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案6_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 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 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 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讠 不同态度许多年代各自命运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査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岀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 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6 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 19 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 1~9 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 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 10~17 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 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 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 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陶罐和铁罐》ppt课件4_《陶罐和铁罐》课件_新讲课课件.ppt
- 《陶罐和铁罐》ppt课件3_27《陶罐和铁罐》ppt课件2.ppt
- 《陶罐和铁罐》ppt课件2_27《陶罐和铁罐》ppt课件4.ppt
- 《陶罐和铁罐》ppt课件1_27《陶罐和铁罐》ppt课件1.ppt
- 《陶渊明》简介ppt课件.ppt
- 《陶渊明》专题介绍ppt课件_陶渊明.ppt
- 《陶校长的演讲》ppt课件4_陶校长的演讲.ppt
- 《陶校长的演讲》ppt课件3_陶校长的演讲课件.ppt
- 《陶校长的演讲》ppt课件2_陶校长的演讲.ppt
- 《陶校长的演讲》ppt课件1_《陶校长的演讲》教学演示课件.ppt
- 《陶庵梦忆序》教案3.doc
- 《陶庵梦忆序》同步练习_基础过关.doc
- 《陶庵梦忆序》ppt课件4.ppt
- 《陶庵梦忆序》ppt课件3.ppt
- 《陶庵梦忆序》ppt课件2.ppt
- 《陶庵梦忆序》ppt课件1.ppt
-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学案_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两首学案设计.doc
-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课件(12页)_《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
-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课件2_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
-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课件1_《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ppt
- 《陶罐和铁罐》练习_答案.doc
- 《隆中对》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_2011四川泸州.doc
- 《隆中对》ppt(43页).ppt
- 《隆中对》ppt(48页)_23隆中对.ppt
- 《隆中对》ppt课件(16页).ppt
- 《隆中对》ppt课件(17页)_隆中对(1).pps
- 《隆中对》ppt课件(18页)2.ppt
- 《隆中对》ppt课件(18页).ppt
- 《隆中对》ppt课件(22页).ppt
- 《隆中对》ppt课件(25页).ppt
- 《隆中对》ppt课件(27页).ppt
- 《隆中对》ppt课件(29页)_隆中对.ppt
- 《隆中对》ppt课件(31页)2.ppt
- 《隆中对》ppt课件(31页).ppt
- 《隆中对》ppt课件(37页)2.ppt
- 《隆中对》ppt课件(37页).ppt
- 《隆中对》ppt课件(38页).ppt
- 《隆中对》ppt课件(49页).ppt
- 《隆中对》ppt课件(67页).ppt
- 《隆中对》ppt课件(70页)_234.隆中对 - 副本.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