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热工设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讲 火焰炉内热过程分析

4.火焰炉内热过程分析 4.1概述 火焰炉 炉料(被加热对象、物料) 火焰、炉气(燃烧产物)」 炉料(被加热对象、物料) 炉衬〔炉(内)墙〕了炉墙积热 炉(外)墙散热 火焰炉内热过程:①气体流动+燃料燃烧十传热过程+传质过程 ②物理过程(主要)+物理化学过程 ③以传热为中心(目的) 火焰炉内热过程分析:①定性物理描述(物理本质是什么?) ②定量的数学描述 不等温空间流动 (相互影响) 热流 空间温度场 炉衬为主要边界条件 (耦合) 流体力学 基础理论燃烧学 炉子理论 传热学 传质学 特殊规律+耦合作用
4.火焰炉内热过程分析 4.1 概述 火焰炉: 炉料(被加热对象、物料) 火焰、炉气(燃烧产物) 炉料(被加热对象、物料) 炉衬〔炉(内)墙〕 炉墙积热 炉(外)墙散热 火焰炉内热过程:①气体流动+燃料燃烧+传热过程+传质过程 ②物理过程(主要)+物理化学过程 ③以传热为中心(目的) 火焰炉内热过程分析:①定性物理描述(物理本质是什么?) ②定量的数学描述 不等温空间流动 (相互影响) 热流场 空间温度场 炉衬为主要边界条件 (耦合) 流体力学 基础理论 燃烧学 炉子理论 传热学 传质学 特殊规律+耦合作用

4.2炉内气体运动及再循环 气体射流运动 炉膛内气体运动 气体回流运动 气体射流运动研究: 传统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 ∵炉膛内气体射流≈紊流射流 又∵紊流自由射流具有相似性 实验路径 冷流体自由射流匚冷流体限制射流匚♂冷流体半限制射流 匚→冷热流体射流差别 模型实验理论(相似理论) 数学模拟方法(数值计算方法 炉子实际状态典型化L物理模型/化 分析 模拟 数学模型算结果分析 射流的研究情况(自由作业,影响平时成绩): 査阅有关书目、资料,说明前人从那些角度研究射流?研究了 那些射流形态?
4.2 炉内气体运动及再循环 气体射流运动 炉膛内气体运动 气体回流运动 气体射流运动研究: 传统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 ∵炉膛内气体射流 ≈ 紊流射流 又∵紊流自由射流具有相似性 ∴ 实验路径 冷流体自由射流 冷流体限制射流 冷流体半限制射流 冷热流体射流差别 模型实验理论(相似理论) 数学模拟方法(数值计算方法): 分析 简化 模拟 典型化 计算 射流的研究情况(自由作业,影响平时成绩): 查阅有关书目、资料,说明前人从那些角度研究射流?研究了 那些射流形态? 炉子实际状态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结果分析

气体回流运动研究: 内部再循环(自然再循环) 结构作用 气体再循环的方式外部再循环(结构再循环) 设备作用 钝体再循环 再循环现象示意图 (=)L 图2-1炉气再循环方式 a)内部再循环;(b)、(c)外部再循环;(a)钝体再循环
气体回流运动研究: 内部再循环(自然再循环) 结构作用 气体再循环的方式 外部再循环(结构再循环) 设备作用 钝体再循环 再循环现象示意图:

气体再循环的流动特征(图) 6案回 回流区 外壁 IC 喷嘴 有效宽度 再循环边界 射流边界 图22流通管道内轴对称射流流谐图
气体再循环的流动特征(图)

