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七章 振动(2/3)

受迫振动的概念 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 总受迫振动的特点 系统稳定后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没有关系 结共振的概念 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 迫振动的振幅增大的现象,叫做共振 共振产生的条件 在弱阻尼条件下,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 体的固有频率时,做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 达最大
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 系统稳定后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没有关系. 受迫振动的概念 受迫振动的特点 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 迫振动的振幅增大的现象,叫做共振. 共振的概念 共振产生的条件 在弱阻尼条件下,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 体的固有频率时,做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 达最大 总 结

→简谐振动(无阻尼振动) 受力 复力 x=Acos(t+o) 总结 等幅振动 阻尼振动 受力:回复力、阻尼力 x= Ae bt cos(ot +p) 减幅振动 →受迫振动 受力:回复力、阻尼力、驱动力 AAAAt x=A(o) cos(at+o) 等幅振动
简谐振动(无阻尼振动)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受力:回复力 受力:回复力、阻尼力 受力:回复力、阻尼力、驱动力 x = Acos(t +) x = A() cos(t +) cos( ) 0 = + − x A e t t 等幅振动 等幅振动 减幅振动 总 结

两不简请速动的看成7 17.6同一直线上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掌握! 振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振幅 相同的振动频率 不同初相 x= A coS(at+P1) 分振动 x,= A, cos(at+,) 合振动x=x1+2x22
同一直线上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 两个简谐运动的合成(一) 振动在同一直线上 相同的振动频率 cos( ) 1 = 1 +1 x A t cos( ) 2 = 2 +2 x A t 分振动 不同振幅 不同初相` 1 2 合振动 x = x + x 17.6 掌握! ???

92-91 4 A sin 2 振动合 A sin p1 0 cos p, 4, COs p (1)O:和的角频率 b() 42+42+2442cos(2-)x=Acos(mt+ () tan o= A sin , A2 sin p2 A, COS P1+ A2 cos p2 个质点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频率相同的 简谐振动,其合成运动仍为简谐振动
A A1 A2 2 1 0 A1 cos1 A2 cos2 A2 2 A2 sin2 A1 sin1 2 −1 : 和 x1 的角频率 2 x 2 cos( ) 1 2 2 1 2 2 2 A = A1 + A + A A − 1 1 2 2 1 1 2 2 cos cos sin sin tan A A A A + + = 一个质点参与两个在同一直线上频率相同的 简谐振动,其合成运动仍为简谐振动。 x = Acos( t + ) (1) (2) (3) 振 动 合 成

A=√42+12+2A142cos(2-1) (1)两振动同相 2-1=0 4=√42+42+2A42=A1+42 两分振动相互加强 (2)两振动反相 q2-9 两种特殊情况振动的合成 Amn=√42+42-2AA2=A-A 两分振动相互减弱
2 cos( ) 1 2 2 1 22 2 A = A1 + A + A A − 1 2 1 2 22 2 Amax = A1 + A + 2A A = A + A 1 2 1 2 22 2 min 1 A = A + A − 2A A = A − A 2 −1 = 0 2 −1 = ( 1)两振动同相 两分振动相互加强 两分振动相互减弱 ( 2)两振动反相 两种特殊情况振动的合成

177两个简谐运动的合成(二)了解! 同一直线上不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 振动在同一直线上 振幅相 振动频率不同 初相相局 =A cOS(@, t+op 分振动x2=Acos(o1+9) 合振动X=x1+x 2 两振动频率差别不大时近似简谐运动——拍
同一直线上不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 振动在同一直线上 振幅相同 振动频率不同 初相相同` 两个简谐运动的合成(二) cos( ) x1 = A 1 t + cos( ) x2 = A 2 t + 1 2 x = x + x 分振动 合振动 17.7 了解! ? 两振动频率差别不大时 近似简谐运动——拍

总结 (1)同一直线上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 x=AcOS(0t+)简谐运动 A=V42+42+2A42cos(q2-91) A, sin,+ A, sin p2 tan p= L COS P,+ A, coS o2 P204习题17.19 (2)同一直线上不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 x=Acs(02+0t+)近似简谐运动—拍 2 A=2AcOS 2 拍频:V=2-V
总结 (1)同一直线上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 2 cos( ) 1 2 2 1 2 2 2 A = A1 + A + A A − 1 1 2 2 1 1 2 2 cos cos sin sin tan A A A A + + = x = Acos( t + ) (2)同一直线上不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 ) 2 cos( ~ 2 1 + + x = A t A A t 2 2 cos ~ 2 −1 = 近似简谐运动——拍 拍频: 2 1 = − 简谐运动 P204 习题 17.19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七章 振动(1/3).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波的能量.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波的叠加.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简谐波的波函数 波长.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简谐波的波函数.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波动习题课.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附录总目录.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马可尼.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迈克耳孙.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贝克勒尔.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瑞利.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洛伦兹.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汤姆孙.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杨振宁.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李普曼.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诺贝尔奖获得者介绍——李政道.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朱棣文.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康普顿.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崔琦.ppt
- 东南大学:《物理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居里夫人.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七章 振动(3/3).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章末复习.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简谐波的波函数.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第十八章 波动.ppt
- 《大学物理》课程PPT教学课件:光的干涉.ppt
-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解答)第九单元.doc
-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解答)第八单元.doc
-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解答)第十一单元.doc
-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解答)第十三单元.doc
-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解答)第十二单元.doc
-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解答)第十六单元.doc
-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解答)第十单元.doc
-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解答)第十四单元.doc
- 《原子物理学 Automic Phys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斯福模型.ppt
- 《原子物理学 Automic Phys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原子的量子态——玻尔模型.ppt
- 《原子物理学 Automic Phys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量子力学初步(不确定度关系).ppt
- 《原子物理学 Automic Phys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波函数、定谔方程、一维无限深方势阱、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电子自旋、四个量子数、原子的中电子壳层结构.ppt
- 《原子物理学 Automic Phys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ppt
- 《原子物理学 Automic Phys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量子力学初步(德布罗意波).ppt
- 《原子物理学 Automic Physic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薛定谔方程、一维无限深方势阱、势垒贯穿(隧道效应).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