元”各1分) 5、假如地壳是史书,岩层是书画,那一堆化石便是一行行释注,带着我们回到远古 6、对去年一次欢聚的回忆,想到时光的流逝,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等.(2分) 7、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2分) 8、A、(像狐狸名叫的声音)B、(回“倡”倡导)C、(于是,就)D、(却,但是 9、(4分)①译文: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 ②译文:希望得到 10、以扶苏、项的名义号召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向多 分,全答对得2分 12、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 13、前一个“美丽”主要指外表漂亮,客观意味很浓(1分):后一个“美丽”主要指让人 感到好看,带有一定主观意味(1分)。前一个“可爱”是指讨人喜欢(1分);后一个“可 爱”是指“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1分) 14、正反两方面(2分)。好处: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突出“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 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这一观点(2分)。 15、湿度跟人体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16、湿邪就是人体内的湿度不适中或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引发的病症。(2分) 17、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是对文题的照应,再次强调湿度对人的重要影响。(3分) 18、意对即可,但须体现如下几个要点:(1)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生活环境的湿度过低;(2) 如果湿度过低,要常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室内洒些清水,或将湿毛巾搭在暖气片上,或在 居室内安装加湿器,以此来加湿。 19、可从以下两点理解:(1)前人去,山中空,只有遗迹:(2)后人来,心中“空” 片迷茫。(4分) 20、这个“密”是指上文作者暗暗吃惊的疑问:“天下这么大,一些不知姓名的人们为何 要把家园建在这深山一隅?他们是在什么时候筑起了这深山里的巨石阵、金字塔以及万里 长城?只为了争得几把谷米,他们在这层层叠叠的石墙里耗费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和生 命 21、从虚、实两方面写景。(2分)好处:虚实相生,既表现了作者对眼前此景强烈的好奇 心,更衬托出此山的空荒 2、这句话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秋茅”实际上就是指大自然,“小径”“足迹”“故事 实际上就是指人类的文明。(1分)大自然是客观地运动发展着的,它让人类许多文明成为 难解之谜。(1分)(意对即可) 23、营造朦胧氛围:抒发迷茫情思。(3分) 24、此答案是开放性的,言之有理即可。(5分) 25、作文(略)
参考答案 一、1—6(12 分,每题 2 分) C D D C A B 二、1、(1)欣 (2)晰 (3)盏 (4)缕 (4 分) 2、略 3、略 4、2007 年我国自然灾害严重:致死 3186 人,损失 2528 亿元。(答“去年我国自然灾害严 重”得 2 分,“致死 3186 人”“ 损失 2528 亿元”各 1 分) 5、假如地壳是史书,岩层是书画,那一堆化石便是一行行释注,带着我们回到远古。 6、对去年一次欢聚的回忆,想到时光的流逝,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等.(2 分) 7、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2 分) 8、A、(像狐狸名叫的声音)B、(同“倡”倡导)C、(于是,就)D、(却,但是) 9、(4 分)① 译文: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 ② 译文:希望得到主人的藏书,能够读遍它。 10、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11、凿壁借光 例:闻鸡起舞、囊萤映雪、悬梁刺股、铁杵成针等(答对 2—3 个得 1 分,全答对得 2 分。 12、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 13、前一个“美丽”主要指外表漂亮,客观意味很浓(1 分);后一个“美丽”主要指让人 感到好看,带有一定主观意味(1 分)。前一个“可爱”是指讨人喜欢(1 分);后一个“可 爱”是指“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1 分) 14、正反两方面(2 分)。好处: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突出“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 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这一观点(2 分)。 15、湿度跟人体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16、湿邪就是人体内的湿度不适中或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引发的病症。(2 分) 17、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是对文题的照应,再次强调湿度对人的重要影响。(3 分) 18、意对即可,但须体现如下几个要点:(1)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生活环境的湿度过低;(2) 如果湿度过低,要常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室内洒些清水,或将湿毛巾搭在暖气片上,或在 居室内安装加湿器,以此来加湿。 19、可从以下两点理解:(1)前人去,山中空,只有遗迹;(2)后人来,心中“空”,一 片迷茫。(4 分) 20、这个“密”是指上文作者暗暗吃惊的疑问:“天下这么大,一些不知姓名的人们为何 要把家园建在这深山一隅?他们是在什么时候筑起了这深山里的巨石阵、金字塔以及万里 长城?只为了争得几把谷米,他们在这层层叠叠的石墙里耗费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和生 命……” 21、从虚、实两方面写景。(2 分)好处:虚实相生,既表现了作者对眼前此景强烈的好奇 心,更衬托出此山的空荒。 22、这句话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秋茅”实际上就是指大自然,“小径”“足迹”“故事” 实际上就是指人类的文明。(1 分)大自然是客观地运动发展着的,它让人类许多文明成为 难解之谜。(1 分)(意对即可) 23、营造朦胧氛围;抒发迷茫情思。(3 分) 24、此答案是开放性的,言之有理即可。(5 分) 25、作文(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2007年11月末初一语文模拟题(无答案).doc
- 2007年11月份九年级语文试卷.doc
- 2007年10月苏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doc
- 2007年10月小尖中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doc
- 2007年10月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第一、二、五单元).doc
- 2007年10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性评估_自出200710月九年级的语文月考试卷.doc
- 2007届深圳高级中学高考第二次模拟试题_2007届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doc
- 2007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doc
- 2007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期终抽测试卷_长宁区.doc
- 2007学年浙江省嘉兴市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科目期中素质检测卷_200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科目期中素质检测卷.doc
- 2007学年度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题调研测试模拟练习_2007学年度广州市高三语文专题调研测试模拟练习.doc
- 2007学年度人教版第一学期初三阶段素质测试_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 2007学年度人教版第一学期初三阶段素质测试_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
- 2007学年度人教版第一学期初三阶段素质测试_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
- 2007四川省眉山市中考作文选评(21篇中考佳作.doc
- 2007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测试大全.doc
- 2007全国各地中考真题试卷(136份)_2007年中考试卷合订版本(136).doc
- 2007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荟萃_2007中考说明文专题.doc
- 2007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荟萃_2007中考记叙文专题.doc
- 2007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荟萃_2007中考议论文专题.doc
- 2007年12月份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doc
- 2007年1月份北京市西城区抽样测试高三语文卷_2007.1北京市西城区抽样测试高三语文卷.doc
- 2007年3月份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试题.doc
- 2007年3月前洲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一)_前洲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模拟测试试题 07.doc
- 2007年4月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综合检测试题.doc
- 2007年5月份前洲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二)_前洲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模拟测试试题07.doc
- 2007年6月份人教版七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doc
- 2007年7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2007年7月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北师大版).doc
- 2007年9月份灵璧飞翔双语学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月考语文试卷.doc
- 2007年9月份许村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科月末检测(无答案).doc
- 2007年9月荣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卷_2007年重庆市荣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doc
- 2007年9月荣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卷_2007年重庆市荣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答题卷.doc
- 2007年9月荣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卷_2007年重庆市荣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2007年上学期湘南中学初中人教版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2007年上海市崇明县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拟试题_2007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拟试题.doc
- 2007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模拟试卷.doc
- 2007年上海市语文中考模拟卷_2007年上海市语文中考模拟卷1.doc
- 2007年上海市闵行区初三质量监控考试_2007年闵行区初三质量监控考试.doc
- 2007年中考专题——复习修改病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