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重力分离技术(3.4-3.5)第四章 跳汰分选技术、第五章 流膜分选技术

第四章 跳汰分选技术 教学参考书: 1.谢广元等.选矿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8 2.陈迹.跳汰选煤的理论与实践.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8.11 3.张家骏等.物理选矿.煤炭工业出版,1992.10 4.张鸿起等.重力选矿煤炭工业出版,1987.10

教学重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跳汰选矿原理 按密度分层的位能学说 分层过程的动力学学说 跳汰过程中垂直交变水流的运动特性 第三节跳汰机 、选煤用跳汰机 二、选矿用跳汰机 第四节跳汰机的操作工艺与制度 、跳汰机的给料 、跳汰频率和跳汰振幅 风量和水量 四、风阀周期特性 五、床层状态 六、产物的排放、分离
教学重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跳汰选矿原理 一、按密度分层的位能学说 二、分层过程的动力学学说 三、跳汰过程中垂直交变水流的运动特性 第三节 跳汰机 一、选煤用跳汰机 二、选矿用跳汰机 第四节 跳汰机的操作工艺与制度 一、跳汰机的给料 二、跳汰频率和跳汰振幅 三、风量和水量 四、风阀周期特性 五、床层状态 六、产物的排放、分离

第一节述 跳汰选矿是指物料主要在垂直上升的变速介 质流中,按密度差异进行分选的过程。物料在粒 度和形状上的差异,对选矿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实现跳汰过程的设备叫跳汰机。被选物料给到跳 汰机筛板上,形成一个密集的物料层,这个密集 的物料层称为床层。 物料在跳汰过程中之所以能分层,起主要作 用的内因,是矿粒自身的性质,但能让分层得以 实现的客观条件,则是垂直升降的交变水流
第一节 概 述 跳汰选矿是指物料主要在垂直上升的变速介 质流中,按密度差异进行分选的过程。物料在粒 度和形状上的差异,对选矿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实现跳汰过程的设备叫跳汰机。被选物料给到跳 汰机筛板上,形成一个密集的物料层,这个密集 的物料层称为床 层。 物料在跳汰过程中之所以能分层,起主要作 用 的内 因, 是矿粒自身的性质,但能让分层得以 实现的客观条件,则是垂直升降的交变水流

66 (d) 图25—1矿粒在跳汰时的分层过程 a-分层前颗粒混杂堆积; b-上升水流将床层托起; c-颗粒在水流中沉降分层; d-水流下降,床层密集,重矿物进入底层
图2—5—1 矿粒在跳汰时的分层过程 a-分层前颗粒混杂堆积; b-上升水流将床层托起; c-颗粒在水流中沉降分层; d-水流下降,床层密集,重矿物进入底层

跳汰机中水流运动的速度及方向是周期变化的,这样的 水流称作脉动水流。脉动水每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的时 间即为跳汰周期。在一个周期内表示水速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曲线称作跳汰周期曲线。水流在跳汰室中上下运动的最大位 移称为水流冲程。水流每分钟循环的次数称为冲次。 煤炭分选中,跳汰选煤占很大比重。全世界每年入选煤 炭中,有50%左右是采用跳汰机处理;我国跳汰选煤占全部 入选原煤量的70%。另外跳汰选煤处理的粒度级别较宽,在 150~0.5mm范围;既可不分级入选,也可分级入选。跳汰选 煤的适应性较强,除非极难选煤,均可优先考虑采用跳汰的 方法处理。 矿石分选中,跳汰选矿是处理粗、中粒矿石的有效方法 大量地用于分选钨矿、锡矿、金矿及某些稀有金属矿石;此 外,还用于分选铁、锰矿石和非金属矿石。处理金属碰石时, 给矿粒度上限可达30~50mm,回收的粒度 为 0.2~0.074mm
跳汰机中水流运动的速度及方向是周期变化的,这样的 水流称作脉动水流。脉动水每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的时 间即为跳汰周期。在一个周期内表示水速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曲线称作跳汰周期曲线。水流在跳汰室中上下运动的最大位 移称为水流冲程。水流每分钟循环的次数称为冲 次。 煤 炭分选中,跳汰选煤占很大比重。全世界每年入选煤 炭中,有50%左右是采用跳汰机处理;我国跳汰选煤占全部 入选原煤量的70%。另外跳汰选煤处理的粒度级别较宽,在 150~0.5mm范围;既可不分级入选,也可分级入选。跳汰选 煤的适应性较强,除非极难选煤,均可优先考虑采用跳汰的 方法处理。 矿 石分选中,跳汰选矿是处理粗、中粒矿石的有效方法。 大量地用于分选钨矿、锡矿、金矿及某些稀有金属矿石;此 外,还用于分选铁、锰矿石和非金属矿石。处理金属矿石时, 给 矿 粒 度 上 限 可 达 3 0 ~ 5 0 mm, 回 收 的 粒 度 下 限 为 0.2~0.074mm

