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新疆大学:《纺纱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并条 Drawing(2/2)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SX
文档页数:26
文件大小:3.55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新疆大学:《纺纱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并条 Drawing(2/2)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ch第六章并条 (2) 崔玉梅

Chapter6 第六章 Drawing 并条(2) 崔玉梅

第二节牵伸 五、牵伸过程中纤维的伸直作用 1、须条中纤维的形态(运动方向←): 主体 弯钩纤维的构成 弯曲点 弯钩 >无弯钩的卷曲纤维 >前弯钩纤维 >后弯钩纤维

第二节 牵伸 五、牵伸过程中纤维的伸直作用 弯钩纤维的构成 主体 弯钩 弯曲点 ➢无弯钩的卷曲纤维 ➢前弯钩纤维 ➢后弯钩纤维 1、须条中纤维的形态(运动方向←):

第二节牵伸 2、伸直系数 伸直系数=主体长度/纤维实际长度 单根纤维的伸直度 cd = ×100%? ab 束纤维的伸直度;= Σcd1×100% ∑a,b 纤维的平行度P=c0s0=cd/a'b'×100%

第二节 牵伸 2、伸直系数ƞ 伸直系数=主体长度/纤维实际长度 ×100%? ab cd ×100% a b c d i i i i   单根纤维的伸直度 ξ= 束纤维的伸直度 ξ = 纤维的平行度 P=cosθ=cd / a′b′×100%

第二节牵伸 纤维的伸直作用原理 牵伸区中纤维的伸直过程是纤维自身各部分间发生相对运动 (即速度差)的过程。 弯钩伸直的过程(后弯钩为例): )← 3 弯钩的伸直是主体与弯钩产生相对运动的过程 前弯钩纤维伸直:弯钩快速、主体慢速 后弯钩纤维伸直:主体快速、弯钩慢速

纤维的伸直作用原理 1 2 牵伸区中纤维的伸直过程是纤维自身各部分间发生相对运动 (即速度差)的过程。 弯钩伸直的过程(后弯钩为例): 3 弯钩的伸直是主体与弯钩产生相对运动的过程 前弯钩纤维伸直:弯钩快速、主体慢速 后弯钩纤维伸直:主体快速、弯钩慢速 第二节 牵伸 ← ← ← ←

第二节牵伸 纤维伸直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延续时间 作用力 速度差 (速度差维持 (控制力和 (相对运动) 一定时间) 引导力相适 应)

速度差 (相对运动) 作用力 (控制力和 引导力相适 应) 延续时间 (速度差维持 一定时间) 第二节 牵伸 纤维伸直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第二节牵伸 (二)纤维的伸直分析(从延续时间方面) 变速点概率最大位置R':纤维变速 的最大可能位置。 主体(弯钩)的中点到达R时, 主体(弯钩)开始变速。 k(无)

第二节 牵伸 变速点概率最大位置R’:纤维变速 的最大可能位置。 (二)纤维的伸直分析(从延续时间方面) 主体(弯钩)的中点到达R’时, 主体(弯钩)开始变速

第二节牵伸 (二)纤维的伸直分析(从延续时间方面) 1.后弯钩纤维的伸直 B (1)理论上开始伸直:主体的中点 越过了R K(x) (2)实际开始伸直:R比较小时 (E牵伸倍数大),主体的中点还 k(x)》 未到达R时,纤维的头端已进入 B 前钳口,使主体提前变速,延长了 伸直延续时间,提高了伸直效果

第二节 牵伸 (1)理论上开始伸直:主体的中点 越过了R’ (二)纤维的伸直分析(从延续时间方面) (2)实际开始伸直:R比较小时 (E牵伸倍数大),主体的中点还 未到达R’时,纤维的头端已进入 前钳口,使主体提前变速,延长了 伸直延续时间,提高了伸直效果。 1. 后弯钩纤维的伸直

第二节牵伸 (二)纤维的伸直分析(从延续时间方面) 2.前弯钩纤维的伸直 B (1)理论上伸直结束:主体的中点 越过R'点 K(x) (2)实际伸直结束:伸直作用发 生后,主体的中点越过R'点弯曲 k(x) 点很快进入前钳口,整根纤维以快 B 速运动,伸直过程提前结束,即缩 短了延续时间

第二节 牵伸 (1)理论上伸直结束:主体的中点 越过R’点 (二)纤维的伸直分析(从延续时间方面) (2)实际伸直结束:伸直作用发 生后,主体的中点越过R’点弯曲 点很快进入前钳口,整根纤维以快 速运动,伸直过程提前结束,即缩 短了延续时间。 2. 前弯钩纤维的伸直

第二节牵伸 3.总结 前钳口的强制握持作用,对后弯钩纤维的伸直有利,对 前弯钩纤维的伸直不利。 4 4.纤维伸直的直观分析 口快速纤维从慢速纤维中抽出,后端受慢速纤维的摩擦而伸直: 口慢速纤维前端受快速纤维的摩擦也有伸直机会,但慢速纤维的 数量比快速纤维多,所以牵伸时后弯钩易于消除, 口且E越大,后弯钩的伸直越好,但前弯钩的伸直越差

3 4 3. 总结 4.纤维伸直的直观分析 前钳口的强制握持作用,对后弯钩纤维的伸直有利,对 前弯钩纤维的伸直不利。  快速纤维从慢速纤维中抽出,后端受慢速纤维的摩擦而伸直;  慢速纤维前端受快速纤维的摩擦也有伸直机会,但慢速纤维的 数量比快速纤维多,所以牵伸时后弯钩易于消除,  且E越大,后弯钩的伸直越好,但前弯钩的伸直越差。 第二节 牵伸

第二节牵伸 力′1=0.90 1.0 0.9 1=0.80 1=0.70 1=0.60 0.81 ② -一0.防 ◆结果伸直度系数随牵伸倍数的增 大而逐渐提高, 7=0.53 ◆且牵伸倍数越大,对后弯钩纤维 0.7 的伸直效果越好。 ① ③ 0.6 1=0.51 0.5 E 6 9 12 图5后弯钩伸直效果的函数图形

第二节 牵伸 图5 后弯钩伸直效果的函数图形 ◆ 结果伸直度系数随牵伸倍数的增 大而逐渐提高, ◆ 且牵伸倍数越大,对后弯钩纤维 的伸直效果越好

共2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