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科《飞天英雄凯旋》全文阅读_内蒙古

内蒙古飞天英雄凯旋 蒋建科 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 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距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 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也许是历史的某种巧合: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39年后的10月16 日,又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10月16日凌晨,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21个多小时的航天员杨利伟,就要从天外归来! 晨曦中的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主着陆场,牧草枯黄,寒气袭人。早已在此待命多时 的搜救队员和新闻记者们个个精神抖擞,大家兴奋得彻夜未眠,不到凌晨1时就出发赶往预定地点,争 睹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主着陆场地势平坦,就像大地母亲张开胸怀,准备拥抱天外归来的游子。 “飞船调姿”、“轨道舱分离”、“制动开始”、“推进舱分离”、“再入大气层”。6时0分开 始,遍布在各地的测控站、测控船发出的一条条调度口令在着陆场搜救指挥车里清晰响起。车内显示屏 上的数据表明,飞船已顺利完成返回动作,开始进入我国境内。 6时07分,距离地面己不到100公里的返回舱开始处于无动力飞行状态,高速进入40公里的黑障 区,地面与飞船通信暂时中断,着陆场暂时变得异常寂静 “回收一号发现目标!”着陆区第一个捕获目标的前置雷达站,在飞船刚岀黑障区时就准确捕捉到 目标
内蒙古 飞天英雄凯旋 蒋建科 10 月 16 日 6 时 23 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 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距 4.8 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摄 也许是历史的某种巧合: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39 年后的 10 月 16 日,又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10 月 16 日凌晨,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 21 个多小时的航天员杨利伟,就要从天外归来! 晨曦中的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主着陆场,牧草枯黄,寒气袭人。早已在此待命多时 的搜救队员和新闻记者们个个精神抖擞,大家兴奋得彻夜未眠,不到凌晨 1 时就出发赶往预定地点,争 睹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主着陆场地势平坦,就像大地母亲张开胸怀,准备拥抱天外归来的游子。 “飞船调姿”、“轨道舱分离”、“制动开始”、“推进舱分离”、“再入大气层”。6 时 0 分开 始,遍布在各地的测控站、测控船发出的一条条调度口令在着陆场搜救指挥车里清晰响起。车内显示屏 上的数据表明,飞船已顺利完成返回动作,开始进入我国境内。 6 时 07 分,距离地面已不到 100 公里的返回舱开始处于无动力飞行状态,高速进入 40 公里的黑障 区,地面与飞船通信暂时中断,着陆场暂时变得异常寂静。 “回收一号发现目标!”着陆区第一个捕获目标的前置雷达站,在飞船刚出黑障区时就准确捕捉到 目标

“回收二号发现目标!”根据回收一号提供的引导数据,测量站的雷达天线稳稳地跟上了目标。当 飞船距地面30多公里时,测量站操作员果断地向飞船发出“回收主电源接通”的指令。这又是一个关键 的时刻:返回舱的回收主电源能否在此时打开,直接关系到飞船能否顺利着陆、回收。人们又一次屏住 了呼吸。 “主电源接通,回收着陆程序启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向“零时”逼近,飞船与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近。 场完美的太空接力,终于传向了最后一棒。“空中搜索开始!”着陆场指挥长夏长法下达了命令 紧接着,5架直升机带着嗡嗡的轰鸣,在落区上空形成5点布阵,一张立体搜索网迅速展开。 号直升机发现目标!”空中搜索分队传来令人激动的消息。直升机上的测向仪收到了返回舱上 信标机传来的信号。随即,两架在地面待命的直升机立即升空,加入到空中搜索分队中。每架直升机都 携带了相关的返回舱现场处置工具,只要发现目标,就会立即降落,对航天员实施现场救护, 6时12分,空中迸发一声惊雷似的巨响,“抛伞舱盖了!”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墨蓝色的天幕 急切地搜寻着。此时飞船已完成打开主降落伞、拉出天线等一系列技术动作。 据回收现场的航天专家介绍,在距地面10公里高度时,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巨大降落伞打开,返 回舱开始减速下降。距地面6公里时,飞船返回舱底部直径约2.5米、像锅盖一样的防热大底已被抛掉。 这块由复合材料构成的防热层能有效抵抗因与大气层剧烈摩擦而产生的2500摄氏度高温,保护返回舱安 然无恙 此时搜救指挥车内的“着陆场搜救态势系统”准确地显示出空中分队、地面分队的行进情况以及落 区地形、地貌等各种信息。电子地图上,代表5架直升机的5条曲线开始向落点会聚 “看见了,我们看见飞船了!”“在那里,在那里!”“‘神舟’回来了!” “我是‘神舟’五号,我已着陆。”指挥车听到了航天员沉稳的报告声
