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4.8)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1.拉深件的工艺性主要审查哪些内容? 2.拉深模的压边装置有哪些类型?其中哪种压边效果比较好? 3.首次拉深模与以后各次拉深模有什么区别? 4.反拉深有什么优、缺点? 下页后《退出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1.拉深件的工艺性主要审查哪些内容?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2.拉深模的压边装置有哪些类型?其中哪种压边效果比较好? 3.首次拉深模与以后各次拉深模有什么区别? 4.反拉深有什么优、缺点?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八节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1.凹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首次(包括只有一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可按下式计算: 0.8√(D-d)t 或 以后各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应逐渐减小,一般按下式确定: A1=(0.6~0.8)A1(i=2、3、 以上计算所得凹模圆角半径一般应符合r4≥2t的要求。 下页后《退出
第八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1.凹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首次(包括只有一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可按下式计算: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r D d t A 0.8 ( ) 1 = − r c c t 或 A1 = 1 2 以后各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应逐渐减小,一般按下式确定: 1 (0.6 ~ 0.8) Ai = Ai− r r (i=2、3、…、n) 以上计算所得凹模圆角半径一般应符合rA≥2t的要求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八节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2.凸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首次拉深可取:n=(0.7~10)m 中间各拉深工序凸模圆角半径可按下式确定: d2-2t(i=3、4 最后一次拉深凸模圆角半径rτ即等于零件圆角半径r 但零件圆角半径如果小于拉深工艺性要求时, 则凸模圆角半径应按工艺性的要求确定(即r≥t), 然后通过整形工序得到零件要求的圆角半径 下页后《退出
第八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2.凸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首次拉深可取: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中间各拉深工序凸模圆角半径可按下式确定: (i=3、4、…、n) 最后一次拉深凸模圆角半径rTn即等于零件圆角半径r。 但零件圆角半径如果小于拉深工艺性要求时, 则凸模圆角半径应按工艺性的要求确定(即rT≥t), 然后通过整形工序得到零件要求的圆角半径。 1 1 (0.7 ~1.0) T A r = r 2 1 2 1 d d t r i i Ti − − = − −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八节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二、拉深模间隙 1.无压料圈的拉深模 其拉深间隙为:Z/2=(1~1.1) 2.有压料圈的拉深模 其拉深间隙为:Z/2=(0.9~0.95)t 3.盒形件拉深模的间隙 当尺寸精度要求高时:Z/2=(0.9~1.05)t; 当精度要求不高时:Z/2=(1.1~1.3)t 末道拉深取较小值。 最后一道拉深:圆角部分的间隙比直边部分大0.1t。 下页后《退出
第八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1.无压料圈的拉深模 其拉深间隙为: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二、拉深模间隙 max Z / 2 = (1 ~ 1.1)t 2.有压料圈的拉深模 其拉深间隙为: 3.盒形件拉深模的间隙 Z/2=(0.9~0.95)t 当尺寸精度要求高时:Z/2=(0.9~1.05)t; 当精度要求不高时: Z/2=(1.1~1.3)t。 末道拉深取较小值。 最后一道拉深:圆角部分的间隙比直边部分大0.1t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八节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二、拉深模间隙 盒形件拉深模圆角部分的间隙确定方法: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内形时,凹模平面转角的圆角半径为: 0.414r-0.1t 0.414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外形时,凸模平面转角的圆角半径为: 0.414r.+0.1t 0.414 式中 =z+z12 AZ Z/2 下页后《退出
第八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盒形件拉深模圆角部分的间隙确定方法: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二、拉深模间隙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内形时,凹模平面转角的圆角半径为: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外形时,凸模平面转角的圆角半径为: 式中 0.414 0.414r 0.1t rAZ − = 0.414 0.414r 0.1t r n TZ + = r = rTZ + Z / 2 rn = rAZ − Z / 2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八节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三、凸、凹模的结构 1.不用压料的拉深模凸、凹模结构 (1)不用压料的一次拉深成形时所用的凹模结构形式 (2)无压料多次拉深的凸、凹模结构 2.有压料的拉深模凸、凹模结构 最后拉深工序凸模底部的设让 下页后《退出
第八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1.不用压料的拉深模凸、凹模结构 (1)不用压料的一次拉深成形时所用的凹模结构形式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三、凸、凹模的结构 (2)无压料多次拉深的凸、凹模结构 2.有压料的拉深模凸、凹模结构 最后拉深工序凸模底部的设计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八节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四、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 对于最后一道工序的拉深模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外形时,以凹模为基准,工作部分尺寸为: D4=(Dm×-0754)0 Dr=(Dm-0.75A-2)-6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内形时,以凸模为基准,工作部分尺寸为: dn=(dmn+0.4△) 6 (dmn+0.4△+Z) 对于多次拉深,中间各工序的凸、凹模尺寸可按下式计算: D=D D=(D-Z 0 下页后《退出
第八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对于最后一道工序的拉深模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内形时,以凸模为基准,工作部分尺寸为: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四、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 对于多次拉深,中间各工序的凸、凹模尺寸可按下式计算: A DA D max 0 ( 0.75 ) + = − 0 max ( 0.75 ) T DT D Z − = − − 0 min ( 0.4 ) T dT d − = + A d A d Z min 0 ( 0.4 ) + = + + A DA D 0 + = 0 ( ) T DT D Z − = −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外形时,以凹模为基准,工作部分尺寸为: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九节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润滑 摩擦力对于板料成形有的 是有害的:F1、F2、F3 有的是有益的:F4、F5 下页后《退出
