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检测与评价

本命年的回想·检测与评价 评价表 项目 评价结果表述形式 评价方式 「基础题分数(满分为60分) 自我评定 综合题等第 自我评定 教师或同学复核 检测题 基础题 1.下列加粗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缤纷(bing)灶膛(tang)嚼字(jao)生疮( chuang) B.腊八粥(la)糁儿(shen)涿州(zhuo)发鬏(ji) C.渍酸菜(za)阖家(he)磕头(ke)亲支近脉(mai) D.秫秸(ch)疙瘩(ga)槨子(bang)簸箕(bo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上拼音。(8分) (1)/降() 粘贴() 投降() 粘土() 3.辨别下列形似字并组词。(8分) (1){暑() (2)遵() (3) ∫桶( 署() 尊() 捅() 笼() 谜() 熬() (4) (5) (6) 茏() 迷() 遨() (7) ∫骚() 框( (8) 搔() 4.根据词义填写成语。(6分) (1)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 (2)由衰老恢复青春。() 5.填空。(4分) 刘绍棠 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 等等 6.说说下面一句话中所包含的节气。(5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所包含的节气有: 7.文章写道:“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欢乐”与 庄严”是否矛盾?为什么?(10分) 8.对下列句子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5分)
本命年的回想·检测与评价 评价表 项 目 评价结果 表述形式 评价方式 基础题 分数(满分为 60 分): 自我评定 自我评定 综合题 等第 教师或同学复核 检测题 基础题 1.下列加粗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 A.缤纷(bīng) 灶膛(táng) 嚼字(jiáo) 生疮(chuāng) B.腊八粥(là) 糁儿(shēn) 涿州(zhuō) 发鬏(jiū) C.渍酸菜(zà) 阖家(hé) 磕头(kè) 亲支近脉(mài) D.秫秸(chù) 疙瘩(gā) 梆子(bāng) 簸箕(bò)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上拼音。(8 分) ( ) 霜 ( ) 投 ( ) ( ) 贴( ) 土( ) 1 2 降 降 粘 粘 3.辨别下列形似字并组词。(8 分) ( ) 暑( ) 署( ) ( ) 遵( ) 尊( ) ( ) 桶( ) 捅( ) ( ) 笼( ) 茏( ) ( ) 谜( ) 迷( ) ( ) 熬( ) 遨( ) ( ) 骚( ) 搔( ) ( ) 框( ) 眶( ) 1 2 3 4 5 6 7 8 4.根据词义填写成语。(6 分) (1)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 ) (2)由衰老恢复青春。( ) 5.填空。(4 分) 刘绍棠,________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等。 6.说说下面一句话中所包含的节气。(5 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所包含的节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写道:“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欢乐”与 “庄严”是否矛盾?为什么?(10 分) 8.对下列句子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5 分) ( )

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A.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灶膛的温度之高, 说明炒的东西之多和人们在享受一年劳动成果时的喜悦的程度之高。 B.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人们丰收以后的喜 悦之情,过年时物质生活的丰富 C.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勤劳, 即使在节日期间也不停止劳作。 D.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了灶膛的温度之高, 说明炒的东西之多,人们过年时物品富足。 9.文章写的是有关过年的习俗,可全文的开头一段并没有涉及过年 这样写是否多余?能否删去?(10分) 综合题 1.作者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本命年里回想几十年前过年的情景呢? 2.试从课文中任意找出两个习俗来加以点评,说说这习俗表达了人 们怎样的心情或期盼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B(A项“缤”bin;C项“渍”zi“磕”ke;D项“秫”shu 疙 (1) Ixiang 暑假 自橡(3)/水桶 遵守 3.(1) (2) 署名 捅开(4)∫灯笼 葱茏 5)谜语 煎熬 门框 (6) (7) ∫骚扰 迷信 遨游 搔痒 眼眶 4.(1)赏心悦目(2)返老还童 5.当;《运河的桨声》《夏天》《春华》《小荷才露尖尖角》《京门脸 子》《柳敬亭说书》《蒲柳人家》等(答出其中三篇即可) 6.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 至、小暑、大暑。 7.不矛盾。因为这两个词语是针对不同的对象而言的。“欢乐”从 下文来看,这一天的晚上,“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孩子们可以“放鞭炮”;“小孩子在饺子上锅之 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们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 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因此说是欢乐的 而之所以说“庄严”,从下文来看,“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
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A.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灶膛的温度之高, 说明炒的东西之多和人们在享受一年劳动成果时的喜悦的程度之高。 B.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人们丰收以后的喜 悦之情,过年时物质生活的丰富。 C.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勤劳, 即使在节日期间也不停止劳作。 D.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了灶膛的温度之高, 说明炒的东西之多,人们过年时物品富足。 9.文章写的是有关过年的习俗,可全文的开头一段并没有涉及过年, 这样写是否多余?能否删去?(10 分) 综合题 1.作者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本命年里回想几十年前过年的情景呢? 2.试从课文中任意找出两个习俗来加以点评,说说这习俗表达了人 们怎样的心情或期盼。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 B(A 项“缤” bīn;C 项“渍” zì“磕” kē;D 项“秫” shú “疙” gē) 2. ( ) à á ( ) ā á 1 ji ng xi ng 2 zh n ni n 3 1 2 3 4 5 6 7 8 .( ) 暑假 署名 ( ) 遵守 自尊 ( ) 水桶 捅开 ( ) 灯笼 葱茏 ( ) 谜语 迷信 ( ) 煎熬 遨游 ( ) 骚扰 搔痒 ( ) 门框 眼眶 4.(1)赏心悦目(2)返老还童 5.当;《运河的桨声》《夏天》《春华》《小荷才露尖尖角》《京门脸 子》《柳敬亭说书》《蒲柳人家》等(答出其中三篇即可)。 6.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 至、小暑、大暑。 7.不矛盾。因为这两个词语是针对不同的对象而言的。“欢乐”从 下文来看,这一天的晚上,“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孩子们可以“放鞭炮”;“小孩子在饺子上锅之 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们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 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因此说是欢乐的。 而之所以说“庄严”,从下文来看,“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