“回收二号发现目标!”根据回收一号提供的引导数据,测量站的雷达天线稳稳地跟上了目标。当 飞船距地面 30 多公里时,测量站操作员果断地向飞船发出“回收主电源接通”的指令。这又是一个关键 的时刻:返回舱的回收主电源能否在此时打开,直接关系到飞船能否顺利着陆、回收。人们又一次屏住 了呼吸。 “主电源接通,回收着陆程序启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向“零时”逼近,飞船与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近。 一场完美的太空接力,终于传向了最后一棒。“空中搜索开始!”着陆场指挥长夏长法下达了命令。 紧接着,5 架直升机带着嗡嗡的轰鸣,在落区上空形成 5 点布阵,一张立体搜索网迅速展开。 “一号直升机发现目标!”空中搜索分队传来令人激动的消息。直升机上的测向仪收到了返回舱上 信标机传来的信号。随即,两架在地面待命的直升机立即升空,加入到空中搜索分队中。每架直升机都 携带了相关的返回舱现场处置工具,只要发现目标,就会立即降落,对航天员实施现场救护。 6 时 12 分,空中迸发一声惊雷似的巨响,“抛伞舱盖了!”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墨蓝色的天幕, 急切地搜寻着。此时飞船已完成打开主降落伞、拉出天线等一系列技术动作。 据回收现场的航天专家介绍,在距地面 10 公里高度时,面积达 1200 平方米的巨大降落伞打开,返 回舱开始减速下降。距地面 6 公里时,飞船返回舱底部直径约 2.5 米、像锅盖一样的防热大底已被抛掉。 这块由复合材料构成的防热层能有效抵抗因与大气层剧烈摩擦而产生的 2500 摄氏度高温,保护返回舱安 然无恙。 此时搜救指挥车内的“着陆场搜救态势系统”准确地显示出空中分队、地面分队的行进情况以及落 区地形、地貌等各种信息。电子地图上,代表 5 架直升机的 5 条曲线开始向落点会聚。 “看见了,我们看见飞船了!”“在那里,在那里!”“‘神舟’回来了!” “我是‘神舟’五号,我已着陆。”指挥车听到了航天员沉稳的报告声

“直升机报告,目视返回舱。”直升机缓慢下降,停落在返回舱着陆点附近的开阔地上。搜索救援 人员跳下直升机,箭一般冲向返回舱。 舱体外表在穿越大气层时因产生高温而变成了深褐色,伸手触摸,余热尚存 历史性的一刻终于到来了!搜救队员迅速架起处置平台,熟练地打开舱门,只见身着白色宇航服的 航天员从返回舱中探头出来,显得神采奕奕,他把面罩打开,推至头顶,微笑着向迎接他回家的人们挥 手致意。他说:“飞船运行正常,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时间,草原上掌声雷动,许多人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一位蒙古族姑娘向杨利伟献上了哈达。航天 员杨利伟顺着滑梯缓缓走向地面,在航天医学专家的协助下,进行重力适应,记者们抓紧时间记录下这 历史性时刻 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的指派,总装备部副政委朱增泉前往着陆场迎接航天员杨利伟, 并与着陆场指挥长夏长法一起护送杨利伟乘专机飞回北京。7时40分,杨利伟搭乘直升机飞离着陆场, 现场激动的人们目送着航天员,久久凝望着直升机飞去的方向。 此刻,天边刚刚露出第一缕朝霞。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再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 冉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人民日报》2003年10月17日第七版
“直升机报告,目视返回舱。”直升机缓慢下降,停落在返回舱着陆点附近的开阔地上。搜索救援 人员跳下直升机,箭一般冲向返回舱。 舱体外表在穿越大气层时因产生高温而变成了深褐色,伸手触摸,余热尚存。 历史性的一刻终于到来了!搜救队员迅速架起处置平台,熟练地打开舱门,只见身着白色宇航服的 航天员从返回舱中探头出来,显得神采奕奕,他把面罩打开,推至头顶,微笑着向迎接他回家的人们挥 手致意。他说:“飞船运行正常,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一时间,草原上掌声雷动,许多人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一位蒙古族姑娘向杨利伟献上了哈达。航天 员杨利伟顺着滑梯缓缓走向地面,在航天医学专家的协助下,进行重力适应,记者们抓紧时间记录下这 一历史性时刻。 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的指派,总装备部副政委朱增泉前往着陆场迎接航天员杨利伟, 并与着陆场指挥长夏长法一起护送杨利伟乘专机飞回北京。7 时 40 分,杨利伟搭乘直升机飞离着陆场, 现场激动的人们目送着航天员,久久凝望着直升机飞去的方向。 此刻,天边刚刚露出第一缕朝霞。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再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 冉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人民日报》 2003 年 10 月 17 日 第七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蒋夷牧《启示》ppt课件1.ppt
- 萱花中学2007—2008学年上期九年级第三学月月考试卷.doc
- 莲都区碧湖中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doc
