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厌氧生物处理

第十九章厌氧生物处理 主讲教师:娄金生教授 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环境学院 给水排水教研室
第十九章 厌氧生物处理 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环境学院 给水排水教研室 主讲教师:娄金生教授

课程内容 1、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2、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 3、两级厌氧与两相厌氧处理 4、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与反应器 5、厌氧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 6、思考题 7、习题
课程内容 1、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2、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 3、两级厌氧与两相厌氧处理 4、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与反应器 5、厌氧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 6、思考题 7、习题

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 ■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厌氧微生物 厌氧消化机理和厌氧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 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 ◼ 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厌氧微生物 ◼ 厌氧消化机理和厌氧处理技术

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 根据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复杂有机物的厌氧消化过程主 要包括液化、产酸和产甲烷三个阶段,由多种相互依存的 细菌群来完成复杂的基质混合物最终转化为甲烷和二氧 碳,并合成自身细胞物质。每 段各有其独特的微生物 类群,液化阶段起作用的细菌主要包括纤维素分解菌、脂 肪分解菌、蛋白质水解菌;产酸阶段起作用的细菌主要是 菌 酸细菌群,利用液化阶段的产物产生乙酸 气和二氧化碳等;产甲烷阶段是甲烷菌利用乙酸、丙酸 甲醇等化合物为基质,将其转化成甲烷,其中乙酸和 H2/CO2是其主要基质 Bryant.认为厌氧消化经历四个阶段:先是水解阶段,固态 有机物被细菌的醪水解 阶段是酸 ,代谢中间液态产物都要乙酸化, 称乙酸化阶段;第四阶段是甲烷化阶段 口厌氧消化两阶段
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 ◼ 根据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复杂有机物的厌氧消化过程主 要包括液化、产酸和产甲烷三个阶段,由多种相互依存的 细菌群来完成复杂的基质混合物最终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 碳,并合成自身细胞物质。每一阶段各有其独特的微生物 类群,液化阶段起作用的细菌主要包括纤维素分解菌、脂 肪分解菌、蛋白质水解菌;产酸阶段起作用的细菌主要是 菌产氢产乙酸细菌群,利用液化阶段的产物产生乙酸、氢 气和二氧化碳等;产甲烷阶段是甲烷菌利用乙酸、丙酸、 甲醇等化合物为基质,将其转化成甲烷,其中乙酸和 H2/CO2是其主要基质。 ◼ Bryant认为厌氧消化经历四个阶段:先是水解阶段,固态 有机物被细菌的胞外酶水解;第二阶段是酸化;第三阶段 是在进入甲烷化阶段之前,代谢中间液态产物都要乙酸化, 称乙酸化阶段;第四阶段是甲烷化阶段。 ◼ 厌氧消化两阶段

厌氧消化两阶段示意图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普通厌氧菌 绝对厌氧菌 甲烷 细胞合成 二氧化碳 碳水化合物 指肪、蛋白 消化 消化 有机酸、 细胞合成 乙醇、乙 醛 酶 新细胞
第一阶段 普通厌氧菌 碳水化合物、 脂肪、蛋白 质 消化 有机酸、 乙醇、乙 醛 第二阶段 绝对厌氧菌 甲烷 二氧化碳 消化 细胞合成 酶 新细胞 细胞合成 厌氧消化两阶段示意图

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厌氧微生物 在厌氧消化系统中微生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非产甲烷菌( non-menthanogens)和产甲烷 细菌( methanogens)。 表19-1产酸菌和产甲烷菌的特性参数 参数 产甲烷菌 产酸菌 对pH的敏感性 敏感,最佳pH为68~72 不太敏感,最佳pH为 5.5~7.0 氧化还原电位Eh<-350mv(中温),<-560mv高温) -150~200mv 对温度的敏感性最佳温度:30~38℃,50~55℃ 最佳温度:20~35℃
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厌氧微生物 在厌氧消化系统中微生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非产甲烷菌(non-menthanogens)和产甲烷 细菌(menthanogens)。 表19-1 产酸菌和产甲烷菌的特性参数 参数 产甲烷菌 产酸菌 对pH的敏感性 敏感,最佳pH为6.8~7.2 不太敏感,最佳pH为 5.5~7.0 氧化还原电位Eh <-350mv(中温),<-560mv(高温) <-150~200mv 对温度的敏感性 最佳温度:30~38℃,50~55℃ 最佳温度:20~35℃

