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5.2-5.5)

学习内容 第5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明德正行博学多能 1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 2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0 3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4 多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 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2 现代通信教研室 田敏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明德正行 博学多能 2 现代通信教研室 田敏 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学习内容 1 2 3 4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5 第5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多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第二节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明德正行博学多能 。引言 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是指系统克服加性噪声影响的能力。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噪声有可能使传输码元产生错误,错 误程度通常用误码率来衡量。因此,与分析数字基带系统的抗 噪声性能一样,分析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也就是求系 统在信道噪声干扰下的总误码率。 分析条件:假设信道特性是恒参信道,在信号的频带范围 内具有理想矩形的传输特性(可取其传输系数为K);信道噪 声是加性高斯白噪声。且认为噪声只对信号的接收带来影响, 因而,分析系统性能是在接收端进行的。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3 现代通信教研室田敏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明德正行 博学多能 3 现代通信教研室 田敏 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是指系统克服加性噪声影响的能力。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噪声有可能使传输码元产生错误,错 误程度通常用误码率来衡量。因此,与分析数字基带系统的抗 噪声性能一样,分析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也就是求系 统在信道噪声干扰下的总误码率。 分析条件:假设信道特性是恒参信道,在信号的频带范围 内具有理想矩形的传输特性(可取其传输系数为K);信道噪 声是加性高斯白噪声。且认为噪声只对信号的接收带来影响, 因而,分析系统性能是在接收端进行的。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引 言

第二节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明德正行博学多能 一、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同步检测法的系统性能 分析模型 发送端 信道 带通 低通 抽样 输出 滤波器 相乘器 滤波器 判决器 P sr(t) y,(t) y(t) x() 2cos@t 定时 n,(t) 脉冲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4 现代通信教研室田敏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明德正行 博学多能 4 现代通信教研室 田敏 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一、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带通 滤波器 相乘器 低通 滤波器 抽样 判决器 定时 脉冲 输出 t c 2cos 发送端 信道 s (t) T n (t) i y (t) i y(t) x(t) Pe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分析模型 1、同步检测法的系统性能

第二节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明德正行博学多能 f(x)和f(x)的曲线如下: P(0)f6(x) p()f(x) x>b时,判为“1” 若取判决门限为b,规定判决规则为 x≤b时,判为“0” 2ASK系统的误码率P与判决门限b的选择密切相关。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5 现代通信教研室田敏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明德正行 博学多能 5 现代通信教研室 田敏 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f1(x)和 f0(x)的曲线如下: 若取判决门限为b,规定判决规则为 x > b时,判为“1” x b时,判为“0” 2ASK系统的误码率Pe与判决门限b的选择密切相关

第二节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明德正行博学多能 最佳门限 从曲线求解 P(0)6(x) P(1)f(x) 从阴影部分可知,误码率P等于图中阴影的面积。若改变 判决门限b,阴影的面积将随之改变,即误码率P的大小将随判 决门限b而变化。 进一步分析可得,当判决门限b取两条曲线相交点*时,阴 影的面积最小,即判决门限取为b*时,系统的误码率P最小。 这个门限b*称为最佳判决门限。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6 现代通信教研室 田敏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明德正行 博学多能 6 现代通信教研室 田敏 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从曲线求解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从阴影部分可知,误码率Pe等于图中阴影的面积。若改变 判决门限b,阴影的面积将随之改变,即误码率Pe的大小将随判 决门限b而变化。 进一步分析可得,当判决门限b取两条曲线相交点b*时,阴 影的面积最小,即判决门限取为b*时,系统的误码率Pe最小。 这个门限b*称为最佳判决门限。 最佳门限

第二节'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明德正行博学多能 最佳判决门限也可通过求误码率P关于判决门限b的最小 值的方法得到,令 aP。 =0 ab 可得 a P(0 即为最佳判决门限。 2 a P(1) 若发送“1”和“0”的概率相等,则b*=a/2。 此时,2ASK信号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时系统的误码率为 r>1,即大信噪比时, P r/4 πr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现代通信教研室田敏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明德正行 博学多能 7 现代通信教研室 田敏 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 0 b Pe 最佳判决门限也可通过求误码率Pe关于判决门限b 的最小 值的方法得到,令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 (0) ln 2 2 * P P a a b n 可得 = + 即为最佳判决门限。 若发送“1”和“0”的概率相等,则b* = a / 2 。 此时,2ASK信号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时系统的误码率为 = 2 4 1 r P erfc e 1 −r / 4 e r Pe r >> 1,即大信噪比时

