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東漢會要 禁厚葬

東漢會要禁厚葬 公发
東漢會要 禁厚葬

題解】 本文錄自《東漢會要》卷三十《民政下》 據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校正。 東漢會要》編者南宋徐天麟,字仲祥 臨江(今屬冮西)人。開禧元年(1205年)進 士調撫州教授’歷湖廣總領所幹辦公事、臨 安府教授丶浙西提舉常平司幹官丶主管禮兵部 架閣丶宗學諭丶武學博土等,官至廣西轉運判 官。著有《西漢會要》、《東漢會要》、《漢 兵本末》、《西漢地理疏》、《山經》等百餘 卷。傳見《宋史》卷四百三十八《徐夢梓傳》
【題解】 本文錄自《東漢會要》卷三十《民政下》。 據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校正。 《東漢會要》編者南宋徐天麟,字仲祥, 臨江(今屬江西)人。開禧元年(1205年)進 士。調撫州教授,歷湖廣總領所幹辦公事、臨 安府教授、浙西提舉常平司幹官、主管禮兵部 架閣、宗學諭、武學博士等,官至廣西轉運判 官。著有《西漢會要》、《東漢會要》、《漢 兵本末》、《西漢地理疏》、《山經》等百餘 卷。傳見《宋史》卷四百三十八《徐夢梓傳》

東漢會要》糸徐天麟于宋理宗寶慶二年 (1226)所上,主要取材于范曄《後漢書 兼用司馬彪《續漢書》、袁宏《後漢紅》等 編排爲四十卷,分作十五門,三百人十四事 對研究東漢王朝的典章制度及其演變丶沿革 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民政門,計三卷,十七 事。“嫀厚葬”爲其中之一事·首先輯錄了自 光武帝至安帝關於禁止厚葬的詔書’然後摘錄 了王符《潛夫論〉中對東漢厚葬陋習的批評 彙集了幾位官僚學者遺命薄葬的文字’最後是 作者對東漢厚葬惡習的批評σ對我們了解一代 習俗和當時學者薄葬的主張有一定的幫助
《東漢會要》系徐天麟于宋理宗寶慶二年 (1226)所上,主要取材于范曄《後漢書》, 兼用司馬彪《續漢書》、袁宏《後漢紀》等。 編排爲四十卷,分作十五門,三百八十四事。 對研究東漢王朝的典章制度及其演變、沿革, 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民政門,計三卷,十七 事。“禁厚葬”爲其中之一事,首先輯錄了自 光武帝至安帝關於禁止厚葬的詔書,然後摘錄 了王符《潛夫論》中對東漢厚葬陋習的批評, 彙集了幾位官僚學者遺命薄葬的文字,最後是 作者對東漢厚葬惡習的批評。對我們了解一代 習俗和當時學者薄葬的主張有一定的幫助

建武七年,詔曰:“世以厚葬爲德,薄終爲鄙 至於富者奢僭,貧者單財,法令不能禁,禮義不能止 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終 之義。”(《紀》,下同。) 明帝永平十二年,詔曰:“喪貴致哀,禮存寧儉。 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爲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 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豈祖考 之意哉!有司其申明科禁,宜於今者,宣下郡國。” 和帝永元十一年七月,詔曰:“吏民瑜僭,厚死 傷生,是以舊令節之制度。頃者貴戚近親,百僚師尹 莫肯率從,有司不舉,怠放日甚。其在位犯者,當 先舉正。市道小民,但且申明憲綱,勿因科令,加虐 羸弱。” 安帝永初元年,禁彈財厚葬
建武七年,詔曰:“世以厚葬爲德,薄終爲鄙, 至於富者奢僭,貧者單財,法令不能禁,禮義不能止。 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終 之義。”(《紀》,下同。) 明帝永平十二年,詔曰:“喪貴致哀,禮存寧儉。 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爲奢靡,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 力盡於墳土。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豈祖考 之意哉!有司其申明科禁,宜於今者,宣下郡國。 ” 和帝永元十一年七月,詔曰:“吏民踰僭,厚死 傷生,是以舊令節之制度。頃者貴戚近親,百僚師尹 ,莫肯率從,有司不舉,怠放日甚。其在位犯者,當 先舉正。市道小民,但且申明憲綱,勿因科令,加虐 羸弱。 ” 安帝永初元年,禁殫財厚葬

