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安全》 转基因植物及安全评价讲义

基因植物及 DXY fyd818

植物转基因技术 将优良性状的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并在 其中进行表达,从而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 带有目的基因的D 植物细胞 I质粒 重组的Ⅱ 0 用限制性酶和质转入培养中的 再生植株 连接酶将基因插入 植物细胞 到质粒中去 限制性酶切位点 插入了带有新基因的T0具有新性状的植株
一 植物转基因技术 将优良性状的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并在 其中进行表达,从而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

□转基因方法介绍 口原生质体为受体的直接转化法(简称 原生质体法) 口农杆菌介导转化法(1974年) 口基因枪法(1987年)
转基因方法介绍 原生质体为受体的直接转化法(简称 原生质体法)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1974年) 基因枪法(1987年)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以根瘤农杆菌转化双子叶植物叶片为例 1.将表面消毒的叶片切成小块 2.小块在过夜培养并稀释到一定浓度的根癌农杆菌液 中浸泡几分钟,以便让根癌农杆菌感染叶片切块的 伤口。 3.从菌液中捞岀小块,培养基中培养2天。 4.在含头孢霉素选择培养基中筛选转化细胞。继续培 养,转化的细胞分化出芽。 5.将芽转入含有抗生素的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 6.将完整的转基因植株移栽到土壤中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以根瘤农杆菌转化双子叶植物叶片为例 1.将表面消毒的叶片切成小块 2.小块在过夜培养并稀释到一定浓度的根癌农杆菌液 中浸泡几分钟,以便让根癌农杆菌感染叶片切块的 伤口。 3.从菌液中捞出小块,培养基中培养2天。 4.在含头孢霉素选择培养基中筛选转化细胞。继续培 养,转化的细胞分化出芽。 5.将芽转入含有抗生素的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 6.将完整的转基因植株移栽到土壤中

利用基因枪的装置,将钨粉或金 粉与DNA吸附制成“子弹”通过高 压放电将“子弹”加速到482m/s, 在这种速度下,金属粒子能穿透 植物细胞壁,击发一次可将成千 上万个带有外源DNA的金属粒子同 时射入完整的细胞或器官。 优点:单子叶和双子叶都可使用 缺点:成本高,操作麻烦,通常 只应用于单子叶 基因枪
基因枪 利用基因枪的装置,将钨粉或金 粉与DNA吸附制成“子弹”通过高 压放电将“子弹”加速到482m/s, 在这种速度下,金属粒子能穿透 植物细胞壁,击发一次可将成千 上万个带有外源DNA的金属粒子同 时射入完整的细胞或器官。 优点:单子叶和双子叶都可使用 缺点:成本高,操作麻烦,通常 只应用于单子叶

转基因植物的类型 □抗病转基因植物:抗病毒转基因烟草 口抗虫转基因植物:抗虫棉 口抗逆转基因植物:抗旱、抗盐碱 □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大 豆、棉花、油菜 口改良品质转基因植物:转VA水稻 口转基因药品植物:生产霍乱疫苗的胡萝卜
转基因植物的类型 抗病转基因植物:抗病毒转基因烟草 抗虫转基因植物:抗虫棉 抗逆转基因植物:抗旱、抗盐碱 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大 豆、棉花、油菜 改良品质转基因植物:转VA水稻 转基因药品植物:生产霍乱疫苗的胡萝卜

转基因植物的贡献 口增加农作物产量 口降低生产成本 口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口改善农作物品质 口提高经济效益
转基因植物的贡献 增加农作物产量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改善农作物品质 提高经济效益

转基因植物研究发展 1983年,转基因烟草、胡萝卜问世 1987年,转基因油菜、棉花产生 1988年,转基因水稻、玉米诞生 1992年,培育出转基因小麦 1994年,培育出转基因大麦 20余种植物产品通过FDA认证、13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作物遍布6大洲 ■2000年商业化种植面积比1996年翻了几倍 ■预测:2020年世界上80%-90%的农作物将是转基因植物
二. 转基因植物研究发展 ◼ 1983年,转基因烟草、胡萝卜问世 1987年,转基因油菜、棉花产生 1988年,转基因水稻、玉米诞生 1992年,培育出转基因小麦 1994年,培育出转基因大麦 ◼ 20余种植物产品通过FDA认证、13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作物遍布6大洲 ◼ 2000年商业化种植面积比1996年翻了几倍 ◼ 预测:2020年世界上80 % -90%的农作物将是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植物的生产(图例) 样品比较(左为普通棉花, 右为兔毛转基因棉花) 抗除草剂大豆
转基因植物的生产(图例) 样品比较(左为普通棉花, 右为兔毛转基因棉花) 抗除草剂大豆

抗除草剂作物
抗除草剂作物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14.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ppt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12. Laboratory techniques.ppt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11. Safety equipment.ppt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Charpter 9 Laboratory biosecurity concepts.ppt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Chapter 7. Guidelines for laboratory and facility commissioning试运转.ppt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Chapter 6. Laboratory animal facilities.ppt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Chapter 4. The containment laborator Biosafety level 3.ppt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Health and medical surveillance监督.ppt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Chapter 1. Classification of infective.ppt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BIOSAFETY An introduction.ppt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光分析导论.ppt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ppt
- 《仪器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生物进化——生命发展的必然.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生物信息传递(遗传信息、细胞通讯、感觉和行为).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多彩的植物世界.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多姿的动物世界(动物的类群 动物的生长、发育 动物的行为).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仿生学——开启新技术的钥匙.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生物与环境(生态学概述 ? 种群生态 ? 群落生态 ? 生态系统).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共同目标.ppt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IFBF-MarkWestgateChinese_copy.ppt
- 世界卫生组织:《生物技术安全》参考资料(第三版)实验室安全手册(中文).pdf
- 《生物技术安全》 序言.ppt
- 烟台师范学院:《食品安全和的人的健康》讲义.ppt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内分泌(11.1)第一节 概述 Endocrine.ppt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内分泌(11.2)第二节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第三节 垂体(hypophysis).ppt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内分泌(11.3)第四节 甲状腺 第五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ppt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内分泌(11.4)第六节 肾上腺 第七节 胰岛 第八节 松果体及其他.ppt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练习题.ppt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复习题.doc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循环系统——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blood vessel.ppt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循环系统——血液循环(心血管活动的调节)Regulation of cardiac activity.ppt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循环系统——器官循环.ppt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感觉器官.ppt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消化吸收.ppt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生理名词概念.doc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生理学期中考试.doc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神经细胞的电信号系统(神经、感觉器官).doc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生理学(血液)1/2.ppt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生理学(血液)2/2.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