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遗传和变异 是一对既相互对立,又同时并存的矛盾。一般来讲,遗 传只是相对的,而变异总是绝对的,正是由于这对矛盾 双方的不断斗争,才推动生物不断地向前发展 ●研究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有利条件: (1)微生物结构简单,有利于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 2)微生物繁殖快,个体易于变异,易得到突变体; (3)微生物的变异易于识别,便于建立纯系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遗传和变异 是一对既相互对立,又同时并存的矛盾。一般来讲,遗 传只是相对的,而变异总是绝对的,正是由于这对矛盾 双方的不断斗争,才推动生物不断地向前发展。 ⚫ 研究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有利条件: (1)微生物结构简单,有利于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 (2)微生物繁殖快,个体易于变异,易得到突变体; (3)微生物的变异易于识别,便于建立纯系

●几个概念: 遗传( heredity):是指亲子关系,上代生物如何将自身 的遗传基因稳定地传给子代的行为和功能,具有保守性。 遗传型( genotype):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 有的全部遗传因子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的可能性或潜力 其实质是遗传物质上所负载的特定遗传信息。 表型( phenotype):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 征及內在特征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是一种现实性 ●变异( variation):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 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即遗传型的改变。 其特点是出现频率低、可稳定遗传。 ●饰变( modification):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只发 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其特点是在整个群体 中普遍出现,不能稳定遗传
⚫ 几个概念: ⚫ 遗传(heredity):是指亲子关系,上代生物如何将自身 的遗传基因稳定地传给子代的行为和功能,具有保守性。 ⚫ 遗传型(genotype):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 有的全部遗传因子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的可能性或潜力, 其实质是遗传物质上所负载的特定遗传信息。 ⚫ 表型(phenotype):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 征及内在特征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是一种现实性。 ⚫ 变异(variation):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 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即遗传型的改变。 其特点是出现频率低、可稳定遗传。 ⚫ 饰变(modification):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只发 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其特点是在整个群体 中普遍出现,不能稳定遗传

本章内容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导育种 第三节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第四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本章内容: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导育种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 第四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关于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研究历程: ●1883-~1889年间, Weissmann提出“种质连续学说″, 并指出:遗传物质是一种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化合物。 ●20世纪初, Morgan并提出基因学说,把遗传物质的范 围锁定在染色体上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染色体核酸+蛋白质 核酸:四种不同的核苷酸,A、G、C、T(U) 蛋白质:20种氨基酸结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1944年以后,三个经典实验得出结论:核酸是遗传物 质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关于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研究历程: ⚫ 1883~1889年间,Weissmann提出“种质连续学说”, 并指出:遗传物质是一种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化合物。 ⚫ 20世纪初,Morgan并提出基因学说,把遗传物质的范 围锁定在染色体上。 ⚫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染色体=核酸+蛋白质 核酸:四种不同的核苷酸,A、G、C、T(U); 蛋白质:20种 氨基酸 结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 1944年以后,三个经典实验得出结论:核酸是遗传物 质

个经典实验 1、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医生 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作为研究 对象做了几组实验 2)用活的无荚 肺炎双 收血症 膜的菌株注射入小 白鼠中,结果小白 s型有毒 鼠未死; (3)将S型菌高温杀死 后再注入小白鼠中,结 (1)用活的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S型菌株注射入小白 果小白鼠也健康地活着 鼠中,结果小白鼠得败血病死亡 boB (4)在高温杀死的S|高杀死的5型 健康 型菌中加入活的R菌 这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在其 后,再注入小白鼠中,8 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 不仅小鼠死亡,而且话的R十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并 还能从尸体内分离出 使R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 活的有荚膜的S型菌 种 S型活的
一、三个经典实验 1、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医生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作为研究 对象做了几组实验 肺炎双球菌 (1)用活的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S型菌株注射入小白 鼠中,结果小白鼠得败血病死亡; (2)用活的无荚 膜的菌株注射入小 白鼠中,结果小白 鼠未死; (3)将S型菌高温杀死 后再注入小白鼠中,结 果小白鼠也健康地活着; (4)在高温杀死的S 型菌中加入活的R菌 后,再注入小白鼠中, 不仅小鼠死亡,而且 还能从尸体内分离出 活的有荚膜的S型菌 种。 这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内,在其 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 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并 使R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

1944年,美国科学家 Avery等人又对实验进行了修改 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外培养没有生长现象 活的R型菌体外培养只能分离出R型菌 二者混合培养—能同时分离出S型菌和R型菌(S型菌 能分离给后代) 从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离种种物质,如蛋白质、荚膜多 糖、DNA、RNA等,分别与R型菌体外培养 DNA能使R型转化为S型。所以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 传物质。 (1)从活的S菌中抽提各种细胞成分(DNA,蛋白质,荚膜多糖等) (2)对各种生化组分进行转化试验 ①加s菌的DNA ②加s菌的DNA和DNA酶以外的酶 长出S菌 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 活R菌 ④加S菌的RNA ⑤加S菌的蛋白质 只长R菌 ⑥加S菌的英膜多糖
1944年,美国科学家Avery等人又对实验进行了修改: • 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外培养——没有生长现象 • 活的R型菌——体外培养——只能分离出R型菌 • 二者混合培养——能同时分离出S型菌和R型菌(S型菌 能分离给后代); • 从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离种种物质,如蛋白质、荚膜多 糖、DNA、RNA等,分别与R型菌体外培养 DNA能使R型转化为S型。所以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 传物质

