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二(含参考答案)

数字通信原理试卷二 填空题(每题2分) 1、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需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 和 2、将数字基带信号直接送到信道传输的方式称为 3、相对于模拟信号来说,数字信号的特点是在 上是离散的。 4、某一数字信号的符号传输速率为1200波特(Bd),若采用四进制传输,则信息 传输速率为 5、设信道的带宽B=1024kHz,可传输2048kbt/s的比特率,其传输效率n= 6、人们把低于64kbit/s数码率的话音编码方法称为 7、目前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方法为 复用和 复用 8、码组(0011010)的码重为 与码组(0100100)之间的码距为 9、要求码组能检测5个错码同时纠正3个错码,则其最小码距是 0、PCM30/32制式中一复帧包含有帧,而每一帧又包含有个路时隙, 每一路时隙包含有 个位时隙。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l、 CCITT规定,数字通信中语音信号的抽样频率是: (a)8kHz (b) 16kHz (c) 4kHz (d) 12kHz 2、根据抽样定理,如果要对频带限制在fm以下的连续信号进行抽样 则抽样频率fs必须满足: fs≥2fs (b)fs≥3f (c)fs≤2fn (d)fs≤3f 3、数字通信中,在对语音信号进行量化时通常采用: (a)均匀量化(b)非均匀量化(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 4、A律13折线通常采用量化级数为 (a)256 (b)128 (c (d)512 5、根据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传输速率为8448Mbit/s的数字信号,在 理想情况下要求最小传输信道的带宽为: (a)8448MHz(b)4224MHzc)2816MHz(d)16896MHz
数字通信原理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题 2 分) 1、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需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2、将数字基带信号直接送到信道传输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 3、相对于模拟信号来说,数字信号的特点是在___________上是离散的。 4、某一数字信号的符号传输速率为 1200 波特(Bd),若采用四进制传输,则信息 传输速率为___________。 5、设信道的带宽 B=1024kHz,可传输 2048 kbit/s 的比特率,其传输效率η=_______。 6、人们把低于 64kbit/s 数码率的话音编码方法称为__________ 。 7、目前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方法为 ________ 复用和 _______ 复用。 8、码组(0011010)的码重为_________ ,与码组(0100100)之间的码距为_________ 。 9、要求码组能检测 5 个错码同时纠正 3 个错码,则其最小码距是______。 10、 PCM30/32 制式中一复帧包含有_____帧,而每一帧又包含有_____个路时隙, 每一路时隙包含有______个位时隙。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 1、CCITT 规定,数字通信中语音信号的抽样频率是: (a) 8kHz (b) 16kHz (c) 4kHz (d) 12kHz 2、根据抽样定理,如果要对频带限制在 fm 以下的连续信号进行抽样, 则抽样频率 fs 必须满足: (a) fs≥2fm (b) fs≥3fm (c) fs≤2fm (d) fs≤3fm 3、数字通信中,在对语音信号进行量化时通常采用: (a) 均匀量化 (b)非均匀量化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4、A 律 13 折线通常采用量化级数为 : (a) 256 (b)128 (c)64 (d)512 5、根据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传输速率为 8.448 Mbit/s 的数字信号,在 理想情况下要求最小传输信道的带宽为: (a)8.448 MHz (b) 4.224MHz (c)2.816 MHz (d) 16.896MHz

6、在实际传输系统中,如果采用的是滚降系数α=100%的滚降特性, 则系统的传输效率是: (a)2bit/(s·Hz) (b)1.5bt/(s·Hz) (c)lbit/(s·Hz) (d)3bit/(s·Hz)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眼图观察 (a)量化信噪比的大小 (b)码间干扰的情况 (c)时钟同步情况 (d)以上三者皆可 8、设在125毫秒内传输了1024个二进制码元,若在5秒内有3个码元 发生了误码,则误码率为: (a)0.29% )60%c)0.0073%(d)0037% 9、由4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m序列,其周期为: (a)13 (b)14 (d)16 10、以下差错控制方式中,哪一种不属于检错重发: (a)停发等候重发(b)返回重发(c)选择重发(d)前向纠错 PCM基带传输通信系统框图如下,试填写空缺部分(10分) 发送端 接收端 语音 再生 语音 信号 中继 通 四、已知二进制信息码为10001000011000100试写出其AM码 HDB3码和CM码。(15分) AMI码 HDB3码 MI
6、在实际传输系统中,如果采用的是滚降系数α=100%的滚降特性, 则系统的传输效率是: (a) 2 bit / (s·Hz) (b) 1.5 bit / (s·Hz) (c) 1 bit / (s·Hz) (d) 3 bit / (s·Hz) 7、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眼图观察: (a) 量化信噪比的大小 (b) 码间干扰的情况 (c) 时钟同步情况 (d) 以上三者皆可 8、设在 125 毫秒内传输了 1024 个二进制码元,若在 5 秒内有 3 个码元 发生了误码,则误码率为: (a) 0.29% (b) 60 % (c) 0.0073% (d)0.037% 9、由 4 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 m 序列,其周期为: (a) 13 (b) 14 (c) 15 (d)16 10、以下差错控制方式中,哪一种不属于检错重发: (a) 停发等候重发 (b) 返回重发 (c) 选择重发 (d)前向纠错 三、PCM 基带传输通信系统框图如下,试填写空缺部分(10 分) 四、已知二进制信息码为 1000100001100000100001 试写出其 AMI 码、 HDB3 码和 CMI 码。(15 分) AMI 码: HDB3 码 : CMI 码 : 抽 样 再生 中继 低 通 语音 信号 语音 信号 发送端 接收端

