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器》差分法测定谷氨酰胺的生物传感器研制

差分法测定谷氨酰胺的生物传感器研制 冯东黄加栋朱思荣刘仲汇冯德荣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济南250014,电话0531-2605395) 在分离纯化谷氨酸氧化酶过程中同时得到的谷氨酰胺水解酶。该酶与谷氨酸氧化酶的混合酶是制作谷氨酰胺酶膜 的好材料,制得的谷氨酰胺酶膜,可在具有差分分析功能的SBA-40C型生物传感分析仪上实现了谷氨酰胺的分析 该谷氨酸-谷氨酰胺双功能分析仪,有两个B0电极,一个电极装有复合酶膜,膜上固定着谷氨酰胺酶和谷氨酸 氧化酶,另一个电极上固定着谷氨酸氧化酶,两个酶膜反应最终产物H202由H202电极检测,经差分程序处理,测定 谷氨酰胺结果可自动把样品中本底谷氨酸值减去,从屏幕上直接显示测得谷氨酰胺含量及本底谷氨酸含量并自动打印 结果。此方法快速准确,有利于自动化分析,可广泛用于食品成分监测、质量检验及发酵在线控制及动物细胞培养。 测定原理: 谷氨酰胺酶 L-谷氨酰胺+H20 →L-谷氨酸+NH3(1) 谷氨酸氧化酶 L-谷氨酸+02+H20 →α-酮戊二酸+NH3+H202(2) 其中左电极为反应原理(2),右电极为反应原理()(2)。 2.谷氨酰胺测定系统的结构:谷氨酰胺测定系统由反应系统、两支过氧化氢电极和微机信号处理系统组成。结构 示意图如图1,左电极为谷氨酸酶电极,右电极为谷氨酰胺酶电极。 图1反应系统结构示意图 、有机玻璃块2、酶膜3、反应池4、进样针通道5、 反应池顶帽6、进样帽7、进样传感器8、电极9、电极 固定螺帽10、缓冲液排出管11、缓冲液进入管12、搅 拌子
差分法测定谷氨酰胺的生物传感器研制 冯东 黄加栋 朱思荣 刘仲汇 冯德荣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济南 250014, 电话 0531-2605395) 在分离纯化谷氨酸氧化酶过程中同时得到的谷氨酰胺水解酶。该酶与谷氨酸氧化酶的混合酶是制作谷氨酰胺酶膜 的好材料,制得的谷氨酰胺酶膜,可在具有差分分析功能的 SBA-40C 型生物传感分析仪上实现了谷氨酰胺的分析。 该谷氨酸-谷氨酰胺双功能分析仪,有两个 H2O2 电极,一个电极装有复合酶膜,膜上固定着谷氨 酰胺酶和谷氨酸 氧化酶,另一个电极上固定着谷氨酸氧化酶,两个酶膜反应最终产物 H2O2 由 H2O2 电极检测,经差分程序处理,测定 谷氨酰胺结果可自动把样品中本底谷氨酸值减去,从屏幕上直接显示测得谷氨酰胺含量及本底谷氨酸含量并自动打印 结果。此方法快速准确,有利于自动化分析,可广泛用于食品成分监测、质量检验及发酵在线控制及动物细胞培养。 1. 测定原理: 谷氨酰胺酶 L-谷氨酰胺 + H2O ------→ L-谷氨酸 + NH3 (1) 谷氨酸氧化酶 L-谷氨酸 + O2 + H2O ------→ α-酮戊二酸 + NH3 + H2O2 (2) 其中左电极为反应原理(2),右电极为反应原理(1) (2)。 2. 谷氨酰胺测定系统的结构:谷氨酰胺测定系统由反应系统、两支过氧化氢电极和微机信号处理系统组成。结构 示意图如图 1,左电极为谷氨酸酶电极,右电极为谷氨酰胺酶电极。 图 1 反应系统结构示意图 1、有机玻璃块 2、酶膜 3、反应池 4、进样针通道 5、 反应池顶帽 6、进样帽 7、进样传感器 8、电极 9、电极 固定螺帽 10、缓冲液排出管 11、缓冲液进入管 12、搅 拌子

3.测定方法 3.Ⅰ定标:开机后,用100mg/ 100ml谷氨酸标准液,进样量25ml,注入反应池后,20秒钟后显示打印数据,按 动″定标″钮定标100,对谷氨酸定标完成;按动"功能"?"3″?"100″?″输入″,再用10mM谷氨酰胺标准液进样量25m, 注入反应池后20秒显示打印结果,按动"1″键,则对谷氨酰胺定标完成。 3.2样品测定:定标后,注入25皿l待测样品于反应池中,20秒后显示打印结果,左屏幕显示谷氨酸含量 (ng/100m1),右屏幕显示谷氨酰胺含量(mM)。 4.仪器的稳定性和线性 对谷氨酸标准液(100mg/100ml)和谷氨酰胺标准液(10mM)连续测定20次,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仪器测 定谷氨酰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资料略)。 用不同浓度谷氨酰胺标准液来测定其线性,结果见表1。 表1、谷氨酰胺酶膜的线性试验 浓度(mM) 10 18 20 谷氨酰胺 响应值 2100127157 193212 表1结果表明,谷氨酰胺酶膜在8πM-20M浓度范围内,电极测定线性较好。该分析仪还设置有线性校正功能,可 以对电极进行线性校正 谷氨酰胺是动物细胞培养中很特殊的必需氨基酸,它既可作为细胞生长的主要能源,又可以作为氮源[1]。清华大 学化学工程系用我们硏制的谷氨酰胺分析仪,考察了储存和培养条件下谷氨酰胺的化学降解,及批次培养条件下谷氨 酰胺消耗与杂交瘤细胞生长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满意的数据和结果,该研究已形成文章发表[2] 参考文献 [1]许平,孙际宾等,谷氨酰胺的研究及开发进展,第二届全国发酵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8,235236. [2]辛艳,杨艳等,谷氨酰胺在杂交瘤细胞培养中的降解与代谢,生物工程学报,2001,17(4):478~480