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 不许睡觉”,因此说是“庄严”的。 8.A 9.不多余。文章的开头一段之所以讲这二十四节气,目的是为写过 年作衬托,以此来说明过年是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节日。 综合题 1.作者对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的回想,是想表现对传统文化和童年 欢乐生活的热爱。 2.(1)腊月初一的“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展现了人们为 新年而忙碌的“忙年图”,表现了人们在享受一年的劳动成果时的喜悦之 情,使读者感受到新年渐近时的“过年”气氛。(2)腊月二十三的“祭 灶”“贴门神”,是正式迎新年的习俗。此时的习俗一方面表现了人们迎 新年的欢乐之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人们期盼来年交好运,期盼新的一年 不再受欺凌,期盼一家人团团圆圆。(3)“吃饺子”“给压岁钱”,使人们 感受过年的“年味”和包含其中的欢乐与期盼之情,把过年的浓烈气氛 逐步推向高潮。(4)正月初一的“拜年”,表现了热烈的祝愿,浓浓的人 情。把过年的气氛推向高潮,使人们喜不自胜。 等第评定参考意见: 优:解答第一题,出现以下关键词的即可评为“优”:传统文化、童 年欢乐生活、热爱;第二题为开放题,只要从文中找出两点习俗,并结 合文章主旨加以点评的,均可评为“优”。 良、中、下:参照“优”评定标准评定
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 不许睡觉”,因此说是“庄严”的。 8.A 9.不多余。文章的开头一段之所以讲这二十四节气,目的是为写过 年作衬托,以此来说明过年是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节日。 综合题 1.作者对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的回想,是想表现对传统文化和童年 欢乐生活的热爱。 2.(1)腊月初一的“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展现了人们为 新年而忙碌的“忙年图”,表现了人们在享受一年的劳动成果时的喜悦之 情,使读者感受到新年渐近时的“过年”气氛。(2)腊月二十三的“祭 灶”“贴门神”,是正式迎新年的习俗。此时的习俗一方面表现了人们迎 新年的欢乐之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人们期盼来年交好运,期盼新的一年 不再受欺凌,期盼一家人团团圆圆。(3)“吃饺子”“给压岁钱”,使人们 感受过年的“年味”和包含其中的欢乐与期盼之情,把过年的浓烈气氛 逐步推向高潮。(4)正月初一的“拜年”,表现了热烈的祝愿,浓浓的人 情。把过年的气氛推向高潮,使人们喜不自胜。 等第评定参考意见: 优:解答第一题,出现以下关键词的即可评为“优”:传统文化、童 年欢乐生活、热爱;第二题为开放题,只要从文中找出两点习俗,并结 合文章主旨加以点评的,均可评为“优”。 良、中、下:参照“优”评定标准评定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doc
- 《曹刿论战》说课教案.doc
- 《曹刿论战》练习题.doc
- 《曹刿论战》教案4(三课时).doc
-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doc
- 《捕蛇者说》能力测试练习.doc
- 《捕蛇者说》学习要点.doc
- 《捕蛇者说》同步练习.doc
-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doc
- 《宝玉挨打》教案3.doc
- 《变色龙》重点分析.doc
- 《变脸》学习要点.doc
- 《变形记》教案4.doc
- 《变形记》教案3.doc
-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重点、难点与对策及同步练习.doc
- 《包拯》教案3.doc
- 《包拯》教材全解(含练习).doc
- 《冰心诗四首》检测与评价.doc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评估测试练习.doc
- 《阿炳在1950》重点分析.doc
- 《病梅馆记》同步练习.doc
- 《病梅馆记》基础训练.doc
- 《病梅馆记》综合练习.doc
- 《病梅馆记》鉴赏.doc
- 《病梅馆记》阅读练习.doc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4.doc
- 《边城》同步百分测验.doc
- 《丑小鸭》教案1.doc
- 《出师表》同步练习.doc
- 《出师表》笔记要点.doc
- 《创造学思想录》教案2.doc
- 《春》检测与评价.doc
- 《春》说课稿.doc
- 《春》说课稿3.doc
- 《春》说课稿4.doc
- 《春之声》教案及练习.doc
- 《春酒》说课稿(二).doc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相关资料.doc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重点、难点与对策及同步练习.doc
- 《草》知识导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