厌氧消化机理和厌氧处理技术 复杂有机化合物 20%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脂类) 水解 10% 简单有机化合物 35% (糖、氨基酸、肽) 产酸 长链脂肪酸 (丙酸、丁酸等) 13% H2 co2 乙酸 28% 72%
厌氧消化机理和厌氧处理技术 图19-1 产甲烷的串联代谢(McCarty和Smith,1986) 乙酸 CH4 CO2 28% 72% 长链脂肪酸 (丙酸、丁酸等) 简单有机化合物 (糖、氨基酸、肽) 复杂有机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脂类) 13% 10% 5% 20% 35% 17% 水解 产酸 H2 CO2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 甲烷发酵阶段是厌氧消化反应的控制阶段,因此厌氧反应的各项影响因 素也以对甲烷菌的影响因素为准 温度因素 ■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 搅拌和混合 营养与C/∧N比 有毒物质 酸碱度、p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 甲烷发酵阶段是厌氧消化反应的控制阶段,因此厌氧反应的各项影响因 素也以对甲烷菌的影响因素为准。 ◼ 温度因素 ◼ 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 ◼ 搅拌和混合 ◼ 营养与C/N比 ◼ 氨氮 ◼ 有毒物质 ◼ 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温度因素 温度与有机物负荷、产气量关系见图19-3 ■消化温度与消化时间的关系见图19—4 ■厌氧消化中的微生物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 感,温度的突然变化,对沼气产量有明显 影响,温度突变超过一定范围时,则会停 ■根据采用消化温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常温 消化(10~30℃)、中温消化(35℃左右) 和高温消化(54C左右)
温度因素 ◼ 温度与有机物负荷、产气量关系见图19-3 ◼ 消化温度与消化时间的关系见图19-4 ◼ 厌氧消化中的微生物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 感,温度的突然变化,对沼气产量有明显 影响,温度突变超过一定范围时,则会停 止产气。 ◼ 根据采用消化温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常温 消化(10~30℃ )、中温消化(35℃左右) 和高温消化(54℃左右)

温度与有机物负荷、产气量关系 8 4 6 45 温度
温度与有机物负荷、产气量关系 温度(C) 0 25 30 35 40 45 50 55 1 2 1 3 4 2 5 6 3 7 8 4 0 产气量(m/m·d) 有机物负荷(kg/m·d) 图19-2 温度与有机物负荷、产气量关系图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生物膜法(主讲:娄金生).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活性污泥法.ppt
- 中国环境规划院:《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核算体系的建立》PPT讲义(於方).ppt
- 《烟气净化》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燃烧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ppt
- 《烟气净化》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硫氧化物的生成和控制.ppt
- 《烟气净化》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燃烧过程其它污染物的形成.ppt
- 《烟气净化》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烟尘的生成机理和控制.ppt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学资料: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模拟多项选择题.doc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学资料: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ppt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学资料: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ppt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学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ppt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学资料:第二章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ppt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学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ppt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学资料:第十二章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doc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学资料:考试大纲.doc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学资料:第十章.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doc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学资料: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doc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学资料:第六章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doc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教学资料: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doc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章 自然生物处理.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一章 生物处理新技术.ppt
- 武汉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化学》讲义(PPT课件).ppt
- TDK:《超纯水——专业技术分享会》讲座讲义.ppt
- 《给、排水泵站》第五章 排水泵站 污水泵站的工艺特点.ppt
- 《给、排水泵站》第五章 排水泵站 给水泵站的土建要求.ppt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ppt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李明顺).ppt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ppt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ppt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九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六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ppt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ppt
- 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任秀娟).ppt
- 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资源科学总论(任秀娟).ppt
- 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农业与大气环境(任秀娟).ppt
- 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农用化学物质与环境(任秀娟).ppt
- 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农业环境管理与综合治理(任秀娟).ppt
- 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全球变化(任秀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