第二节眺汰遽矿原理 、按密度分层的位能学说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任何封闭体系都趋向于自由能的 降低,即一种过程如果变化前后伴随着能量的降低,则该过程 将自动地进行。德国人迈耶尔(EW. Mayer,1947)应用这 普遍原理分析了跳汰过程,认为床层的分层过程是一个位能降 低的过程。因此当床层适当松散时,重矿物颗粒下降,轻矿物 颗粒上升,应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图25-2表示了床层分 层前与分层后的理想变化情况。若取床层的底面为基准面,基 准面的面积为A
第二节 跳汰选矿原理 一、按密度分层的位能学说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任何封闭体系都趋向于自由能的 降低,即一种过程如果变化前后伴随着能量的降低,则该过程 将自动地进行。德国人迈耶尔(E.W.Mayer,1947)应用这一 普遍原理分析了跳汰过程,认为床层的分层过程是一个位能降 低的过程。因此当床层适当松散时,重矿物颗粒下降,轻矿物 颗粒上升,应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图2—5—2表示了床层分 层前与分层后的理想变化情况。若取床层的底面为基准面,基 准面的面积为A

c+5 m:¥ 图252物料分层前后床层位能的变化 m1、m2一床层内轻、重物料的重量; 床层内轻、重物料的堆积高度
图2—5—2 物料分层前后床层位能的变化 、 —床层内轻、重物料的重量; 、 —床层内轻、重物料的堆积高度 m 1 m 2 h1 h 2

h,+h E (m1+m2) (251) E m2+(h2+ (2-52) 2 △E=E1-E2=(m2h1-m1h2)(253) m,=Ah,28 m2=Ah2262 △E= h2 A(202-A181) (254) 当分层过程是可以发生时,则必定是正值。 > (255)
( ) 2 1 2 1 2 1 m m h h E + + = (2—5—1) 1 1 2 2 2 2 ) 2 ( 2 m h m h h E = + + (2—5—2) ( ) 2 1 E = E1 − E 2 = m 2 h1 − m1 h2 (2—5—3) m1 = Ah11 1 (2—5—4) m2 = Ah22 2 ( ) 2 2 2 1 1 1 2 = A − h h E 当分层过程是可以发生时,则必定是正值。 2 2 1 1 (2—5—5)

分层的位能学说完全不涉及流体动力因素的 影响,只就分层前后床层内部能量的变化,说明 了分层的趋势,因而属于静力学体系学说。除了 跳汰以外,所有其它重选分层过程,皆可用此学 说予以解释,故现常将迈耶尔的位能学说视作重 选分层的基本原理。但重选过程离不开流体松散, 则流体动力对颗粒运动的影响就不可避免故迈 耶尔学说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
分层的位能学说完全不涉及流体动力因素的 影响,只就分层前后床层内部能量的变化,说明 了分层的趋势,因而属于静力学体系学说。除了 跳汰以外,所有其它重选分层过程,皆可用此学 说予以解释,故现常将迈耶尔的位能学说视作重 选分层的基本原理。但重选过程离不开流体松散, 则流体动力对颗粒运动的影响就不可避免,故迈 耶尔学说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

