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3)数据信号的数 传输

第三章第三节数据信号的数 传输 、数字数据传输的特点和意义 数字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 三,数宇数据的时分复用(TDM 四、数宇数据网(DM) °五、数宇数据传铆系统 数字数据网同步 七,数字交叉连接系统(ACS 八、数据用户接入DDM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学院罗老师编 据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学院 罗老师编 第三章 第三节 数据信号的数字 传输 • 一、数字数据传输的特点和意义 • 二、数字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 • 三、数字数据的时分复用(TDM) • 四、数字数据网(DDN) • 五、数字数据传输系统 • 六、数字数据网同步 • 七、数字交叉连接系统(DACS) • 八、数据用户接入DDN 退出

第三章第三节数据信号的数字 传输 在数字信道中传输数据信号称为数据信 号的数字传输,简称数字数据传输。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学院罗老师编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学院 罗老师编 第三章 第三节 数据信号的数字 传输 • 在数字信道中传输数据信号称为数据信 号的数字传输,简称数字数据传输

数字数据传输的特点和意义 1.优越性: (1)DCE只需是一种功能较简单的、称为数 据服务单元(DSU)或数据终接单元(DTU) 的基带传输装置(也可称作基带 Modem)”,或 者直接就是一个复用器及相应的接口单元。 (2)每个PCM数字活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64kbit/s。 (3)由于接入再生中继器,使信道中引入的 噪声和信号失真不会累积→传输的可靠性↑。 通常,数字通信系统的平均误码率一般不大干 10-6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学院罗老师编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学院 罗老师编 一、 数字数据传输的特点和意义 • 1.优越性: • (1)DCE只需是一种功能较简单的、称为数 据服务单元(DSU)或数据终接单元(DTU) 的基带传输装置(也可称作基带Modem),或 者直接就是一个复用器及相应的接口单元。 • (2)每个PCM数字活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64kbit/s。 • (3)由于接入再生中继器,使信道中引入的 噪声和信号失真不会累积→传输的可靠性↑。 通常,数字通信系统的平均误码率一般不大干 10-6

2.其它作用: (1)为用户建立自己的专用数据例创减 条件。 (2)为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 PSPDN) 提供用户与网络连接用的接入信道或 PSPDN交换节点间所需的数据传输信道。 ·3.要实现数字数据传输至少要解决 (1)数据信号接入数字信道的方式: 可以采用同步和异步的接入方式 (2)需要解决使全网时钟系统保持 同步的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学院罗老师编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学院 罗老师编 • 2.其它作用: • (l )为用户建立自己的专用数据网创造 条件。 • (2)为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 提供用户与网络连接用的接入信道或 PSPDN交换节点间所需的数据传输信道。 • 3.要实现数字数据传输至少要解决; • (1)数据信号接入数字信道的方式: 可以采用同步和异步的接入方式; • (2)需要解决使全网时钟系统保持 同步的问题

数字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 (一)同步传输 DTE发出的数据信号和待接入的PCM信 道的定时是相互同步的,即DTE发出的 数据信号在速率和时间上都受到PCM信 道的时钟控制。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学院罗老师编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学院 罗老师编 二、数字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 • (一)同步传输 • DTE发出的数据信号和待接入的PCM 信 道的定时是相互同步的,即DTE发出的 数据信号在速率和时间上都受到PCM 信 道的时钟控制

(二)异步传输 1.如果DTE的数据信号时钟与PCM道时神 是非同步的,称为异步传输。异步数掴传输 方式又分为代码变换和脉冲塞入方式两类 (1)代码变换方式 代码变换方式还可以分为取样法、游标法 定标法和双模法。 ①取样法:由PCM系统给出重复取样脉冲, 对来自DTE的数据信号进行取样,取样输出 即为对应于原始数据信号的二元脉冲序列, 如图3-3-1所示。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学院罗老师编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学院 罗老师编 (二)异步传输 • 1.如果DTE的数据信号时钟与PCM信道时钟 是非同步的,称为异步传输。异步数据传输 方式又分为代码变换和脉冲塞入方式两类。 • (l)代码变换方式 • 代码变换方式还可以分为取样法、游标法、 定标法和双模法。 • ①取样法:由PCM系统给出重复取样脉冲, 对来自DTE的数据信号进行取样,取样输出 即为对应于原始数据信号的二元脉冲序列, 如图3-3-1所示

