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习题(3)

《记念刘和珍君》习题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记念刘和珍君”,是不是只纪念了刘和珍一个人呢?作者还纪念 了哪些人?他们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实际目的是要写什么? 2.在本文中,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贯 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是怎样的? 3.《记念刘和珍君》的内容,其实是述评“三一八”惨案。鲁迅对“三一八”惨案的述 评,纪念刘和珍则是评述的切入点,讨论这一切入点的妙处 4.思路探究 (1)如果从第三节的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写起,把第一、二节移到第五节后,按时间顺 序展开思路,好不好,为什么? (2)第一节之后思路为什么转向“庸人”那一面?如果去掉第二节,行不行? (3)关于刘和珍遇害的情况,如果把概况和细节合在一起写可不可以?为什么?从概 况到细节,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5.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记念刘和珍君》习题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记念刘和珍君”,是不是只纪念了刘和珍一个人呢?作者还纪念 了哪些人?他们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实际目的是要写什么? 2.在本文中,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贯 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是怎样的? 3.《记念刘和珍君》的内容,其实是述评“三一八”惨案。鲁迅对“三一八”惨案的述 评,纪念刘和珍则是评述的切入点,讨论这一切入点的妙处。 4.思路探究 (1)如果从第三节的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写起,把第一、二节移到第五节后,按时间顺 序展开思路,好不好,为什么? (2)第一节之后思路为什么转向“庸人”那一面?如果去掉第二节,行不行? (3)关于刘和珍遇害的情况,如果把概况和细节合在一起写可不可以?为什么?从概 况到细节,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5.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思路提示:作者不止纪念刘和珍,还纪念了杨德群、张静淑以及“三一八”惨案中 的死伤群众,实际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记住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 2.思路提示: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一个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扩大 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 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一一颂扬他们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和她们的勇毅,告诫、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 (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作者控诉其 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 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 呼唤他们“爆发”。由此可见,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悲”“愤” 3.思路提示:(1)写刘和珍正义感和责任感,反复写她的“微笑”“和蔼”。这可以以 当十,侧面表现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让人了解,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段政府杀害 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诬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不言而 喻,什么“暴徒”,什么“受人利用”,无耻谰言都不攻自破。(2)写刘和珍遇难,用了一系 列特写镜头,枪弹的攒射、大棍的挥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历历在目。这样的特写镜头远 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能使人想见这场发生在段棋瑞执政府前的惨案的全景。(3)写刘 和珍,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追悼会,写程君的话,又真切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怎样 深切地悼念死难者。 4.(1)思路提示:不好。因为如果先写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再按时间顺序展开,就成 了单为刘和珍一人做纪念文章或做传了,而本文题目虽为“记念刘和珍君”,实际目的却是 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评述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从写作缘由写起,正好概括了 发生惨案的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创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2)思路提示:不行。因为鲁迅先生写作此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唤起民众。“三 八”惨案之后,为时不长,人们就淡忘了。摄于反动派的淫威,寂然无声,因此“街市依旧 太平”,似人非人的世界得以维持。那些庸人良知并未氓灭,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哀,但 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过两星期,就淡漠了。中国的前途取决于民众的觉悟,鲁迅认定自己 的使命就是疗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唤起民众,所以要鞭挞庸人的灵魂。 (3)思路提示:不可以。写刘和珍遇害情况,是为了揭露段政府的凶残和流言家的下
参考答案 1.思路提示:作者不止纪念刘和珍,还纪念了杨德群、张静淑以及“三一八”惨案中 的死伤群众,实际目的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记住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 2.思路提示: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一个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 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 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他们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和她们的勇毅,告诫、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 (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作者控诉其 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 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 呼唤他们“爆发”。由此可见,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悲”“愤”。 3.思路提示:(1)写刘和珍正义感和责任感,反复写她的“微笑”“和蔼”。