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ppt课件7

那另康标 徐志摩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作者及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 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 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 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 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基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 子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 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终常发表 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社, 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 漫游欧洲
作者及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 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 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 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 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 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 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 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 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 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 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 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 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 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 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 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 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 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I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 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 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 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 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 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 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 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 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 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 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 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 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 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 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 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 学!”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储安平曾在《悼志摩 先生》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 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完成它建筑上 的艺术。”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 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诗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 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胡适说得 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 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诗歌,就是一篇可堪千古绝唱的经典之作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 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 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 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 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 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 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 学!”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储安平曾在《悼志摩 先生》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 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完成它建筑上 的艺术。”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 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诗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 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胡适说得 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 一 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诗歌,就是一篇可堪千古绝唱的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 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 次旅游归国途中的中国海上。"康桥"即 " Cambr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 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 《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 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 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 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 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 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 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 次旅游归国途中的中国海上。"康桥"即 "Cambr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 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 《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 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 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 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 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 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

讨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 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 有哪些诗词?
讨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 数 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 有哪些诗词?

例如: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 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 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 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 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 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 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 例如: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些诗 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一下 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 样呢?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些诗 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一下, 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 样呢?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A、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 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 些? B、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 作用?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A、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 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 些? B、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 作用?

云彩,金柳,柔波, 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 景物
云彩,金柳,柔波, 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 景物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再别康桥》ppt课件6.ppt
- 《再别康桥》ppt课件5.ppt
- 《再别康桥》ppt课件4.ppt
- 《再别康桥》ppt课件3.ppt
- 《再别康桥》ppt课件2.ppt
- 《再别康桥》ppt课件1.ppt
- 《再别康桥》ppt课件14.ppt
- 《再别康桥》ppt课件12.ppt
- 《再别康桥》ppt课件11.ppt
- 《再别康桥》ppt课件10.ppt
- 《内蒙访古》ppt课件2.ppt
- 《内蒙访古》ppt课件1_一段最古的长城.ppt
- 《兵车行》同步练习(二).doc
- 《兵车行》同步练习(一).doc
- 《兵车行》ppt课件9_兵车行.ppt
- 《兵车行》ppt课件8_兵车行 人教试验必修版.ppt
- 《兵车行》ppt课件7.ppt
- 《兵车行》ppt课件6.ppt
- 《兵车行》ppt课件5.ppt
- 《兵车行》ppt课件4.ppt
- 《再别康桥》ppt课件8.ppt
- 《再别康桥》ppt课件9.ppt
- 《再别康桥》同步练习_再别康桥.doc
- 《再塑生命》ppt课件1_再塑生命(课件).ppt
- 《再塑生命》ppt课件2_再塑生命ppt课件_——苹果醋.ppt
- 《再塑生命》ppt课件3_再塑生命.ppt
- 《再塑生命》ppt课件4_再塑生命.ppt
- 《再塑生命》ppt课件5_再塑生命.ppt
- 《再塑生命》ppt课件6_再塑生命.ppt
- 《再塑生命》ppt课件7.ppt
- 《再塑生命》ppt课件8_《再塑生命》课件3.ppt
- 《再塑生命》ppt课件9.ppt
- 《再塑生命》教案10.doc
- 《再塑生命》教案11.doc
- 《再塑生命》教案9.doc
- 2005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自测题.doc
- 2005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次月考自测题.doc
- 2005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自测题.doc
- 2005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次月考自测题.doc
- 2005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