时钟脉冲 (PCH) F 输入数据0 Tt 取样输出 (PCM) 接收数据 图3-3-1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学院罗老师编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学院 罗老师编

②游标法:是将数据信号的1”"9的 化时刻点用3比特来编码。如图33 ③定标法:对输入数据信号的状态 或“0”)和变化点进行代码变换,并在某 固定时隙传输代码,如图3-3-3所示。 ·④双模法:用2比特代码表示数据信号 变化点的时间位置,如图3-3-4所示。 (2)脉冲塞入方式:是利用脉冲塞入使 具有异步关系的数据信号与PCM信号之 间进行同步传输。这种方式类似于PCM 系统中由一次群构成二次群的复用方式, 如图3-3-5所示。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学院罗老师编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学院 罗老师编 • ②游标法:是将数据信号的“1”、“0”的变 化时刻点用3比特来编码。如图3-3-2所示。 • ③定标法:对输入数据信号的状态(“1” 或“0”)和变化点进行代码变换,并在某 固定时隙传输代码,如图3-3-3所示。 • ④双模法:用2比特代码表示数据信号 变化点的时间位置,如图3-3-4所示。 • (2)脉冲塞入方式:是利用脉冲塞入使 具有异步关系的数据信号与PCM信号之 间进行同步传输。这种方式类似于PCM 系统中由一次群构成二次群的复用方式, 如图3-3-5所示

④图3-3-5 次群几 塞入脉冲 卩2次群 IIInIIIIIl 1234123412341、234 1次群 ④ (4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学院罗老师编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学院 罗老师编

数字数据的时分复用 (TDM 1.时分复用:是将低速数据流合并成高 速数据流的常用方法。 2.TDM可以分为两种:字符交织的 TDM和比特交织的TDM。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学院罗老师编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学院 罗老师编 三、数字数据的时分复用 (TDM ) • 1.时分复用:是将低速数据流合并成 高 速数据流的常用方法。 • 2.TDM可以分为两种:字符交织的 TDM和比特交织的TDM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课 GSM移动通信系统.pdf
-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课 平坦衰落对策.pdf
-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课 多址技术与系统容量分析以及数据链路层技术.pdf
-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课 信源编码和调制技术.pdf
-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课 移动环境下的电波传播、场强估计(大尺度)和覆盖设计.pdf
-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课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pdf
-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课 移动信道模型和简单定量分析.pdf
-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课 选择性衰落(时延扩展)对策.pdf
-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课 一般概述和发展史以及蜂窝概念(王捷).pdf
-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瑞利衰落仿真试验结果.pdf
- 广东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六.pdf
- 广东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七.pdf
- 广东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四.pdf
- 广东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五.pdf
- 广东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三.pdf
- 广东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二.pdf
- 广东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一.pdf
- 山东理工大学:《数据采集与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绪论(主讲教师:孙霞).ppt
- 山东理工大学:《数据采集与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数据采集接口板卡.ppt
- 山东理工大学:《数据采集与处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模/数转换器.ppt
-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差错控制.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06 Vehicular Systems.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07 Industrial.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08 Instruments.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09 Navigation Systems.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10 Reliability engineering.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11 Environmental effects.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12 Computer-Aided Control Systems design.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13 Bioelectricity.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14 Biomedical sensors.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15 Bioelectronics and.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16 Medical lmaging.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17 Biocomputing.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18 Computer Design for.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19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Science.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SN01 Circuits.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01 Robotics.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02 Aerospace Systems.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03 Command Control.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h104 Industrial System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