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 5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52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及非线性 5.3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54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5.5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BACK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5.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5.2 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及非线性 5.3 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5.4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5.5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 5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 组成的平板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 d 应,其电容量为 (5-1) 8-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E=anp E0—为真空介电常数, E,极板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S-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d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5.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 组成的平板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 应,其电容量为 d S C = (5-1) ε—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ε=ε0 εr, ε0—为真空介电常数, εr—极板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S— 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d—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 工作原理:当被测参数变化→S、d或ε发 生变化时→C随之变化。当保持参数中两个 不变,一个变→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 测量电路就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c &s d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工作原理:当被测参数变化→ S、 d或ε发 生变化时→C随之变化。当保持参数中两个 不变,一个变→ 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 测量电路就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d S C =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 分类:分为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型三种 图5-1所示为常用电容器的结构形式。图(b)、(c)、(d) (f)、(g)和(h)为变面积型,图(a)和(e)为变极距型,而 图(i)()则为变介电常数型 (d) () 图5-1电容式传感元件的各种结构形式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分类:分为变极距型、 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型三种。 图5-1所示为常用电容器的结构形式。图(b)、 (c)、 (d)、 (f)、 (g)和(h)为变面积型,图(a)和(e)为变极距型, 而 图(i)~(l)则为变介电常数型。 1 2 (a) (b) (c) ( d ) ( e ) ( f ) (g) (h) (i) ( j ) ( k) ( l ) 图5-1 电容式传感元件的各种结构形式

51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图5-2为原理图。当传感器的e 和S为常数,初始极距为d时,由式 (5-1)可知其初始电容量C0为 (5-2) 若极板间距离由d C1+ 缩M电容量增大了C=C+△C=-6S △C,则有 d-△d △d (5-3) 图5-2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5.1.1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图 5-2为原理图。当传感器的εr 和S为常数,初始极距为d0时,由式 (5-1)可知其初始电容量C0为 0 0 0 d S C r = (5-2 若极板间距离由d0 缩Δd,电容量增大了 ΔC 2 0 0 0 0 0 0 0 0 1 1 1 − + = − = − = + = d d d d C d d C d d S C C C r (5-3 A r d 图5-2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一非线性关系 △C △C,≮: △d 图5-3电容量与极板间距离的关系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图5-3 电容量与极板间距离的关系 C C1 C2 O d 1 d 2 C C1 C2 O d 1 d 2 d 传感器的输出特性—非线性关系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 1+ C=C+△C= 0 (5-3) d-△e △d △d 0 式(5-3)中若△ad<时,1-(△dld)2≈1,则式 △d C= Ca+c 0 (5-4 →C~M近似呈线性关系→变极距 型电容式传感器只有在1d很小时 才有近似的线性关系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式(5-3)中若Δd/d0<<1时,1-(Δd/d0 ) 2≈1,则式 0 0 0 d d C C C = + (5-4) C~Δd近似呈线性关系→变极距 型电容式传感器只有在Δd/d0很小时, 才有近似的线性关系。 2 0 0 0 0 0 0 0 0 1 1 1 − + = − = − = + = d d d d C d d C d d S C C C r (5-3)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 当0较小→对于同样的A变化→引起的AC可以增大→传 感器灵敏度提高。但过小→容易引起电容器击穿或短路→极 板间可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云母、塑料膜等)作介质,如 图5-4所示,此时电容C变为 S C (5-5) 8 0 0 Ea云母的相对介电常数2=7; 60—空气的介电常数, d—空气隙厚度; d,—云母片的厚度。 图5-4放置云母片的电容器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0 0 0 d d S C g g + = (5-5 εg——云母的相对介电常数εg=7; ε0——空气的介电常数, ε0=1; d0——空气隙厚度; dg—云母片的厚度。 当d0较小→对于同样的Δd变化→引起的ΔC可以增大→传 感器灵敏度提高。但d0过小→容易引起电容器击穿或短路→极 板间可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云母、塑料膜等)作介质, 如 图 5-4 所示,此时电容C变为 图5-4 放置云母片的电容器 g d g d 0 0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 云母片的eg=70,其击穿电压≥1000kV/m,而空气 仅为3kV/mm→因此有了云母片,极板间起始距离可 大大减小。 式(5-5)中dge0g=C.→使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的线性 度得到改善 般起始电容C=20~100p,极板间距离 d=25-200m。最大位移应<1/10d→广泛应用于微位 移测量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云母片的εg=7ε0,其击穿电压≥1000 kV/mm,而空气 仅为3 kV/mm→因此有了云母片,极板间起始距离可 大大减小。 式(5-5)中dg/ε0εg=C. → 使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的线性 度得到改善 一般起始电容C=20~100pF,极板间距离 d=25~200μm 。最大位移应<1/10d→广泛应用于微位 移测量