- 莲都区碧湖中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 莲都区碧湖中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卷.doc
-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2006―200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三月份月考.doc
-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2006―200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三月份月考.doc
- 莆田市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听说)综合练习卷_莆田市语文口语交际(听说)综合练习卷.doc
- 莆田市2007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说明《探索中考》语文参考答案.doc
- 荷花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无答案).doc
- 荣智学校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
- 荆州市2008年初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
- 荆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doc
- 荆州市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鄂教版)_荆州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doc
- 范仲淹《渔家傲》ppt课件4.ppt
- 范仲淹《渔家傲》ppt课件2.ppt
- 初三语文范仲淹《渔家傲》ppt课件.ppt
- 茂名新世纪学校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_(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 茂名市新世纪学校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_八年级语文中段试答案.doc
- 茂名市新世纪学校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试卷_中段试(八上).doc
- 蔡其矫《川江号子》ppt课件_川江号子.ppt
- 蕨溪镇中心校九年级(上)语文月考题(三).doc
- 蕨溪镇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月测题(一).doc
- 蕨溪镇九年级(下)语文月测题(二).doc
- 薛集中学2007一2008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_薛集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期期末检.doc
- 虚词的运用ppt课件.ppt
- 虹桥学校2006—2007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doc
- 蚌埠实验学校2006—200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测试卷.doc
- 蚌埠实验学校2006—2007年苏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doc
- 蚌埠实验学校2006—2007年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试卷.doc
- 蚌埠实验学校2006—2007年苏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试卷.doc
- 蚶江中学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卷(第一、七单元).doc
- 行知中学2007-2008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苏教版).doc
- 行路难、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实用ppt课件_行路难、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实用课件.ppt
- 西农大附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自测题.doc
- 西场中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无答案).doc
- 西坞中学2006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_参考答案.doc
- 西坞中学2006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_西坞中学二00六学年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doc
- 西坞中学2006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_西坞中学素质测试八年级语文.doc
- 西安第八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