五、已知二进制基带信号10110011,试画出与之相对应的2PSK、2DPSK的调制信 号波形。(15分) 载波 2PSK 2DPSK 六、如果某抽样值为444△(△为最小量化间隔)时,按A律13折线编8位码,写 出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电平码的编码过程,并求出此时的量化误差。(20分) 参考答案: 、1、抽样、量化、编码;2、基带传输;3、幅度;4、2400b/s;5、2bs/z 6、话音压缩编码;7、频分、时分;8、3、5;9、9;10、16、32、8 3、b;4 5、b;6 7、b;8 9、c;10、d 三、量化编码再生解码
五、已知二进制基带信号 10110011,试画出与之相对应的 2PSK、2DPSK 的调制信 号波形。(15 分) 六、如果某抽样值为-444Δ(Δ为最小量化间隔)时,按 A 律 13 折线编 8 位码,写 出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电平码的编码过程,并求出此时的量化误差。(20 分) 参考答案: 一、1、抽样、量化、编码;2、基带传输;3、幅度;4、2400b/s;5、2b/s/hz 6、话音压缩编码;7、频分、时分;8、3 、5;9、9;10、16 、32 、8 二、1、a ;2、a ;3、b ;4、a ;5、b ;6、c ;7、b ;8、c ;9、c ;10、d 三、量化 编码 再生 解码 载波 2PSK 2DPSK

四 五 载波 2PSK 2DPSK 六、解:第一次比较: Is=444ΔIwl,故a2=“1”; 第三次比较 Iw2=512Δ,|s=444<w2,故a3=“0”; 第四次比较:
四、 五、 六、解:第一次比较: Is=-444Δ Iw1,故 a2=“1”; 第三次比较: Iw2=512Δ,|Is|=444Δ<Iw2,故 a3=“0”; 第四次比较: A 0 —A A 0 —A A 0 —A 载波 2PSK 2DPSK

Iw3=256Δ,|s|=444>Iw3,故 第五次比较 Iw4=256△+8*16△=384△,|s=444xIw4故a5=“1”; 第六次比较 Iw5=2564+12*16△=48△s=444lw5,故a6=“0”; 第七次比较 Iw6=256△+10*16△=416△s=444>1w6,故a7=“1 第八次比较 Iw7=2564+11*16△=432△,|s444w7,故a8=“1”; 所以,所编8位码为:01011011 此时,量化误差为:-(256△+11*16△)-(444)=12△
Iw3=256Δ,|Is|=444Δ> Iw3,故 a4=“1”; 第五次比较: Iw4=256Δ+8*16Δ=384Δ,|Is|=444Δ>Iw4,故 a5=“1”; 第六次比较: Iw5=256Δ+12*16Δ=448Δ,|Is|=444Δ Iw6,故 a7=“1”; 第八次比较: Iw7=256Δ+11*16Δ=432Δ,|Is|=444Δ>Iw7,故 a8=“1”; 所以,所编 8 位码为:01011011 此时,量化误差为:-(256Δ+11*16Δ)-(-444Δ)=12Δ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八(含参考答案).doc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例题讲解.doc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预备基础知识.ppt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ppt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ppt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模拟信源数字化与编码.ppt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数字通信系统简介.ppt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同步与数字复接.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现代检测系统.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检测电路.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其他种类的传感器 第一节 光纤传感器 第二节 气敏传感器 第三节 湿度传感器.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力敏传感器(5.4)压电式传感器.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力敏传感器(5.3)电容式传感器.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力敏传感器(5.2)电感式传感器(变磁阻).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温度传感器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第三节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第四节 IC温度传感器 第五节 其他温度传感器.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力敏传感器(5.1)应变式传感器.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光电式传感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外光电效应器件 第三节 内光电效应器件 第四节 新型光电传感器 第五节 光敏传感器的应用举例.ppt
- 吉林大学:《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磁敏传感器(SQUID、磁通门式、感应式、半导体、机械式).ppt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试卷九.doc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试卷六.doc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试卷七.doc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试卷三.doc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试卷十.doc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试卷四.doc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试卷五.doc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试卷一.doc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数字通信原理》思考题库.doc
- 石家庄邮电职院:《邮政技术设备与管理》讲义.ppt
- 《DSP开发入门综述》讲义.pdf
-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设计》电子工程设计训练第三阶段选题及要求.ppt
-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设计》第一部分 电子工程设计训练介绍.ppt
-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工程设计》第二阶段.ppt
-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PPT教学课件(模拟电路)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ppt
-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PPT教学课件(模拟电路)第3章 场效应与基本放大电路.ppt
-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PPT教学课件(模拟电路)第4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ppt
-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PPT教学课件(模拟电路)第2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ppt
-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PPT教学课件(模拟电路)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础.ppt
-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PPT教学课件(模拟电路)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