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柯赫氏法则:一种新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生物的鉴定

柯赫氏法则( Koch? Rule):一种新病害的诊断和 病原生物的鉴定 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 纯培养; 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 的病害; 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 的记录相同
柯赫氏法则(Koch’ Rule): 一种新病害的诊断和 病原生物的 鉴定 • 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 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 纯培养; • 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 的病害; • 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 的记录相同

Preweighted, dehy nutrient medium Disel led wa'er 之fu Nutr ent medium outecloved Autoclaved medium Nutnent med um is Nuterient mediu 20 at 15Dsi allowed 1o cool poured into peln dish solified in etri dish Preparation of solid nutrient media in plates petri dishes Nutr mec ium edges Distilled/ water Nutrent medium Medium is placed Tubes placed in rock Tubes autoclaved 20 Tubes placed boiled until funnel and ond plugged with 1 15ps slanted positi dissolved pouted into tuber cotten to solidfy Preparation of solid nutrient medio in test tube slants FIGURE 11- Preparation of solid nutrient media in plates (petri dishes) and in test tube slant

solation of fungal pathogens from infected plant tissue Infected plant Sections from margin of Sterile forceps Tissue sections blotted Sections are lesion placed in I0% clorox used to transfer with sterile paper placed on for different durations sections towel to rernove nutrient clorox excess medium in petri dish E留,燃 口 Sechons placed on In correct immersion A pure culture of the pathogen is obtained by nutient media in leg.90 )only the subculturing a segment of the pathogengrowth arder of immersion pathogen survives in in the previous plate into a new plate with time in clorox center of section and nutr ient medium grows out of the tissue

第二节林木病原原核生物 及其所致病害 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 物。它的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没 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 的核蛋白体,但没有内质网、线粒体等 细胞器。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菌原体等
第二节 林木病原原核生物 及其所致病害 • 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 物。它的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没 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 的核蛋白体,但没有内质网、线粒体等 细胞器。包括细菌、放线菌和菌原体等

PROKARYOTIC CELL EUKARYOTIC CELL Nonmambrane Mitochondria bound nucleus Ribosomes Membrane bound nucleus membrane Endoplasmic reticulu mambrane Ribosomes Cell wall olgi lamino acids amn乳grsl Cell wall M rein Vacuoles polysaccharide) 0.1 um Figure 1-3 Comparison of procaryotic and eucaryotic cell morphology

病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少数为球状。有 细胞壁。大多有鞭毛,无芽孢,细胞壁 外有粘质层,但很少有荚膜。有些细菌 中,还有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 遗传因子,称为质粒,它编码控制细菌 的抗药性、育性或致病性等形状。依革 氏染色反应分为两类
一 、 病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 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 少数为球状。有 细胞壁。大多有鞭毛,无芽孢,细胞壁 外有粘质层,但很少有荚膜。有些细菌 中,还有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 遗传因子,称为质粒,它编码控制细菌 的抗药性、育性或致病性等形状。依革 兰氏染色反应分为两类

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按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原核生物 界分为4个门,7个纲,35个组群。区分组的依据是菌 体形态特征、能源及营养利用特性、活动性、革兰氏 染色反应、芽孢或外生孢子特点、对氧的需求等表型 特征等,近年来还增加了细胞壁成分分析、蛋白质和 核酸的组成、DNA-DNA杂交以及rRNA序列分析等内 容 4个门分别是:薄壁菌门( Phylum Gracilicutes)、厚 菌门( Phylum Firmicutes)、软壁菌门( Phylum tenericutes)和疵壁菌门( Phylum Mendosicutes.其中 前3个门与植物病害有关
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 按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原核生物 界分为4个门,7个纲,35个组群。区分组的依据是菌 体形态特征、能源及营养利用特性、活动性、革兰氏 染色反应、芽孢或外生孢子特点、对氧的需求等表型 特征等,近年来还增加了细胞壁成分分析、蛋白质和 核酸的组成、DNA-DNA杂交以及rRNA序列分析等内 容。 • 4个门分别是:薄壁菌门(Phylum Gracilicutes)、厚壁 菌门(Phylum Firmicutes)、软壁菌门(Phylum tenericutes)和疵壁菌门(Phylum Mendosicutes). 其中 前3个门与植物病害有关

