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指导书)试验3 混凝土试块制作与坍落度试验

试验3混凝土试块制作与落度试验1.试验目的:保证现场混凝王的质量,加强对现场施工单位混凝王试块制作与落度试验专业人员的规范性。2.依据标准: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3.试验前的准备工作3.1落度试验3.1.1湿润落度筒与底板(600*600*4mm为宜),在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水,最好在做落度之前5min用水冲洗落度筒、底板、捣棒或者用湿布擦拭落度筒、底板、捣棒。3.1.2底板应放置在坚实的水平面上,并把筒放在底板中心。3.2混凝土试块的制作3.2.1成型前,应检查试模的尺寸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即JG3019中的技术要求;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4.操作过程4.1落度4.1.1取样前搅拌车应顺时针转30-50s,然后开始放料,待料放到罐车容量的1/3时取样,取样时放料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取样不均匀。样取好后应在平板上拌合均匀,用小铲分三层均匀的装入简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前最好用捣棒在落筒内顺时针转2-4圈,这样可以是石子分布均匀,捣棒最好插入试样的1/3处)。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的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微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与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倒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试验 3 混凝土试块制作与坍落度试验 1.试验目的: 保证现场混凝土的质量,加强对现场施工单位混凝土试块制作与坍落度试验专 业人员的规范性。 2.依据标准: 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3.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1 坍落度试验 3.1.1 湿润坍落度筒与底板(600*600*4mm 为宜),在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 明水,最好在做坍落度之前 5min 用水冲洗坍落度筒、底板、捣棒或者用湿布擦拭坍 落度筒、底板、捣棒。 3.1.2 底板应放置在坚实的水平面上,并把筒放在底板中心。 3.2 混凝土试块的制作 3.2.1 成型前,应检查试模的尺寸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即 JG3019 中的技术要求;试 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4.操作过程 4.1 坍落度 4.1.1 取样前搅拌车应顺时针转 30-50s,然后开始放料,待料放到罐车容量的 1/3 时取样,取样时放料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取样不均匀。样取好后应在平板上拌合均匀, 用小铲分三层均匀的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用捣 棒插捣 25 次(插捣前最好用捣棒在坍落筒内顺时针转 2-4 圈,这样可以是石子分布 均匀,捣棒最好插入试样的 1/3 处)。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 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的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微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 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与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 时,混凝土应灌倒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 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4.1.2清楚筒边地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班落度筒。班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补间断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4.1.3提起班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班落后混凝主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混凝土拌合物的落度值。4.1.4落度筒提起后,如混凝土发生崩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王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4.1.5观察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黏聚性及保水性。黏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黏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如果发现粗骨料在中央集结或边缘有水泥浆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性不好,应予记录。4.1.6当混凝土拌合物的落度大于220mm时,用钢直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mm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最为落扩展值;否则,此次试验无效。4.1.7落度试验完成后应马上将落度筒、底板、捣棒用水冲洗干净,以免影响下次做下次做落度试验的结果5.混凝土试块的制作5.1在落度符合设计要求时才能成行试块5.2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的成行方法,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辅以振动台成型5.3根据现场落度的设计范围(大于70mm),试块的成型宜采用人工捣实法辅以振动台成型。5.3.1混凝土分两层装入摸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5.3.2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凝王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然后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捣数次。5.3.3每层插揭次数按在10000mm截面积不少于12次。5.3.4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捣棒留下的痕迹消失为止
4.1.2 清楚筒边地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 程应在 5-10s 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补间断进行,并应在 150s 内完成 4.1.3 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 4.1.4 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 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4.1.5 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黏聚性及保水性。黏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 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黏聚性良好,如 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 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 此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良好。如果发现粗骨料在中央集结或边缘有水泥浆析出,则表 示此混凝土拌合物抗离析性不好,应予记录。 4.1.6 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 220mm 时,用钢直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 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 50mm 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最为 坍落扩展值;否则,此次试验无效。 4.1.7 坍落度试验完成后应马上将坍落度筒、底板、捣棒用水冲洗干净,以免影响 下次做下次做坍落度试验的结果 5.混凝土试块的制作 5.1 在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时才能成行试块。 5.2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的成行方法,坍落度不大于 70mm 的混凝土 宜用振动台;大于 70mm 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辅以振动台成型。 5.3 根据现场坍落度的设计范围(大于 70mm),试块的成型宜采用人工捣实法辅以振 动台成型。 5.3.1 混凝土分两层装入摸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 5.3.2 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达 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 20-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 垂直,不得倾斜。然后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捣数次。 5.3.3 每层插捣次数按在 10000mm 2截面积不少于 12 次。 5.3.4 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捣棒留下的痕迹消失为止

5.3.5刮除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5.3.6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5.3.7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在20土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拆模、编号。拆模与编号好后,应立即送到试验室的标准养护室养护。5.3.8拆后的试模应将混凝王清理干净,在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以便下次使用
5.3.5 刮除试模上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 5.3.6 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 5.3.7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在 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 夜,然后拆模、编号。拆模与编号好后,应立即送到试验室的标准养护室养护。 5.3.8 拆后的试模应将混凝土清理干净,在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 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以便下次使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指导书)试验4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doc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指导书)实验二 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doc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4章 水泥.pdf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3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pdf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1章 材料基本性质.pdf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0章 绪论.pdf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水泥混凝土及砂浆.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建筑砂浆.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墙体材料和屋面材料.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材料基本性质.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建筑钢材.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普通砼的主要技术性质 Properties of Fresh Concrete、普通混凝土的质量控制.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沥青及沥青混合料.ppt
- 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导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ppt
-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營建工程概論,台湾省)01 概论.ppt
-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營建工程概論,台湾省)02 基本学科.ppt
-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營建工程概論,台湾省)03 测量工程.ppt
-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營建工程概論,台湾省)04 土木工程材料.ppt
-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營建工程概論,台湾省)05 大地工程.pdf
-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營建工程概論,台湾省)06 结构工程.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指导书)试验1 集料筛分、密度试验.doc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山东理工大学:张世义).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无机胶凝材料.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水泥混凝土考点及题型.doc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混凝土学习重点.doc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气硬性胶凝材料学习重点.doc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气硬性胶凝材料考点及题型.doc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建筑结构绪论(山东理工大学:陈正发).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 第1章 混合结构体系.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剪力墙结构体系.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筒体结构体系和巨型结构体系.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高层结构设计的其他方法.ppt
-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框架结构体系.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木材.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1/2).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2/2).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沥青和沥青混凝土(2/2).ppt
-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沥青和沥青混合料(1/2).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