3. 测定方法 3.1 定标:开机后,用 100mg/100ml 谷氨酸标准液,进样量 25ml,注入反应池后,20 秒钟后显示打印数据,按 动"定标"钮定标 100,对谷氨酸定标完成;按动"功能"?"3"?"100"?"输入",再用 10mM 谷氨酰胺标准液进样量 25ml, 注入反应池后 20 秒显示打印结果,按动 "1"键,则对谷氨酰胺定标完成。 3.2 样品测定:定标后,注入 25ml 待测样品于反应池中,20 秒后显示打印结果,左屏幕显示谷氨酸含量 (mg/100ml ),右屏幕显示谷氨酰胺含量(mM)。 4. 仪器的稳定性和线性 对谷氨酸标准液(100mg/100ml )和谷氨酰胺标准液(10mM)连续测定 20 次,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仪器测 定谷氨酰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资料略) 。 用不同浓度谷氨酰胺标准液来测定其线性,结果见表 1。 表 1、 谷氨酰胺酶膜的线性试验 谷氨酰胺 浓度(mM )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响应值 5 26 49 72 100 127 157 169 193 212 表 1 结果表明,谷氨酰胺酶膜在 8mM-20mM 浓度范围内,电极测定线性较好。该分析仪还设置有线性校正功能,可 以对电极进行线性校正。 谷氨酰胺是动物细胞培养中很特殊的必需氨基酸,它既可作为细胞生长的主要能源,又可以作为氮源[1]。清华大 学化学工程系用我们研制的谷氨酰胺分析仪,考察了储存和培养条件下谷氨酰胺的化学降解,及批次培养条件下谷氨 酰胺消耗与杂交瘤细胞生长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满意的数据和结果,该研究已形成文章发表[2]。 参 考 文 献 [1]许平,孙际宾等,谷氨酰胺的研究及开发进展,第二届全国发酵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8,235~236. [2]辛艳,杨艳等, 谷氨酰胺在杂交瘤细胞培养中的降解与代谢,生物工程学报,2001,17(4):478~48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及其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doc
-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doc
- 《生物传感器》SBA.doc
- 《计算机病毒》第8章 安全协议.ppt
- 《计算机病毒》第7章 认证.ppt
- 《计算机病毒》第10章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与.ppt
- 《计算机病毒》第6章 数据加密与数据隐藏修改.ppt
- 《计算机病毒》第2章 黑客.ppt
- 《计算机病毒》第1章 病毒及其防治.ppt
- 《计算机病毒》第9章 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ppt
- 《计算机病毒》第5章 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响应.ppt
- 《计算机病毒》第4章 信息系统安全监控.ppt
- 《计算机病毒》第3章 信息系统隔离技术.ppt
- 《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ppt
- 《港口规划与布置》第四章 码头及码头平面设计(洪承礼).ppt
- 《港口规划与布置》第六章 港口陆域设施(洪承礼).ppt
- 《港口规划与布置》第八章 港口环境评估及环境保护(洪承礼).ppt
- 《港口规划与布置》第五章 水域布置(洪承礼).ppt
- 《港口规划与布置》第三章 港口规划调查及分析(洪承礼).ppt
- 《港口规划与布置》第七章 港口发展规划(洪承礼).ppt
- 《生物传感器》加强原始创新.doc
-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研究二十年的总结.doc
-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在线分析系统的实用报告.doc
- 《血糖乳酸生物传感自动分析仪研制》讲义.doc
- 《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测定发酵过程微生物活细胞数研究》讲义.doc
-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PDF电子书.pdf
- 《计算机网络管理》串讲资料.doc
- 《数控编程技术》第1章 数控机床基本知识.ppt
- 《数控编程技术》第2章 数控编程基础.ppt
- 《数控编程技术》第3章 数控车床编程.ppt
- 《数控编程技术》第4章 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编程.ppt
- 《数控编程技术》第5章 SIEMENS数控系统.ppt
- 《数控编程技术》第6章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程.ppt
- 《数控编程技术》第7章 自动编程系统概述及MasterCAM 8.0应用.ppt
- 《环境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ppt
- 《应用题教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主讲:徐余).ppt
- 《太阳能应用实验》讲义.doc
- 《最后期限》讲义 (共二十三章).pdf
- 《联结派学习理论》PPT讲义(迟毓凯).ppt
- 《放射性污染与防护》第二章 环境中的放射性(2.2)环境污染造成的放射性.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