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指令系统

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 °指令的种类 指令的执行方式
第三章 指令系统 •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 •指令的种类 •指令的执行方式

L指令格式: 基本概念:所谓指令系统是一台计算机的指 全集( Instruction set),它所映出该计算 机的全部功能,是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接口。 指令是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它一般由操 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组成
1.指令格式: 基本概念:所谓指令系统是一台计算机的指 令全集(Instruction Set),它所映出该计算 机的全部功能,是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接口。 指令是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它一般由操 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组成

根据指令中所含地址码的个数可 分为 A零地址指令这是只有操作码,而没有地址码的指 B,单地址指令这是只提供一个地址码的指令。 C.双地址指令这是含有两个地址码的指令 D.三地址指令这是含有三个地址码的指令 E,多地址指令指有三个以上地址码的指令; 如:矩阵指令、字符串处理指令、向量运算指令 等,可有7个地址码
根据指令中所含地址码的个数可 分为: A.零地址指令 这是只有操作码,而没有地址码的指 令 B.单地址指令 这是只提供一个地址码的指令。 C.双地址指令 这是含有两个地址码的指令。 D. 三地址指令 这是含有三个地址码的指令。 E.多地址指令 指有三个以上地址码的指令; 如:矩阵指令、字符串处理指令、向量运算指令 等,可有7个地址码

2间单寻址方式 址方式:寻址就寻找操作数的地址 銜称寻址;操作数的地址被称为有效地 址,记作EA。可见,寻址就是寻找E A。所以寻址方式就是寻找操作数的方 式方法
2.简单寻址方式 寻址方式:寻址就寻找操作数的地址, 简称寻址;操作数的地址被称为有效地 址,记作EA。可见,寻址就是寻找E A。所以寻址方式就是寻找操作数的方 式方法

寻址方式的改进可采用如下方法,来提 高指令的寻址范围。 八采用多字长指令以字长为16位的计算机为例,若 用两个字来表示一条指令,如下所示,操作码和地 址码各一个字,那么,该指令的寻址范围就可达 64K。 B,不增加指令长度,改变指令结构以16位机为例, 将指令格式改为如下所示 其中,Q为操作码,D为形式地址,X是寻址方式特 征码,这里X占3位,可以设定8种不同的寻址方式
寻址方式的改进 可采用如下方法,来提 高指令的寻址范围。 A.采用多字长指令 以字长为16位的计算机为例,若 用两个字来表示一条指令,如下所示,操作码和地 址码各一个字,那么,该指令的寻址范围就可达 64K。 B.不增加指令长度,改变指令结构 以16位机为例, 将指令格式改为如下所示。 其中,Q为操作码,D为形式地址,X是寻址方式特 征码,这里X占3位,可以设定8种不同的寻址方式

3.一般寻址方式 A隐急含寻址 B,立即寻址 指令格式 b有效地址 C,直接寻址 a指令格式与寻址 b有效地址EA=D D寄存器直接寻址 a指令格式与寻址 b.有效地址 EA=RI E寄存器间接寻址 a指令格式与寻址如下图a所示 b.有效地址EA=(Ri)
3.一般寻址方式 A.隐含寻址 B.立即寻址 a.指令格式 b.有效地址 C.直接寻址 a.指令格式与寻址 b.有效地址 EA=D D.寄存器直接寻址 a.指令格式与寻址 b.有效地址 EA=Ri E.寄存器间接寻址 a.指令格式与寻址 如下图a所示 b.有效地址 EA=(Ri)

F相对寻址 引指令格式与寻址 b有效地址EA=(PC)+D G变址寻址 引指令格式与寻址 b有效地址EA=(R1)+D H自行变址寻址 a指令格式QXD b,有效地址EA=(R1)+DI I,基本寻址 基本加变址寻址
F.相对寻址 a.指令格式与寻址 b.有效地址 EA=(PC)+D G.变址寻址 a.指令格式与寻址 b.有效地址 EA=(R1)+D H.自行变址寻址 a.指令格式 QXD b.有效地址 EA=(R1)+DI I .基本寻址 J.基本加变址寻址

第 指令的种类
第2节 指令的种类

L.数据传送类指令 这类指令包括数据传送指令、数据交换指令 压栈指令和退栈指令。 )数据传送指令该指令的功能包括 a把立即数传送到寄存器; b把立即数传送到存储单元; C.数据从寄存器传送到寄存器; d.数据从寄存器传送到存储单元 e数据从存储单元传送到存储单元; f数据从存储单元送到寄存器
1.数据传送类指令 这类指令包括数据传送指令、数据交换指令、 压栈指令和退栈指令。 (1)数据传送指令 该指令的功能包括: a.把立即数传送到寄存器; b.把立即数传送到存储单元; c.数据从寄存器传送到寄存器; d.数据从寄存器传送到存储单元; e.数据从存储单元传送到存储单元; f.数据从存储单元送到寄存器

2)数据交换指令该指令的功能 是实现两个操作数的位置互换 包折 a寄存器与寄存器之间的数据交换; b,寄存器与存储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 C存储单元与存储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
(2)数据交换指令 该指令的功能 是实现两个操作数的位置互换, 包括: a.寄存器与寄存器之间的数据交换; b.寄存器与存储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 c.存储单元与存储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学习机简介.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外部设备.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顺序程序设计.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运算器.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汇编语言基础.ppt
- 《C语言(C++)程序设计》第9章 文件.ppt
- 《C语言(C++)程序设计》第8章 位运算.ppt
- 《C语言(C++)程序设计》第7章 结构体、联合体和枚举类型.ppt
- 《C语言(C++)程序设计》第6章 指针和引用.ppt
- 《C语言(C++)程序设计》第5章 函数与预处理.ppt
- 《C语言(C++)程序设计》第4章 数组.ppt
- 《C语言(C++)程序设计》第3章 结构化程序设计.ppt
- 《C语言(C++)程序设计》第2章 数据类型及表达式.ppt
- 《C语言(C++)程序设计》第1章 C语言绪论第1章.ppt
- 《C语言(C++)程序设计》第10章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目录二.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目录一.pps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半导体存储器.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数/模与模/数接口技术.ppt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从8086到 pentiumⅡ.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子程序设计.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高级宏汇编语言.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现代计算机技术.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循环程序设计.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分支程序设计.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控制器.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存储体系结构.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ppt
- 《AUTOCAD 2007教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共十章).ppt
- 湖南省第二届“软考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试题.pdf
- 湖南省首届“湘邮科技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试题.pdf
-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数据库基础―Access2003 应用教程》第三章 查询.ppt
-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数据库基础―Access2003 应用教程》第二章 建立数据库.ppt
-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数据库基础―Access2003 应用教程》第九章 数据库的安全.ppt
-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数据库基础―Access2003 应用教程》第六章 数据访问页.ppt
-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数据库基础―Access2003 应用教程》第七章 宏的设计与应用.ppt
-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数据库基础―Access2003 应用教程》第八章 VBA的设计与应用.ppt
-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数据库基础―Access2003 应用教程》第十一章 计算机等级考试指南.ppt
-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数据库基础―Access2003 应用教程》第十章 数据库综合应用实例.ppt
-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数据库基础―Access2003 应用教程》第四章 报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