这可以以 一当十,侧面表现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让人了解,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段政府杀害 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诬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不言而 喻,什么“暴徒”,什么“受人利用”,无耻谰言都不攻自破。(2)写刘和珍遇难,用了一系 列特写镜头,枪弹的攒射、大棍的挥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历历在目。这样的特写镜头远 比全景式的描写更为细致,能使人想见这场发生在段棋瑞执政府前的惨案的全景。(3)写刘 和珍,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追悼会,写程君的话,又真切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怎样 深切地悼念死难者。 4.(1)思路提示:不好。因为如果先写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再按时间顺序展开,就成 了单为刘和珍一人做纪念文章或做传了,而本文题目虽为“记念刘和珍君”,实际目的却是 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评述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从写作缘由写起,正好概括了 发生惨案的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创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 (2)思路提示:不行。因为鲁迅先生写作此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唤起民众。“三一 八”惨案之后,为时不长,人们就淡忘了。摄于反动派的淫威,寂然无声,因此“街市依旧 太平”,似人非人的世界得以维持。那些庸人良知并未氓灭,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哀,但 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过两星期,就淡漠了。中国的前途取决于民众的觉悟,鲁迅认定自己 的使命就是疗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唤起民众,所以要鞭挞庸人的灵魂。 (3)思路提示:不可以。写刘和珍遇害情况,是为了揭露段政府的凶残和流言家的下

劣。把遇害概况与细节分开来写,把段政府的诬蔑和走狗文人的流言摆在中间,可以充分显 示其荒谬性,并使遇难细节成为痛斥反动派的事实根据。第四节先写概况,即伤亡情况,再 写段政府的诬蔑和走狗的流言,显示了强烈的反差,其荒谬性已不言而喻,愤怒的控诉就如 火山爆发。思路深入到细节,针对所谓“暴徒”“受人利用”,写刘和珍参加请愿是“欣然前 往”的,又写政府怎样用枪弹和棍棒虐杀刘和珍等人,这些事实就成为痛斥反动派的铁证。 5.思路提示: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三种表达方法完美地结合, 是本文的最大特点。因要介绍刘和珍并叙述“三一八”事件,所以用叙述法:因要对烈士进 行赞颂,对敌人表示愤慨,所以用抒情:对烈士与事件要谈看法,所以要用议论。叙述是抒 情、议论的依据,抒情、议论是叙述的升华和深化,三者结合,有效地表现了全文的主旨
劣。把遇害概况与细节分开来写,把段政府的诬蔑和走狗文人的流言摆在中间,可以充分显 示其荒谬性,并使遇难细节成为痛斥反动派的事实根据。第四节先写概况,即伤亡情况,再 写段政府的诬蔑和走狗的流言,显示了强烈的反差,其荒谬性已不言而喻,愤怒的控诉就如 火山爆发。思路深入到细节,针对所谓“暴徒”“受人利用”,写刘和珍参加请愿是“欣然前 往”的,又写政府怎样用枪弹和棍棒虐杀刘和珍等人,这些事实就成为痛斥反动派的铁证。 5.思路提示: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三种表达方法完美地结合, 是本文的最大特点。因要介绍刘和珍并叙述“三一八”事件,所以用叙述法;因要对烈士进 行赞颂,对敌人表示愤慨,所以用抒情;对烈士与事件要谈看法,所以要用议论。叙述是抒 情、议论的依据,抒情、议论是叙述的升华和深化,三者结合,有效地表现了全文的主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习题(2).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习题(1).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课件.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课件(7).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课件(6).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课件(5).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课件(4).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课件(3).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课件(2).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课件(1).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教案.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教案(3).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教案(2).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教案(1).doc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导学案.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导学案(1).doc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习题.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习题(2).doc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习题(1).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2 诗两首课件.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习题(4).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习题.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导学案(1).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导学案(2).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导学案(3).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导学案(4).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导学案.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教案(1).doc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教案(2).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教案(3).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教案(4).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教案.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课件(1).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课件(2).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课件(3).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课件(4).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课件.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习题(1).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习题(2).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习题(3).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