王符著書以譏當時,號《潛夫論》,曰:“古 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後世 聖人易之以棺槨,桐木爲棺,葛采爲緘。中世以後 轉用楸梓槐柏杶糯之屬,各因方土,裁用膠漆。今 者,京師貴戚,必欲江南糯梓、豫章之木,伐之高 山,引之窮谷,入海乘淮,逆河泝洛。古者墓而不 墳,中世墳而不崇。文帝葬芷陽,明帝葬洛南,皆 不藏珠寳,不起山陵,墓雖卑而德最高。今京師貴 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金縷玉 匣,糯梓楩柟,多埋珍寳偶人車馬,造起大冢,廣 種松柏,廬舍祠堂,務崇華侈。昔晉靈公多賦以雕 牆,《春秋》以爲不君;華元、樂舉厚葬文公,君 子以爲不臣。況於群司士庶,乃可僭侈過天道 乎?”(《王符傳》。)
王符著書以譏當時,號《潛夫論》,曰:“古 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後世 聖人易之以棺槨,桐木爲棺,葛采爲緘。中世以後, 轉用楸梓槐柏杶檽之屬,各因方土,裁用膠漆。今 者,京師貴戚,必欲江南檽梓、豫章之木,伐之高 山,引之窮谷,入海乘淮,逆河泝洛。古者墓而不 墳,中世墳而不崇。文帝葬芷陽,明帝葬洛南,皆 不藏珠寶,不起山陵,墓雖卑而德最高。今京師貴 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金縷玉 匣,檽梓楩柟,多埋珍寶偶人車馬,造起大冢,廣 種松柏,廬舍祠堂,務崇華侈。昔晉靈公多賦以雕 牆,《春秋》以爲不君;華元、樂舉厚葬文公,君 子以爲不臣。況於群司士庶,乃可僭侈過天道 乎?”(《王符傳》。)

河北滿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 金缕玉衣
河北滿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 金缕玉衣

永元十六年,司徒張醣薨。醃病困,敕其子 曰:“顯節陵掃地露祭,欲率天下以儉也。吾爲 公,不能使從制,豈可犯之乎?無起祠堂,露 祭而已。”(袁宏《紀》。) 趙咨遺書賜其子曰:“‘古之葬者,衣以薪 ,臧之中野,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棺槨之造 自黄帝始。爰自陶唐,逮于虞、夏,猶尚簡樸 ,或瓦或木,及至殷人而有加焉。周室因之。復 重以牆翏之飾,表以旌銘之儀,招復含斂之禮, 殯葬宅兆之期,棺槨周重之制,衣衿稱襲之數, 其事煩而害實,品物碎而難備。然而秩爵異級, 貴賤殊等。自成、康以下,其典稍乖
永元十六年,司徒張酺薨。酺病困,敕其子 曰:“顯節陵掃地露祭,欲率天下以儉也。吾爲 三公,不能使從制,豈可犯之乎?無起祠堂,露 祭而已。 ”(袁宏《紀》。) 趙咨遺書賜其子曰:“‘古之葬者,衣以薪 ,藏之中野,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棺槨之造 ,自黃帝始。爰自陶唐,逮于虞、夏,猶尚簡樸 ,或瓦或木,及至殷人而有加焉。周室因之。復 重以牆翣之飾,表以旌銘之儀,招復含斂之禮, 殯葬宅兆之期,棺槨周重之制,衣衿稱襲之數, 其事煩而害實,品物碎而難備。然而秩爵異級, 貴賤殊等。自成、康以下,其典稍乖

至於戰國,漸至頹陵,法度衰毀,上下僭雜。終使晉 侯請隧,秦伯殉葬,陳大夫設參門之木,宋司馬造石 槨之奢。爰暨暴秦,違道廢德,滅三代之制,興淫邪 之法,國貲糜於三泉,人力單于驪墓,玩好窮於糞土, 伎巧費於窀穸。華夏之士,爭相陵尚,并棺合槨,以 爲孝愷,豐貲重裢,以昭惻隱,吾所不取也。昔舜葬 蒼梧,二妃不從;王孫裸葬,墨夷露骸,皆達於性理, 貴於速變。況我鄙閤,不德不敏,薄意內昭,志有所 慕,上同古人,下不爲咎。果必行之,勿生疑異。恐 爾等目厭所見,耳諱所議,故遠采古聖,近揆行事, 以悟爾心。但欲制坎,令容棺槨,棺歸即葬,平地無 墳。勿卜時日,葬無設奠,勿留墓側,無起封樹。於 戲小子,其勉之哉!
至於戰國,漸至頹陵,法度衰毀,上下僭雜。終使晉 侯請隧,秦伯殉葬,陳大夫設參門之木,宋司馬造石 槨之奢。爰暨暴秦,違道廢德,滅三代之制,興淫邪 之法,國貲糜於三泉,人力單于驪墓,玩好窮於糞土, 伎巧費於窀穸。華夏之士,爭相陵尚,并棺合槨,以 爲孝愷,豐貲重襚,以昭惻隱,吾所不取也。昔舜葬 蒼梧,二妃不從;王孫裸葬,墨夷露骸,皆達於性理, 貴於速變。況我鄙闇,不德不敏,薄意內昭,志有所 慕,上同古人,下不爲咎。果必行之,勿生疑異。恐 爾等目厭所見,耳諱所議,故遠采古聖,近揆行事, 以悟爾心。但欲制坎,令容棺槨,棺歸即葬,平地無 墳。勿卜時日,葬無設奠,勿留墓側,無起封樹。於 戲小子,其勉之哉!

