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装置》PPT教学课件(讲稿)

除尘装置 1.机械除尘器 2.电除尘器 3.湿式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器 5.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除尘装置 1. 机械除尘器 2. 电除尘器 3. 湿式除尘器 4. 过滤式除尘器 5. 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

除尘装置 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固态或液态粒子的设备称为除尘装置 >湿式除尘装置 干式除尘装置 按分离原理分类: 重力除尘装置(机械式除尘装置) 惯性力除尘装置(机械式除尘装置) 离心力除尘装置(机械式除尘装置) 洗涤式除尘装置 >过滤式除尘装置 电除尘装置 >声波除尘装置
除尘装置 ◼ 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固态或液态粒子的设备称为除尘装置 ➢ 湿式除尘装置 ➢ 干式除尘装置 ◼ 按分离原理分类 : ➢ 重力除尘装置(机械式除尘装置) ➢ 惯性力除尘装置(机械式除尘装置) ➢ 离心力除尘装置(机械式除尘装置) ➢ 洗涤式除尘装置 ➢ 过滤式除尘装置 ➢ 电除尘装置 ➢ 声波除尘装置

第一节机械除尘器 ■机械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 力)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体分离的装置,常用的有: 重力沉降室 >惯性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
第一节 机械除尘器 ◼ 机械除尘器通常指利用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 力)的作用使颗粒物与气体分离的装置,常用的有: ➢重力沉降室 ➢惯性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

重力沉降室 重力沉降室是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分离 的除尘装置 Vo 灰斗 气流进入重力沉降室后,流动截面积扩大,流速降低,较重颗粒在重力 作用下缓慢向灰斗沉降 层流式和湍流式两种
重力沉降室 ◼ 重力沉降室是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分离 的除尘装置 ◼ 气流进入重力沉降室后,流动截面积扩大,流速降低,较重颗粒在重力 作用下缓慢向灰斗沉降 ◼ 层流式和湍流式两种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假定沉降室内气流为柱塞流;颗粒均匀分布于烟气中 ■忽略气体浮力,粒子仅受重力和阻力的作用 L 千净空间 极限轨迹 纵剖面示意图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 假定沉降室内气流为柱塞流;颗粒均匀分布于烟气中 ◼ 忽略气体浮力,粒子仅受重力和阻力的作用 纵剖面示意图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沉降室的长宽高分别为L、W、H,处理烟气量为Q 气流在沉降室内的停留时间 LWH t=L/ 千净空间 Q ■在时间内粒子的沉降距离 he u 极限轨迹 h uL uLWH ■该粒子的除尘效率 L uLW H voH Q n=1.0 (h≥H)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 沉降室的长宽高分别为L、W、H,处理烟气量为Q ◼ 气流在沉降室内的停留时间 ◼ 在t时间内粒子的沉降距离 ◼ 该粒子的除尘效率 0 v s u 0 / LWH t L v Q = = s s c s 0 = = = u L u LWH h u t v Q c s s c 0 = = = ( ) i h u L u LW h H H v H Q c = 1.0 ( ) i h H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对于 stokes粒子,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子的dnn=? h=h png 即 pPpg LwH=H 18 1840 prowl L ■由于沉降室内的气流扰动和返混的影响,工程上一般用分 级效率公式的一半作为实际分级效率 36O prowL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 对于stokes粒子,重力沉降室能100%捕集的最小粒子的dmin = ? h H c = 2 p p s 1 8 = d g u 2 p p 1 8 即 = d g LWH H Q min p 1 8 = Q d gWL min p 3 6 = Q d gWL ◼ 由于沉降室内的气流扰动和返混的影响,工程上一般用分 级效率公式的一半作为实际分级效率 min p 3 6 = Q d gWL ◼ 由于沉降室内的气流扰动和返混的影响,工程上一般用分 级效率公式的一半作为实际分级效率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提高沉降室效率的主要途径 >降低沉降室内气流速度 >增加沉降室长度 降低沉降室高度 ■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一般为03~20ms 不同粉尘的最高允许气流速度 粉尘种 类 粒子的密度 平均粒径!允忤的最高气流 (kg/m) (Hm 速度 铝屑尘 2720 335 石棉尘 26l 熔化炉排出的非金属粉尘 氧化铅粉尘 8260 石灰石粉尘 2780 淀粉粉尘 1270 l.75 钢屑尘 木屑尘 1180 4.0 锯末 1400 6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 提高沉降室效率的主要途径 ➢ 降低沉降室内气流速度 ➢ 增加沉降室长度 ➢ 降低沉降室高度 ◼ 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一般为0.3~2.0m/s 不同粉尘的最高允许气流速度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多层沉降室:使沉降高度 减少为原来的1/(n+1) 其中n为水平隔板层数 气体进口 气体出口 u Lw(n+l) 业 考虑清灰的问题,一般隔板数 在3以下 多层沉降室 1锥形阀;2清灰孔;3隔板
层流式重力沉降室 ◼ 多层沉降室:使沉降高度 减少为原来的1/(n+1), 其中n为水平隔板层数 ◼ 考虑清灰的问题,一般隔板数 在3以下 多层沉降室 1.锥形阀;2.清灰孔;3.隔板 s ( 1) + = i u LW n Q

湍流式重力沉降室 ■湍流模式1一假定沉降室中气流处于湍流状态,垂直于气流 方向的每个断面上粒子完全混合 ■宽度为W、高度为H和长度为dx的捕集元,假定气体流过d难距离 的时间内,边界层中内粒径为d的粒子都将沉降而除去
湍流式重力沉降室 ◼ 湍流模式1-假定沉降室中气流处于湍流状态,垂直于气流 方向的每个断面上粒子完全混合 ◼ 宽度为W、高度为H和长度为dx的捕集元,假定气体流过dx距离 的时间内,边界层dy内粒径为dp的粒子都将沉降而除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复习大纲.doc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绪论.ppt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病毒.ppt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ppt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遗传变异和育种.ppt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微生物营养.ppt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2-3)蓝细菌及三体.ppt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2-1)细胞膜等.ppt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2-2)特殊结构续.ppt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2-2)放线菌.ppt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一).ppt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二).ppt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ppt
- 《微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ppt
-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PPT课件讲稿)The Anaerobic Processes.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细菌的生长与遗传变异.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PPT教学课件:考试11.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其它微生物(4.3)真菌.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PPT教学课件:考试9.ppt
- 《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其它微生物.ppt
- 清华大学:《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酶工程.ppt
- 清华大学:《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概述(主讲:谯华).ppt
- 清华大学:《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生物安全与伦理.ppt
- 清华大学:《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单细胞蛋白.ppt
- 清华大学:《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酵工程.ppt
- 清华大学:《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基因工程.ppt
- 清华大学:《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细胞工程.ppt
- 四川农业大学:《土地信息系统》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ppt
- 四川农业大学:《土地信息系统》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评价.ppt
- 四川农业大学:《土地信息系统》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ppt
- 四川农业大学:《土地信息系统》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ppt
- 四川农业大学:《土地信息系统》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土地空间数据获取与土地信息编码.ppt
- 四川农业大学:《土地信息系统》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数据库管理.ppt
- 四川农业大学:《土地信息系统》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主讲:张世熔).ppt
-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共七章).ppt
- 《烟气净化》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烟气除尘技术.ppt
- 《烟气净化》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烟气脱硫技术.ppt
- 《烟气净化》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烟气脱硝技术.ppt
- 《烟气净化》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扩散.ppt
- 《烟气净化》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控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