B c D

病原细菌的类群 分属于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18个属。 薄壁菌门有12个属,其中较重要的有7个属:土壤杆菌 属(4 agrobacterium),布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欧文氏 菌属( Erwinia),假单孢杆菌属( Pseudomonas),黄单孢 杆菌属( Xanthomonas),木质部小菌属( Xylella)(以前称 为类立克次氏体或木质部难养菌,可培养)韧皮部杆 菌属( Liberobacter)(以前称为类细菌或韧皮部难养菌, 不能培养) 厚壁菌门有6个属:较重要的有2个属:棒形杆菌属 ( Clavibacter),短小杆菌属( Curtobacteriun
病原细菌的类群 • 分属于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18个属。 • 薄壁菌门有12个属,其中较重要的有7个属:土壤杆菌 属(Agrobacterium),布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欧文氏 菌属(Erwinia),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黄单孢 杆菌属(Xanthomonas),木质部小菌属(Xylella)(以前称 为类立克次氏体或木质部难养菌,可培养).韧皮部杆 菌属(Liberobacter) (以前称为类细菌或韧皮部难养菌, 不能培养)。 • 厚壁菌门有6个属:较重要的有2个属:棒形杆菌属 (Clavibacter),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植物病原细菌的属和种 区分属的依据: 形态特征和培养形状:菌体形状与大小、鞭毛、荚膜 芽孢,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中的形态特征和色素的产生 生化性状:革兰氏染色反应,细胞壁结构与组分,色 素和毒素的生化性状、抗原性、代谢类型、对碳源氮 源和大分子物质的利用能力与分解产物等。 遗传形状:DNA中的G+Cmo%、寡聚核苷酸序列、以 及DNA-RNA杂交的同源性等
植物病原细菌的属和种 区分属的依据: • 形态特征和培养形状:菌体形状与大小、鞭毛、荚膜、 芽孢,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中的形态特征和色素的产生. • 生化性状:革兰氏染色反应,细胞壁结构与组分,色 素和毒素的生化性状、抗原性、代谢类型、对碳源氮 源和大分子物质的利用能力与分解产物等。 • 遗传形状:DNA中的G+C mol%、寡聚核苷酸序列、以 及DNA-rRNA杂交的同源性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第7章 食叶害虫.ppt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蛀干害虫.ppt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第6章 苗圃根部害虫.ppt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第4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ppt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第5章 森林害虫防治方法.ppt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第7章 幼树顶芽及枝梢害虫.ppt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第2章(2-5)昆虫的器官系统.ppt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第4章 昆虫生态学与森林害虫综合管理.ppt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三章 荒漠化防治原理.ppt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荒漠化工程防治技术.ppt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荒漠化工程防治技术.ppt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技术.ppt
- 生态保护_《生态保护》教学大纲.doc
- 《生态保护》实习指导大纲.doc
- 《生态保护》电子教案.doc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观赏树木》授课教案讲义.doc
- 福建农林大学:《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主讲:梁光红).ppt
- 《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基因突变.ppt
- 《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ppt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第七章 林木种子和苗木病害.ppt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病害部分(第一章、第二章).ppt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第1章 绪论.ppt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第3章 昆虫的生物学.ppt
-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第4章(4-1)昆虫分类学的意义.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主讲:赵忠).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篇 林木种子 第一章 林木的结实.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篇 壮苗培育 第十章 容器育苗.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篇 壮苗培育 第十一章 全光照自动喷雾扦插育苗.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森林营造 第十二章 造林概说.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森林营造 第十三章 造林区划与造林地.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森林营造 第十四章 造林树种选择.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森林营造 第十五章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森林营造 第十六章 人工林的组成.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森林营造 第十七章 造林整地.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森林营造 第十八章 造林方法.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篇 森林营造 第十九章 幼林抚育.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篇 林木种子 第二章 母树林的经营与建立.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篇 林木种子 第三章 采种及种实调制.pp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篇 林木种子 第四章 种子贮藏.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