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病毒与原核生物的遗传学分析

第六章病毒与原核生 物的遗传学分析
第六章 病毒与原核生 物的遗传学分析

优点 .生活周期短 单倍体,无显隐性关系 研究方法简单 灵敏度高
优点: •生活周期短 •单倍体,无显隐性关系 •研究方法简单 •灵敏度高

第一节噬菌体(病毒)的遗传学分析 噬菌体的基本特征 温和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
第一节 噬菌体(病毒)的遗传学分析 一、噬菌体的基本特征 •温和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

1. Head assembly and DNA packaging Initial head assembly 2. Tail assembly DNA Base plate assembly Core added to DNA packaging base plate /二 Sheath and Tail added to head 3. Tail fiber synthesis and assembly Tail fibers nature T4 phage

bacteria lysed 23 plaques Lawn of bacteria F A plaques fused) (no plaques) yer of nutrient agar plus Uninfected acteria virus mixture bacterial growth aque Base of agar

噬筮菌体杂交与基因定位 噬菌体的杂交方法混合感染(复感染、双重感染 重组合 重组频率= X100 重组合+亲组合 例:1955年 Kaiser的λ噬菌体实验 +++ X Smi col杂交 s:小噬菌斑,mi:微小噬菌斑,col:中央浑浊 小点的噬菌斑
二、噬菌体杂交与基因定位 噬菌体的杂交方法:混合感染(复感染、双重感染) 重组合 重组频率= x 100% 重组合+亲组合 例: 1955年 Kaiser 的λ噬菌体实验 + + + x s mi co1 杂交 s:小噬菌斑,mi:微小噬菌斑,co1:中央浑浊 小点的噬菌斑

类型数目合计百分比 S-col col- mis-mi +++975189990.8 s col mi724 s++30 6229 col mi 32 S co1 +61 1125.3 ++mi51 s mi 5 180.86 +col+13 2091 3.766.1682
类型 数目 合计 百分比 s-co1 co1-mi s-mi + + + s co1 mi 975 724 1899 90.8 s + + + co1 mi 30 32 62 2.9 √ √ s co1 + + + mi 61 51 112 5.3 √ √ s + mi + co1 + 5 13 18 0.86 √ √ 合计 2091 3.76 6.16 8.2

作图 3.76 c)6.16 mI 8.2+2x0.86=9.92
作图: 3.76 6.16 s co1 mi 8.2 + 2 x 0.86=9.92

第二节细菌杂交与基因定位 、E.coli的性因子 F因子(性因子、致育因子): 1946年 J Lederberg在大肠杆菌中有杂交现象,并 进一步发现了性因子F F因子共有15个基因,3.5x106道尔顿, 6x 104bp F+:含有F因子的细胞(菌株),具有性伞毛(接 合管) F:不含F因子的细胞(菌株)
第二节 细菌杂交与基因定位 一、E. coli 的性因子 1. F因子(性因子、致育因子): 1946年J. Lederberg 在大肠杆菌中有杂交现象,并 进一步发现了性因子F。 F因子共有15个基因,3 .5 x 106道尔顿, 6 x 104bp F +:含有F因子的细胞(菌株),具有性伞毛(接 合管) F -:不含F因子的细胞(菌株)

Strains grown separately in complete medium strain A Strain B met bio thrt leu thi met bio thr leu thi Mix A and B in complete medium: incubate overnight Plat n Plate on minimal medium minimal medium and incubate and incubate No growth A and B No growth (no prototrophs) met bio thr leu thi (no prototrophs) and mett bjo thr ley thi Plate on minimal medium and incubate Colonies of prototrophs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六章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ppt
-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2/2).ppt
- 《遗传学名词解释》讲义.doc
- 北京大学:《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四肢动物肢体的发育.ppt
- 北京大学:《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果蝇胚胎早期发育的分子基础.ppt
- 清华大学:《生物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膜蛋白的结构研究.ppt
- 清华大学:《生物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生物膜的离体研究.ppt
- 清华大学:《生物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什么是生物物理学.ppt
- 清华大学:《生物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脂质及脂质聚集、第六章 膜的带电性质.ppt
- 清华大学:《生物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膜蛋白的晶体学研究.ppt
- 清华大学:《生物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膜蛋白的结构研究.ppt
- 清华大学:《生物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膜的合成与分选.ppt
- 清华大学:《生物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细胞膜中的脂筏及膜穴系统.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微生物学教程(PDF电子版,编著:周德庆).pdf
-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第五章 实验利用核酸序列进行预测的方法.ppt
-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第三章 生物信息学网络资源(1).pdf
-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第三章 生物信息学网络资源.ppt
-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成绩.ppt
-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第二章 数据库介绍.pdf
-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第一章 生物信息学概论.pdf
- 《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ppt
- 《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ppt
- 《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基因组的结构解剖.ppt
- 《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ppt
- 《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原则).ppt
- 《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病毒的分类 第三章 病毒的结构极其基因组 第四章 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 第五章 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第六章 病毒的基因表达.ppt
- 《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八章 病毒粒子的装配和释 Virus Assembly and Release frome Hoset Cell 第九章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ppt
- 《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ppt
- 《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干扰素 第十一章 噬菌体分子生物学 第十二章 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 第十三章 肿瘤病毒分子生物学与癌基因 第十四章 亚病毒分子生物学.ppt
- 《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ppt
- 《分子病毒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遗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ppt
- 北京大学:《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发育.ppt
- 北京大学:《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序言.ppt
- 北京大学:《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胚胎的早期发育.ppt
- 《分子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遗传物质.ppt
- 《分子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基因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gene).ppt
- 《分子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DNA的功能.ppt
- 《分子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基因操作 Gene manipulation.ppt
- 《分子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基因表达的调控.ppt
- 《分子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遗传变异的机理(基因突变).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