范冉臨終敕其子曰:“吾生於昏閤之世 值乎淫侈之俗,生既不得匡世濟時,死何忍自 同於世!氣絕便斂,斂以時服,衣足蔽形,棺 足周身,斂畢便穿,穿畢便埋。其明堂之奠 干飯寒水,飲食之物,勿有所下。墳封高下, 令足自隱。勿令鄉人宗親有所加也。”(并本 《傳》。) 張奐遺命曰:“吾前後仕進,十要銀艾 通塞命也,始終常也。但地底冥冥,長無曉期 ,而復纏以繽綿,牢以釘密,吾不喜耳。幸有 前窀,朝殒夕下,幅巾而已。奢非晉文,儉非 王孫,推情從意,庶無咎吝。”諸子從之。(本 《傳》
范冉臨終敕其子曰:“吾生於昏闇之世, 值乎淫侈之俗,生既不得匡世濟時,死何忍自 同於世!氣絕便斂,斂以時服,衣足蔽形,棺 足周身,斂畢便穿,穿畢便埋。其明堂之奠, 干飯寒水,飲食之物,勿有所下。墳封高下, 令足自隱。勿令鄉人宗親有所加也。 ”(并本 《傳》。) 張奐遺命曰:“吾前後仕進,十要銀艾。 通塞命也,始終常也。但地底冥冥,長無曉期 ,而復纏以纊綿,牢以釘密,吾不喜耳。幸有 前窀,朝殞夕下,幅巾而已。奢非晉文,儉非 王孫,推情從意,庶無咎吝。”諸子從之。(本 《傳》。)

臣天麟按:竭資用以奉窀穸,西都雖未設 棼,然觀貢禹言於元帝曰:“架庶埋葬,皆虛 地上以實地下,過自上生。”楊王孫報鄭侯書 亦曰:“厚葬誠無益於死者,而俗人競以相髙, 糜財單幣,腐之地下。”由此觀之,則末俗浮 侈,自西京已濫觴矣。中興以後,蔑禮違制, 日以甚。故自建武、永平,詔書數下,明立禁 防。而王符著論,深議當世:“生不極養,死 乃崇喪
臣天麟按:竭資用以奉窀穸,西都雖未設 禁,然觀貢禹言於元帝曰:“衆庶埋葬,皆虛 地上以實地下,過自上生。”楊王孫報鄭侯書 亦曰:“厚葬誠無益於死者,而俗人競以相高, 糜財單幣,腐之地下。”由此觀之,則末俗浮 侈,自西京已濫觴矣。中興以後,蔑禮違制, 日以甚。故自建武、永平,詔書數下,明立禁 防。而王符著論,深議當世:“生不極養,死 乃崇喪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文獻通考屯田.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通鑒紀事本末——馬后抑外家.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紀事本末體.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申誡公侯榜文.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左傳成公十六年經傳.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三國志· 蜀書諸葛亮傳.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後漢書 黨錮列傳序并范滂傳.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漢書· 百官公卿表序.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史記貨殖列傳.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史記孔子世家.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秦始皇本紀.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紀傳體.ppt
- 吉林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课程PPT教学课件(专题讲义,主讲:刘会军).ppt
-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近代史 Modern History of China》讲义(PPT电子课件).ppt
- 《中国广告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70年代).ppt
- 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中国56个民族简况.ppt
- 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中国民族史研究概况.ppt
- 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中国民族婚姻与家庭概说.ppt
- 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藏族历史与文化概述.ppt
- 西南民族大学:《世界文化史》课程PPT专题课件(外国历史文化)第八讲 19世纪欧洲、北美文化.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讀史基礎知識(上).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古籍目錄、版本和校勘.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輯佚、辨僞和考據.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漢字.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音韻.ppt
-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PPT教学资源(繁体)訓詁.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从武则天到开元之治.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唐代前期制度及其变迁.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唐代的民族关系.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从中兴到衰亡.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天宝政局与安史之乱.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隋唐经济发展概观.ppt
- 《中国通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隋唐社会生活.ppt
- 西华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各章思考)第二章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doc
- 西华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各章思考)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doc
- 西华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各章思考)第六章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oc
- 西华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各章思考)第八章 辛亥革命.doc
- 西华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各章思考)第十章 北京政府时期的经济与社会.doc
- 西华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各章思考)第一章 鸦片战争.doc
- 西华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资源(各章思考)第三章 洋务运动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