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瑞安市安阳高中2010学年苏教版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20110420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8
文件大小:8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瑞安市安阳高中2010学年苏教版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20110420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瑞安市安阳高中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201104.26 本试卷共五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应用(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给力(gei) 给予(j1) 冷炙(zhi) 针灸(ji0) B、伺候(si) 伺机(ci) 烙印(luo) 落枕(lao) C、孱头(chan) 孱弱(can) 徘徊(pai) 绯红(fei) D、殷切(yan 殷红(yin 谥号(shi) 狭隘(yi) 2、下列各项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智慧地球”的概念风糜世界,人们希望借此确立竟争优势,抢占未来发展的致高点。 B、由他签暑的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茫,给那些在催残生命的火中受煎熬的人们以希望 C、消费品生产行业应该从急功进利的发展模式改弦易撤,重建商业经营的轮理体系 金砖国家机制的建立和扩大,是新兴国家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群体性崛起的必然产物 3、下面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 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 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过去,叫作“发 扬国光”。 A.运拿挂 运揣走 C.送捧挂 D.送拿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听着您的音乐,总感到是在同您促膝谈心,甚至,似乎是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一起。 B、“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顺利向地球传来数据信息,广大航天工作者闻之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C、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西方人也有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 瑞安市安阳高中 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2011.04.26 本试卷共五部分,全卷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应用(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给.力(gěi) 给.予(jǐ) 冷炙.(zhì) 针灸.(jiǔ) B、伺.候(sì) 伺.机(cì) 烙.印(luò) 落.枕(lào) C、孱.头(chán) 孱.弱(càn) 徘.徊(pái) 绯.红(fěi) D、殷.切(yān) 殷.红(yīn) 谥.号(shì) 狭隘.(yì) 2、下列各项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智慧地球”的概念风糜世界,人们希望借此确立竟争优势,抢占未来发展的致高点。 B、由他签暑的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茫,给那些在催残生命的火中受煎熬的人们以希望。 C、消费品生产行业应该从急功进利的发展模式改弦易撤,重建商业经营的轮理体系。 D、金砖国家机制的建立和扩大,是新兴国家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群体性崛起的必然产物。 3、下面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 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 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 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 过去,叫作“发 扬国光”。 A.运 拿 挂 B.运 揣 走 C.送 捧 挂 D.送 拿 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听着您的音乐,总感到是在同您促膝谈心 ....,甚至,似乎是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一起。 B、“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顺利向地球传来数据信息,广大航天工作者闻之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 C、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 ....,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D、西方人也有琳琅满目 ....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生平到过不少的名山大川,但在我的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家乡门前的小溪。 C、“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具有高自主、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 D、沪杭高速铁路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 习惯、古典文化、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 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时过 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岀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 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现,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 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因此 对后人来就,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 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 统文化而言的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贬褒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节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B、生平到过不少的名山大川,但在我的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家乡门前的小溪。 C、“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具有高自主、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 D、沪杭高速铁路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 二、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 习惯、古典文化、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 彩。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时过 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 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 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因此, 对后人来就,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 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 统文化而言的;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贬褒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节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6、关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的原因的表述完全正确的 项是() A、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 色彩 B、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C、传统文化包括民族服饰、生活习惯、古典文化、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D、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7、对“凡是存在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 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然会对当时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C、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对当时社会来说,自然都有其合理的成分。 D、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它的合理成分自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一成不变。 8、下面各项对传统文化采取的态度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对传统文化要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 C、对传统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我们不要迷信,要大胆地完全抛弃。 D、对传统文化要保护好它的精髓部分,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老王》,回答9-12题 王 杨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 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 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 么亲人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第3页(共8页) 6、关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的原因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 项是( ) A、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 色彩。 B、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C、传统文化包括民族服饰、生活习惯、古典文化、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D、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7、对“凡是存在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 B、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然会对当时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C、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对当时社会来说,自然都有其合理的成分。 D、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它的合理成分自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一成不变。 8、下面各项对传统文化采取的态度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对传统文化要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 C、对传统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我们不要迷信,要大胆地完全抛弃。 D、对传统文化要保护好它的精髓部分,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老王》,回答 9—12 题。 老 王 杨 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 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 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 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 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 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杄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 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晩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 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晩,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場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 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 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 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一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 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 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 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 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 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 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 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 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岀来 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 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第4页(共8页)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 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 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 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 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 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 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 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一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 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 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 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 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 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 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 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 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 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 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上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孑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 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 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 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 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 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 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 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九八四年三月 9、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10、“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4分) 1、文章写了老王和“我”交往中的哪几件事?(5分) 12、请概括文中老王的形象。(5分)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第5页(共8页)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上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 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 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 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 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 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 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 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九八四年三月 9、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 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10、“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4 分) 11、文章写了老王和“我”交往中的哪几件事?(5 分) 12、请概括文中老王的形象。(5 分)

、古代诗文阅读(共32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6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泂北,臣战河 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 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岀,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 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 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 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土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 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飴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秦入咸 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 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 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日:“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意料,料想) B、客何为者 (为:动词,干,做) C、刑人如恐不胜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偷窃)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第6页(共8页)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16 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 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 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 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 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 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 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 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 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 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意料,料想) B、客何为.者 (为:动词,干,做) C、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偷窃)

1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也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因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且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如①杀人如不能举 ②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5、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范增数目项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上,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 B、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多次举起身上佩带玉玦来暗示项王,项王默默地毫无反应 C、项伯拔剑起舞,他的用意是杀刘邦;项庄也拔剑起舞,他的用意是掩护刘邦。 D、樊哙闯帐后对项王的言行,可看出樊哙具有英武过人、勇智双全的性格特征。 17、翻译下列句子(共8分) (1)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4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绝句(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曰。泥融:指春天变暖,冻土融化。这首诗是杜甫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写于 成都草堂,这时杜甫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18、(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4分) (2)请从动静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4分)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第7页(共8页) 1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也 ①亚父者,范增也.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因 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且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如 ①杀人如.不能举 ②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15、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范增数目.项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上,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 B、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多次举起身上佩带玉玦来暗示项王,项王默默地毫无反应。 C、项伯拔剑起舞,他的用意是杀刘邦;项庄也拔剑起舞,他的用意是掩护刘邦。 D、樊哙闯帐后对项王的言行,可看出樊哙具有英武过人、勇智双全的性格特征。 17、翻译下列句子(共 8 分) (1)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4 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绝 句 (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即春日。泥融:指春天变暖,冻土融化。这首诗是杜甫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写于 成都草堂,这时杜甫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18、(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4 分) (2)请从动静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4 分)

(三)古诗文默写(共5题,限选3题;每空1分,共6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2)我为赵将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臣所以 去亲戚而事君者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 殊甚。(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5)臣闻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四、语言运用(共6分)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1) (2) 五、写作(50分) 21、请以“茶”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第8页(共8页) (三)古诗文默写(共 5 题,限选 3 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 ____。惟草木之零落兮, 。 (屈原《离骚》) (2)我为赵将,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臣所以 去亲戚而事君者,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 殊甚。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 , 亦曷故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5)臣闻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四、语言运用(共 6 分) 20、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 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 分) 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50 分) 21、请以“茶”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