噬菌体感染实验 1952年,AD. Hershey和 M. Chase发表了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 质基础的著名实验。首先,他们将E.co培养在以放射性3PO3或 3S02作为磷源或硫源的组合培养基中。绩果可以获得含3PDNA 的噬菌体或含3S蛋白质的两种实验用噬菌体。接着他们做了以下两 组实验: 上清液中含 15%放射性 吸附 10分钟后 离心 用捣 仁沉淀中含 使空壳脱离 85%放射性 沉淀细胞进 培养后 量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吸附 0分钟后 高心 淀中含 使空壳脱离 25放射性 沉淀细胞进一步培 养后,可产生大量 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2、噬菌体感染实验 • 1952年,A.D.Hershey和M.Chase发表了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 质基础的著名实验。首先,他们将E. coli 培养在以放射性32PO4 3-或 35SO4 2-作为磷源或硫源的组合培养基中。结果,可以获得含32P-DNA 的噬菌体或含35S -蛋白质的两种实验用噬菌体。接着他们做了以下两 组实验:

从以上实验中可看到,在噬菌体的感染过程中,其蛋 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进入宿主细胞的只有DNA 但经增殖、装配后,却能产生一大群既有DNA核心又 有蛋白质外壳的完整噬菌体颗粒。这就证明,在其 DNA中,含有包括合成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整套遗传信
• 从以上实验中可看到,在噬菌体的感染过程中,其蛋 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进入宿主细胞的只有DNA, 但经增殖、装配后,却能产生一大群既有DNA核心又 有蛋白质外壳的完整噬菌体颗粒。这就证明,在其 DNA中,含有包括合成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整套遗传信 息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1956年, H. Fraenkel- Conran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 (TMV)进行了著名的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将TMV放在一定浓度的苯酚溶液中振荡,就能将它的蛋 白质外壳与RNA核心相分离。分离后的RNA在没有蛋白 质外壳包裹的情况下,也能感染烟草并使其患典型症状 而且在病斑中分离出正常病毒离子。当然,由于RNA是 裸露的,所以感染频率低。在实验中,还选用了另一株 与TMⅴ近缘的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Rv)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 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 (TMV)进行了著名的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 将TMV放在一定浓度的苯酚溶液中振荡,就能将它的蛋 白质外壳与RNA核心相分离。分离后的RNA在没有蛋白 质外壳包裹的情况下,也能感染烟草并使其患典型症状, 而且在病斑中分离出正常病毒离子。当然,由于RNA是 裸露的,所以感染频率低。在实验中,还选用了另一株 与TMV近缘的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RV)

当用TMV的RNA与 HRⅤ的蛋白质外壳重 建后的杂合病毒去感 TMV 感染 分离纯化 HRV 染烟草时,烟叶上出 现的是典型的TMv病 斑。再从中分离出来 的新病毒也是未带有 任何HRV痕迹的典型 TMV病毒。反之,用 HR的RNA与TMV HRV 的蛋白质外壳进行重 建时,也可获得同样 的结论。这充分说明 原始病 杂合的罹病的重新分离的 毒辣拆开的病鼇病每烟叶 在RNA病毒中,遗传 毒 的物质基础也是核酸。 :83TN重建实验示意图相线箭头小信甜间
• 当用TMV的RNA与 HRV的蛋白质外壳重 建后的杂合病毒去感 染烟草时,烟叶上出 现的是典型的TMV病 斑。再从中分离出来 的新病毒也是未带有 任何HRV痕迹的典型 TMV病毒。反之,用 HRV的RNA与TMV 的蛋白质外壳进行重 建时,也可获得同样 的结论。这充分说明, 在RNA病毒中,遗传 的物质基础也是核酸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二节 微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第二版(上,编著:沈同、王镜岩)PDF电子书.pdf
- 《植物拉丁文》讲义.ppt
-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生物学》(英文版) 第七章 RNA Processing.ppt
-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生物学》(英文版) Chapter 7 Translation.ppt
-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生物学》(英文版) 第六章(6-3) mRNA Processing, hnRNPS and snRNPS.ppt
-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生物学》(英文版) 第六章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in eukaryotes.ppt
- 《微生物生理学》ppt电子课件.ppt
- 《生物统计》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doc
- 《生物统计》附录1矩阵基础知识.doc
- 《生物统计》第六章 协方差分析.doc
- 《生物统计》第五章 回归分析.doc
- 《生物统计》第四章 方差分析.doc
- 《生物统计》第三章(3-5) 非参数检验I:x2检验.doc
- 《生物统计》第三章 统计推断.doc
- 《生物统计》第一章 概率论基础.doc
- 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附图2:能量代谢副产物合成的示意图.doc
- 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附图1:细胞组成物质合成的示意图.doc
- 华东理工大学:《发酵工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发酵原理,张星元).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导育种.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ppt
- 山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四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ppt
- 《生物学信息资源检索方法》第一讲 Springer——link数据库介绍.ppt
- 《生物学信息资源检索方法》第二讲 数据库检索与利用.ppt
- 《生物学信息资源检索方法》第三讲 SDOL与SDOS的使用方法.ppt
- 《生物学信息资源检索方法》第四讲 数据库简介.ppt
- 《生物学信息资源检索方法》第五讲 光盘数据库.ppt
- 《生物学信息资源检索方法》第六讲 BA(美国生物学文摘).ppt
- 《生物学信息资源检索方法》第七讲 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ppt
- 《生物学信息资源检索方法》第八讲 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pt
- 《生物学信息资源检索方法》第九讲 wanfang(万方数据).ppt
- 《生物学信息资源检索方法》第十讲 超星数字图书馆检索与利用.ppt
- 《生物学信息资源检索方法》第十一讲 PQDD论文数据库.ppt
- 《实验二十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讲义.doc
- 四川农业大学:《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脉序.ppt
- 《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天南星科.ppt
- 《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蔷薇亚纲.ppt
- 《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石竹.ppt
- 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