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学术道德

/956 第六章学术道德 陈光宇博士教授 IPMP评估师 chenguangyu@uestc.edu.cn
第六章 学术道德 陈光宇 博士 教授 IPMP评估师 chenguangyu@uestc.edu.cn

引导案例:极端不道德的塔斯基吉梅毒实验 美国公共卫生部,1932年在塔斯基吉开始实施这 项梅毒实验,399人患有梅毒,201人没有。 口整个过程, 医生没有告诉病人患有梅毒,只说有 《坏血”, 受试者许多死于梅毒和相关并发症, 50美元就同意死后接受尸检。 口官员和专家认为,梅毒在黑人身上表现的症状可 能与白人不同。充满种族主义色彩。 20世纪40年代,特效青霉素问世后, 这项研究拒 绝给受试者治疗。这无异于谋杀。 口1972年6月25日,《华盛顿晚报》头条刊发Jean Heller采写的报道《Syphilis Patients Died Untreated》,首次将此丑恶行径公之于众
引导案例:极端不道德的塔斯基吉梅毒实验 美国公共卫生部,1932年在塔斯基吉开始实施这 项梅毒实验,399人患有梅毒,201人没有。 整个过程,医生没有告诉病人患有梅毒,只说有 “坏血”,受试者许多死于梅毒和相关并发症, 50美元就同意死后接受尸检。 官员和专家认为,梅毒在黑人身上表现的症状可 能与白人不同。充满种族主义色彩。 20世纪40年代,特效青霉素问世后,这项研究拒 绝给受试者治疗。这无异于谋杀。 1972年6月25日,《华盛顿晚报》头条刊发Jean Heller采写的报道《Syphilis Patients Died Untreated》,首次将此丑恶行径公之于众

引导案例:极端不道德的塔斯基吉梅毒实验 /96 口2004年1月16日,最后一名受试者去世。 口2006年,塔斯基吉大学的生物伦理研究中心诞生。 1978 Belmont Report:Ethical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subjects), 人类研究保护办公室 口三个基本原则: Respect for person,Beneficence,Justice 制定过程中参考了《Nuremberg Code》 ▣1 (1947), KDeclaration of Helsinki)》( (1964)
引导案例:极端不道德的塔斯基吉梅毒实验 2004年 1月16日,最后一名受试者去世。 2006年,塔斯基吉大学的生物伦理研究中心诞生。 1978年《Belmont Report:Ethical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subjects》, 人类研究保护办公室 三个基本原则: Respect for person, Beneficence, Justice 制定过程中参考了《Nuremberg Code》(1947), 《Declaration of Helsinki》(1964)