二、分层过程的动力学学说 1.床层中的矿粒在垂直交变流中的受力分析 (1)矿粒在介质中的重力G0,因其方向向下,故为(+)。 即 丌d (8-p)g 6 (2)矿粒与水因有相对运动而引起的介质阻力R1。 R layUp (3)由于介质作加速运动,其加速度所产生的惯性力作用在 矿粒上,称为介质流对矿粒的附加推力F 丌d F1=± 6 (4)由于矿粒在介质中作加速度运动,势必带动周围部分介 质也随其作加速度运动,于是这部分介质便产生了与其方向 相反的惯性力,此力反作用在矿粒上。因此,矿粒受到一个 附加惯性阻力R。的作用,由式可知 Re=-j (5)床层中的矿粒运动时,要受到机械阻力R
二、分层过程的动力学学说 1. 床层中的矿粒在垂直交变流中的受力分析 (1)矿粒在介质中的重力 ,因其方向向下,故为(+) 。 即 (2)矿粒与水因有相对运动而引起的介质阻力 。 (3)由于介质作加速运动,其加速度所产生的惯性力作用在 矿粒上,称为介质流对矿粒的附加推力 。 (4)由于矿粒在介质中作加速度运动,势必带动周围部分介 质也随其作加速度运动,于是这部分介质便产生了与其方向 相反的惯性力,此力反作用在矿粒上。因此,矿粒受到一个 附加惯性阻力 的作用,由式可知 (5)床层中的矿粒运动时,要受到机械阻力 。 g d G V o ( ) 6 3 = − G0 R1 2 2 R1 = − d V c F1 u d F V 6 3 1 = dt d d R j V c g 6 3 = − Rg Rj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贵州大学:《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重力分离技术(3.1-3.3)第一章 重力选矿概论、第二章 重选基本原理、第三章 重介质分选技术.ppt
- 贵州大学:《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筛分、破碎与磨矿(共四章,主讲:庹必阳).ppt
- 贵州大学:《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矿石学基础(共五章,主讲:张杰).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开采设计 第十八章 采区硐室设计.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开采设计 第十七章 采区车场轨道线路设计.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开采设计 第十六章 采区方案设计.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开采设计 第十五章 矿井开采设计.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采煤方法 第十四章 其他采煤法.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采煤方法 第十三章 柱式采煤法.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采煤方法 第十二章 急斜煤层采煤法.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采煤方法 第十一章 厚煤层放顶煤采煤法.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采煤方法 第十章 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采煤方法 第九章 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采煤方法 第八章 近水平煤层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采煤方法 第七章 缓斜、倾斜煤层走向长壁.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采煤方法 第六章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规律.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采煤方法 第五章 采煤方法概述.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井田开拓 第四章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井田开拓 第三章 井底车场.ppt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篇 井田开拓 第二章 井田开拓方式.ppt
- 贵州大学:《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篇 磁电选矿(共两章)第一章 磁选技术、第二章 电选技术.ppt
- 贵州大学:《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篇 浮选(共六章,主讲:张覃).ppt
- 贵州大学:《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选矿学习题集(无答案).doc
- 贵州大学:《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选矿学实验课讲稿.doc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矿井空气(主讲:戴广龙).ppt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局部通风.ppt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井巷通风阻力.ppt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矿井空气流动的基本理论.ppt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矿井通风动力.ppt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矿井通风网络中风量分配与调节.ppt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ppt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矿井火灾防治.ppt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矿井瓦斯.ppt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矿山防水.ppt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矿山救护.ppt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矿井空气调节概论.ppt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矿山防尘.ppt
-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地质学基础》绪论(张良俊).ppt
-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地质学基础》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张良俊).ppt
-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地质学基础》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张良俊).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