第5章电容式传感器 512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 图5-5原理结构示意图。被测量通过动极板移动→引起两极板有效覆 盖面积S改变→从而得到电容量的变化。当动极板相对于定极板沿长度方向 平移Ax时,则电容变化量为 △C=C Eoc (a-Ax)b cos, ab so6, bAx (56) 式中C0=aba/为初始电容。 电容相对变化量为 △C△x (5 a 电容量C~水平位移Ax呈线性关系。 图5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原理图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5.1.2 图5-5原理结构示意图。 被测量通过动极板移动→引起两极板有效覆 盖面积S改变→从而得到电容量的变化。当动极板相对于定极板沿长度方向 平移Δx时,则电容变化量为 ( ) 0 0 r 0 0 r r C C C a x b ab b x d d d = − − = − = − (5-6) 式中C0=ε0 εr ba/d为初始电容。 a x C C = 0 (5-7) 电容量C~水平位移Δx呈线性关系。 图5-5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原理图 b x a d x S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海事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连续时间与信号的s域分析(4.4)LTI系统和线性电路的s域分析.ppt
-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模拟集成单元电路.ppt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半导体器件(主讲人:刘雪芳、陈梅).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2 线性时不变系统 LTI Systems(Linear Time-invariant).ppt
- 《模拟电子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基础实验)晶体管放大器的仿真实验步骤.ppt
- 上海海事大学:《电子与通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Unit 3 Circuit Analysis Using the Ideal Operational Amplifier.ppt
-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连续时间傅立叶变换 The continuous time Fourier ....ppt
-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PPT专题讲稿,共六个任务).ppt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集成门电路与触发器.ppt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逻辑代数基础.ppt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现代数字调制解调技术.ppt
-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ppt
- 《模拟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基本半导体分立器件.ppt
-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PPT教学课件(模拟电子部分,共六个实验).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ppt
-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ppt
- 连续时间信号的取样(PPT课件讲稿)sampling of continous-time signals.ppt
- 三峡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09 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论与编码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信道纠错编码 7.3 线性分组码 7.4 循环码.pptx
- 《模拟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复习大纲.doc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1.3 晶体二极管及其应用.ppt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光电式传感器.ppt
- 西安交通大学:《电路》课程PPT教学课件(第五版)第7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ppt
- 香港浸会大学:点对点通信(PPT讲稿)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ppt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2章 其它应用接口设计.ppt
-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80C51单片机内部资源及应用.ppt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MCS-51的中断系统.ppt
- 数字程控交换与现代通信网(PPT课件讲稿)现代通信网概论.ppt
- 《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ppt
- 《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1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ppt
-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ppt
- 《数字信号处理简明教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IIR数字滤波器设计.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几种常用的放大电路.ppt
-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OPTICAL BURST SWITCHED NETWORKS.pptx
- 《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17章 非线性电路.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ppt
- 《通信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数字调制系统.ppt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MCS-51单片机结构及原理.ppt
- 《医学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医用仪器干扰的抑制和安全用电.ppt
-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项目五 调幅与检波.ppt