本章要点 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监管措施和表现形式 口案例讨论 口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本章要点 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监管措施和表现形式 案例讨论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综合治理体系的演化 口传统科学界的内部自律 “假说-演绎”体系,科学知识的结构逐渐扩大、理论范式更迭,科学家 的自律和同行评议系统极好地保证了科学活动成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赢得荣誉和同行尊敬都是科学家从事科研活动的强大动力。 “后学院科学的生产模式”:职业化,科研设备的专业化和复杂化。 科研不端行为也逐渐超越了学术界内部的关切而演变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 问题。 1974年美国科学界的“水门事件”及其主角萨默林 免疫学专家给实验室老鼠涂色 口行政、法律和意识形态控制
综合治理体系的演化 传统科学界的内部自律 “假说-演绎”体系,科学知识的结构逐渐扩大、理论范式更迭,科学家 的自律和同行评议系统极好地保证了科学活动成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赢得荣誉和同行尊敬都是科学家从事科研活动的强大动力。 “后学院科学的生产模式”:职业化,科研设备的专业化和复杂化。 科研不端行为也逐渐超越了学术界内部的关切而演变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 问题。 行政、法律和意识形态控制 1974年美国科学界的“水门事件”及其主角萨默林 – 免疫学专家给实验室 老鼠涂色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口1986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国家卫生研究院项目资助和合同指南》临时定义: 科研活动或报告科研成果的过程中的伪造、篡改和剽窃行 为; _研究中违反联邦政府特殊规定的行为。 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法规(45 CFR Part689)增加了“违反相关研究法规的行 为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1986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国家卫生研究院项目资助和合同指南》临时定义: -科研活动或报告科研成果的过程中的伪造、篡改和剽窃行 为; -研究中违反联邦政府特殊规定的行为。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法规(45 CFR Part 689)增加了“违反相关研究法规的行 为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口1989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 修订: “在建议、实施或报告研究时发生的伪造、篡改、剽窃行 为以及严重背离科学共同体公认规则的其他行为” 科研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错误,以及判断和解释数据过 程的诚实性差异。 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三种行为模式”:伪造、篡改、剽窃行为;有问题的研 究行为(违反传统价值标准的行为、可能危害研究过程的 行为);其他不端行为。 ▣1996年,美国科研诚信委员会 提出主要原则+例子的定义模式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1989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修订: “在建议、实施或报告研究时发生的伪造、篡改、剽窃行 为以及严重背离科学共同体公认规则的其他行为” 科研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错误,以及判断和解释数据过 程的诚实性差异。 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三种行为模式”:伪造、篡改、剽窃行为;有问题的研 究行为(违反传统价值标准的行为、可能危害研究过程的 行为);其他不端行为。 1996年,美国科研诚信委员会 提出主要原则+例子的定义模式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966 口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STC) 的基 础科学委员会(CF) 2000年定名为“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 取消“其他行为”;加强了对“伪造、篡改或剽窃”的具 体解释;明确给出科研不端行为的评价要素,通过“严重 背离”、“故意、有意或不计后果”等规定明确科研不端 行为的性质,并规定“举报应该通过证据优势证明”。 ▣ 超过50%的科研机构的定义超出上述的伪造、篡改或剽窃 的界定范围,包括不恰当的署名、盗用他人的观点和创意、 滥用科研基金和其他资源等问题的科研行为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的基 础科学委员会(CFS) 2000年定名为“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 取消“其他行为”;加强了对“伪造、篡改或剽窃”的具 体解释;明确给出科研不端行为的评价要素,通过“严重 背离”、“故意、有意或不计后果”等规定明确科研不端 行为的性质,并规定“举报应该通过证据优势证明”。 超过50%的科研机构的定义超出上述的伪造、篡改或剽窃 的界定范围,包括不恰当的署名、盗用他人的观点和创意、 滥用科研基金和其他资源等问题的科研行为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 /96 ▣ 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建议、实施或评议研究以及报告研究 结果时发生的伪造、篡改或剽窃行为。 ▣ 伪造是指伪造数据或结果并记录或报告它们; ▣ 篡改是指伪造研究原料、设备或程序,或改变、删除数据 及结果,致使研究活动在研究记录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描述; 剽窃是指把他人的观点、程序、结果或话语据为己有而没 有给子他人适当的荣誉; 口科研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错误或观点的差异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 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建议、实施或评议研究以及报告研究 结果时发生的伪造、篡改或剽窃行为。 伪造是指伪造数据或结果并记录或报告它们; 篡改是指伪造研究原料、设备或程序,或改变、删除数据 及结果,致使研究活动在研究记录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描述; 剽窃是指把他人的观点、程序、结果或话语据为己有而没 有给予他人适当的荣誉; 科研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错误或观点的差异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认定标准 /96 口严重背离相关研究共同体的公认准则; ▣科研不端行为应该是故意、有意或者不计后果做 出的; 口举报应当通过优势证据证明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认定标准 严重背离相关研究共同体的公认准则; 科研不端行为应该是故意、有意或者不计后果做 出的; 举报应当通过优势证据证明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子科技大学:《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土木工程的伦理问题.pdf
- 电子科技大学:《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pdf
- 电子科技大学:《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pdf
- 电子科技大学:《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工程风险安全与责任.pdf
- 电子科技大学:《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工程中的价值利益和公正.pdf
- 电子科技大学:《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工程与伦理(主讲:陈光宇).pdf
- 电子科技大学:《工程伦理与学术道德》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主讲:陈光宇).pdf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金工实习——车削加工实训.ppt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金工实习——钳工实训课题(简易型小榔头的加工工艺)榔头的制作.ppt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金工实习——钳工实训课题(平键的制作).ppt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金工实习——钳工实训(高建峰).ppt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金工实习——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ppt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金工实习——快速成形制造技术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熔融挤压成形工艺(3D打印).ppt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金工实习——特种加工.ppt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金工实习——三维造型及STL文件转换.ppt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金工实习——刀具半径补偿指令在零件铣削加工中的应用.ppt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金工实习——数控铣床实习教学课件.ppt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金工实习——激光切割课件(激光加工).pptx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机械类实训电子教案(共十四个教案).pdf
-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pdf
-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建设模式分析.pdf
- 广东工业大学:《漫谈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章 漫谈测试技术基础知识.pdf
- 广东工业大学:《漫谈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2章 漫谈信号描述与分析.pdf
- 广东工业大学:《漫谈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漫谈测量装置的基本性质.pdf
- 广东工业大学:《漫谈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漫谈物理量测量与传感器.pdf
- 广东工业大学:《漫谈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漫谈漫谈信号调理与转换.pdf
- 广东工业大学:《漫谈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6章 漫谈测试综合知识.pdf
-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章 测试技术基础知识.pdf
-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2章 信号的描述与分析.pdf
-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测量装置的基本性质.pdf
-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常用传感器和敏感元件(4.1).pdf
-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常用传感器和敏感元件(4.2)磁电、压电等传感器.pdf
-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常用传感器和敏感元件(4.3)其他传感器.pdf
-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模拟信号调理与转换(调制、滤波和采集).pdf
-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6章 机械工程领域常见物理量的测量.pdf
-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7章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与虚拟仪器.pdf
-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测试技术实验(编写:肖体兵、段宏).pdf
- 广东工业大学:《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测试技术实验(2013).pdf
- 广东工业大学:《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部分 绪论.pdf
- 广东工业大学:《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部分 测试技术(1/2)测试系统特性、常用传感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