气体循环指标;厚循环率,再循环倍率 再循环率 再循环气体流率(kg/h) 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kg/h)十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kg/h) 再循环率=再循环气体流率(kg/h)/{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kg/h) 十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kg/h)十再循环气体流率(kg/h) m+m +m 再循环倍率={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kg/h) 十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kg/h)十再循环气体流率(kg/h)} 从喷嘴流岀气体的质量流率(kg/h)十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kg/h)} R=二0 缩短火焰,减少火焰中小碳粒的浓度, 提高火焰温度 炉气再循环对燃烧的影响 延长火焰,增加火焰中小碳粒的浓度, 降低火焰温度 影响参数:r火焰根部的温度T 可燃混合物中氧的浓度
气体再循环指标:再循环率,再循环倍率 o a r m m m r kg h kg h kg h + = 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 / )+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 / ) 再循环气体流率( / ) 再循环率= o a r r m m m m r kg h kg h kg h kg h + + = +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 / )+再循环气体流率( / )} 再循环率=再循环气体流率( / )/{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 / ) ‘ o a o a r m m m m m R kg h kg h kg h kg h kg h + + + = {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 / )+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 / )} +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体质量流率( / )+再循环气体流率( / )}/ 再循环倍率={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流率( / ) 缩短火焰,减少火焰中小碳粒的浓度, 提高火焰温度 炉气再循环对燃烧的影响 延长火焰,增加火焰中小碳粒的浓度, 降低火焰温度 影响参数: 火焰根部的温度 T 可燃混合物中氧的浓度

几何特征 4.3火焰的基本特征{析热特征(吸热规律) 辐射特征 火焰(火炬)定义:炽热的正在燃烧的气流流股。 特点:①温度比周围炉气高 ②有明亮轮廓的外形。 ③是炉气的一部分。 工程计算处理方法:①分别研究火焰和炉气的作用。 ②将火焰和炉气作为具有某种平均温度的炉气。 火焰的张角 火焰的几何特征{火焰的形状 火焰的长度 08010012014010u8022020Y/Do 离喷嘴出日轴向距离x/Do 图2-5火焰边界图(天然气自由火焰,喷口直径Do,v≈200m/s) 1—气体动力学边界;2—燃烧区边界(按=2%计);3-燃烧火焰化学当量浓度 区域边界(按n=1计);4—没有燃烧时天然气射流和空气混合化学当量浓度区域 边界;Ⅰ及L一没有燃烧及燃烧火焰化学当量长度+L火焰全长
几何特征 4.3 火焰的基本特征 析热特征(吸热规律) 辐射特征 火焰(火炬)定义:炽热的正在燃烧的气流流股。 特点:①温度比周围炉气高。 ②有明亮轮廓的外形。 ③是炉气的一部分。 工程计算处理方法:①分别研究火焰和炉气的作用。 ②将火焰和炉气作为具有某种平均温度的炉气。 火焰的张角 ⚫ 火焰的几何特征 火焰的形状 火焰的长度

张角:由几个关系来说明:α(冷等温自由射流)<α(实际火焰) a(无旋射流) a(旋流火焰) 形状(由边界面确定):流速和空气消耗系数 枣核状和空心截头锥状 可见火焰长度(肉眼观察)(定义之一:不完全 燃烧程度q=1%-2%处) 长度:三种指标〈火焰的化学当量长度La(轴线上空气消耗系数n 1时的位置) 实际火焰长度L
张角:由几个关系来说明: α(冷等温自由射流)<α(实际火焰) α(无旋射流) <α(旋流火焰) 形状(由边界面确定):流速和空气消耗系数 枣核状和空心截头锥状 可见火焰长度(肉眼观察)(定义之一:不完全 燃烧程度 qh=1%-2%处) 长度:三种指标 火焰的化学当量长度 Lst(轴线上空气消耗系数 n =1 时的位置) 实际火焰长度 Lf

●火焰的析热特征(析热规律) 析热规律之一:9=(1-x) qn离烧嘴出口ⅹ处燃料不完全燃烧百分数; 在火焰开始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热量占燃料化学热的百分数 火焰长度(即燃烧带长度,从喷嘴出口至q=0处的长度; P一一指数,代表燃烧速度的特性,P值越大表明燃烧进行得愈快。 0.2 0,20.40.60.81.0 fO 图2-6火焰的析热规律 析热规律之二:=1-ex(-ax) 燃尽程度φ=1-qn x一一沿火焰轴线的距离m a-一经验数据m-b b-当qn=1%时,b=1;当qn=2%时,b
⚫ 火焰的析热特征(析热规律) 析热规律之一: p h f h L x q q (1 ) 0 0 = − h q _____离烧嘴出口 x 处燃料不完全燃烧百分数; qh0 _______在火焰开始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热量占燃料化学热的百分数; Lf 0 ――火焰长度(即燃烧带长度,从喷嘴出口至 h q =0 处的长度); P--指数,代表燃烧速度的特性,P 值越大表明燃烧进行得愈快。 析热规律之二: 1 exp( ) b = − −ax ――燃尽程度 =1− qh x――沿火焰轴线的距离 m a――经验数据 b m − b――当 qh =1% 时,b=1;当 qh = 2% 时,b=2