第九节 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摩擦力对于板料成形有的 是有害的:F1、F2、F3 有的是有益的:F4、F5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润滑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九节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二、热处理 加工硬化残余应力 对于普通硬化的金属(如08钢、10钢、15钢,黄铜和退火 过的铝等),若工艺过程正确,模具设计合理,一般可不要进 行中间热处理。 对高度硬化金属(如不锈钢、耐热钢、退火紫铜等), 般一、二道工序后就要进行中间热处理。 不需要进行中间热处理能完成的拉深次数见表4.9.2 应及时迸行,尤其不锈钢、耐热钢、黄铜更要注意这一点。 下页后《退出
第九节 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加工硬化 对于普通硬化的金属(如08钢、10钢、15钢,黄铜和退火 过的铝等),若工艺过程正确,模具设计合理,一般可不要进 行中间热处理。 对高度硬化金属(如不锈钢、耐热钢、退火紫铜等),一 般一、二道工序后就要进行中间热处理。 不需要进行中间热处理能完成的拉深次数见表4.9.2。 应及时进行,尤其不锈钢、耐热钢、黄铜更要注意这一点。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二、热处理 残余应力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九节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三、酸洗 目的:为了去除热处理工序件的表面氧化皮及其它污物 方法: 般是将冲件置于加热的稀酸液中浸蚀,接着在冷水中漂 洗,后在弱碱溶液中将残留于冲件上的酸中和,最后在热水中 洗涤并经烘干即可 退火、酸洗是延长生产周期和增加生产成本、产生环境污 染的工序,应尽可能加以避免 下页后《退出
第九节 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目的: 方法: 一般是将冲件置于加热的稀酸液中浸蚀,接着在冷水中漂 洗,后在弱碱溶液中将残留于冲件上的酸中和,最后在热水中 洗涤并经烘干即可。 退火、酸洗是延长生产周期和增加生产成本、产生环境污 染的工序,应尽可能加以避免。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三、酸洗 为了去除热处理工序件的表面氧化皮及其它污物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4.6-4.7)拉深件的工艺性、拉深模的典型结构.ppt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4.5)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ppt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4.4)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ppt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4.3)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ppt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圆筒形件拉深变形分析.ppt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3.8-3.9)弯曲模典型结构、弯曲模结构设计.ppt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3.5-3.7)弯曲力的计算、弯曲件的工艺性、弯曲件的工序安排.ppt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3.3-3.4)弯曲卸载后的回弹、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ppt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3.1-3.2)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概述、弯曲变形分析.ppt
- 《机械故障诊断》第七章 油样和微粒分析.ppt
- 《机械故障诊断》第六章 振动故障的修正.ppt
- 《机械故障诊断》第五章 使用振动分析的机器故障诊断.ppt
- 《机械故障诊断》第八章 其他预知维修技术.ppt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滚动轴承.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滑动轴承.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轴.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带传动与链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蜗杆传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齿轮传动.ppt
- 兰州交通大学:《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和综合习题.doc
- 兰州交通大学:《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三章 连杆机构分析和设计习题.doc
- 兰州交通大学:《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六章 轮系及其设计习题.doc
- 兰州交通大学:《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一章 绪论习题.doc
- 兰州交通大学:《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五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习题.doc
- 兰州交通大学:《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32-33次 课剪力图,弯矩图几关系.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35次课 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36次课 弯曲的强度条件.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38次课 公差与配合的概述.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39次课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40次课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组成.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13次课 斜齿轮机构.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41次课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43次课 公差原则形位公差的选用.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47次课 机械零件、联接.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45次课 表面粗糙度.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49次课 V带及V带轮.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50次课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保养及维护.doc
- 《机械制造与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计划)第51次课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