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网络与分布式操作系统

CH8网络与分布式操作系统
CH8 网络与分布式操作系统

网络技术是分布式计算的首要的前提技术,两者 的区别在于: 计算机网络系统。用户在通信或资源共享 时必须知道网络上的计算机及资源位置,即访问 资源时需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之一:1)登录到 相应的远程计算机中;2)与显式指定的远程计 算杋直接传输数据 分布式计算系统。用户在通信或资源共享 时并不知道多台计算机的存在,队员成资源的访 问就像访问本机资源一样
网络技术是分布式计算的首要的前提技术,两者 的区别在于: ⚫ ⚫ 计算机网络系统。用户在通信或资源共享 时必须知道网络上的计算机及资源位置,即访问 资源时需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之一:1)登录到 相应的远程计算机中;2)与显式指定的远程计 算机直接传输数据。 ⚫ ⚫ 分布式计算系统。用户在通信或资源共享 时并不知道多台计算机的存在,队员成资源的访 问就像访问本机资源一样

8.1计算机网络 ●8.1.1从计算机通信到网络 通信控制器 通信控制器 调制解调器 周制解调器
8.1 计算机网络 ⚫ 8.1.1 从计算机通信到网络 通信控制器 调制解调器 电 话 通信控制器 调制解调器 电 话 电 话 网

通信控制器 通信控制器
⚫ 通信控制器 通信控制器 通 信 子 网

●计算机网络事实上是通过通信子网把物理位置上 分散的多台计算机和设备连接起来,并通过网络 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程序向用户 提供网络上的通信、设备共享和信息共享
⚫ 计算机网络事实上是通过通信子网把物理位置上 分散的多台计算机和设备连接起来,并通过网络 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程序向用户 提供网络上的通信、设备共享和信息共享

812通信子网 它提供多种功能: 在与 网络相连的主机之间传送信号的中介形式; ●将“包”转换为物理网络中要求的格式; ●将从物理网络中得到的信息转换回“包”; ●将“包”直接发往目标主机(称为包寻址)
8.1.2通信子网 ⚫ 它提供多种功能: ⚫ ⚫设计并完成有效的“转换结构”-- 一种在与 网络相连的主机之间传送信号的中介形式; ⚫ ⚫将“包”转换为物理网络中要求的格式; ⚫ ⚫将从物理网络中得到的信息转换回“包” ; ⚫ ⚫将“包”直接发往目标主机(称为包寻址)

以太网是运用得较广泛的多点包网络。在以太 网中,字节以串行的方式通过共享的通信媒体 980 风初次建成。当时的物 体是 已秘况 刂是 两股扭在一起的电线(类似于电话线)。软件 用从以太网控制器读写大小不同的“包”的方 式使用以太网。在一次写操作中,网络控制器 接收到“包”的一个拷贝并将之放在缓存中, 由网络设备将其内容逐位转换。现在,当主机 间物理连接的电缆长度为1公里时,以太网的 传输速度已经达到1Gbps
⚫ 以太网是运用得较广泛的多点包网络。在以太 网中,字节以串行的方式通过共享的通信媒体。 1980年,以太网初次建成。当时的物理媒体是 一个同轴电缆(类似于电视电缆),现在则是 两股扭在一起的电线(类似于电话线)。软件 用从以太网控制器读写大小不同的“包”的方 式使用以太网。在一次写操作中,网络控制器 接收到“包”的一个拷贝并将之放在缓存中, 由网络设备将其内容逐位转换。现在,当主机 间物理连接的电缆长度为1公里时,以太网的 传输速度已经达到1Gbps

81.3网络通信协议 控制信息传输率 通 允许“包”文件像流式文件一样,在包的流中包 含字节流; 确保信息在网络传输时的完整性; 确保信息在网络传输时的安全性; 为在网络中传输的IPC进程提供一个标准的行为 模式 适于传输文件; 允许用户由本机访问网上另一台主机; 将网上某台主机上的过程作为本机的过程运行; ●按照不同机器的要求转换信息表达方式
8.1.3 网络通信协议 ⚫ ⚫ 控制信息传输率; ⚫ ⚫ 实现位于不同网络中的主机间的通信; ⚫ 有: ⚫ ⚫ 允许“包”文件像流式文件一样,在包的流中包 含字节流; ⚫ ⚫ 确保信息在网络传输时的完整性; ⚫ ⚫ 确保信息在网络传输时的安全性; ⚫ ⚫ 为在网络中传输的IPC进程提供一个标准的行为 模式; ⚫ ⚫ 适于传输文件; ⚫ ⚫ 允许用户由本机访问网上另一台主机; ⚫ ⚫ 将网上某台主机上的过程作为本机的过程运行; ⚫ ⚫ 按照不同机器的要求转换信息表达方式

814 ISO OS网络结构模型 到了70年代后期,sO开始推广关于网络通信 ∩sl结术开 个首安 安 25 1980年,以太网在商业领域证明了局域网的可 行性。X25和ARPA网都是针对数百里范围的 通信的;以太网则适合于一公里以内的局域网 ARPA网可以根据网络的使用情况以可变速率 传输信息;以太网在本地的传输速度可达3 Mbps,在商业应用中可达10Mbps。现在,以 太网的传输速度已经达到100Mbps
8.1.4 ISO OSI 网络结构模型 ⚫ 到了70年代后期,ISO开始推广关于网络通信 的OSI结构模型的第一个草案。该草案对X.25 网产生巨大影响。 ⚫ 1980年,以太网在商业领域证明了局域网的可 行性。X.25和ARPA网都是针对数百里范围的 通信的;以太网则适合于一公里以内的局域网。 ARPA网可以根据网络的使用情况以可变速率 传输信息;以太网在本地的传输速度可达3 Mbps,在商业应用中可达10 Mbps。现在,以 太网的传输速度已经达到100 Mbps

在1980年,DEC、地乐和mnte联合发 布了商业以太网
以外的另一种选择。 在1980年,DEC、施乐和Intel联合发 布了商业以太网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8.3)分布式计算.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操作系统安全性(7.4)内部访问授权.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操作系统安全性(7.1-7.3).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7.7)实例研究Windows2000.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7.8)实例研究UnixWare 2.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6.3-3)文件管理2.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文件管理.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6.7)实例研究:Windows 2000.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6.6)实例研究:Linux.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UNIX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讲义.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5.2)I/o软件原理.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5.4)缓冲技术.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设备管理.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4.4)页面replace.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4.5)虚拟存储管理.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4.3)分页式存储管理.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4.5.3)分段式虚拟存储管理.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存储管理.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3.4)信号量与PV操作.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3.3)并发进程概述.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8.1)网络操作系统.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8.2)实例研究Windows2000.ppt
-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操作系统结构.ppt
- 南京大学:《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引言(主讲:赵建华).ppt
- 南京大学:《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总论(主讲:赵建华).ppt
- 南京大学:《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文法与语言.ppt
- 南京大学:《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词法分析.ppt
- 南京大学:《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语法分析——自顶向下分析技术(1/2).ppt
- 南京大学:《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语法分析——自顶向下分析技术(2/2).ppt
- 南京大学:《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语法分析——自底向上分析技术(1/2).ppt
- 南京大学:《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语法分析——自底向上分析技术(2/2).ppt
- 南京大学:《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语义分析和目标代码生成.ppt
- 南京大学:《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代码优化.ppt
- 南京大学:《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出错处理.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概述(谢希仁).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因特网的演进.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物理层.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局域网.ppt
- 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版,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广域网(谢希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