第二节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明德正行博学多能 2、包络检波法的系统性能 分析模型:只需将相干解调器(相乘一低通)替换为包络 检波器(整流一低通),即可以得到2ASK采用包络检波法的 系统性能分析模型。 (V b,*为归一化最佳判决门限值: P(0)() P(1)i(w) b r/2 r>>1时 bo= √2 r<<时 P(0/1) P(1/0) 0 b0b0" V/an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8 现代通信教研室田敏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明德正行 博学多能 8 现代通信教研室 田敏 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分析模型:只需将相干解调器(相乘-低通)替换为包络 检波器(整流-低通),即可以得到2ASK采用包络检波法的 系统性能分析模型。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包络检波法的系统性能 b0 *为归一化最佳判决门限值: = = 时 时 2 1 / 2, 1 * * 0 r b r r b n

第二节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UN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明德正行博学多能 在实际工作中,系统总是工作在大信噪比的情况下,因此 最佳门限应取 bo= 此时,2ASK系统包络检波的总误码率为R-0V片 当r→o时,上式的下界为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9 现代通信教研室田敏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明德正行 博学多能 9 现代通信教研室 田敏 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2 * 0 r b = 2 * a b = 4 2 1 4 4 1 r e e r P erfc − + = 4 2 1 r e P e − =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当r → 时,上式的下界为 此时,2ASK系统包络检波的总误码率为 即 在实际工作中,系统总是工作在大信噪比的情况下,因此 最佳门限应取

第二节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U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明德正行博学多能 2ASK系统抗噪性能讨论: -r/4 从同步检测法(即相干解调)和包络检波法的误码率公式 比较可以看出: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同步检测法的抗噪声 性能优于包络检波法,但在大信噪比时,两者性能相差不大。 然而,包络检波法不需要相干载波,因而设备比较简单。 另外,包络检波法存在门限效应,同步检测法没有门限效应。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10 现代通信教研室田敏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明德正行 博学多能 10 现代通信教研室 田敏 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从同步检测法(即相干解调)和包络检波法的误码率公式 比较可以看出: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同步检测法的抗噪声 性能优于包络检波法,但在大信噪比时,两者性能相差不大。 然而,包络检波法不需要相干载波,因而设备比较简单。 另外,包络检波法存在门限效应,同步检测法没有门限效应。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ASK系统抗噪性能讨论: 4 2 1 r e P e − = 1 −r / 4 e r Pe

第二节'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明德正行博学多能 [例5.1]设某2ASK信号,码元速率R4.8×10波特,采用 包络检波或同步检波法解调。已知接收端输入信号幅度 1V,信道中加性白高斯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 n2X10-15W/Hz,试求 (1)包络检波法解调时系统误码率; (2)同步检波法解调时系统误码率。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11 现代通信教研室田敏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明德正行 博学多能 11 现代通信教研室 田敏 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 [例5.1]设某2ASK信号,码元速率RB=4.8×106波特,采用 包络检波或同步检波法解调。已知接收端输入信号幅度 a=1mV,信道中加性白高斯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 nO=2×10-15 W/Hz,试求 (1) 包络检波法解调时系统误码率; (2) 同步检波法解调时系统误码率。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5.1)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4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3章 信源编码.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2章 模拟调制系统.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1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章 通信原理的数学基础.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同步原理.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7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模拟通信系统.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信道.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数学基础.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主讲:田敏).ppt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4章 通信网.ppt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3章 同步原理.ppt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2章 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ppt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ppt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0章 数字信号最佳接收.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6章 差错控制与信道编码.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7章 同步原理.ppt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三角函数.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ppt
- 石河子大学:《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0章 通信原理的数学基础.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斗导航系统短报文加密技术研究(周一廷).pdf
-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书籍PDF电子版(第四版).pdf
-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资源:《digital design principles & practices》参考书籍PDF英文版(John Wakerly,3rd edition).pdf
- 光电成像理论与技术(书籍文献)可见光图像传感器资料——CMOS-MT9M001.pdf
- 光电成像理论与技术(书籍文献)可见光图像传感器资料——线阵ccd-TCD1206SUP.pdf
- 光电成像理论与技术(书籍文献)红外图像传感器资料——History of infrared detectors.pdf
- 光电成像理论与技术(书籍文献)可见光图像传感器资料——CMOS-MT9P031-D.pdf
- 光电成像理论与技术(书籍文献)可见光图像传感器资料——帧转移 DATA SHEET FT18 1M Frame Transfer CCD Image Sensor.pdf
- 海南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1章 绪论、第2章 确知信号与随机信号分析、第3章 信道.doc
- 海南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doc
- 海南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doc
- 海南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6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doc
- 海南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7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doc
- 海南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8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doc
- 海南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