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实验八 碳酸盐岩结构组分的观察与描述(二)

实验课教案 实验八碳酸盐岩结构组分的观察与描述(二)(2学时) 目的要求 通过对碳酸盐岩(标本和薄片)中生物颗粒结构、球粒结构、藻粒结构、残余结构的观察描述,要 求掌握这些结构的特点,重点是掌握生物骨略的鉴别标志。 二观内容 观察生物骨的形态特点、完整程度、大小及在颗粒中的百分含量,重点要观察 念空兰防.个体院0加.多房包夫.内四 屑)的充填,形成遮被孔隙内示底构造(在手标本上现察更为醒目,灰泥为灰褐色 ,亮晶为灰白 车生单品结构有共轴交代边) 筑隙物为灰泥,发生重结晶,有表生环境中产生的次生孔隙,并被亮品方解石充填。 有孔虫 长作用 品粒结构 似脑纹状) 豌足类 平行片状结构 群虫 方解石,第二世代为半自形粒状紧密镶嵌具贴面结合 一平行片状结构、倾斜片状 三叶虫 浅黄棕色的玻纤结构,奇形弯曲呈钩状。 填隙物为灰泥已重结品为粉品级方解石 ⑦C一Ⅲ一68亮品藻虫灰岩 有格构、整环韵细性纤结物,丝体与生长方向近于平行,向外逐斜,隔壁退 化,褐色似花生壳饰纹 一34 瑚灰岩 层纤结构纤维铁方解石垂直中心线生长) 内.分特点在钻石中合 球粒:圆形,内部结构均 色暗,由泥晶方解石组成。 绵骨针,微粒结 3、藻粒结构:观察藻粒类型、形状、大小、矿物成分、内部特征、分布特征、在岩石中的含量
实验课教案 实验八 碳酸盐岩结构组分的观察与描述(二)(2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碳酸盐岩(标本和薄片)中生物颗粒结构、球粒结构、藻粒结构、残余结构的观察描述,要 求掌握这些结构的特点,重点是掌握生物骨骼的鉴别标志。 二、观察内容 1、生物颗粒结构:观察生物骨骼的形态特点、完整程度、大小及在颗粒中的百分含量,重点要观察 生物骨骼的显微结构特征。 ①C—Ⅲ—64泥晶蜓灰岩 蜓——旋壁具隐粒结构,具特征外形(纺缍形),个体完整(1~5mm),多房室包壳,内部结构复 杂,旋壁、隔壁多具隐粒结构的致密层。 ②C—Ⅲ—1亮晶介屑灰岩 瓣鳃类——钙壳分三层,表层为很薄角质层(不保存),外层为柱状层(为壳体主要部分,其显微结 构是,柱状方解石垂直壳面排列),内层为极薄片状层(叶片状方解石平行壳面排列,镜下为薄层亮 线。) 介壳为微弯曲的条状,外侧为等厚度的亮晶粗大方解石呈柱状垂直壳面生长(共轴生长),内侧为亮 晶粒状方解石,此反映底质对亮晶方解石生长在晶形上的影响。部分介壳内侧为灰泥(包括细小生物 屑)的充填,形成遮蔽孔隙内示底构造(在手标本上观察更为醒目,灰泥为灰褐色,亮晶为灰白 色)。 ③C—Ⅲ—8泥晶砂屑、棘屑砂岩 海百合——连生单晶结构(有共轴交代边) 填隙物为灰泥,发生重结晶,有表生环境中产生的次生孔隙,并被亮晶方解石充填。 ④C—Ⅲ—50亮晶生物屑灰岩 松藻——晶粒结构(大量出现) 有孔虫——隐粒结构 海百合——连生单晶结构,有共轴生长边 腹足类——晶粒结构(经转化作用,重结晶作用) 海绵——晶粒结构(似脑纹状) 腕足类——平行片状结构 苔藓虫——网格单晶结构(部分薄片中可见) 填隙物:亮晶二世代结构,第一世代栉壳状方解石,第二世代为半自形粒状紧密镶嵌具贴面结合。 ⑤C—Ⅲ—30泥晶介壳灰岩 腕足类——平行片状结构、倾斜片状 瓣鳃类——晶粒结构(经转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壳瓣厚度变化不大,平缓弯曲。 介形虫——玻纤结构、壳小而薄、边缘迭复等特点可与共它双瓣壳生物区别。 三叶虫——浅黄棕色的玻纤结构,奇形弯曲呈钩状。 ⑥C—Ⅲ—81粉晶介壳灰岩 瓣鳃类——晶粒结构,介壳均已破碎 填隙物为灰泥已重结晶为粉晶级方解石。 ⑦C—Ⅲ—68亮晶藻虫灰岩 有孔虫——隐粒结构、玻纤结构 红藻(翁格达藻)——丝体壁具微细柱纤结构,丝体与生长方向近于平行,向外逐渐倾斜,隔壁退 化,褐色似花生壳饰纹。 ⑧C—Ⅲ—34含沥青亮晶珊瑚灰岩 珊瑚隔壁——柱纤结构(羽簇结构),可见暗中线。 珊瑚横板——层纤结构(纤维状方解石垂直中心线生长)。 体腔充填亮晶方解石,晶间孔隙有褐色沥青质充填。 2、球粒结构:观察球粒的形状大小、矿物成分、内部结构、分布特点、在岩石中的含量。 C—Ⅲ—63泥晶骨针球粒灰岩 球粒:圆形,内部结构均匀,色暗,由泥晶方解石组成。 骨针:为海绵骨针,微粒结构 有孔虫:玻纤结构 3、藻粒结构:观察藻粒类型、形状、大小、矿物成分、内部特征、分布特征、在岩石中的含量