火焰的发射率(黑度) ●火焰的辐射特征火焰温度 火焰的辐射热流密度 火焰的发射率(黑度) 提高火焰发射率的主要途径: 火焰增碳(重油加入,碳氢化物含量↑热裂解小炭粒浓度↑e↑) 增加火焰中的小炭粒的浓度 火焰自动增碳「焦炉煤气预热1100以上热裂解小炭粒浓度↑e↑ 使火焰中局部空气不足热裂解小炭粒浓度↑e↑ 火焰中增碳 辉焰 火焰中无炭粒 暗焰 曾华 相对距离 图27沿火焰轴线方向小炭粒浓度变化
火焰的发射率(黑度) ⚫ 火焰的辐射特征 火焰温度 火焰的辐射热流密度 火焰的发射率(黑度) 提高火焰发射率的主要途径: 火焰增碳(重油加入,碳氢化物含量↑ 热裂解 小炭粒浓度↑ε↑) 增加火焰中的小炭粒的浓度 , 火焰自动增碳 焦炉煤气预热 1100℃以上热裂解 小炭粒浓度↑ ε↑ 使火焰中局部空气不足热裂解 小炭粒浓度↑ ε↑ 火焰中增碳 辉焰 火焰中无炭粒 暗焰

33×10 0 离开烧嘴的距离/rm 图2-8当加入不同量燃料油对焦炉煤气进行增碳后火焰总辐射热 流密度(A)及总发射率(B)随距离的变化情况 1-100%油;2-40%油,60%焦炉煤气;3-20%油,80%焦炉煤气;4-100%焦炉煤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工厂热工设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讲 绪论(PPT).ppt
- 《工厂热工设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绪论.doc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试卷二(答案).doc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试卷二(试卷).doc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试卷一(答案).doc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试卷一(试卷).doc
-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工程热力学套题库(共二十套,无答案).doc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柴油机及推进轴系的振动(6.4)轴系的纵向振动与消减.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柴油机及推进轴系的振动(6.2)柴油机的振动与平衡.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柴油机及推进轴系的振动(6.3)轴系的扭转振动.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柴油机及推进轴系的振动(6.1)活塞、连杆的运动及其作用力.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5.4)润滑系统.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5.6)冷却系统.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5.5)气缸润滑.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5.3)分油机.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5.1)燃油系统.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5.2)低质燃油使用.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换气与增压(4.4)废气涡轮增压器.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换气与增压(4.5)增压系统的维护及故障排除.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换气与增压(4.3)增压器.ppt
- 《工厂热工设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讲 火焰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doc
- 《工厂热工设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讲 火焰炉生产率及热效率.doc
- 《工厂热工设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讲 预(换)热器.ppt
- 《工厂热工设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讲 预热器.doc
- 《工厂热工设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讲 金属加热工艺.doc
- 《工厂热工设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讲 加热炉.doc
- 《工厂热工设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九讲 熔炼炉热工.doc
- 《工厂热工设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讲 热处理炉.doc
- 《工厂热工设备》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期末考试参考答案.doc
-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潮汐能发电技术(宋先).ppt
- 南京师范大学:《锅炉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第6-10章).ppt
- 南京师范大学:《锅炉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第1-5章).ppt
- 《火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讲义.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柴油机基本知识(1.1)柴油机总论.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柴油机基本知识(1.2)柴油机热力循环和工作原理.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柴油机基本知识(1.3)柴油机的性能指标和工作参数.ppt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船舶柴油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柴油机基本知识(1.4)柴油机的发展.ppt
- 《内燃机构造》第一章(1-1)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ppt
- 《内燃机构造》第一章(1-4)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ppt
- 《内燃机构造》第一章(1-5)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