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22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 累,初步体会课文大意;反复诵读,尤其读准多音字 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雎品质 5.课外拓展有关《战国策》的知识。 教学重点: 1.积累古文词语:谓、易、其(作语气词)、虽然、虽、休、寝、错、仓等及出自《战 国策》的常见成语。 2.文章对“士”的作用的强调;选材的突出重点 教学方法 朗读(多种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各个国家或者 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 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课文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使我们由一斑见金豹 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1.齐读(边听边纠正读音) 2.分角色朗读及指导 3.全班分成四组,分角色朗读 解答学生不理解的语旬 四、课外作业 .书后练习二、三。 2.读《战国策》或有关资料,准备讲故事。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了解写作意图 1.全文采用对话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话与安陵君的话作比较,看相同 点与不同点是什么。(采用学生的合理说法)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 累,初步体会课文大意;反复诵读,尤其读准多音字。 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雎品质。 5.课外拓展有关《战国策》的知识。 教学重点: 1.积累古文词语:谓、易、其(作语气词)、虽然、虽、休、寝、错、仓等及出自《战 国策》的常见成语。 2.文章对“士” 的作用的强调;选材的突出重点。 教学方法: 朗读(多种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各个国家或者 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 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课文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使我们由一斑见金豹。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1.齐读(边听边纠正读音) 2.分角色朗读及指导 3.全班分成四组,分角色朗读。 三、解答学生不理解的语旬 四、课外作业 1.书后练习二、三。 2.读《战国策》或有关资料,准备讲 故事。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了解写作意图 1.全文采用对话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话与安陵君的话作比较,看相同 点与不同点是什么。(采用学生的合理说法)

明确:因为拒绝与秦交换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 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 2.唐雎的语言与秦王的语言进行比较。 明确: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一一刺杀秦王 秦王是前倔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大一一进攻国家 3.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的形象,意图是什么? 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 意图:强调“士”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能使一个国家“转 危为安,运亡为存” 、文章写法特点 1.根据课文情节,发挥想像,看课文中可以加上哪些人物和情节?(学生说,老师 评点:老师说,学生评点) 明确:本文这种写法的好处,简洁明快,突出重点,突出中心。 2.思考唐雎反驳秦王关于“布衣之怒”的特点 (1)举哪几个人的例子,事前有哪些征兆? 举了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事例 在他们行刺前分别有征兆:慧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 (2)为什么要这样说? 这是一种铺陈渲染,增强对秦王心理打击力量,以达到下文有效威胁秦王的目的 问题探究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是针对什么而言?师生互相交流看法。 2.读文章后,有什么疑问? 如唐雎行为的可信度如何?(最好让学生发现,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和识别事 物的能力) 四、《战国策》里的故事 1.士”的故事 2.成语、寓言故事 五、课外练习 以战国时的“士”为内容,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
明确:因为拒绝与秦交换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 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 2.唐雎的语言与秦王的语言进行比较。 明确: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刺杀秦王 秦王是前倔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大——进攻国家 3.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 的形象,意图是什么? 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 意图:强调“士” 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能使一个国家“转 危为安,运亡为存”。 二、文章写法特点 1.根据课文情节,发挥想像,看课文中可以加上哪些人物和情节?(学生说,老师 评点;老师说,学生评点) 明确:本文这种写法的好处,简洁明快,突出重点,突出中心。 2.思考唐雎反驳秦王关于“布衣之怒” 的特点。 (1)举哪几个人的例子,事前有哪些 征兆? 举了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 事例。 在他们行刺前分别有征兆:慧星袭月,白 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 (2)为什么要这样说? 这是一种铺陈渲染,增强对秦王心理打击力量,以达到下文有效威胁秦王的目的。 三、问题探究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是针对什么而言?师生互相交流看法。 2.读文章后,有什么疑问? 如唐雎行为的可信度如何?(最好让学生发现,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和识别事 物的能力) 四、《战国策》里的故事 1.士” 的故事 2.成语、寓言故事 五、课外练习 以战国时的“士”为内容,写一篇 500 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21陈涉世家.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20香菱学诗.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1沁园春雪.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19范进中举.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18杨修之死.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17智取生辰纲.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16中国人失掉自.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15短文两篇.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14应有格物致.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13事物的正确答.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12心声.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11我的叔叔于勒.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10孤独之旅.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语文试题_九年级第三次摸底语文试题.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教案合集(2).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古文知识竞赛ppt课件_古文知识.ppt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半期检测语文试题_九年级上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半期检测语文试题_九年级上册半期检测语文试题.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语文月考试卷_语文试卷.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24出师表.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25词五首.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2雨说.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3星星变奏曲.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4外国诗两首.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5敬业与乐业.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7傅雷家书两则.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8致女儿的一封.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9故乡.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所有课文教案合集_隆中对.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维度ABC拓展练习_人教九上第一单元维度ABC拓展练习.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维度ABC拓展练习_人教九上第三单元维度ABC拓展练习.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维度ABC拓展练习_人教九上第二单元维度ABC拓展练习.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维度ABC拓展练习_人教九上第五单元维度ABC拓展练习.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维度ABC拓展练习_人教九上第六单元维度ABC拓展练习.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维度ABC拓展练习_人教九上第四单元维度ABC拓展练习.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上能力提升平台语文试卷(全套).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下《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学设计6.doc
- 人教版九年级下《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教案5.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