团快色形不 核形石 见赛岩石后生结构的特点,分析产生残余结构的原因, 余泥晶生物屑灰岩 原为泥晶生物屑结构,经重结晶,形成残余生物屑结构。 鲜 C--64,蜓,单偏光。 核形石(鲕灰结核),单偏光。 由于内较多,但重白放在各在生物骨格星微结构的减察,实镜报告要求如下
①C—Ⅲ—11、C—Ⅲ—12、C—Ⅲ—13(亮晶藻团块云岩) 藻团块:色暗,形状不规则似云朵状,由它形粒大辩论白云石组成,填隙物为亮晶白云石胶结物。 ②C—Ⅲ—15亮晶核形石云岩 核形石——放射纤状结构(淡黄褐色),白云质 藻团块——色暗,由晶粒细小(粉晶级)的它形粒状白云石组成;其集合形状不规则。 填隙物:亮晶白云石 4、残余结构:观察岩石后生结构的特点,分析产生残余结构的原因。 C—Ⅲ—66残余泥晶生物屑灰岩 原为泥晶生物屑结构,经重结晶,形成残余生物屑结构。 三、报告要求 由于内容较多,但重点放在各在生物骨骼显微结构的观察,实验报告要求如下: (一)格式 薄片号、生物名称、显微结构、生物骨骼切片形态(简单示意图及文字描述)。 (二)各门类顺序:1、松藻,2、伞藻,3、红藻(翁格达藻),4、有孔虫,5、蜓,6、海绵,7

层孔虫(参观片),8、珊瑚,9、苔藓虫,10、腕足类,11、瓣鳃类,12、腹足类,13、三叶虫, 14、介形虫,15、海百合,16、年环竹节石,18、光壳竹节虫,19、管壳石 四、复习思考题 1、复习第二版《沉积岩石学》教材第十二章的内容,了解碳酸盐岩的生物骨骼的成分、结构及常见生物 门类的骨骼显微结构特征。 2、具双瓣壳的腕足类、瓣鳃类、介形虫三者在形态特点、显微结构上有何区别? 3、哪些生物可能出现园形切面?它们有形态及显微结构有何区别?
层孔虫(参观片),8、珊瑚,9、苔藓虫,10、腕足类,11、瓣鳃类,12、腹足类,13、三叶虫, 14、介形虫,15、海百合,16、年环竹节石,18、光壳竹节虫,19、管壳石 四、复习思考题 1、复习第二版《沉积岩石学》教材第十二章的内容,了解碳酸盐岩的生物骨骼的成分、结构及常见生物 门类的骨骼显微结构特征。 2、具双瓣壳的腕足类、瓣鳃类、介形虫三者在形态特点、显微结构上有何区别? 3、哪些生物可能出现园形切面?它们有形态及显微结构有何区别?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实验七 碳酸盐岩结构组分的观察与描述(一).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实验六 粘土岩、火山碎屑岩的观察与描述.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实验五 岩屑砂岩及杂砂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与描述.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实验四 长石砂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与描述.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实验三 砾岩、石英砂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与描述.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实验二 碎屑岩的成分、结构组分的观察与描述.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实验一 沉积构造的观察与描述.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第十二章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自学).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第十一章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第十章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第九章 深水异地沉积.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第八章 碎屑岩沉积相.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第七章 其他沉积岩.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第六章 碳酸盐岩(Carbonate rocks).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第五章 火山碎屑岩.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第四章 陆源碎屑岩.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理论)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复习思考题(负责人:何幼斌).docx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实验九 颗粒(非生物)灰岩的观察与描述.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实验十 生物屑灰岩的观察与描述.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实验十一 白云岩、礁灰岩的观察与描述.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实验十二 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的观察与描述.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沉积岩和沉积岩石学 Sedimentary Petrology(负责人:何幼斌).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沉积岩石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第一节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 formation of the most primitive materials of sedimentary rocks.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第二节 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Transportat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clastic.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第三节 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第五节 沉积岩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sedimentary rocks.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第四节 沉积后作用及其阶段划分 Postsedimentation process and stage division.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第一节 沉积岩构造概述 Structures and colors of sedimentary rocks.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第三节 化学成因的沉积构造.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第二节 物理成因的沉积构造 Physical genetic strucutres.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第五节 沉积岩的颜色.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沉积岩的构造与颜色 第四节 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陆源碎屑岩 第三节 砾岩和角砾岩 Conglomerates and Breccias.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陆源碎屑岩 第二节 碎屑岩的结构 Textures of clastic rocks.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陆源碎屑岩 第五节 粘土岩 Clayrocks(泥质岩 mudstones).pdf
-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陆源碎屑岩 第四节 砂岩及粉砂岩(Sandstones and siltston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